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第1章 行星地球第二节 宇宙中的地球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知识清单项目 内容一、宇宙中的地球 1.宇宙的两大特性表现为物质性和运动性。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统称为天体。其中最基本的是恒星和星云。2.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平均距离为38.4万千米;金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二者相距约1.5亿千米。3.宇宙中运动着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总星系,目前人类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约为150亿~200亿光年。4.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与其他行星相比在物质结构、运动特征等方面并无二致。同时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这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自身条件有密切的关系。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5.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称为太阳辐射。其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6.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7.太阳的大气层,从内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其中肉眼可观测到的是光球层。8.太阳大气层时常发生变化,有时甚至较为剧烈,这些变化统称为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都约为11年。其中,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它发生在色球层中,并随黑子的变化而起落,这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考点梳理考点1.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类型:①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及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有很大的质量。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成分是氢。②人造天体:航天飞机、人造卫星、飞船、太空垃圾等。2.天体系统的组成【例题1】 下列属于天体系统的是①宇宙中的基本天体——恒星和星云 ②宇宙中级别最高和最低的天体系统——总星系和地月系 ③相互吸引的两颗恒星或两颗行星 ④沿同一轨道运行的流星群或小行星带 ⑤大熊座、小熊座和狮子座 ⑥相互吸引且相互绕转的大小天体A.②⑥ D.③⑥ C.④⑥ D.②③⑤【解析】判断某些天体之间是否构成天体系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吸引的关系,二是它们之间是否相互绕转。同类天体之间因质量接近,特点相似,不可能存在相互绕转关系,不能构成天体系统。恒星和星云之间,恒星和恒星之间,行星与行星之间不能构成相互吸引、相互绕转的天体系统。【答案】A考点2、地球的普通性1.按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及远排序:日——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2.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类别 包括行星 距日远近 体积质量 平均密度 表面温度 卫星数目 光环有无类地行星 水、金地、火 近远 小 大 高低 没有很少 无巨行星 木、土 大 小 多 有远日行星 天王、海王、 介于前两者间 介于前两者间 较多 有无3.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例题2】 2008年12月1日傍晚,西方神话中主管爱情与美丽的 “维纳斯女神”和“木星之王”如约相聚,与一弯细细的娥眉月相依相偎,远看犹如一张“笑脸”。读下图,完成(1)~(2)题。(1)“维纳斯女神”和“木星之王”分别是指A.水星和金星 B.金星和木星 C.木星和土星 D.天王星和海王星(2)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组成“笑脸”天体的是A.总星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解析】“维纳斯女神”是指金星,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木星号称“木星之王”。三者都是太阳系天体,不属于河外星系。【答案】(1)B(2)D考点3.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外部条件 太阳光照稳定 太阳从诞生至今没有明显的变化运行轨道安全 地球附近的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 有适宜的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气体形成大气层,并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以氮和氧为主的大气有液态的水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体积收缩,产生热量,不断产生水汽,并随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带到地表,形成原始海洋【例题3】地球为什么会成为生命的摇篮?试分析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理环境的特点与生命物质存在条件的关系,并用直线相连。①地球磁场 a.地球表面存在大气层②地球的质量与体积 b.削弱到达地面的紫外线③地球与太阳的距离 c.水经常能处于液体状态④地球大气中的臭氧层 d.削弱宇宙射线对生命的伤害【解析】地球的质量与体积适中才能吸引住大气,并使气压不至于太高,日地距离适中才能使地球保持适宜的温度,才有液态水存在,地球磁场可以使宇宙射线方向发生偏转,从而削弱宇宙射线对生命的伤害。