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山岳的形成知识清单项目 内容褶皱山、断块山、火山 1.山岳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2.褶皱山是指岩层受力发生塑性变形,产生的一系列波状弯曲,它是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形成的。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3.褶曲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背斜,一种是向斜。从形态上看,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弯曲,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从岩层的新老关系来看,背斜的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较新;向斜的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较老。4.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5.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为褶皱山,如科迪勒拉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6.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位移,就形成了断层。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和高地,统称为断块山,如华山、庐山、泰山等。7.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而形成火山。8.火山是由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组成,我国长白山天池就是火山湖。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9.山岳对交通运输方式、交通线路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较大10.山岳地区的交通线路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11.在山岳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往往需要迂回前进,呈“之”字型弯曲。考点梳理考点1.褶皱山1.褶皱的概念:在地壳运动产生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即褶皱的一个弯曲。2.褶曲的基本形态背 斜 向 斜判断依据 岩层形态 岩层向上拱起 岩层向下弯曲岩层新老关系 中心岩层老、两侧岩层新 中心岩层新、两侧岩层老对地形影响 构造地貌 山岭 谷地或盆地外力侵蚀 背斜成谷地 向斜成山岭3. 褶皱山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为褶皱山,它的规模有大有小,大规模的褶皱山可以绵延数千千米,如科迪勒拉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小的褶皱山只有几十米。(08年珠海一模)【例1】读下图,回答(1)—(2)题。(1).图中甲山地的地质构造属于A.背斜构造 B.向斜构造C.断层构造 D.板块构造(2).图中乙处河谷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流水侵蚀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风化作用【解析】由图中可看出,甲山的岩层向下弯曲,说明是向斜,由于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所以形成山岭。河谷的形成是由于流水侵蚀作用而成。【答案】(1)B (2)A考点2.断块山1.断层的概念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发断层。2.断层与地表形态地垒 地堑 断层构造带判断依据 断层一侧上升岩块 断层一侧下沉岩块 岩层断裂破碎地带构造地貌 块状山地或高地 谷地或低地 沟谷或河流实例 华山、庐山、泰山 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雅鲁藏布江谷地在断层构造地带,由于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发育成沟谷、河流。3.断块山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为断块山地。【例2】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属于背斜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2) 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A.渭河谷地 B.长江三峡 C.泰山 D.庐山(3)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 (填数码)处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 。【解析】背斜在构造上属于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图中只有②处与此相符。③④处的同一年代的岩层出现错位,明显属于断层构造。④处为断裂下限的地堑,渭河谷地属于地堑,而泰山、庐山属于地垒;长江三峡是地壳上升而后流水侵蚀形成的。地层中最佳储水构造为向斜,即①处。【答案】(1)B (2)A (3)①处 该处为向斜构造,在此打井能打到向斜槽部,地下水容易汇聚。考点3.火山1.火山的概念处于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有时候会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往往会形成火山。2.火山的构造火山由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组成。火山口是地下岩浆上涌喷出地表的出口。有时积水会形成火山湖,如我国的长白山天池。火山锥是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锥形体。它一般由多次火山喷发形成,上部坡度较大,下部坡度较缓。【例3】读火山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火山构造名称:①是 ,②是 ,③是 。(2)火山喷出物主要有 、 等气体和 、 。(3)分析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多火山的原因 。(4)试说明火山爆发对人类的影响。【解析】要熟悉火山构造。火山爆发对人类的影响注意要一分为二地分析。【答案】(1)火山通道 火山锥 火山口 (2)二氧化硫 硫化氢 熔岩 固体喷发物 (3) 主要分布在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壳薄弱地带 (4) 不利方面:破坏田园、村镇,引起地震,建筑物倒塌,漂浮的火山灰会导致大气污染加剧,能见度降低,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有利方面:会给人们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和丰富的硫磺资源。考点4.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公路为主 特点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原因 公路成本较低,难度较小铁路为辅 铁路成本高, 难度大山间盆地、河谷地带 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 地势相对和缓其他地区密度低 地势陡峻弯曲程度大线路总长度大 交通线的延伸方向 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迂回前进【例4】请根据下面两组数据写一段话,阐述在山岳地区优先发展公路而不是铁路的理由。表1 修建公路和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 表2 在山岳地区与在平原和丘陵地区修建普通铁路的工程量与造价比交通运输干线类型 最大限制坡度公 路 7%一9%铁 路 3%项 目 土石方 桥梁与隧道总长度 造 价山岳/平原 1.5~2 7—11 2.2—3山岳/丘陵 1以上 2~3 1.5【解析】对最大限制坡度来说,铁路比公路要求高。在山岳地区,由于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修建铁路远比公路难度大。修建同等级的普通铁路,在山岳地区的工程量(包括土石方、桥梁与隧道总长度等)和造价比在平原和丘陵地区高许多。 由此可以看出,在山岳地区优先发展公路而不是铁路。【答案】山岳地区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修建交通干线,不仅难度较大,而且工程量大、成本高。在此修建公路比铁路不仅难度较小,而且工程量较小、成本较低,所以,在山岳地区优先发展公路而不是铁路。重难点突破一、板块构造学说【知识归纳】1.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及其划分板块:地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断裂构造带分割成许多单元,叫做板块。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每个大板块又可划分为若干小板块。(2)板块运动与地壳运动的关系: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3)板块移动与地貌板块相对移动方向 形成地貌 举 例 边界类型板块张裂 裂谷或海洋 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 生长边界板块相撞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 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太平洋西部岛弧、安第斯山、台湾山脉 消亡边界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 巨大山脉 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4)板块边界与地貌①生长边界(海岭、断层)―板块张裂―形成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海洋(大西洋、红海等)、海岭(海底山脉、大洋中脊等)②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等)―板块挤压―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海沟、岛弧链、海岸山脉等。