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第1章 行星地球第三节 地球运动知识清单项目 内容一、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1.自转以地轴为绕转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以恒星为参照,自转周期为23时56分4秒,以太阳为参照,则时间长度为24小时;自转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地球表面任一点都是每小时15°,自转线速度,因纬度不同有差异。2.公转以太阳围绕转中心,公转周期为一年,其长度为365天5时48分46秒,叫做一个回归年。二、地球自转与时差 3.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4.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不停交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同一条经线上的时间相同,称为地方时。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5.全球共划分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用的时刻,称为区时,相邻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6.地球上新的一天出现的起始线,简称日界线,是人为规定的,原则上以180°经线为界。三、地球公转与季节 7.黄赤交角为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度数为23°26′8.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叫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在正午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称为正午太阳高度(角)。9.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随纬度的增高,各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来越大;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且纬度越高,极昼极夜的天数越多。10.全球除赤道外,同一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规律,这样,就形成了四季。考点梳理考点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征1.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征【例1】珠穆朗玛峰峰顶比同纬度海平面A.白昼略长B.黑夜略长 C.自转线速度略小D.自转角速度略大 【解析】与同纬度海平面比较,自转角速度相等;因半径加大,自转线速度加大;高山之巅日出早、日落晚,故白昼略长,黑夜略短。【答案】A2.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地球公转形成黄道平面,地球自转形成赤道平面,两者的交角叫黄赤交角。目前交角为23 26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加之地球公转时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如图:黄赤交角的存在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黄赤交角大小的变化,则会影响到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回归线和极圈的纬度)和五带范围的变化。如:黄赤交角变大→回归线的纬度变高→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范围变大→极圈的纬度则变低→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变大→热带和南、北寒带的范围变大→温带的范围变小。【例2】 如果地球的黄道面与赤道面夹角变为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北京与纽约的昼夜长短一样B.广东地区的四季更加分明C.北半球中纬度7月份气温将变高D.大气环境将改变,两极变暖【解析】如果黄赤交角为0°,四季变化将消失,昼夜长短除两极点外都变成一样,北半球中纬度7月份气温会由于太阳直射点停留在赤道而变低,两极将变冷。【答案】A考点2.地球自转与时差1.昼夜交替(1)成因:①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因此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②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因此昼半球、夜半球所处部分不停地变化,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2)周期: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3)界线——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顺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入昼的是晨线,由昼入夜的是昏线。