【答案】①—d ②—a ③—b ④—c考点4.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的影响(1)对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影响表现在: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2)太阳辐射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表现在:一是人们可直接利用太阳能,世界各国正在探索和研究对太阳能的利用,尤其是大规模的太阳能发电。目前利用较多的如太阳灶、太阳能干燥器、小型太阳能发电站等。二是可利用地质历史时期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即由太阳能转化形成的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它们被称为“储存起来的太阳能”。2.太阳活动的影响太阳活动 大气层位置 概念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影响 发生现象太阳黑子 光球层 光球上出现的暗黑斑点 地球电离层 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地球磁场 “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耀斑 色球层 局部区域突然增亮的现象 与大气相撞 极光现象地球大气层 天气、气候异常【例题4】 耀斑爆发会干扰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往往在A.子夜 B.白天 C.日出前 D.日落后【解析】耀斑爆发时发射的高能粒子流随太阳风进入地球电离层,会引起电离层的扰动,此时在电离层传播的短波无线电信号被部分或全部吸收,从而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因此只有地球面对太阳的一侧,才能受到太阳发射来的电磁波的最大影响。【答案】B重难点突破一、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知识归纳】1.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1)太阳高度(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这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两极递减的原因之一。(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4)日照时间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多,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少。夏半年,高纬地区白昼时间长,弥补了太阳高度角小损失的能量。2.我国年太阳能的地区分布(1)太阳能最丰富地区:青藏高原。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水气少,尘埃少,透明度好;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2)太阳能贫乏地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原因:阴雨天多,云雾大,较多地削弱了太阳辐射。【例题5】下图是某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等值线(单位:百万焦耳/平方米.年)图。据此回答(1)~(3)题。(1)①、②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的最大差值R可能是A.2900 < R < 3000 B.3400 < R < 3500C.3900 < R < 4000 D.4400 < R < 4500(2)导致①、②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副热带高压 B.纬度位置 C.地形地势 D.西南季风【解析】(1)首先图中等值线的等值距为500。①、②两地之间有6条等值线。两地间的太阳年辐射总量差值为(6-1)×500≤R<(6+1)×500;即差值最小等于2500,最大小于3500,按照题目要求,最大差距可能<3500,所以选B。(2)首先进行区域定位,②地在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势低,夏季风的迎风坡,阴雨天气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①地位于青藏高原东部(①②之间等值线比较密的地区是横段山区)海拔高,大气稀薄,太阳辐射强;D项西南季风不能说明①年太阳辐射强的原因,所以选C。【答案】(1)B (2)C限时基础训练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A.陨石 B.绕月飞行的“嫦娥一号”C.酒泉基地上的人造卫星 D.天空中飘动的云【解析】应强调“宇宙中”的物质才能叫天体【答案】B2.运行在太空中的“神舟”七号飞船直接构成 天体系统的一部分A.太阳系 B.河外星系 C.总星系 D.地月系【解析】运行在太空中的“神舟”七号飞船绕地飞行,如同月球一样,成为了地月系的一部分【答案】D3.类地行星与巨行星相比较A.质量较大 B.平均密度较低 C.有固态的表壳 D.都有卫星但数量较少【解析】类地行星与巨行星相比较,居日近、表温高、体积质量大、密度小,卫星少或没有。【答案】C4.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因素是A.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B.地球自西向东绕日公转C.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 D.地球附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解析】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与公转方向无关。【答案】B5.太阳巨大的能量来源于A.中心高温高压下的核聚变反应 B.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C.光球层释放的电磁波 D.色球层耀斑的爆发【解析】太阳辐射能的来源是核聚变反应,即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1个氦原子,并发出巨大的能量和各种射线。【答案】A6.下列国家最有可能观测到极光的一组是A.