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三地理三轮复习教案二编辑:杨倩 09.5.12复习目标:1、明确考点,查漏补缺。2、明确考向,规范思路。3、明确信息,有效提取。能力要求目标\要求 Ⅰ Ⅱ Ⅲ获取和解读信息 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 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 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调动和运用知识 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 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相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 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描述和阐释事物 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 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 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论证和探讨问题 从试题提供的信息中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问题 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前及课堂梳理:(课前15分钟、课堂10分钟)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特征1.地表形态:特征描述;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壳物质循环;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2.气候:大气受热过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植被: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4.水: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内、外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及河流的开发5.资源: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我国的自然资源概况,矿产资源、能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的分布、开发利用与保护易混、易错考点解答:(10分钟)课堂一练:Ⅰ(18分钟)图2为“某时刻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1.甲地的气压A.小于1012百帕 B.大于。1008百帕C.小于1028百帕 D.大于1032百帕2.乙、丙两地A.受冷锋影响 B.受暖锋影响C.受气旋影响 D.受反气旋影响3.与丙地相比,丁地A.气温较高 B.气压较低C.风速较大 D.云量较多4.(18分)读甲乙两河口三角洲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两地的自然带分别是 、 。(2分)(2)分析甲图所在地区的海域易出现的环境问题并分析形成原因。乙所示区域易发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8分)(3)分析甲河干流上游地区地形特征并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试分析甲河上游地区水能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8分)Ⅱ(18分钟)2008年12月26日,中国军舰从三亚启程赴亚丁湾及其附近海域为商船护航。图l为路线图,读图回答1—2题。1.护航舰队经过北印度洋去往任务海区时A.顺风顺水 B.顺风逆水 C.逆风顺水 D.逆风逆水2.当护航舰接到远处货轮求救信号时,应A.迅速通过RS对货轮准确定位 B.通过雷达了解海盗船的数量和装备C.利用GIS分析货轮所在海域的天气 D.利用GPS获得货轮的三维坐标和速度3.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25分)材料一:墨累一达令河流域,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以亚热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为主,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200—500毫米,农业需要灌溉。在20世纪60—70年代,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材料二: 墨累一达令河流域重要水库和灌溉区的分布(1)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上、中游地区截取了大量河流径流。分析这样做对下游产生的不利影响。(4分)(2)针对墨累一达令河流域开发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如何采取措施加以解决?(6分)(3)为解决墨累一达令河流域灌溉水源不足的问题,澳大利亚政府实施了“东水西调”工程。简析该流域以东地区水量丰富的原因。(2分)(4)墨累一达令河流域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此农业地域类型显著的优点主要有哪些?(7分)(5)简要比较澳大利亚与阿根廷在农业方面的主要异同点。(6分)课堂反思总结:Ⅰ(7分钟)Ⅱ(7分钟)课后练习:Ⅰ(15分钟)图4为四个不同地点的气候资料。读图回答1—2题。1. ②地典型植被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2.以下能体现自然带从沿海向内地地域分异的是A.从①地到③地 B.从②地到③地 C.从①地到②地 D.从②地到④地3.(20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环渤海及东北亚部分地区图(图10)材料二 2009年3月17日朝鲜内阁总理金英日访问山东。中朝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今年是中朝建交六十周年,也是中朝友好年,山东将以此为契机,加快与朝鲜在文化、渔业、矿产等领域的通力合作。(1)比较图中M、N两城市冬夏季的降水差异并说明原因。(12分)(2)分析环渤海地区内河航运不够发达的自然原因。(8分)Ⅱ(15分钟)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9分)郑州市地处中华腹地,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接黄淮平原。陇海、京广两条铁路干线在此交汇。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具有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重要作用。郑州利用其有利的条件,快速地发展了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城市化速度大大加快,城区面积快速增长。(1)近年来,对我国资源调配起重要作用的两项系统工程 、 均从郑州经过。(2)(2)与郑州市区面积扩大之前相比,大气降水渗入地下的水量和转化为城市地表径流的数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说明具体的变化趋势及其成因。(4)(3)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大气降水尽可能多的成为地下水资源 (3)复习教案一 5.11练习答案:1.D 2.B3、(1)C(2分)(2)由于冰川(刨蚀)作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形成崖壁陡峭、幽深曲折的峡湾(3分);该国北部纬度较高,夏季时,昼很长夜很短,午夜时分太阳仍挂在天空(3分)(3)现代型(2分) 社会经济负担加重;青壮年劳动力不足;国防兵员不足;老年人生活无保障、精神孤独等(3分)(4)渔业和旅游业(2分) 地热为其主要能源(2分)(5)温和湿润的气候,日照不足,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丹麦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对乳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乳畜产品出口量大。(4分)(6)中国手机消费需求量大,市场广阔;劳动力价格低;土地租金低;优惠的政策(4分)课后练习1、A 2、B3、(1)产业布局类型:劳动密集型产业(2分)原因:这一时期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3分)(2)区域差异:传统工业中心让位于新兴工业中心;沿海地区发展迅速,内陆地区明显衰退(2分)原因:对外开放的政策;工业结构调整;沿海地区优越的区位条件等。(4分)Ⅰ练习答案:1.D 2.C 3.C4.(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季雨林带(2分)(2)赤潮 该区域水温较高,陆地河流汇入,排放的污水富营养化造成海域藻类过度繁殖。(4分)热带季风气候,西南季风势力强且变率大;河流中上游多地形雨,致使河流径流量大;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河道纵横,排水不畅;此地多飓风、风暴潮。(4分)(3)甲河干流上游地区为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多喀斯特地貌 流水侵蚀作用(4分)甲河上游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该地区地势崎岖,河流落差大(4分)3.(37分)(1) 冬季:M城降水量多于N城(2分)。原因:冬季西北季风越过渤海时带来一定水汽,M城处于迎风地带,降水较多(2分);N城位于西北季风的背风地带,降水少于M城(2分)。夏季:N城降水量多于M城(2分)。原因:夏季N城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地带,降水多(2分);M城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地带,降水比N城少(2分)。(2)河流水量小;流量季节变化大;河流含沙量大,航道容易淤积;河流有封冻现象;河网密度较小,通航里程短。(8分,答对4点得8分)。Ⅱ练习答案:A D3.(25分)(1)使下游水量明显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在极干旱时,出现海水倒灌的现象。(4分)(2)① 调整产业结构,压缩农业用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② 减少农业灌溉用水量,合理用水,节约用水; ③ 防止水污染; ④ 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 ⑤ 实施跨流域调水以有余补不足;⑥ 种植耐旱作物等。 (6分)(3)大分水岭以东地区盛行从海洋吹向大陆的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水量丰富。(2分)(4)混合农业 ① 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② 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 ③ 农民可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7分)(5)相同点:都有发达的商品谷物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农畜产品都是重要的出口商品。不同点:阿根迁的特色农业是大牧场放牧业,以养牛为主;澳大利亚的特色农业是混合农业,畜牧业以养羊为主。(6分)课后练习1.(9分)(1)南水北调(1分)西气东输(1分)(2)大气降水渗入地下的水量减少;(1分)城市地表径流的数量增加 (1分)成因:城市化使地面硬化面积大量增加(1分),阻断了大气降水下渗的途径,雨水的下渗大量减少,使地表径流大量增加(1分)(3)尽量减少城市地面的整体硬化面积;提高植被的覆盖率;建设城市雨水的储水设施。(3分)定位自然地理特征社会经济特征可持续发展优发劣改因地制宜调结构扬长避短突特色改造不利另寻路因时制宜谋发展图22009050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