晨昏线(圈)具有以下特点:①晨昏圈是一个大圆,将地球分成昼半球和夜半球两部分。②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 ;昼半球太阳高度>0°,夜半球太阳高度<0°。③太阳光线总是垂直晨昏圈所在平面。④晨昏线和极昼圈(极夜圈)的切点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之和等于90 (如下图中α+θ=β+θ=90°)。晨昏线和极昼圈的切点(如下图中C)地方时为24时(0时);晨昏线和极夜圈的切点(如下图中D)地方时为12时。【例3】 关于昼夜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产生昼夜 B.晨昏线是昼夜半球分界线C.晨线的西边是昼半球,东边是夜半球 D.昼夜现象是地球自转、公转共同产生的【解析】昼夜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从而产生昼半球和夜半球。即使没有地球自转,昼夜现象照常存在。晨昏线又划分为晨线和昏线两段,晨线的东边是昼半球,西边是夜半球;昏线的东边是夜半球,西边是昼半球。【答案】B2.地方时的差异。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无偏向。对风向、洋流的流向、河流的运动都有影响【例4】【08年上海高考】用实验模拟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物体的地转偏向现象:甲同学打开伞,抬头面视伞面内侧,顺时针转伞;乙同学向转动的伞面顶部滴红墨水,并观察红墨水流动过程。回答(1)~(3)题(1).红墨水在伞面上流动的轨迹为:A.先偏右后偏左 B.向右偏转 C.先偏左后偏右 D.向左偏转(2)该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①未模拟出越过赤道后的地转偏向现象②没能模拟出纬向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③未模拟出高纬向低纬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④伞面转动与地球自转的实际差别很大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3)下列地理现象中,与地转偏向力有关的是:①上海至纽约飞行航线向高纬度方向凸出 ②南亚地区夏季风的形成③直布罗陀海峡表层与底层水流方向相反 ④秘鲁寒流在流动中呈离岸的趋势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1)B (2)A (3)D【解析】第(1)题,该实验模拟是北半球物体的偏转,因此红墨水在伞面上流动的轨迹为向右偏转。第(2)题,实验中墨水由顶部向下流,模拟了高纬向低纬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第(3)题,上海至纽约飞行航线向高纬度方向凸出是为了缩短距离,与地转偏向力无关;直布罗陀海峡表层与底层水流方向相反是因为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的密度不同,形成了密度流。考点3.地球公转与季节1.昼夜长短的变化:(1)昼夜长短的度量某一纬线圈在昼半球的部分叫昼弧,它反映该纬度的昼长;在夜半球的部分叫夜弧,它反映该纬度的夜长。昼长=(昼弧长÷360°)×24小时,夜长=24-昼长。(2)昼夜长短时空分布规律①纬度分布规律总结:a.对称规律: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同线等长);南北半球同纬度昼夜长短相反。b.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c.变幅规律:赤道处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d.极昼、极夜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纬度愈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愈多。②季节变化规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可用一句话总结为:直射点向哪边移动,哪个半球昼就变长。(3)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刻一个地区一天的日出和日落时间反映了该日的昼夜长短状况,一天中上午和下午的时间是等长的,因此已知某地一天的昼长可求出该日的日出、日落时间。其方法为:日出时间=12- 昼长,日落时间=12+ 昼长 。反之也可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计算出昼长(夜长)。【例5】 【2008年广东高考】下图为某日观测到的同一经线上不同纬度的日出时刻(东十区区时)。此时,东十区区时为12时。读图回答(1)~(4)题。(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A.30°E, 20°NB.150°E, 20°SC.30°E, 20°SD.150°E, 20°N(2)对图中四地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A.丁地地方时12时日出B.