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3张PPT)新课程背景下高三一轮复习的体会园区三中 许铭2009.8.14一、正确认识和对待新高考方案对地理学科的冲击冲击的表现:学科地位的下降重视程度的降低投入时间的减少高考的主题:运用基本的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解决地理问题或解释地理现象。应 对 之 策:更扎实、精炼、有效、有的放矢,在有限的时间内追求最高的效率。二、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教学外因素合作谋共赢(一)教学外因素1、营造良好的心态2、激发学习的愿望开门见山谈话法---4A学生交叉谈话法---地理边缘生循循善诱谈话法 ---边缘生(二)合作谋共赢学校内部:加强备课组建设,加强集体备课,既竞争更要合作,发挥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区域之间:建议在大市范围内,集中精兵强将,分工合作,共同编写一份高质量的第一轮复习学案,以电子稿的形式提供给各学校。三、改进方法,打造低耗高效课堂目标化意识知识系统化精细化练习学案化导学㈠目标化意识知识目标而言:强化考纲意识,按照考纲不同知识点的能绩要求,详略得当,难易相宜,重点突出。学生目标而言:淡化平均分,不刻意追求达A率(除4A学生),而是紧紧围绕达B率,死盯“边缘生”,大打盯人战术和感情攻势,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不同的阶段而言:提高不同复习阶段目标的达成度。高中地理必修(上册) 七周(本学期起 )世界地理(上、下册) 二周中国地理(上、下册) 二周高中地理选修(第一册) 二周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 二周高中地理必修(下册) 五周(第一次模拟考试前) 计划安排(第一轮复习)(二)知识系统化1、回归课本,完善知识网络⑴圈关键词⑵利用教辅资料,结合教材阅读,对每节、单元等知识进行整理2、如何进行知识串联(1)按照概念关系(2)按照知识结构体系(3)按照地理事物演变的先后顺序(4)按照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5)按照地理事物的因果联系(6)运用图示法(7)运用比较法(1)按照概念关系串联知识按概念外延由小到大串联: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工业地域形成的逻辑关系: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2)按照知识结构体系串联知识结构零散的知识例如:用“三”来归纳南亚的地理知识三角形的半岛、三大沿海国、三大地形区、三条大河、气候上分凉热雨三季建立系统化的知识体系(3)按照地理事物演变的先后顺序串联知识地壳演化的地质循环过程可以归纳成 “知识串”: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新岩浆。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可以串联成:原始型(高、高、低)——传统型(高、低、高)——现代型(低、低、低)。(4)按照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串联知识例如,复习自然带分布知识时,可用下列两条“知识串”帮助记忆。大陆西岸从赤道至南北极: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南半球缺失)——冰原带;大陆东岸从赤道至南北极:热带雨林带——热带季雨林带(南半球为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南半球缺失)——冰原带(4)按照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串联知识我国100°E沿线分布的主要地理事物:弱水——青海湖——龙羊峡——巴颜喀拉山——横断山脉——玉龙雪山——丽江——大理——西双版纳西部;北回归线沿线分布的主要地理事物:撒哈拉沙漠——阿斯旺大坝——红海——阿拉伯半岛——阿曼湾——印度河河口——恒河三角洲(河口)——汕头——墨西哥高原——墨西哥湾——佛罗里达海峡等。(5)按照地理事物的因果联系串联知识气压带、风带 大气环流 季风环流 洋流 形成原因 植物 动物降雨类型 所处雨带 某一气候类型 陆地自然带 地带 规律 特 征 分 布 河流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规 律 典型地区气候资源与灾害防治气压带、风带 大气环流 季风环流 洋流 形成原因 植物 动物降雨类型 所处雨带 某一气候类型 陆地自然带 地带 规律 特 征 分 布 河流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规 律 典型地区气压带、风带 大气环流 季风环流 洋流 形成原因 植物 动物降雨类型 所处雨带 某一气候类型 陆地自然带 地带 规律 特 征 分 布 河流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规 律 典型地区气压带、风带 大气环流 季风环流 洋流 形成原因 植物 动物降雨类型 所处雨带 某一气候类型 陆地自然带 地带 规律 特 征 分 布 河流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规 