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第1章 行星地球专题训练第一卷 选择题(共60分)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一架飞机从甲地(150°E,60°)飞到乙地(90°E,60°), 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沿最近的线路飞行,回答1~2题。1.其飞行方向是A.一路向正东 B.先东南,后东北 C.先东北,后东南 D.先西南,后西北2.飞机飞行的距离大约是:A.1110KM B.2220KM C.3330KM D.4440KM【解析】据图中甲乙两地位置,可判断该图为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因此最近线路飞行先西南,后西北。 两地位于60°S,经度差为60°,因此飞行的距离大约是111×60×COS60°,因此C符合题意。【答案】1.D 2.C【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试题】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虚线表示拟建的公路线),回答3~5题。3.图中主要河流的流向为:A.从西南流向东北 B.从东北流向西南 C.从北流向南 D.从南流向北4.若在甲、乙两城镇之间修建一条公路,有A线和B线两个方案,B线方案与A线方案相比,主要的有利条件是:A.线路较短,工程量小 B.坡度较平缓C.不用修大型桥梁,少占耕地 D.连接多个居民点,社会效益大5.图示区域的开发,有以下四种方案,最合理的是:A.山上植茶树,山下种稻棉B.山上修梯田,种经济林,山下种蔬菜、花卉,养奶牛C.山上建设水源林,山下种麦棉D.山上修梯田,建水库,山下发展种植园农业【解析】第3题,可以依据支流流向干流的方向来判断地势的高低,从而推断干流的流向。第4题,A方案坡度较平缓,连接居民点多,但需架设4座过河桥梁,且占用耕地。B方案靠近甲地的地段坡度太陡。第5题,根据当地的经纬度位置及地形特点可判定此地处于江南丘陵。【答案】3.A 4.C 5.A下图为北半球某纬线圈的昼夜分割情况,其中AMB为昼弧,α等于20°,据此回答6~7题。6.此时国际标准时间为A.21时40分 B.22时20分C.10时 D.9时40分7.此时过地心与M相对应的点的昼长为A.9小时20分 B.10小时40分C.13小时20分 D.14小时40分【解析】由图可知,此刻145°W为12时,故国际标准时间为21时40分。此地昼弧长140°,故昼长为140÷15=9小时20分,夜长为14小时40分,根据对称法则,M相对应的点的昼长为14小时40分【答案】6.A 7.D【2009届浙江五校联考】2008年9月27日北京时间16时44分,太阳非常平静,航天员翟志刚走出“神舟七号”舱门,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首次太空行走。下图是“神舟七号绕地球运行轨道示意图”,读图完成8~10题。8.宇航员翟志刚出舱时,观察到的现象符合事实的是A.手中五星红旗,迎风招展 B.阳光十分灿烂,天空蔚蓝C.太阳照射下,船体明亮 D.众多流星,划过夜空9.飞船绕地球运行周期是90分钟,图示时刻地球上“180°经线”刚好正对着地球轨道上的远日点。飞船绕地球一周后,正对近日点的经线度数是A.157.5°W B.22.5°W C.22.5°E D.157.5°E10.图乙为神舟七号轨道在地球表面上的投影。则飞船连续两次在赤道上的投影间距大约为A.2200千米 B.2500千米C.2800千米 D.3000千米【解析】第8题高层大气接近真空,无气流,无散射,无流星现象。第9题,飞船绕地球运行周期是90分钟,则一天内绕地16圈,其运行轨迹在地面的投影,每圈跨经度22.5度,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轨迹自东向西移动,故飞船绕地球一周后,正对远日点的经线度数是157.5°E,正对近日点的经线度数是22.5°W。第10题,22.5×111≈2500千米。【答案】8.C 9.B 10.B读图4,完成11~14题。11.甲、乙、丙三处的三艘船同时出发驶向180°经线,而且同时到达,速度最快的是A.甲 B.乙 C.丙 D.乙和丙12.甲、乙、丙附近三个阴影区域图上面积相等,则有关三个区域比例尺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A.甲的比例尺最小,丙的比例尺最大B.甲、乙、丙的比例尺相同C.甲大于乙,乙大于丙D.乙的比例尺最小13.某日甲地昼长为10小时,6个月后甲地昼长约为A.10小时 B.12小时C.14小时 D.16小时14.丁地太阳高度为90°时,则甲、乙、丙三地的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A.甲、乙、丙 B.甲、丙、乙C.乙、甲、丙 D.乙、丙、甲【解析】11题,经度跨度相同的情况下,赤道上的距离最长。12题,图上面积相等,经度跨度相同的情况下,纬度越高代表的实际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13题根据对称法则,6个月后甲地昼长=目前夜长。