丙地地方时16时日落C.乙地昼长20小时D.甲地夜长12小时(3)此时与东十区日期相同的范围占全球范围的比例是A.四分之一 B.二分之一 C.三分之一 D.大于二分之一(4) 对该日的地理状况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速度最慢 B.台北处于一年降水量最多的季节C.西安日出时间大约在5时左右 D.日本东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广州的小【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此时东十区区时为12时,说明此时太阳直射150°E上;根据图所示日出时间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此时甲地日出时间为0时,那么日落即为24时,也就是说甲地至南极点范围内出现极昼现象,甲地纬度为70°S,那么太阳即直射20°S。(2)读图可知,甲地出现极昼,昼长为24小时,D项错误;乙地日出时间为2时,可计算出日落时间为22时,昼长即为20小时,C项正确;丙地日出时间为4时,那么上午和下午各8小时,可计算出日落时间为20时,B项错误;丁地位于赤道,日出时间为当地地方时6是,A项错误。(3)要计算全球不同日期的范围,必须找到地表两条日界线所在位置,一条即为180°经线,另一条为0时所在经线。此时东十区区时即150°E时间为12时,可计算出0时所在经线为30°W,即与东十区日期相同的范围为180°向西至30°W,该区域占全球范围的比例大于二分之一。(4)日本东京的纬度比广州高,离太阳直射点远,因此其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广州的小。【答案】(1)B(2)C(3)D(4)D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太阳高度(角)与正午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在正午(地方时12时)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叫正午太阳高度(角)。(2)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规律①纬度分布规律:由直射点所在纬线向两边递减。如下图。②季节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靠近时变大,远离时变小。如下图。(3)正午太阳高度计算:某地、某日正午太阳高度H=90°—纬度差, “纬度差”是指该地所在纬线与该日直射点所在纬线之间的纬度距离。【例6】下图为地球上某一时刻太阳高度分布图(图中同心圆为太阳高度值相同地点的连线,数字表示太阳高度值),据此回答(1)~ (4)题。(1)图中同心圆表示晨昏线的是A.0°等值线 B.23°26′等值线C.66°34′等值线 D.90°等值线(2)若图中0°等值线与经线圈重合,则此时太阳直射的纬度是A.0° B.23°26′S C.23°26′N D.10°S(3)若图中丙地所在直线为北回归线,甲地为伦敦,则乙地所在经线的度数是A.180° B.0° C.20°W D.160°E(4)有关此刻太阳高度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太阳直射点向四周降低 B.从北回归线向四周降低C.从太阳直射点向两极递减 D.从北回归线向两极递减【解析】(1)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0°。(2)太阳直射赤道时,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3)甲地的经度为0°,与0°经线相对的经线的度数为180°。(4)从题干的条件可得出此刻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是从太阳直射点向四周降低。【答案】(1)A (2)A (3)A (4)A3.季节更替(1)形成:见下图(2)划分:①天文四季:夏季是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春秋为冬夏的过渡季节。欧美以二分、二至来划分四季,我国以四立来划分。②气候四季:春季3、4、5三个月;夏季6、7、8三个月;秋季9、10、11三个月;冬季12、1、2三个月【例7】下图XOY为地轴,MN为赤道,EF、E F 为回归线,ST、S′T′为极圈。读图回答:(1)目前黄赤交角在图上是 ( )A.∠XOF B.∠TOF C.∠FON D.∠TON(2)按地球上“五带“的划分,图上ST与EF之间为 带。(3)当太阳直射点在图上自MN向北移动到EF,再由EF向南移动到MN的过程中,在S T 及其以南范围内,有极夜现象出现的地区变化规律是 , ,。(4)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这时,在地球上将可能会出现的自然现象有 (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各地全年昼夜平分C.各地气温都无日变化 D.各地都无四季变化E.无大气环流现象 F.自然地理环境无区域差异(5)假设黄赤交角变为35°,这时,地球上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将自 (纬度)纬线向南.北降低;在地球上"五带"的划分中,与现在相比,范围将扩大的是 。【解析】(1)题中要知道黄赤交角为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图中MN为赤道面,EF为黄道面,所以∠MOE ,或∠FON应为黄赤交角。