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2010高考地理复习教学案:4.3河流地貌的发育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直击2010高考地理复习教学案:4.3河流地貌的发育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知识清单
项目 内容
河流的侵蚀地貌 1.河流地貌分为侵地蚀貌和堆积地貌两种,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与外力作用有关。2.河流的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溯源侵蚀是指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下蚀是指垂直于地面的侵蚀;侧蚀是指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3.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由沟谷发育而来。
河流的堆积地貌 4.冲积平原是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分为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三部分。5.洪积-冲积平原分布在山前,河流流出谷口,流速减小,泥沙堆积,地势趋缓,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6.河漫滩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水下堆积体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平原。7.三角洲平原分布在河口,河口处坡度平缓,水流减慢,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8.在河流塑造的众多地貌中,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河流流经地区的聚落分布均具有比较明显的影响。9.高原地区的聚落大多呈带状,分布在河漫滩平原上10.山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11.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聚落分布密集,有的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岸发展,形成海岸聚落带。
考点梳理
考点1.河流地貌概述
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与外力作用有关,如下表所示:
河流地貌 概念 外力作用
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而形成的地貌。 河流的侵蚀作用
河流堆积地貌 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被搬运物质沉积而形成的地貌 河流堆积作用
【例1】我国黄淮海平原土层深厚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经历了长时间的垂直运动  B.由于河流携带的泥沙多
C.黄淮海平原成土过程的时间长  D.风力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强
【解析】我国黄淮海平原土层深厚的主要原因是河流携带的泥沙多,并且该处地壳不断下沉造成的。
【答案】B
考点2.河流的侵蚀地貌
1.侵蚀的类型及对河流的影响
形 式 概 念 影 响 河 段
溯源侵蚀 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河源、上游
下 蚀 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上中游
侧 蚀 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 中下游
2.河谷的发育过程
(1)初期
当有稳定的地下水补给时,沟谷就变成河谷。
河谷与沟谷的区别: 是否有稳定的地下水补给。
(2)中期: 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
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如右图所示:
(3)成熟期:
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最终将河谷展宽,并在河谷内堆积了大量泥沙。
(4). 河谷发育不同阶段的特征比较
形成阶段 河谷地貌 分布 主要侵蚀方式
初期 V字形 上游 溯源侵蚀,下蚀为主
中期 河湾 中游 下蚀减弱,侧蚀加强
成熟期 槽形河谷 下游 侧蚀为主
【例2】读下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剖面图,回答(1)—(2)题。
(1)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①—a,②—b,③—c B.①——b,②—a,③—c
C.①—c,②—b,③—a D.①—c,②—a,③—b
(2)与河流位置a,b,c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
A.侵蚀,搬运,沉积  B.侵蚀,沉积;搬运
C.沉积,搬运,侵蚀   D.搬运,沉积,侵蚀
【解析】A处属于河流上游,河谷的发育初期,横剖面呈V字形,溯源侵蚀,下蚀为主;b处河流中游,河谷的发育中期,形成河湾,侧蚀加强;c处属河流下游,河谷发育的成熟期,形成槽形河谷,堆积了大量泥沙。
【答案】(1)D  (2)A
考点3.河流的堆积地貌
组成部分 分布 形成机制 地貌特点 图示
洪积一冲积平原 山前 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流出谷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 →水流速度放慢→搬运能力降低→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一冲积平原 以谷口为顶点成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堆积物质由粗到细。
河漫滩平原 河流中下游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 →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地势平坦,宽广。