【例5】下图为 “赤道上六大板块的分布示意图”,且①板块主要位于10°W-60°E。读图完成(1)-(3)题。(1).⑥板块是( )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南极洲板块 D.美洲板块(2).根据板块构造理论,②③两大板块碰撞而形成的山脉是( )A.喜马拉雅山 B.安第斯山 C.落基山 D.阿尔卑斯山(3).主要位于①板块上的大陆的地理特征有( )A.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B.没有亚热带气候类型的分布C.流经大陆西岸的洋流为暖流,流经大陆东岸的洋流为寒流D.东海岸有世界著名的渔场【解析】第6题,在赤道上,10°W-60°E为非洲板块,⑥板块位于①板块的西侧,为美洲板块。第7题,板块②和③分别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两者相撞形成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第8题,①板块上的大陆为非洲大陆,东海域为暖流,西海域为寒流,东岸无世界著名渔场,非洲的地中海气候属于亚热带的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广。【答案】(1).D (2).A (3).A二、根据地层分布特点判断地壳变动过程的方法1.根据地层性质根据地层,尤其是沉积岩层组成物质的颗粒大小,组成成分和颜色,可以推断沉积时的环境特征。如:地层物质组成 推知的环境石灰岩地层 海洋环境红色页岩地层 湿热环境含煤地层 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茂密2.根据地层厚度地层厚度大,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内,地壳下降快、时间长,或者是沉积物来源丰富;地层厚度小,说明地壳下降慢、时间短,或沉积物来源减少。3.根据地层相互关系 地层状态 推知的地理环境地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 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 说明地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甚至颠倒地层出现缺失 原因可能有①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地壳隆起,使当地的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 ②当地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 ③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上下两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 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地层遭受外力侵蚀而成;上覆新的岩层,是因为以后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而成。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 围岩形成之后发生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例6】(07年海南高考)下图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回答(1)~(2)题。 (1).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A.火成岩1、沉积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3B.沉积岩3、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2、沉积岩1C.沉积岩3、火成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1D.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解析】先确定沉积岩的由老至新的顺序:沉积岩3、2、1;火成岩2破坏了火成岩1的结构,比较新;火成岩都比沉积岩3和2年轻;当地壳稳定下沉后,沉积形成了沉积岩1。【答案】D(2).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喷出岩,没有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侵入岩,图中A.火成岩1为喷出岩 B.火成岩2为喷出岩C.火成岩1、沉积岩2都为喷出岩 D.火成岩1、沉积岩2都为侵入岩【解析】火成岩1显然是侵入岩,而火成岩2为喷出岩;沉积岩不存在侵入或喷出的问题。【答案】B三、研究地质构造及其规律的意义构造名称 实践意义 原因或依据背斜 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岩层封闭,易于储油、储气。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核心的上部,中间为石油。隧道的良好选址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隧道一般选择在背斜核心部位。(向斜是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变为水道)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 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向斜 地下水储藏,常有“自流井“分布 底部低洼,易汇集形成地下水。水库坝址选择点 物质坚实,基础牢固钻探应在向斜构造处 岩层中含有煤、铁矿石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断层 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 岩隙水易沿着断层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避开 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易渗漏。【例8】读下图,回答:(1)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 ,属于向斜的是 。(2)此时,背斜在地貌上是 ,原因是 ;向斜在地貌上是 ,原因是 。(3)找油气应在图中的 处,找地下水应在 处。(4)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 处,原因是 。【解析】地质构造的判读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一方面要注意背斜和向斜、断层和断裂、地质构造类型与地貌等概念之间的区别,另一方面要注意地质构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答案】 (l)D C (2)谷地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影响,容易被侵蚀成谷地 山岭 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 (3)D C (4)D 如果在向斜部位,将可能使隧道变成水道,在背斜部位采石工程难度较小,生产成本较低抢分频道限时基础训练秘鲁南部的伊卡省2007年8月15日晚18点42分(北京时间16日早7点42分)发生里氏7.5级强烈地震(如图),据此回答1-2题。1.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秘鲁的位置是( )A.位于太平洋西岸 B.濒临大西洋C.位于非洲 D.位于西半球2.秘鲁多地震的原因是:( )A.位于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B.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相撞挤压处C.位于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张裂处D.地形复杂,多高山【解析】根据经纬度位置可推知秘鲁位于太平洋东岸,南美洲西部,属西半球国家。秘鲁多地震的原因是由于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相撞挤压处。【答案】1.D 2.B读某地等温线分布及地质剖面图,回答3-4题。3.该地的地形及地质构造是( )A.背斜成山 B.向斜成谷 C.背斜成谷 D.向斜成山4.该地质构造( )A.便于储水 B.便于储油 C.上部岩层较老 D.两侧岩层较新【解析】从岩层弯曲情况看,图示地质构造为向斜,且中间气温低,四周气温高,表明中心海拔高,为山地,所以向斜成山。向斜便于储水。【答案】3.D 4.A5.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水系和铁路分布图。该地区铁路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基本上: ( ) A.沿山谷延伸 B.沿山脊延伸C.沿等高线延伸 D.沿经纬线延伸【解析】 依据图中经纬度分析可知,该区域属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虽然图中没有等高线,但铁路线的走向基本与河流的走向平行,因此判断出铁路沿着山谷延伸。【答案】A6.在地貌上,大的断层常形成( )①裂谷或陡崖 ②向斜和背斜 ③山岭或谷地 ④高大的山脉或沟谷、河流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解析】向斜和背格都是由褶皱形成的,高大的山脉往往是由褶皱形成的,沟谷、河流是由流水侵蚀形成的。【答案】B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