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4.4自然灾害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4.4自然灾害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四单元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4.4 自然灾害
【导学提示】
内容精析
寒潮、台风、暴雨、干旱等气象灾害的危害及监测防御。各种地质灾害的危害及监测防御的重要性。一些自然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学法指导
气象灾害这一部分教材内容,教材的知识结构主要表现为:灾害类型—形成原因—灾害特点—防御措施。复习时,建议用综合比较的方法,将知识表格化,以利于理解各种气象灾害间的区别与联系。
地震与火山是两种主要的地质灾害,它们在成因和分布上都受地壳运动,地质构造等因素的影响。而另外两种地质灾害,滑坡和泥石流,它们的发生也都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因此,在复习地质灾害的关联性这一部分内容时,可联系实例从成因上的关联性、灾害的群发性、灾害的社会性等三个方面,用图解法进行分析。对滑坡和泥石流两种地质灾害,还可以采用列表比较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能力提升站】请思考:台风警报中,为什么说“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而不说“台风中心风力”?提示:从台风的结构可以看出,台风的最大风力在台风中心的附近而不在台风中心。想一想:台风和飓风的区别是什么?提示:都是热带气旋中强度最强的一级,因所在海域不同而名称各异。请讨论:怎样辨证地看待台风的功与过?答案:一方面它是灾害性天气,其灾害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另一方面它可以带来降水,解除和缓和旱情,这是台风对农业生产有利的一面。
【自主探究】
一、气象灾害
1、台风
读下面图,分析回答:
(1)该图是气象灾害 的形成示意图,它形成在 温度在 以上的广阔洋面上,是一种强烈发展的 。
(2)此种气象灾害主要由 、 和 造成。在西北太平洋上称为 ;在印度洋和大西洋上称为 。
(3)影响我国的这种天气现象常发生的季节是 。这种天气现象对我国影响最大的地区是 。
(4)如这股气流的中心在台湾海峡澎湖列岛附近,那么福州地区吹 风,台北地区吹 风。
(5)这种天气现象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有哪些?
答案:(1)台风 热带或副热带海面 260C 热带气旋
(2)强风 特大暴雨 风暴潮
(3)夏秋 东南沿海
(4)东北 东南
(5)狂风有很大的摧毁力,使海轮,建筑物、通讯设施遭受损失;特大暴雨往往造成洪涝灾害,影响人类生产生活;风暴潮更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但台风带来的降水能缓解旱情。
2、暴雨洪涝
请分析:暴雨在我国的分布有何特点?提示:在我国,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外,均会有暴雨出现。想一想: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是哪一种?提示:洪涝灾害请分析:我国东部地区的春旱、伏旱形成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提示:受单一的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形成的。请讨论:冬半年寒潮对我国哪些地区影响较小?为什么?提示:青藏高原、云南南部以及海南和台湾。原因是地势高或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远。请分析:为什么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提示: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想一想:地震作为主灾,可能诱发哪些灾害?提示:海啸、火灾、滑坡和疫病蔓延。
(1)洪涝灾害是由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而形成的。我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主要发生在南方和东部地区。
(2)暴雨的形成条件是 ( )
A.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
B.强烈的上升运动
C.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较长
D.强烈下沉运动
答案:ABC
(3)防洪的工程措施有 ( )
A.修筑堤坝、整治河道 B.实行防洪保险
C.修建分洪区 D.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
答案:BD
3、干旱
(1)干旱是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干旱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
(2)防御干旱的有效措施是 ( )
A.尽快实现从畜牧业向种植业的转化 B.改进耕作制度
C.营造防护林 D.整治河道巩固堤防
答案:BC
4、寒潮
寒潮是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过程。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
二、地质灾害
1、主要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 成因 危害 预防
地震 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地面震动 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破坏性强 ①加强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系统
火山喷发 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气体、碎屑从地壳中喷出的现象 危害性很大,造成生命财产等损失 ②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③实施一些预防措施④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
滑坡 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破坏或淹没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泥石流 是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它饱含泥沙、石块以至巨大的砾石,破坏力极强 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对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请讨论:为何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提示: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想一想:2004年12月26日由印度洋海底地震诱发巨大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并在多处引起瘟疫,这说明了地质灾害的什么特征?提示:关联性思维启示: (1)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最大风力达12级,但最大风速并不在中心,而是中心附近。 (2)台风是由于气流受热上升引起的,近地面中心气压较低,周围气压较高。 (3)要辩证分析台风的功与过:台风虽然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但也会给经过地区带来降水,缓解旱情。