(2)题考查五带划分,而极圈与回归线之间为温带,则ST与EF间为北温带。(3)题则考查了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极昼极夜范围变化的关系。(4)题当黄赤交角变为0°时,太阳终年直射赤道,全年都是昼夜平分。由于太阳直射赤道,各地也无四季变化。但一天中太阳高度有变化,因此气温仍有日变化,由于热量存在纬度差异,仍然有大气环流现象。各地由于气温不同,环流形势不同,则自然地理环境仍有区域差异。(5)题,当黄赤交角变为35°时,则南北回归线为35°N和35°S,南北极圈纬度变为55°S和55°N,由此知五带中热带、寒带范围将扩大,温带范围则缩小。【答案】(1)C (2)北温带 (3)出现极夜的地区逐渐扩大 (太阳直射点至EF时)南极圈及以南地区全部为极夜,之后,出现极夜的地区逐渐缩小 (4)ABD (5)35°N 热带.寒带重难点突破一、正午太阳高度的综合运用【知识归纳】1.日影的方向和长度的问题(1)日影方向与太阳光线方向相反。①日出日落前后太阳光的来向。除极昼、极夜范围外,其余纬度:3月 21至 9月 23日,东北升,西北落 ;9月 23日至次年 3月 21日,东南升,西南落;3月 21日、9月 23日,正东升,正西落。②正午前后太阳光的来向:判断太阳直射点与该点的方位。(2)日影的长度L=h×cotH。(h为物体高度,H为当时太阳高度),如下图所示。2.楼间距的问题: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房时,为保证一楼全年均有阳光照到,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与楼高的关系应满足 L≥h×cotH。(h为楼高,H为冬至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如下图所示。3.热水器的角度问题: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要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而调整角度,应满足α+H=90°(α为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H为当天正午太阳高度)。如下图所示。【例8】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居民乔迁新居,居住条件和环境条件显著改善。请读下图,运用以下公式及相关知识回答(1)~(3)题。1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H=90°-∣φ-δ∣式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φ为当地纬度,取正值;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1 tan35°≈0.7 tan45°≈1 tan60°≈1.732(1)房地产开发商在某城市(北纬30°)建了两幢商品住宅楼(上图),某户居民买到了北楼一楼一层的一套房子。请问,该房子一年中正午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的时间大约是A 1个月 B 3个月C 6个月 D 9个月(2)为避免纠纷,房地产开发商在建楼时,应该使北楼所有朝南房屋在正午时终年都能被阳光直接照射。那么在两幢楼房间距不变的情况下,南楼的高度最高约为A 20米 B 30米C 40米 D 50米(3)若其中某房主欲安置一台太阳能热水器,为了获得最多的太阳光热,提高利用效率,需根据太阳高度的变化随季节调整倾角,那么日照图与热水器安置方式不合理的是【解析】第(1)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充分利用图中和文中的信息,特别是要先根据图中的楼高和楼间距直接算出要保证北楼阳光不被遮挡的最低太阳高度为tanα=69÷40=1.725,再由题中提供的信息②可知H=60°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故推算出阳光被挡时间为6个月。第(2)题,根据提供的公式先算出当地一年中最低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30°+23.5°)=36.5°,与提供的tan35°=0.7最接近,由楼间距不变(40米)可计算出南楼的高度约 40×tan35°,即约为30米。第(3)本题要明白吸收板与楼顶平面的夹角应等于直射点与所在地纬距的原理。【答案】(1)C (2)B (3)D二、太阳光照图的绘图和读图技巧【知识归纳】1.光照图的类型(1)侧视光照图(2)俯视光照图春秋分日 12月22日 6月22日 12月22日(3)透视光照图12月22日 6月22日 12月22日 春秋分日(4)圆柱投影光照图12月22日 6月22日 春秋分日(5)局部光照图12月22日 北半球冬半年 12月22日(6)其他变式图2.识读和运用光照图的基本思路(1)提取空间信息——定位①确定南北极点:若为侧视图或圆柱投影图,通常是北极在上,南极在下;若为极地俯视图,可根据“北逆南顺”确定极点;若为立体图,一般也是北极在上,南极在下,如有自转方向,应据此判断极点。②确定东西经:顺地球自转方向,度数依次增大为东经度,依次减小为西经度。③确定自转方向:若为侧视图或圆柱投影图,左西右东,自西向东自转;若为极地俯视图,可根据“北逆南顺”确定自转方向;若为立体图,一般也是左西右东,自西向东自转。若有标注经度,则要根据经度变化规律来判断自转方向:东经度数的递增方向或西经度数的递减方向即为自转方向。以上三点可以互相验证。已知其中一点可以判断其他两点。(2)提取时间信息——定时定时的关键在于确定“一点一线”。