律 典型地区气压带、风带 大气环流 季风环流 洋流 形成原因 植物 动物降雨类型 所处雨带 某一气候类型 陆地自然带 地带 规律 特 征 分 布 河流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规 律 典型地区气压带、风带 大气环流 季风环流 洋流 形成原因 植物 动物降雨类型 所处雨带 某一气候类型 陆地自然带 地带 规律 特 征 分 布 河流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规 律 典型地区农业与时间(6)运用图示法串联知识同一区域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不同区域各要素组合上的差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大气、水、土壤、岩石生物全球变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趋势自然灾害气象灾害水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自然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地形的影响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对聚落分布的影响(7)运用比较法串联知识主要分布:亚洲季风区主要作物:水稻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主要特点: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低水利工程量大高温多雨的气候,适宜水稻生长区位条件:地势低平,适宜水田管理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季风水稻农业商品谷物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美、加、澳、俄等国主要作物:小麦、玉米等生产规模大主要特点: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自然条件优越区位条件:交通运输便利市场广阔地广人稀高度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技(三)精细化练习“精细化练习”即追求精益求精、精雕细凿:在讲与练的关系上,更加注重以练习为主线;在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上,更加注重练习的质量;在练习的过程管理上,更加注重练习的全程管理;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更加注重学生解题的过程体验。具体地说,要做好选、批、评、补、专五个环节。选:精选试题,加强练习的针对性和选择性。以练习的质量来弥补数量的不足,减少重复练习、低效练习甚至无效练习。以直接拿来、加以改编、少量原创的原则,大力提倡“剪刀加糨糊”工程。在练习的数量上,教师要广而博,学生要少而精;教师要走进题海,让学生走出题海;教师多吃苦,学生少费时。做到每练都有明确的目的,每练学生都有所得。批:有讲必练,有练必批。每周每人的练习至少要批改一份,即使不批的练习也要加强检查。重点学生的每份练习都批改,而且要面批。评:追求高质量的试卷评讲1、评学生错误的密切点和失分的原因;2、评审题思路,尤其是有效信息的提取;3、评解题规范和答案的组织;4、通过变式训练,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1、评学生错误的密切点和失分的原因常见原因:(1)地理空间概念不清,任意定位(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基本概念与原理混淆不清(3)答题抓不住关键词,语言混乱、表述不清(4)答题不规范,错别字较多(5)阅读、提取信息失误(08高考浙江卷)36题(1) 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9分)答案:盆地 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再从(500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考生平均得分3.99分)部分考生由于读图审题不细,而将题目理解回答为河流M—N段经过的地形类型,误答出谷地、平原、河谷等;自上游至下游 “依次流经高原—盆地—峡谷’’;或答为“N以上是高原,M以下是峡谷”等等。又由于不能准确的用图中经纬度信息进行定位,错将盆地位置判断为四川盆地等。1.地理空间概念不清,任意定位由于基础知识差,基本概念不清,误将地形类型当作地形单元作答(四川盆地、刚果盆地、东非高原、亚马孙平原等);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基本概念与原理混淆不清四周为山地,中央为平原,等高线500米左右分布密集;等高线500米是刚果盆地,有刚果河;地形是山地、丘陵、盆地、高原,因等高线在500米左右;G为盆地、N为山丘、M为平原,根据河流的颜色和粗细得知;地形是高原盆地,由经纬度判断,此地位于东非高原……36题(1)错误答题:如36题中,在判断出盆地地形后,不能正确表述判断的依据,如将向心状水系,表述为放射状水系等。3.