2、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下列有关地质灾害关联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某地发生的滑坡和泥石流,可能与当地发生的地震有关
B.某地发生的滑坡与泥石流,一定与地震的发生有关
C.一种原发性的地质灾害往往诱发其他灾害
D.人类活动不会诱发地质灾害
答案:AC
3、地质灾害的防御
对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有 ( )
A.建立灾情检测预警系统
B.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C.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
D.恢复地表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以减小泥石流或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答案:ABCD
【典例导考】
例1 某灾害天气系统从浙江沿海附近过境,如下图所示。A、B、C三地观测到过境时的气压与平均风速随时间变化规律示意图分别如图2、图3所示。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该天气系统的名称是 。
(2)该天气系统中心是从A、B、C三地中 地过境的。
(3)试分析该天气系统给我国带来的有利影响。
点拨:从图2气压的变化看,该天气系统的气压变化状况是高压—低压—高压,中心是低气压;从图3风速变化图中可知中心附近风力最大(B点中心位置除外)中心位置风力骤减,又知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气象灾害,故可判断为台风。从图3风速的变化可知,台风风力骤减的为台风中心,即B曲线。台风会带来狂风、特大暴雨等天气现象,有其灾害性的一面,但台风多出现在梅雨
思维启示:(1)地震、火山喷发是地球内力释放的结果,多发生在地壳比较薄弱的地区,或者说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区,岩石较新,如位于板块交界地带的喜马拉雅山脉、日本群岛等地。(2)滑坡和泥石流是地球外力作用的结果,与重力、岩性、地形、气候等密切相关,其发生发展受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地形高峻、暴雨集中等因素制约,同时地震、火山的发生往往诱发其发生。(3)地震和滑坡泥石流有较强的相关性。
之后的伏旱天气时期,既高温,又干旱,台风的到来恰恰弥补了高温酷暑和干旱缺水的局面。
答案:(1)台风 (2)B (3)缓解了高温、干旱的局面。
例2 读下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的多发地区,在川、滇、黔交界的地带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导致该地区这三种地质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是

(2)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间接或直接诱发地质灾害。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 (地质灾害)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是造成 (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
(3)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强度不断增高的原因是: 。
(4)为什么说我国地震带与泥石流的主要分布地区有明显的相关性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主要的地质灾害及其关系,因此了解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并充分理解其相互间在成因上的内在联系是解题关键。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和泥石流是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一般说来,地壳活跃的地带,多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地形高峻、暴雨集中,因而既多火山、地震,又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如我国青藏高原东南部和横断山区,既多火山、地震,又是滑坡和泥石流的多发区,且在地震发生的同时往往产生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可见地质灾害具有关联性。
答案:(1)该地带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震级大。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节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
(2)泥石流 滑坡
(3)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加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
(4)地震多分布在现代地壳活动强烈的地区,地震频繁的地区,山体中断裂发育造成岩石破碎,为泥石流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一旦有暴雨因素诱发,就容易形成泥石流。因此在我国地震和泥石流的分布图上,二者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
【自检自测】
2002年10月底,意大利西西里岛上的埃特纳火山发生猛烈喷发。两天后,意大利中南部地区又发生了震级为5.6级的地震及一系列余震,造成较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材料判断1—4题。
1.意大利是世界著名的多火山、地震的国家,这是因为该国位于 ( )
A.阿尔卑斯山的山麓地带 B.两大扳块交界地带
C.地中海沿岸 D.断层构造形成的地堑地带
2.地震虽然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但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 ( )
A.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及其构造 B.推测海底地壳岩石年龄
C.分析地质时期的地理环境特点 D.了解各种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