“一点”即太阳直射点,其经度数提供了时间信息(地方时12时),其纬度数提供了季节信息;“一线”即晨昏线,它与经纬线的关系提供了季节信息,它与纬线的交点或切点则提供了时间信息。①确定晨线与昏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反之是晨线。②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纬度数与极昼(极夜)圈纬度数互余,或等于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经度数为将昼半球平分的经线度数。③晨昏线提供的时间信息有:晨线与极昼圈切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0时,晨线与极昼圈切点所在的经线为12时,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为18时。此谓“四时线”,其他地点的地方时可根据上述时间进行计算。此外,晨线与任意一条纬线的交点代表日出时间,昏线与任意一条纬线的交点代表日落时间。晨昏线提供的季节信息有:晨昏线过两极点(或与经线重合),是3月21日前后(春分日)或9月23日前后(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或与经线交角达到最大),是6月22日前后(夏至日)或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④直射点提供的时间信息有:直射点所在经线为地方时12时,与它对应的进行是0时,在它东边90°的经线是18时,在它西边90°的经线是6时。同样能够提供“四时线”。直射点提供的季节信息有: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就是那个半球的夏半年。(3)综合运用与地方时相关的运用有:计算地方时、区时、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时间,确定日界线和日期。与季节相关的运用有:地球的公转速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及变化;昼夜长短的分布及变化;气压分布、某地的气候特征、天气现象;季风洋流流向;河流汛期、河流入海口的盐度;植被的生长状况;动物迁徙;农业的生产过程、生长状况;极地科考时间等。【例9】 读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图中晨昏线与70°纬线圈相切,A地地方时为当天的3时。完成(1)~(3)题。(1)此时北京时间为A.当天20点 B.第二天20点C.昨天16点 D.第二天16点(2)此日前后A.悉尼正午太阳高度增大 B.莫斯科正值隆冬季节C.北极圈内极昼范围扩大 D.地球公转速度较慢(3)此时有关自然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开普敦沿岸炎热干燥 B.黄淮海平原土壤返盐C.大兴安岭林区郁郁葱葱 D.叶尼塞河出现凌汛【解析】(1)根据经度的变化规律可判断出极点和自转方向,根据A地地方时为当天的3时,可判断昼夜分布如图所示,由此判断此时北京时间为当天20点。(2)晨昏线与70°纬线圈相切,根据图可判断北纬70°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说明太阳直射北纬20°,靠近远日点附近,所以地球公转速度较慢。(3)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开普敦沿岸位于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所以气候温和多雨;黄淮海平原应处于淋盐季节;凌汛应出现在冬半年,此时为北半球夏季,所以叶尼塞河不可能出现凌汛。【答案】(1)A (2)D (3)C基础限时训练我国沿海某省一个课外小组某日测得当地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北京时间6:40、16:40。据此回答1~2题。1.该地的经度约为A.120°E B.125°E C.115°E D. 110°E2.该日可能在A.11月 B. 9月 C.7月 D.5月【解析】第1题由日出日落时间求出昼长为10小时,则该地日出地方时为(12—10/2=7)7点日出,当地7点时,北京时间为6:40,则该地在120°E以东,比北京时间早20分钟,每4分钟1°,共5°,则该地的经度为125°E。第2题,由昼长为10小时,得出该地昼短夜长(北半球),故太阳直射南半球,结合选项,只有11月份太阳直射在南半球。【答案】1.B 2.A【南京2009届期末考】印度首个月球探测器“月船1号”于2008年10月22日升空,11月8日进入绕月轨道。其后经过多次机动降轨,使轨道远月点高度从7502公里降到100公里,近月点高度从200公里降低到100公里,由初始的椭圆形工作轨道最终变为圆形极月轨道。据此回答3~4题。3.“月船1号”升空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 A.ab段 B.cd段 C.gh段 D.he段4.“月船一号”在绕月轨道上运行,无动力作用时,其公转速度A.近月点时公转角速度较快 B.降轨前公转线速度较快C.公转速度始终恒定不变 D.在圆形极月轨道上时快时慢【解析】左图中a、b、c、d分别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右图中e、f、g、h分别是秋分、冬至、春分、夏至,升空时间是10月22日,介于秋分与冬至之间。公转速度近月点快,远月点慢。圆形轨道上速度无变化,但轨道半径越小,公转速度越快。