地理教学设计:人类认识的宇宙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地理教学设计:人类认识的宇宙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人类认识的宇宙
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人类认识的宇宙”是高中地理新教材第一单元的第一节,从知识构成来看,包括有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和宇宙中的地球两大部分,前者介绍了天体、恒星、星云、彗星以及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等概念,后者则具体分析了地球上生物存在的有利条件。指出地球是宇宙中一个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前者是本章教学的难点,后者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利用插图、幻灯片或其它媒体,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初步掌握常见天体的物理性质和基本特点,然后理清宇宙中不同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掌握地球上出现生命的有利条件,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宇宙观,使其对地球的宇宙环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今后学习有关人与环境方面的内容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晴朗的夏夜,地面景物因夜色的降临而暗淡的时候,星空世界却开始显赫起来,那交相辉映的繁星在天上构成了宛如华灯初上的闹市,各种奇妙的景象把人们的视线引向了无限的宇宙。
[板书] 第一单元 宇宙环境
[板书] 第一节 人类认识的宇宙
什么叫宇宙,古人认为:天地四方谓之宇,天地四方指的是上、下、前、后、左、右,也就是空间;往古来今谓之宙,指的是时间,宇宙在空间方面是无边无际的,在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的,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最本质的属性,世界上没有物质不运动,也没有不运动的物质,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时间是物质运动的连续性,运动着的物质将时间和空间结合在一起,就成为我们所说的宇宙。宇宙是一个永恒的、无限的、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中的物质世界,它包括了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
[板书] 一、宇宙是物质的
宇宙中的物质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呈连续的物质,例如光、电磁波;一类是呈间断性的物质,例如天体。
[板书] 1.天体
天体是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的通称,例如大家熟悉的太阳就是一个天体。
问:在晴朗的夜晚,我们用肉眼可以看到哪些天体?
答:月亮、星星(或恒星、行星等)、彗星、流星、人造卫星……
问:宇宙中的天体是否只有这些?
答:如果用望远镜我们将会看到更多的天体,例如遥远的星星、尘埃、气体……
问:地球是不是天体,为什么?
答:地球是一个天体,在月亮或其它天体上来看地球,地球也悬在天上。除了上述天体之外,还有一些人造天体,例如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自然天体有: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小行星以及彗星等。下面请大家看看它们的大小、质量、亮度、温度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出示投影片1,结合课本插图1.1):
恒星 由炽热的气体所组成,本身能够发光的、近似球状的天体。例如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表面温度6000k,发出的光略带黄色。太阳在恒星世界里,质量、大小、年龄均处于中等地位。
行星 围绕太阳运动,本身不发可见光,近似球状的天体。行星因反射太阳光而显得明亮,九大行星的总质量也不到太阳的10%,表面温度因离太阳远近而不同,水星白天最高可达350℃,冥王星最低,在-200℃左右。
卫星 围绕行星运转本身不发光的天体。例如月球,质量只有地球的1/81,温度变化的幅度在127℃~-183°之间。
流星 行星际空间的尘埃或固体小块,闯入地球大气圈时与大气摩擦燃烧而产生的光迹。
彗星 在扁长轨道上围绕太阳运转的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外表呈云雾状,彗核大多由冰晶以及其它尘埃物质组成。彗尾可达几千万甚至上亿千米,其中物质十分稀少,几乎和地球上的真空接近。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为76年。
星云 由氢、氦、氮等气体以及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的天体,具有体积大、质量大、密度小的特点。例如蟹状星云,现有质量是太阳的两倍,直径在7万光年(1光年=94,605亿千米)以上,每立方厘米只有几百个原子。
宇宙中的天体并不都孤零零的,有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天体,由于引力作用,它们互相吸引、互相绕转,形成了天体系统(指导学生阅读第3页教材)。
[板书] 2.天体系统
地球和月球互相绕转,构成了地月系,它是宇宙中最简单的一级天体系统,其平均距离为38.4万千米。比地月系高一级的是太阳系。
问:太阳系是由哪些天体所组成的呢?
答:太阳、九大行星、小行星、卫星……
问:按离太阳远近的顺序,说出九大行星的名称?
答:水星、金星、地球……
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其它天体所组成的,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它占有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是冥王星,平均距离达60亿千米,大约相当于地球到太阳距离的40倍。比太阳系更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银河系,我们晚上所见到的星星都属于银河系。
问:银河系里的恒星大约有多少?银河系的范围有多大?
答:2000多亿颗、7万光年。
问:请大家考虑一下,我们在夏天夜空里看到的一条白茫茫的光带,是不是银河系,也就是说银河与银河系是不是一回事(出示幻灯片2)?
答:不是。从幻灯片上可以看出,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的内部,我们晚上看到的是背对于太阳的星空,这些星星只是银河系的一部分,不是银河系的全部,所以银河不等于银河系。
问:俗话说天外有天,银河系在宇宙中也不是独一无二的,在银河系之外还有许多规模和银河系差不多的天体系统,这些天体系统叫什么名字?