3.下列地区中,受该火山爆发影响最大的地区是 ( )
A.巴尔干半岛 B.亚平宁半岛 C.伊比利亚半岛 D.索马里半岛
4.这次火山爆发将导致或加重附近地区的 ( )
A.酸雨 B.温室效应 C.臭氧空洞 D.光化学烟雾
解析:意大利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答案:1.B 2.A 3.B 4.A
5.下列关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暴雨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 B.我国只是西北地区为于旱多发地区
C.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 D.寒潮影响范围小
解析:暴雨洪涝在我国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外,均会出现,主要发生在南方和东部地区。干旱不仅发生在我国西北地区,而且东部地区也会发生,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华北地区的春旱都较严重。寒潮影响的范围广,如美国的中部、东部也有寒潮影响,因为它是一种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强冷空气。
答案:C
6.关于干旱灾害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我国北方地区的干旱,南方的伏旱都是长时间受单一的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B.各种干旱灾害的出现,都是锋面过境前形成的灾害性天气
C.世界许多地区干旱灾害日益严重,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和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有关
C.西亚、北非沙漠的形成,其共同原因都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和寒流的影响造成的
解析:我国北方地区的干旱是由于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引起的。北非、西亚沙漠的形成主要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但北非沙漠的形成与大陆西岸的寒流有关。
答案:C
7.有关地震烈度和震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次地震有一个烈度,多个震级 B.一次地震有多个烈度,多个震级
C.一次地震有一个烈度,一个震级 D.一次地震有多个烈度,一个震级
解析:同一次地震中只有一个震级,但有不同烈度。
答案:D
读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据此回答8—9题。
8、我国六大区中,出现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地区是 ( )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中南地区 D.华东地区
解析:本题关键是能看懂图,学会分析一种比较新颖的图是学生必备的读图能力之一,看懂图的关键,一看坐标,二看图例,三看内容。通过分析,很容易可以看出西南地区最多。
答案:B
9、下列地形中发生滑坡、泥石流最少的是 ( )
A.山地 B.丘陵 C.平原 D.高原
解析: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有其特定的条件,地形条件中的必要条件是要有落差,因此最少的应是落差、起伏最小的平原。
答案:C
10、读“火山构造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火山构造名称。
A ,B ,C 。
(2)火山喷发是地下深处的 及其有关气体、 从地壳中喷出的现象。
(3)火山按其活动情况可分为 、 和 。山西大同附近的火山属于 火山;台湾七星山属于 火山。
(4)图中A、B、D三处的岩石有可能形成玄武岩的是 处,原因是 。
(5)宇航探测发现,月球、 星、 星等天体也有火山活动。
解析:火山喷发是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气体、碎屑从地壳中喷出的现象。宇航探测发现月球、金星、火星等天体也有火山活动。火山的构造包括火山锥、火山口和火山通道。火山按其活动情况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三类,学习时要结合初中地理掌握我国三种火山的分布情况,了解世界重要的火山分布及火山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答案:(1)火山通道 火山口 火山锥
(2)高温岩浆 碎屑
(3)活火山 死火山 休眠火山 死 活
(4)B 岩浆在喷出地表时冷却凝固
(5)火 金
11、1995年1月17日日本神户发生里氏7.2级地震,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震中位于 板块与 板块的交界地带。
(2)日本的四个大岛中,受本次地震影响较小的两个是 岛和 岛。
(3)图中著名港口城市A的名称是 ,它位于震中的 方向。
(4)若其他条件相同,B、C两地的地震烈度应该是 (填写下列选项的代号)
①相同 ②B>C ③C>B
解析:日本地处亚欧板块与大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不稳,多火山、地震。
答案:(1)亚欧 太平洋 (1)北海道 九州 (3)横滨 东北 (4)②
12、读“我国洪涝灾害多发地区分布图”,回答问题:
(1)洪涝灾害主要是 或 造成的。
(2)我国洪涝灾害比较集中的地区主要有: 、 、 、 、 等。从空间上看,都分布在我国的 地区。
(3)结合下表中的资料分析说明:
省、市、自治区 1953年—1975年暴雨次数
黑、吉、辽 21次—27次
晋 27次
豫 24次
湘、鄂 27次—28次
粤、桂 51次—64次
①暴雨出现频率最高的是 ,原因是 。
②暴雨发生频率与洪涝灾害分布一致的是 ,不一致的是 ,说明洪涝灾害的发生既与 有关,也与 有关。
(4)对暴雨的防御措施主要是

(5)对洪水可以采取 和 等措施。
解析:洪涝是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洪涝主要是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造成的,对人民财产和国民经济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从洪涝灾害、降水情况看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从地形上看主要分布在地势低平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
我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因此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对防御洪水有巨大作用。
答案:(1)连续性暴雨 短时间大暴雨
(2)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珠江三角洲 四川盆地 东部
(3)①粤、桂 台风影响 ②黑、吉、辽、豫、湘、鄂、粤、桂 晋 暴雨 地形
(4)利用气象卫星监测并准确预报
(5)工程 非工程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