三角洲平原 河口地区 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 →泥沙堆积→三角洲相连形成三角洲平原 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
【例3】河流流出山谷,随流速减慢,可形成冲积扇地形,如下图。据此回答(1)-(2)题。
(1)沿C D方向的剖面图可能是
(2)A—B方向的物质组成可能是
A.黏土 砾石 粉砍 B.粉砂 黏土 砾石
C.砾石 粉砂 黏土 D.砾石 黏土 粉砂
【解析】河流流出山谷,随着流速减慢,可形成冲积扇地形,首先颗粒大的物质先沉淀,最后才是颗粒小的物质沉淀。从剖面图上看,应该是中间高四周低。
【答案】(1)B (2)C
考点4.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地形区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聚落的分布 原因 聚落的形状
高原、山区 分布于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呈带状山区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上,地表水丰富,土壤肥沃,呈条带状。
平原 冲积平原  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内河和海上运输便捷 沿河聚落带,沿海聚落带
【例4】关于聚落分布与地形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平原最适宜聚落发展,凡是平原地区均是聚落密集区
B.山区聚落多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育
C.高原地区聚落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D.我国青藏高原的聚落多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等河谷地带
【解析】平原虽然最适宜聚落发展,但并不是所有平原都是聚落聚集区,如亚马孙平原。
【答案】A
重难点突破
 一、、如何在地图上确定河流的流向
 【知识归纳】
 (1)看线条的粗细。一般情况下,河流愈下向游,汇集的水量越多,河道越宽阔,线条粗。
 (2)看入海口位置。外流河最终都要注入海洋,入海口即下游的终点。
 (3)看地势高低。水往低处流,下游地势一定会低于上游,内流河的流向判断尤其如此。
(4)看支流流向。支流汇入干流的流向就是河流的流向
(5)看河床形态。深而窄的为上游,宽且浅的是下游
【例5】读图,完成下面(1)-(2)题。
(1)从右图中水系的形态特征,反映该地区( )
A.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B.降水量中部少,四周多
C.气温中部高,四周低 D.侵蚀作用中部弱,四周强
(2)这种水系多出现在( )
A.背斜 B.向斜 C.地堑 D.火山
【解析】通过水系中支流的流向可知:水流方向由中间向四周流动,可知中部高,四周低。而第(2)题中只有火山符合这种地形特点。
【答案】(1)A  (2) D
二、河流的水系特征
水系特征 影响 举例
流向和流程的长短 主要受地形和地势倾斜方向的影响 我国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亚洲河流受地势中部高四周低的影响,呈放射状分布。
水系状况、流域面积 受山脉走向制约明显 我国长江水系,基本位于昆仑山-秦岭和南岭之间,支流多南北向汇入干流;美国密西西比河受科迪勒拉山系和阿巴拉契亚山脉的影响,支流东西向汇入干流;刚果河的向心状水系、海河的扇状水系、淮河的羽状水系均受到相对高度、山脉走向、地势的倾斜方向等因素影响。
河道状况 河流上游段:多流经山区,坡陡落差大,流速快,冲刷强,河床多砾石,河道狭窄,多峡谷,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河流中游段:落差与流速减小,冲刷和淤积都不严重,河床多粗砂。河流下游段:多流经平原地区,流速很慢,加之河道展宽,多曲流,以淤积为主,河床多细沙和淤泥,利于灌溉和航行。
河流性质 山地型河流:河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航运、灌溉等水利效益低,如日本的河流;平原型河流:流速慢,水量稳定,航运价值高。如莱茵河、亚马孙河等。
【例6】(08年全国文综)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⑴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⑵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⑶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G河为向心水系,再加经纬度判断,可知此地为刚果盆地。由于此地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降水丰富,支流多,流域面积广,所以水量丰富。
【答案】⑴盆地 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再从(500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
⑵流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流域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集(汇)水区面积广。
⑶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②入海泥沙较少,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
三、河流地貌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1)水电站:在河流上游,谷深水急,落差大,地质岩层比较牢固,可建水电站;
(2)城市和港口
城市 港口
河流较平直处 (北半球)建在左岸,因为左岸堆积明显。 (北半球) 建在右岸,因为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岸侵蚀强烈,水深。
在河流弯曲处 城市、住宅一般建在凸岸,凸岸堆积作用明显,流速慢。 码头一般建在河流的凹岸, 因为凹岸侵蚀,水深。
(3)某些生产活动如淘金的区位选择。淘金是根据各种物质的密度不同,流水沉积具有分选性而进行。金的密度较大,先沉积。所以淘金要在流水的沉积处进行。
【例6】 关于对下列景观图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该河床只有a岸受到侵蚀
B.若河流中有砂金,淘金处应在a地
C.若在a、b处,建港口,,应在b地
D.若在a、b处,建城市,,应在b地
【解析】河道弯曲,说明两岸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蚀。A为凹岸,侵蚀作用明显,适宜建港口。B为凸岸,堆积作用明显,适宜建城市和淘金。