英国、墨西哥 B.加拿大、挪威C.意大利、西班牙 D.印度、巴基斯坦【解析】受磁场影响,极光多发生在高纬度地区。【答案】B7.日本气象专家认为极端气候与太阳黑子活动有关。太阳黑子的活动以11年为一个周期。1988年,日本遭受冷夏的袭击,美国和欧洲却遭受酷暑和干旱的煎熬。在意大利,由于炎热而造成铁路变形、列车脱轨。美国从4月中旬到8月为止,几乎滴雨不下,密西西比河的水面不断下降,连船都无法行驶。据图和文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 层,它的形成原因是 。与黑子活动同步的太阳活动还有 ,它们被认为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2)一般认为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 、 和 。【解析】此题考察太阳活动及其影响,属记忆的内容。【答案】 (1)光球 由于温度比周围低,看起来暗一些 耀斑 (2)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 对地球磁场的影响8.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太阳辐射的巨大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______环境下的___反应。在此反应过程中,太阳___不断减少而转化成了能量。(2)图中字母A表示的数值约为______千米,这一距离有利于地球______过程的形成和发展。(3)C处的温度约为______;B、D两点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值相比较___大于___。(4)由此图可知,______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的______源泉。【解析】此题考察太阳辐射的基础知识,属识记内容。【答案】(1)高温高压 核聚变 质量; (2)1.5×108 生命进化 (3)6000K B D (4)太阳辐射 能量基础提升训练【09年广东一模】2008年9月25日注定是载入史册的一天,北京时间晚9时10分许,飞船“神舟”七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圆满成功。据此回答1~3题:1.目前的宇宙飞船的飞行轨道都是近地轨道,一般在地球上空的300~700千米飞行,绕地球一周的时间约为90分钟左右。这样,“神七”上的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在24小时内,可以见到的日落日出的次数应是A.16 B.18 C.22 D.142.酒泉成为载人航天发射场的有利条件是A.海拔高,接近卫星所在的大气层 B.纬度低,接近同步地球轨道C.气候干旱,晴天多,空气透明度高 D.设备先进,科技力量雄厚3.下列说法符合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在“神舟”七号飞船中看到的实际情况的是A.黑色的天空上满天繁星 B.白色的天空上点缀着几颗明星C.蔚蓝色的天空上满天繁星 D.金黄色的天空上没有星星【解析】第3题要理解相对运动的参照系,飞船绕地运动参照物是地球,地球自转的参照物是太阳,整个地船系统都绕日公转,因此飞船绕地运动的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无关,航天员见到日出日落的次数=24÷1.5=16次。第4题考察航天发射场的区位,酒泉地处西北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大气透明度高,有利于发射及发射后的光学跟踪。高层大气接近真空,没有大气的反射、散射,天空是黑色的。【答案】1.A 2.C 3.A4.读 “太阳辐射光谱示意图”,下列因素中与A区(大气上界太阳辐射与地球表面太阳辐射差值)多少无关的是A.云层的厚薄 B.大气污染程度 C.大气密度 D.气温【解析】云层的厚薄、大气污染程度以及大气密度都会影响大气透明度进而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多少。【答案】D5.辐射差额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能量收支的差值。读“不同纬度辐射差额的变化示意图”,若只考虑纬度因素,则a、b、c三地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A.abc B.bca C.cba D.bac【解析】由于太阳辐射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因此纬度越高辐射差额为正值的数值越小,时间越短。【答案】C6.据报道,我国将在南极冰盖最高点建立天文台,该地进行天文观测的优势是A.极昼时间长 B.极夜时间长 C.空气稀薄、干燥 D.海拔高,离太阳近【解析】在南极冰盖最高点建立天文台进行天文观测的优势是由于南极洲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干燥,阴雨天少,大气透明度好,便于天文观测。【答案】C7.【原创】太阳系八大行星以地球为基点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地内行星,一类为地外行星。由于行星绕日公转的速度不同,导致空间位置不相同,地内行星的运动有四个特殊位相,分别为下合、上合、东大距和西大距。下合时可能发生凌日现象。地外行星的运动也有四个特殊位相,分别为合、冲、东方照和西方照。冲日时太阳和地外行星此升彼落,是观测地外行星最好的时机(见右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行星中,会发生冲日现象的是A.水星 B.金星C.土星 D.木星(2)在木星上科考的咸蛋超人可能观测到A.金星凌日 B.地球冲日C.火星西方照 D.土星东方照【解析】(1)由材料可知只有地外行星才有可能发生冲日现象,故选CD。(2)要学会空间换位,咸蛋超人的位置是木星,可把木星看成基点,将八大行星分为木内行星和木外行星,木内行星有凌日现象,木外行星有冲日等现象。【答案】(1)CD(2)AD8.读右图(台湾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台湾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南多北少的原因是什么?(2)在相同纬度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解析】第(1)题,太阳辐射的南北差异,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第(2)题,台湾东侧是迎风坡,多阴雨天气,西侧是背风坡,多晴朗天气,故东西侧太阳辐射差异的影响因素是天气状况。【答案】(1)南方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北方反之。