【答案】3.B 4.A【2008年广东文基】下图是位于120°E经线上不同纬度三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读图回答5~6题。5.三地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序是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6.此日昼长时间从短到长的排序是A.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②① D. ③①②【解析】第5题,同一经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则该地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反之离太阳直射点越远。读图可知,①、②、③三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则离太阳直射点越近,纬度越低,因此排序正确的是A项。第6题,夏至日时,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因此昼长时间从短到长的排序为③、②、①,即C项正确。【答案】5.A 6.C7.读图 “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⑴图一中地球从乙到丙时太阳直射点向______方移动。从丙到丁阳光直射在______ (南或北)半球。⑵图一中ABCD四处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______处,此时的日期为____________。⑶地球南极和北极比较,极昼时间较长的是______极,原因是____________。(提示:地球公转的速度对时间有影响)⑷当地球光照如图二所示时,则其在公转轨道中应位于图一中的______,(甲乙丙丁)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⑸图二中此刻,北京时间是____________时。解析:本题用公转轨道图和地球光照图对比分析相关地球知识。答案: (1)北 北 (2)A 1月初 (3)北 此时地球在远日点附近,昼长夜短,与近日点相比,此段时间公转速度最慢, 自转圈数较长,因此极昼时间较长。 (4)乙或丁 ( 0°,180°) (5)8时8.【2008年上海高考】“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问题。(1)据图判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甲、乙、丙三地的月份与日期是_______。(2)比较甲、乙、丙三地,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是____地。 (3)一年中甲、乙、丙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是____。(单项选择)A.甲地最大 B.乙地最大 C.丙地最大 D.三地相同(4)甲、乙、丙三地至少需要再过__小时才能全部进入新的一天,届时甲地的地方时是 日 点。(5)丙地所属气候类型是_____,该地在图示季节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自转方向为逆时针,表示的是北半球,北极圈以内有极夜现象,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通过计算可知,180o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是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日期为12月22日。第(2)题,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甲、乙、丙三地中,乙地纬度最低,变化幅度最小。第(3)题,甲、乙、丙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都是23.5°×2=47°。第(4)题,丙地是最后进入新的一天的,此时丙的地方时是8时,要经过16小时才能进入新的一天;此时,甲地的时间比丙地早着4小时,所以是23日4时。第(5)题,丙地位于北纬30°、东经120°,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此时为冬季,寒冷干燥。【答案】(1)经度180°、南纬23.5°;12月22日 (2)乙 (3) D (4)16小时;23日;04时 (5)亚热带季风气候;寒冷干燥基础提升训练【江门2009届12月联考】读右图,回答1~3题。1.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②地日落时刻是( )A.16时 B.18时 C.20时 D.22时3.此刻能看到北极星的地点是( )A.北京 B.伦敦 C.悉尼 D.洛杉矶【解析】此图为透视光照图。由图可知北极圈出现极昼,为夏至日,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全球经度平分为12份,相邻两条经线间隔30度。先找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此刻为6时,它与②点相隔一个间隔15度,由此推断出②点的日出时间为4时,进而推断出②点的日落时刻为20时。第3题要知道四个地方的大致经纬度位置,只有位于北半球且位于夜半球的地方才可能看到北极星。