答题抓不住关键词,语言混乱、表述不清4.答题不规范,错别字较多由于是网上阅卷,每一道题是否书写在准确的位置上十分重要,但有少部分考生答题位置不规范,不能按照每一道题给定的位置规范的答题,影响了得分。从考生的答卷情况看,部分考生由于考试心理素质或语文基础等方面的原因,在答题书写中,错别字比较多,如“降水”错写为“将水”、“盆地”错写为“贫地”、 “支流”错写为“枝流”、……2、评审题思路,尤其是有效信息的提取:审题要领◆圈点关键词语◆重视隐性信息◆确定问题指向1、蕴藏在各种地理图形的表述语言中3、蕴藏在地理试题的题干文字中4、蕴藏在地理试题的问题设计中2、蕴藏在各种地理统计图表的文字和数字中5、蕴藏在各种地理图形的主图和附图中(图例)6、蕴藏在各种地理图形的组合和整合的分析中信息来源:(2005年春季卷39题)读图9,回答:泛亚铁路(新加坡至昆明)将是联系东盟和中国的重要通道,其中,新加坡一吉隆坡一曼谷的已有铁路为共用段,自曼谷至昆明的待建铁路有东、中、西三个方案,如表1和图9所示。表1 泛亚铁路待建线路三个方案的比较(单位:千米)方案 经过主要城市 铁路总长度 需新建铁路东线 曼谷一金边一胡志明市一河内一昆明 5520 433中线 曼谷一万象一昆明 4180 1245西线 曼谷一仰光一昆明 4321 1017(5)东盟国家首选东线方案,分析其有利因素。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表格材料信息:经过主要城市、铁路总长度、需新建铁路图像材料信息:地形类型、城市分布大脑储存信息:交通线路的区位因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问题指向:“铁路交通线的区位因素分析”限制条件:“东线方案”、“有利因素”提取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分析和整合从表1中提取并分析、整合如下有效信息:经过主要城市——东线多铁路总长度——东线长需新建铁路——东线短从图9中可以提取并分析、整合如下有效信息:东线方案经过的地形——主要为平原东线方案经过地区的海陆位置——主要位于沿海(人口稠密、经济相对发达)3、评解题规范和答案的组织(1)正确全面地表述:用分点的方式,把重要的,关键的观点写在前面。(2)注意运用学科术语,注意表述的逻辑关系。(3)规范,工整地书写----得高分关键。教师该做的:(1) 挑选错误率高的试题,按考点进行分类处理;(2)反思自己的教学 ;(3)跟进变式练习。学生该做的 :(1) 摘抄法;(2)剪贴法 ;(3)在资料及试卷上纠错;(4)将纠错还原到课本。补:做好纠错工作。一、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内容;二、自然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主要过程的内容;三、人文地理、区域开发和整治的内容;四、与地理热点相关的内容。专:按同一主题,分类归纳汇总。自然地理规律原理地壳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地球运动规律水体运动规律洋流分布规律陆地水的相互转化水循环规律地球公转及意义地球自转及意义大气运动大气环流主要天气系统地壳物质循环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说自然带分布规律地理环境整体性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河流特征的描述思路河流特征的描述思路径流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含沙量结冰期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河流的长度、密度、弯曲度、性质等其他:流速、水能状况等(四)学案化导学南京东庐中学首创教学合一的“学案导学” 。“学案导学”坚持先学后教、教学合一、师生合一、 讲练合一。“学案”的基本要素考点解读体系构建误区点拨热点追踪典例剖析能力自测⑴考点解读明确考点的能绩要求;突出重点考点、高频考点、变化考点和与热点结合紧密的考点;将考点问题化,或以关键词填空等形式,引导学生预习看书;⑵体系构建构建三级目录体系:课——章——模块⑶误区点拨以简答题等形式,强化部分重点知识点;编写易混易错知识汇编,强化纠错。⑷热点追踪联系国内外的重大热点,编写“大背景,小角度,生活化,情境化”的问题加以深入剖析。⑸典例解析题目来源:江苏、广东等地理高考题;山东、北京等文科综合高考题;江苏各大市高考模拟题。难度和题量:中等题为主;选择题一般控制在5道题以内,综合题不超过3道。⑹能力自测难度按3:5:2的比例,以中档题为主;题量在15题左右;课上选讲部分,其余为课后巩固练习;加强对边缘生的个别辅导和面批。祝工作愉快办公室电话:65936221手 机:13701419220邮 箱:HDZXXM@地理模块一的结构图宇宙中的地球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结构自 然 环 境物质能量的交换整体性与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地表形态变化大气受热天气系统大气环流水循环大洋环流自然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整体性差异性自然条件的影响自然条件变化的影响自然资源的影响自然灾害的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