【答案】D
抢分频道
限时基础训练
1.下列因果关系正确的一组是
A.断层上升作用---渭河平原 B.风力侵蚀作用---黄土地貌
C.流水侵蚀作用---长江三峡 D.风力沉积作用---山簏冲积扇
【解析】渭河平原是由于断层一侧下沉岩块形成的低地,黄土地貌是指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山簏冲积扇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答案】C
(07华师附中质检)读下图,完成2—3题
2.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 )
A.侵蚀、搬运、堆积
B.搬运、侵蚀、堆积
C.侵蚀、堆积、搬运
D.堆积、搬运、侵蚀
3.图中c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的名称是( )
A.瀑布 B.洪积扇
C.三角洲平原 D.河漫滩平原
【解析】a为河流上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b为河流中游,以流水搬运作用为主,c为河流下游,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c处为河流下游的入海可附近,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平原。
【答案】2.A  3.C
我国西北某地简图,P地为钢铁厂,完成4~5题。
4.图中农业区分布的地形主要在 ( )
A.冲积扇
B.河流沿岸平原
C.河边滩地
D.河流三角洲
5.图中城区的分布特点有 ( )
①紧临矿产资源 ②沿河流建设
③紧临农业区 ④沿交通线分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从题设已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且图中农业区的位置位于山麓地带,再根据其形状很容易选择A。读图即可看出图中城区的分布沿河、沿交通线而分布。
【答案】4.A 5.D
6.中国南方水田地区,居民以散居最为方便,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自然环境的支配   B.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
C.传统风俗习惯的作用 D.文化背景的作用
【解析】中国南方水田地区,河网密布,河流纵横交织,故居民以散居最为方便。
【答案】A
7.右图是我国西北某地区的示意图。读图回答:
(1)该农业区所在的地形属于
  A.冲积扇   B.河流沿岸平原
  C.河边滩地 D.河流三角洲
(2)山区的聚落形成明显的    状,或蜿蜒分布于    ,或沿     发展。
【解析】不同的河流堆积地貌形成于河流的不同部位,在山麓地带形成的是洪积扇或冲积扇。山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由于洪积扇、冲积扇分布于山前,河漫滩平原沿河流两岸发育,因此山区的聚落形成明显的条带状,或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
【答案】(1)A (2)条带 山前 河流两岸
8.读河流平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河流在A、B、C三处对应的剖面图(甲、乙、丙)以及流水外力作用方式:
A: ,以 作用力为主,
B:    ,以    作用力为主,
C:   ,以 作用力为主。
(2)A处河段特征:河流侵蚀作用明显, 深, 大,多 ,水能资源 ;C处河段特征:流速     ,泥沙 ,江面宽广,利于     。
(3)若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下图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 )
A.U形谷 B.喀斯特溶洞 C.河流瀑布 D.河口三角洲
(4)C处易形成       (地表形态),原因是                  、
                        。
【解析】从剖面图上可看出,从上游到下游依次为乙、甲、丙,这是此题的关键。
【答案】(1)乙 流水侵蚀、下切 甲 流水侧蚀作用加强侵蚀拓宽 丙 沉积 (2)下切
落差 峡谷 丰富 慢 沉积 航行 (3)C  (4)三角洲 河流入海处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基础提升训练
读某国南方某河流的一部分河段,据此分析回答1-3题。
1.若该河流出山口,则形成的地貌常常是
A.山麓冲积扇 B.冲积平原 C.沙洲 D.三角洲
2.河中有沙金,淘金处可能在
A.① B.② C.③ D.④
3.沿②处向下钻探发现地层由粘土、淤泥等物质组成的泥质地层,并含芦苇化石。该工程地层中的岩石是
A.石灰岩 B.花岗岩 C.页岩 D.变质岩
【解析】河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河流凹岸堆积,凸岸沉积,故淘金在②处。含有化石的为沉积岩,再根据是泥质地层,可推知是页岩。
【答案】1.A  2.B  3.C
黄河口是我国新增湿地最快的地区,近50年来平均每年造地4万亩,但近年来湿地增长速度减慢。据此回答下面4-5题。
4.黄河口湿地的成因是( )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B.渤海海区不断下沉
C.海水的堆积作用 D.河流的堆积作用
5.近年来,黄河口湿地增长趋缓的原因是( )
①潮流搬运能力增强   ②渤海区下沉速度增快   ③小浪底枢纽工程蓄水拦沙
④黄河下游段取水量增加 ⑤中游生态有所恢复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黄河口湿地是由于河流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形成的。所以增长趋缓的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是搬运能力下降,二是堆积作用下降。近年来由于黄土高原生态建设加强、小浪底枢纽工程蓄水拦沙使到达河口的泥沙量有所下降;同时黄河水在下游地区被河南、山东大量取水,致使到达河口的水量较少,这些因素共同导致河口湿地增势趋缓。
【答案】4.D   5.B
6.下列岛屿的形成,主要与流水作用有关的是
A、崇明岛 B、海南岛 C、夏威夷群岛   D、菲律宾群岛
【解析】崇明岛是长江在入海口泥沙堆积而成。夏威夷群岛是火山岛,海南岛、菲律宾群岛都属于大陆岛。
【答案】A
7.下图为某山区公路规划图,读图回答
(1)该地区计划修建从A到B镇的公路。①与②两个待选线路方案中,你认为较合理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2)修建B镇到D城市的公路不走直线,而绕道C镇的原因是什么?