【答案】1.B 2.C 3.B(2008·宁夏文科综合)下图示意不同纬度三地白昼长度变化。读图,完成4~5题。4.若此图表示南半球三地的白昼变化,则a 、b两月分别是A.1月、2月 B.3月、4月 C.6月、7月 D.11月、12月5.在图示月份中A.②地夜长超过10小时 B.三地中①地昼长最长C.三地昼长变化率在a月相等 D.三地中③地昼长变化最大【解析】第4题,南半球三地①②③白昼越来越长,说明南半球此时为夏季,故排除B与C选项,a、b两月比较,a月白昼长于b月的,所以选A。第5题,在图示月份中①地昼长最短,②地昼长大于14小时,夜长小于10小时,昼长变化率①②③越来越大,①地昼长变化最小,③地昼长变化最大。故选D。【答案】4.A 5.D6.我国浙江省的温岭县是大陆上最早迎来新年第一缕曙光的地方。该地区第一道曙光的时间可能出现在A.5∶35 B.6∶32 C.4∶50 D.5∶43【解析】新年是元旦1月1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各地昼长应小于12小时,日出时间晚于6点,因此选择B选项。【答案】B7.下图为6月22日从北极点上空所见的太阳光照示意图(部分),N为北极点,弧AB、AC、AD皆与极圈相切于A点。(1)图中能表示晨昏线的是 ,该段弧线是 (晨、昏)线。(2)该日,A点的昼长为 小时,C点夜长为 小时,E点早晨 时日出。(3)该日,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为 ,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为 。(4)如果此时全球刚好分属6月21日和6月22日两个不同的日期,则此时北京时间为 。【解析】(1)因为是6月22日,晨昏线应与极圈相切,从A点出发,∠ANC=90°,因此图中能表示晨昏线的是弧AC,因为极圈内为极昼,所以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是从昼到夜的过程,弧AC是昏线。(2)A点在北极圈上,所以6月22日这一天A点昼长是24小时,C点在赤道上,昼夜平分,所以C点夜长为12小时。E点在昏线上可判断出是21点日落,从而推出是3点日出。(3)该日,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为是整个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4)全球正好分属两个日期说明0°经线是0时,北京时间应是8时。【答案】(1)弧AC 昏 (2)24 12 3 (3)北半球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4)6月22日8时8.下图中图1和图2处于完全处于同一时刻,据图完成下列要求:(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2)图2的A、C、d三点中,地转偏向力最大的是 点,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点。(3)b点的人影朝 方向,а点的昼长为 小时,d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d点的日出时间是 点钟。(4)此时地球公转位于 点附近,公转速度较 。北京时间为 月 日 时,与北京同一日期的地区共跨 时区。(5)有一架飞机从b点飞往c点,要求走最近航线,其航向变化过程是 。【解析】通过图1北纬66 34 以北无黑夜可判断出北极圈内出现了极昼,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又因135 W经线穿过了夜半球的中部,那么,太阳直射的经线就是135 W经线所对应的45 E经线了,所以,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23 26 N,45 E,以下的几个小题根据图2中的内容依次就可推得。【答案】(1)23 26 N,45 E (2) a b (3)正西 24 66 34 6 (4)远 慢 6月22日17时 21 (5)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方向飞。能力提高训练【2009广州市高三调研考试】读右图,图中虚线表示晨昏线,每两条经线之间的经度差相等,阴影部分与非阴影部分日期不同,回答1~2题。1.若图中日期为6日与7日,则北京时间是A.6日23时 B.7日23时 C.6日11时 D.7日11时2.该季节A.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B.北半球昼短夜长C.全球昼夜平分 D.地球自转速度最快【解析】如右图,第1题:若阴影部分为6日,非阴影部分为7日(占7/8),则经线NA为180°,其地方时为24×7/8=21时(7日),由此推算出北京时间为7日17时;若阴影部分为7日(占1/8),非阴影部分为6日,则经线NB为180°,其地方时为24×1/8=3时(7日),北京时间为6日23时。只有A选项符合推论。由第1题结论推算出经线NC为6日6时,弧CD为晨线,北极圈内部分地区出现极夜,为北半球冬半年。【答案】1.A 2.B【2008年天津高考】下图中X、Y分别为晨昏圈与纬线圈的切点。据图回答3~4题。3.X、Y两点情况相同的是A. 太阳所在方向 B.所在时区 C. 正午太阳高度 D.白昼长短4.太阳直射点正向什么方向运动?能确定的是A. 向北 B.向南 C.向东 D.向西【解析】第3题,原题图转换一下如下图, X、Y两点情况相同的是太阳所在方向,因为X、Y不在同一经线上,所以时区不同;X正午太阳高度是0°、发生极夜现象,Y发生极昼现象。第4题,X、Y两点不能确定是否是极圈,从地球公转运动角度考虑,太阳直射点运动方向不能确定,但是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太阳直射点运动方向向西。