(2)西多东少 西部处于山脉背风坡,晴天多,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东部反之。能力提高训练1.【08年北京高考】目前,人类已知月球上的能源有A.生物能、风能 B.核能、潮汐能 C.潮汐能、太阳能 D.太阳能、核能【解析】本题适合用排除法选择,月球上大气极稀薄,没有海水,生物,所以月球上不会存在风能、潮汐能和生物能。月球土壤里大量存在着一种叫做氦3的化学元素,是非常重要的核聚变原料。【答案】D2.下列城市,太阳能热水器销量不太理想的可能是A.兰州 B.济南 C.重庆 D.乌鲁木齐【解析】此题从日常太阳能热水器销售的角度考察我国太阳能资源的分布,重庆所在的四川盆地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少的地区。【答案】C【2008年江苏高考】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此时:A.是地球上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黄金季节B.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C.我国从南向北白昼变短,黑夜变长D.②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地球最近的大行星4.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份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解析】材料中提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再结合图可知①是火星,②是金星。从图中看到此时北极地区是极昼,是北极科考的最佳时期。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我国从南向北白昼变长,金星距太阳的距离比水星远。火星、金星的体积较小,质量小,其万有引力较小,上面的大气层较稀薄。另外,火星、金星大气层中也没有充足的氧气供生物呼吸。【答案】3.A 4.A5.【2008年广东文科基础】自然状态下,青藏高原与同纬度的四川盆地相比,花开得更鲜艳,病虫害更少。其主要原因是A.海拔高,冬夏温差大 B. 海拔高,降水多C.水热条件好,地形平坦 D.太阳紫外线强,总辐射量大【解析】四川为盆地地形,四周为高大的山脉,常形成多雾天气,日照时间少,植物光合作用不足。而青藏高原地势高,云层薄,太阳紫外线强,病虫害少,且太阳总辐射量大,植物光合作用充分,花开得更鲜艳。故D项正确。答案:D【广东六校2009届第二次联考】2008年8月1日,在我国西北地区从新疆的阿勒泰地区一直到甘肃的嘉峪关地区,发生了一次壮观的日全食现象。据此回答6~8题。6.当日全食发生时,能反映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位置关系的示意图是:7.日全食食甚期间最壮观的景象如下图2所示,这一层太阳大气活跃时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可能是:A.影响南方地区的降水 B.影响北方地区的无线电短波通信C.长江航行过程中指南针突然失灵 D.流星现象多发8.题中日食所经地区产生的最严重环境问题是A.酸雨 B.森林破坏 C.土地荒漠化 D.水土流失【解析】日食发生在望日,此时月球位于日地之间,遮挡了阳光。日食发生时光球层被遮住,色球层和日冕层就露出来了,色球层活跃时发射出大量的电磁波和高能带电粒子,会干扰地球电离层和磁场,并影响地球气候。除极光多发生在高纬度地区外,其他现象并无地区差异。流星现象与太阳活动无关。此次日食经过的地区属于西北干旱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答案】6.B 7.C 8.C【2008年广州一模】2007年11月5日嫦娥一号卫星开始绕月飞行,成为中国第一颗“月球卫星”。图1是嫦娥卫星拍摄的月球照片,判断9~10题。9.月球表面的环形山主要是A陨石坑 B.火山 C.地垒山 n皱褶山10.月球表面环形山的最主要成因是A.流水侵蚀作用 B.冰川堆积作用C.太阳风作用 D.天体撞击【解析】月球上的环行山绝大多数是由于陨石猛烈地撞击月球而形成的。【答案】9.A 10.D11.【原创】探索地外文明一直是人类的一大梦想,欧洲南方天文台于美国东部时间2007年4月24日公布了新发现的行星“Gliese 581c”围绕红矮星“Gliese 581”运转的模拟图。天文学家认为,这颗行星可能适合人类居住。下图表示这颗新发现的行星与周边几颗行星的比对情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要适合人类居住,此颗行星应具备什么条件。【解析】本题以探索地外文明为背景考察生命存在的条件,只要类比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即可作答。【答案】内部条件:与所绕转的恒星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适宜的温度→液态水的存在;体积质量适中→吸引保存适量的大气;外部条件:光照条件稳定→生命演化连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宇宙环境安全。12.读一年内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的纬向分布示意图(图甲)和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的差异图(图乙),回答下列问题。(1) 图甲中,纵剖面表示某一 太阳辐射随 的变化情况,据图可知,90°N最大的太阳辐射出现在 月份前后。(2)全球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从 向 递减。(3) 3月~9月,南极附近地区太阳辐射非常少,而北极地区却又特别多。请分析其原因:。(4)图乙中两种植被相比, 的生物量大,产生的原因是。【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懂甲图,理解纵剖面是竖直方向的剖面,从图中看出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规律。太阳辐射的多少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弱,进而影响生物量的大小。【答案】 (1)纬度 时间 6(或7月) (2)低纬 高纬 (3)南极附近地区多处在极夜期,太阳高度小,光照时数少;而北极附近地区多处在极昼期,太阳高度大,光照时数多。 (4)热带雨林 与热带雨林所处的纬度有关。热带雨林分布在赤道附近,终年太阳高度角大,接受太阳辐射多,光合作用强。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