答:河外星系,简称星系。
[板书] 3.我们观测到的宇宙
目前,天文学家已经找到了数以10亿计的河外星系。最近,天文学家利用哈勃望远镜,观察到了离地球260亿光年远的星系,天文学上将银河系和现阶段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合起来叫总星系。总星系并不是我们对宇宙认识的最后边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将看得更远……(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页图,找几位学生在黑板上按顺序依次写出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如果时间充裕,附带可以告诉学生,大爆炸宇宙说中的“宇宙”一词,指的是总星系,即“我们认识的宇宙”)。
地月球→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河外星系
从地球到总星系,人们在对宇宙的认识上经历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最早的时候,人们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在围绕地球运动。后来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日心说认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日心说使宗教神学感到恐慌,它们认为如果地球在围绕太阳运转的话,那么万能的上帝就无处安身了,于是对宣传日心说的科学家进行了残酷镇压,布鲁诺被烧死在罗马的百花广场,伽利略被终身监禁……不过真理最后总是要战胜谬误的,上个世纪末罗马教皇终于宣布为伽利略平反……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地球在距离太阳大约1.49亿千米远的轨道上围绕太阳运动,太阳也带领自己的家族在绕银河系的中心运动。
如果我们把宇宙比喻为一片汪洋大海的话,我们人类所认识的那一部分时空——总星系,就是大海中的一个小岛屿,银河系只是小岛上一个小石块,太阳系是粘附在这块小石头上的一颗小沙粒,地球就更渺小,然而就是这个十分渺小的天体,却是人类赖以安身立命的地方,地球是宇宙中一个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板书] 二、宇宙中的地球
[板书] 1.地球是一颗普遍而特殊的行星
问:为什么说地球是宇宙中一颗既普通而又特殊的行星呢?请大家看教材第4题表1.1,说一说地球与其它行星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答:地球在质量、体积、平均密度方面,与类地行星十分接近,公转周期和自转周期与火星非常相似……
从上述可以看出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在宇宙中,目前人类还没有找到另一颗类似于地球的行星,与太阳系的其它行星相比,其中最大的区别是地球上有生命现象存在。其它行星之所以没有出现生物,是因为它们缺少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从这方面来看,地球又是一颗十分特殊的行星。
问:地球上出现生物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我们首先看一看地球的宇宙环境,宇宙中对地球影响最大的是太阳。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如果宇宙环境不稳定,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
答:太阳光照不稳定,不利于生物生存。
[板书] 2.地球上出现生物的条件
[板书] (1)稳定的宇宙环境
[板书] ①太阳光照稳定
问:如果九大行星不在接近同一平面上运动,公转方向也不一致,行星间的距离比较近的话,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答:就会发生碰撞……
[板书] ②九大行星运行有序
问: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为15℃,使水分以液态为主,这十分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如果地球位于水星的位置,或者位于木星位置,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答:太近,温度过高,水分以汽态为主;太远,温度过低,水分凝固……
[板书] (2)与太阳距离适中
太阳系起源于一原始星云,原始太阳形成后,大约到了距今46亿年时地球才形成,当时由于温度十分低,各种物质混杂在一起,后来由于地球收缩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地球内部温度开始上升,使物质具有可塑性,并且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分异现象,轻的物质上升,重的物质下沉,于是形成了原始的大气和原始的海洋。
问:当地球上出现原始大气时,如果地球的质量只有月球大、或者和木星大小差不多,将会出现什么的情况?
答:如果只相当于月球大,原始大气将散逸到宇宙中去;如果相当于木星,大气层质量过大,大量的有害气体将会保存下来……
[板书] (3)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原始的生命起源于海洋,从简单的单细胞生命到现在复杂的生命系统,经历了一个十分漫长的演化过程,至于原始生命最初是怎样形成的,目前正在探索之中,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没有海洋的保护,最初形成的生命也会被太阳的紫外线所杀死。
[板书] (4)地球上很早就出现了海洋
除了上述之外,地球具有磁场,也是生命存在的条件之一。
课堂作业
1.指出右图各字母所代表的天体或天体系统的名称:A. ,B. ,C. ,D. ,E. 。
2.指出下图各字母所代表天体的名称:A. ,B. ,C. ,D. ,E. 。
3.与地球上出现生物无关的条件是:
A.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B.地球的体积大小适中;C.地球只有一颗卫星;D.太阳变化不大,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一直稳定。
点评:本节课教学设计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承转流畅,语言优美。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循循善诱,激发学生兴趣,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运用幻灯片辅助强化学生认知过程。整个教学设计紧扣教材,指导学生读书,并注意适时恰当补充课外知识,使课内外知识形成有机结构,既让学生掌握了必备的知识,又开阔了视野。注意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不断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地理想象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多处启发学生反向思考,培养学生地理比较能力和地理推理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
→总星系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