14题,距离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答案】11.B 12.D 13.C 14.C【原创】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读某地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5~16题15.图中湖泊的成因属于A.断层湖 B.火山口湖 C.堰塞湖 D.冰蚀湖16.图例R代表的地貌形态呈A.浑圆状 B.尖角状 C.刀刃状 D.阶梯状【解析】根据等高线形态及经纬度位置可推断此为冰川地貌,R为刃脊。【答案】15.D 16.C右图为某城市二至日正午太阳照射情况示意图,据此回答17~18题。17.该城市的名称是A.达累斯萨拉姆B.堪培拉C.昆明D.巴格达18.当该城市吹东南信风的时候A.地中海沿岸迎来雨季 B.我国北方易发生寒潮的季节C.印度进入雨季 D.巴西高原草高叶茂【解析】从图可以看出,两至日太阳光线从南北两侧照射过来,说明该城市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只有达累斯萨拉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达累斯萨拉姆位于南半球的热带的热带草原,吹东南信风时是南半球的冬季,也就是北半球的夏季。【】17.A 18.C右图为“地球图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19~20题。19.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不正确的有A.①为大气平流层 B.②为岩石圈C.③为软流层 D.④为外核20.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C.③圈层物质可能是液态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解析】②为地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软流层之上的上地幔,平流层温度随高度递增,软流层物质具有可塑性,但不是液态。外核的物质是液态。【答案】19.B 20.B第二卷 非选择题(共40分)21.甲图为“北京时间16点、太阳直射A点时的光照图”,A点的是纬度20°N。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未特殊说明,每空3分)⑴C点位于B点的 方向,其地理坐标是 ,此日昼长是 小时。⑵等值线①、②、③中,昼长最短的是 。⑶弧线AE两点之间的实际最短距离大约是 千米。⑷若此时F点地方时为6时,在乙图中画出DAGBC线此日的昼长变化折线图。(4分)【解析】(1)由题意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60°E,20°N),C点太阳高度为0°,位于晨昏线上,是晨昏线与极昼圈的切点。(2)此时太阳直射20°N,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南半球相反。(3)AE两点太阳高度相差60°,意味着两者的球面最短距离为60°。(4)F点位于晨昏线上且地方时为6时,说明F位于赤道上,因此D点在赤道上,昼长为12时;A点是直射点,昼长>12时,CBG位于极昼圈内,昼长为24时。【答案】(1)正南 70°N,120°W 24 (2)③ (3)6660 (4)答案见图22.【原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未特殊说明,每空3分)材料一:2008年10月14日半个黑匣子岛回归祖国。下图为黑瞎子岛示意图(48°17′N~48°17′N,134°24′E~135°25′E),图中A点是原来中国的东至点—乌苏镇。材料二:2000年时曾经发生过一桩公案,当时乌苏镇,与南沙群岛海马滩(10°43′N,117°40′E)和浙江温岭石塘镇(28°15′N,121°36′E)争夺我国新世纪第一缕阳光照射地。(1)根据材料一判断,乌苏里江在图中河段的流向为 ,该岛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原中方声称的边界有何依据?(4分)(2).针对材料二中的公案,某校高一级的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过一场讨论,请你帮忙重现当时的讨论场景。(10分)讨论一:假设三地纬度相同,考虑地球自转,最早见到太阳的应是 ;(填地名,下同)讨论二:假设三地经度相同,考虑太阳直射点移动对昼夜长短的影响,夏半年最早见到太阳的应是 ;冬半年最早见到太阳的应是 。结论:综合考虑三地的经纬度,乌苏镇作为我国最早见到太阳的地方的时段是: 。A.春分—秋分 B.春分前—秋分后 C.秋分—春分 D.秋分前—春分后推论:在材料一的地图中绘图表示不管冬半年、夏半年日出时间都比乌苏镇早的地区。【解析】日出早晚既跟经度(地球自转)有关,也跟纬度(地球公转)有关。【答案】(1)自西南流向东北,流水沉积作用,按国际惯例,以河为界的国家应取河流主航道的中心线作为国界线。(2)乌苏镇,乌苏镇,海马滩。B。如下图,画出两线、标出两角、标明阴影即为所示范围。Tesoon.com天星版权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