【答案】3.A 4.D图中a、b、c三点表示P点二分二至某时刻的太阳方位和太阳高度(P地位置在圆心处,同心圆上的数值表示太阳高度)。据图回答5~6题。5.P点的纬度大致是A.23.5°N B.0° C.66.5°N D.40°N6.若太阳位于a点时,国际标准时间是当日的4时16分,则P点的经度是A.180° B.116°E C.20°W D.160°E【解析】第5题,a、b、c三点均为正南方,意味着正午时P点太阳始终位于正南天空,P地应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其二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介于30°~60°之间,因此,其纬度也应介于30°~60°之间。 第6题,该地处于正午时,国际标准时间为当日的4时16分,则该地的经度为116°E。【答案】5.D 6.B读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年运动轨迹图,回答7~8题。7.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A.a B.b C.c D.d8.当太阳直射点在d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地正值夏季 B.b地昼短夜长C.c地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小值 D.d地出现极昼现象【解析】第7题,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可判断,a位于南回归线,d位于北回归线,b、c位于赤道上;再根据图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可判断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b,此后太阳直射点将向南移动。 第8题,当太阳直射点在d位置时,即北回归线时,为北半球夏季,因此a地正值冬季,b地终年昼夜等长,c地此时离太阳直射点最远,因此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小值;d位于北回归线上,不可能出现极昼现象。【答案】7.B 8.C某日,一位来自R城的游客在北京一宾馆住宿,此时R城的日期和区时与北京都不相同。如图所示,读图,回答9~10题。9.据此可知R城的位置在A.东半球、东时区 B.东半球、西时区C.西半球、西时区 D.西半球、东时区10.与R城经度距离最近的海湾是A.比斯开湾 B.几内亚湾C.孟加拉湾 D.墨西哥湾【解析】从图示时间可以看出,R城的时间为6时或18时,北京时间为7时或19时;因R城的日期和区时与北京都不相同,故R城的位置为西半球的西时区。R城的位置应为西半球的西时区,应与墨西哥湾的经度距离最近。【答案】9.C 10.D11.我国某学校地理学习研究小组进行了一个竖直运动的物体有无偏向的地理实验。该小组从35m高处竖直向地面落下一个铅球M(如下图所示)。他们发现,铅球并不是竖直下落到 O点,而是大约偏移 O点 11.5mm。根据你学过的地理知识和原理,完成下列问题。(1)偏移方向在实验中,物体落下的位置应发生向_______(东、西)偏离O点。若在澳大利亚进行该实验,应发生向_______(东、西)偏。(2)偏移距离的大小若在北京进行此实验,偏移的距离应比在广东省_______(大、小);为寻求偏移距离的最大值,你将会把实验放在什么地区进行呢?______________。(3)偏移的规律根据(1)和(2)的结论,你发现物体竖直运动发生的偏移方向和大小规律是_______。(4)偏移的原因我们知道了物体水平运动发生偏向的原因。试根据“地球运动”相关知识和原理,分析物体竖直运动偏移的原因。【解析】本题以地理实验考查由于地球自转线速度差异带来物体垂直运动发生偏向的规律。【答案】(1)东 东 (2)小 赤道地区(3)在地球上,竖直下落的物体发生东偏;从两极向赤道偏移距离逐渐增加。(4)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高度为H的物体其向东水平运动速度较地面大,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原来的惯性。当竖直下落时,物体将超前落在竖直下落的地点的东面。12.如下图所示。此时ABC弧线上的太阳高度角为0°,某人正在距离B地正南方2775km的某地肉眼观测北极星.观测到的北极星平均仰角为48°。完成下列各题。⑴此时阳光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经度),___________ (纬度)。⑵A地此日昼长约______小时,日出时间是__________ (填该地标准时)。⑶B地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为_________⑷此时东半球新的一天的范围比旧的一天________ (大、小)。【解析】据题“此时ABC弧线上的太阳高度角为0°”,弧ABC即为晨昏线。“某人正在距离B地正南方2775km的某地肉眼观测北极星”提供了三个信息:此图是北半球,只有北半球才可看到北极星;B地的纬度=48+2775÷111=73°N;该地是夜晚,夜晚才可看到北极星,由此推出弧ABC以下范围为黑夜,弧AB是昏线,弧AC是晨线,73°N以北出现极昼。找到题眼此题就不难了。【答案】⑴北纬17度,西经81度 ⑵16小时4点20分 ⑶34度 ⑷ 小6°34′在H00H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