(3)为充分发挥图中两条河的运输作用,可采取 的措施,请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画出。
(4)图中A村镇坐落在 地形区上,B村镇坐落在 地形区上,D城市坐落在 地形区上。
(5)甲河流的上游以 侵蚀作用为主,下游 侵蚀作用为主。
【解析】在分析公路的选线原则时要综合考虑:一、山区公路线路的选取,既要考虑地质、地形、河流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还要考虑人口、聚落等人文因素的影响。二、线路的选取,还要考虑成本、效益和工程量。
【答案】(1)较合理的是②方案。①虽然直线距离最短,但需穿越两座山,工程量大,难度大,造价高;②虽然线路较远,但在山谷顺着地形穿行,更容易筑路。
(2)绕道经过C镇,便于该镇人外出,增加运输量,提供经济效益。
(3)修人工运河(图略。画在两河相距最近处)
(4)山麓冲积扇 河漫滩平原 河口三角洲
(5)下蚀和溯源 侧蚀
8.读某河道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港务局拟在A、B两处河段建港,请问是选在A处还是B处好 ,理由是
(2)某勘探队在C处钻探获得粘土、砾石、粉砂、砂等沉积物标本,请问自上而下钻取的沉积物应依次是 ,其理由是 。
(3)小岛D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 为什么
(4)河流的下游常常造成什么堆积地形 其成因和特征如何
【解析】流水、风力的沉积作用都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是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
【答案】(1)A 因为A处位于河流的凹岸,流水的侵蚀作用显著,水深 (2)粘土、粉砂、砂、砾石 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3)与北岸(即左岸)相连 因为该河位于北半球,河水在流动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因而南岸侵蚀,北岸则泥沙堆积 (4)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沙堤等 它们是河流带来的泥沙,在流速减缓的情况下以及海潮的顶托下泥沙沉积形成的,其地形特征是地势低平,河汊纵横交错
能力提升训练
右图是北半球某段河流河道形态和断面图,虚线表示河流主航道中心线。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河道形态一般出现于
A.发源地   B.上游    C.山区   D.平原
2.据图中信息,判断①-④河段河流的主要流向
A.从东北流向东南 B.从西南流向东北
C.从北向南 D.从南向北
3.图中②处河道断面形态的成因主要是
A.地转偏向力    B.河道弯曲   
C.地势高低    D.人类活动
【解析】从图中形态可看出,河流出现了河湾,这种现象发生在中游以下,所以应为平原。由图中下方出现河心滩,可知河流的流向应由上向下,①-④河段河流的主要流向应为从西南流向东北。从②处河道断面形态看,左岸(面向河流流向)较陡,而北半球的河流应右岸受侵蚀较陡,很显然不是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而是河道弯曲造成的,左岸为凹岸,受侵蚀,较陡。右岸为凸岸,堆积作用明显,较缓。
【答案】1.D  2.B  3.B
4.关于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原地区多分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流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B.山区由于地势高,气候寒冷,多分布在河谷地带
C.聚落多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流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的原因是地势平坦,水源充足
D.聚落的形态多受地形、河流等的影响,如山区、高原多呈团状分布。
【解析】高原地区聚落多分布在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山区聚落多分布在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流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高原、山区聚落多呈带状。
【答案】C
5.下列城市与其分布地形类型相对应的是( )
A.太原——低山丘陵区的河谷 B.青岛——三角洲平原
C.广州——山前洪积、冲积扇平原 D.拉萨——山前洪积扇
【解析】太原位于汾河谷地,青岛在一个半岛上,广州位于河口三角洲,拉萨在河漫滩上
【答案】A
6.(2008年广东高考)图4标注的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
A. ①③⑤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②④⑥
【解析】北半球水平方向运动的物体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向右偏,因此在河流两岸六地中,河流流水右偏对南岸侵蚀较为严重,再加上①、③、⑤均位于凹岸,侵蚀作用强烈。所以图中①、③、⑤三处侵蚀最严重。
【答案】A
(07佛山一模)冲积扇与三角洲是河流作用形成的重要地貌形态,据此回答7-8题。
7.对冲积扇、三角洲分布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冲积扇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②三角洲只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③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  ④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附近
A.① 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与冲积扇相比,三角洲地区
①地形平坦,汊流较少  ②波浪作用明显
③土壤肥沃,气候温和  ④多沙洲,沙岛发育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冲积扇和三角洲与干湿地区无必然联系。三角洲地区一般位于河流下游入海口处。
【答案】7.D  8.B
(08年佛山质检二)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了我国东部河流某河段的情况,并绘成三幅图,甲图:该河段示意图、乙图:EF河段河床剖面示意图、丙图:A、B两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图。据此回答9~10题。
9.甲图中AB段河流流向是(  )
A.由西北流向东南 B.由东流向西 C.水位A处低于B处 D.不能确定
10.关于甲乙图的河床剖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A.F岸对应C岸,以侵蚀作用为主 B.E岸对应C岸,以堆积作用为主
C.F岸对应D岸,以堆积作用为主 D.E岸对应D岸,以侵蚀作用为主
【解析】由水位变化图丙可看出,B水文站水量平稳,说明B经过湖泊调节,位于A点的下游,所以流向应为A流向B,即从西北流向东南。E、F处于河曲处,E岸为凹岸,侵蚀作用明显,坡度较陡,对应乙图中的D岸,
【答案】9.A  10.D
11.(07汕头二模)图中河流是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A、B、C分别表示不同河段上的三个点,下图是根据三处的横截面状况绘制了下面的剖面图。分析后回答。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河流在上述三图中的流向顺序是 。
(2)简述A、B、C三河段主要的外力作用。
(3)A处森林资源的重要环境功能是 。 如果不合理采伐,河流的水文特征有何变化?
(4)C处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分析C处环境问题严重的自然因素。
(5)B处农业生产的特色是 ,请简单评价该处采用图示生产方式的区位优势。
【解析】通过河床形态判断流向,A为上游,C为中游,B为下游,上中游以流水侵蚀和流水搬运作用为主,下游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从图例可看出,此河流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则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为旱作农业。
【答案】(1)A——C——B
(2)A、C河段以流水侵蚀和流水搬运作用为主,B河段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3)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河流源头补给量可能减少,河流含沙量增加,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易导致河流泛滥。
(4)水土流失严重 土壤垂直节理明显,土质结构疏松,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5)旱作农业 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光热资源丰富;采用这种生产方式有利于充分利用该地的自然资源,市场适应性强;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人。
12.风水学在中国文化中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其中目的是教导民众,在山河大地之间,挑选一处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并利用此环境,积极奋斗,努力不懈,进而使长居此地的人们健康、平安又兴旺成功。虽然经过时间演化,有迷信成分,但里面却包含着中国古代朴素地理学的思想。
材料1:穴居时代的居住风水—“未有宫室之时,因“陵穴”掘穴而处之;乃圣王虑之,以为掘穴,则冬可避风寒”
材料2:殷商时代的居住风水—“攻位于汭”(汭:河水内湾环抱处,为凸岸)
(1)读材料1和图甲,分析穴居时代人们在选择开凿居住洞穴时考虑的自然因素及原因。
(2)根据材料2和图乙丙,“汭位”对古代取水安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及原因。
(3)凹岸在古代风水中称“反弓水”是一文不值的,不适合辟为住宅用地的。但现在我们发现像伦敦、上海等一些港口城市最早往往在凹岸布局。分析原因。
【解析】第(1)题,根据指向标判断洞穴坐北向南,主要与热量、冬季风有关。第(2)题汭为凸岸,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有利于泥沙沉积、土壤形成;第(3)题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不适合辟为住宅用地。而伦敦、上海等城市为港口发展起来的,所以最早往往在凹岸布局。
【答案】(1)光照、热量(向南开口);避冬季偏北风(向南开口);高地(避开洪水、或除湿) (2)农业:凸岸是沉积岸,有利于泥沙沉积、土壤形成;凸岸天然水面围绕可作防御之用;水流较缓,便于取水。(3)凹岸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水深,便于港口建设。
沟谷
成熟期
初期
侧蚀
堆积
地下水
补给
下蚀
溯源侵蚀
降水、冰雪
融水汇聚
沟谷流水
沟谷加深和延长
V 字 形 峡 谷
侧蚀
出 现 河 湾
槽 形 河 谷
a
b
凹岸
凸岸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