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2010高考地理复习教学案:3.1自然界的水循环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直击2010高考地理复习教学案:3.1自然界的水循环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一、知识结构
二、考纲解读
考纲内容 能力要求 考向定位
水循环的过程、环节和地理意义 利用示意图掌握水循环原理――固态水、气态水和液态水在海洋、陆地和大气环境之间的相互转化和运动 主要考杳各种水体的补给关系、水循环的表现及意义。从形式上看多以图或热点事件为背景材料设问。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主要考查洋流的分布及影响,海洋表层盐度分布规律及成因,重点考查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近五年的高考试题看,此知识在选择题和综合题中均有出现,从形式上看多以图或热点事件为背景材料设问。2010年高考可能以洋流为线索,其中结合某一具体区域,考查洋流局部气候的形成、港口、海上航行、海洋污染等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 
水资源的利用 主要考查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在文综试题中,由于题量限制,可能对能力要求较高,直接考查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会适当增加学生动手能力和开放性的试题。 从近五年的高考试题看,此知识以选择题或综合题的形式出现。从形式上看,以图表资料和热点现象为考查和命题背景。2010年高考,很可能结合一地区当前水资源的利用现状,综合考查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形成原因、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的措施。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知识清单
项目 内容
相互联系的各种水体 1.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包括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冰川水、生物水等;在地球淡水中,冰川是主体,水量占淡水总量的2/3。2.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互补关系。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3.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它发生的领域有海陆之间,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上空之间。4.海陆间循环指海洋水与陆地水之间通过一系列过程所进行的相互转换运动,它使陆地上的水资源得以再生;陆地内循环的过程是陆地的水蒸发后冷却凝结又降落到地面;海上内循环是指海洋水蒸发形成水汽又形成降水降落到海面。5.水循环维持全球水平衡,使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考点梳理
考点1 水圈的概念和特点
1.概念: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2.我国河流五种补给形式的比较
补给类型 补给时间 影响因素和补给特点 主要分布区
雨水 夏秋季节 随降水量而变化,不连续且集中 东部季风区
积雪融水 春季 春季升温,有时间性、渐增过程 东北地区
高山冰川和永久积雪融水 夏季 夏季高温融水,水量较稳定 西北和青藏地区
湖泊水 全年 湖泊水和河水的相对水位,对河流有调节作用 长白山天池和长江中下游
地下水 全年 与河流水位有互补关系,水量稳定可靠 普遍
【例题1】一般情况下,河流R ( )
A. 只有春汛 B. 只有夏汛
C. 只有秋汛  D. 春季和夏秋季各有一个汛期
【解析】根据经纬度判断图示地区是黑龙江省,河流R是松花江。东北地区冬季积雪,春季融化补给河流,积雪融水是河流的重要补给。松花江大约20%的水量来自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本区河流有春汛现象。由于本区属于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集中,夏汛仍是本区河流的主汛期。
【答案】 D
【例题2】从下图中河水与地下水的水位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季节该地区河水补给潜水
B.此季节该地区河流处在丰水期
C.此季节该地区河流可以得到潜水补给
D.此季节该地区潜水对河流起到削减洪峰的作用
【解析】相邻水体总是由水位高处向低处补给,丰水期地下水可削减河流洪峰,枯水期地下水则补给河流水,此图为枯水期,C是正确的。
【答案】C
考点2 水循环
1.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能量来源:外因——太阳辐射能、重力能,内因——水的三相变化
3.类型
水循环类型 发生领域 水循环环节 作用
海陆间循环 海洋与陆地之间 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是最重要的循环,又称大循环
陆地内循环 陆地与陆地之间 蒸发、蒸腾、凝结降水等 补给陆地水体的水量很少
海洋内循环 海洋与海洋之间 蒸发、凝结降水等 水循环的水量最大,对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
4.水循环的意义
(1)各种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量平衡;
(2)促使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3)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4)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例3】读下图回答问题:
(1)根据水循环过程,给图中未标明箭头的直线标出箭头。
(2)填出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
A ,C , E ,F 。
(3)由A与B组成的水循环叫 ;由D与E组成的水循环叫 。
(4)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与哪一个环节关系最密切 (填字母)。
(5)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环节是 。
(6)环节B与E水量较大的是 。
【解析】本图展示了三类水循环的各种环节,分清每一个环节的含义和名称是正确解答的前提。
【答案】 (1)A↑ C← D↑ (2)蒸发 水汽输送 降水 地表径流 (3)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4)F (5)C (6)E
【例4】(2008年上海高考)地理教学中经常用一些示意图来表示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变化。回答下列(1)-(3)题
(1).图l显示的是沿海山地迎风坡成云致雨的过程,这种降水类型称为:
A.锋面雨 B.对流雨 C.台风雨 D.地形雨
(2).图2显示的是某一自然地理现象的循环过程,该过程为:
A.海陆间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夏季风环流 D.冬季风环流
(3).图3中的阴影部分代表大陆,另一部分代表海洋,图中等值线表示:
A.南半球7月等温线 B.南半球1月等温线
c.北半球7月等温线 D.北半球1月等温线
【解析】第(2)题,关键要区分水循环和季风环流,海陆间循环中,水汽的输送应在高空由海洋到陆地,应该是逆时针方向的,所以该图为季风环流;近地面的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应为夏季。第(3)题,根据等温线越往北,数值越高,可判读该图是南半球,还可看出:同纬度地区,海洋的温度比陆地高,应为冬季(注意南半球的冬季是北半球的夏季)。
答案:(1).D (2).C (3).A
重难点突破
一、河流径流量的变化规律
【知识归纳】
1.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雨水补给
气候区 补给时间 径流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年雨) 流量大,径流量季节变化不大
季风气候区 当地夏季(夏雨) 夏汛,径流季节变化大
热带草原气候区 当地夏季(湿季) 径流季节变化大
地中海气候区 当地冬季(冬雨) 冬汛,径流季节变化大
2.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冰雪融水补给
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回升—春汛——河流径流年际变化较小,季节变化较大
冰川融水补给—夏季气温最高—夏汛(冬季气温在0℃以下,河流出现断流)—河流流量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3.河流流量稳定——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
湖泊水补给——对湖泊以下河段起调节作用,延缓并削减洪峰
地下水补给——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与河流有互补作用
【例5】读图,甲地平均降水量为680mm,丙河年径流总量为118亿m3,(黄河年径流总量为575亿m3)。回答:
(1)丙河的汛期在 季。其主要补给水源为 。
(2)甲地降水的水汽来源于 、
,其降水量较多的原因是

(3)乙湖具有明显的咸淡分区,它的
(东部或西部)盐度较高,原因是 ;另一部分盐度降低,原因 。
【解析】第1题甲地为天山山脉,丙河位山地北麓,故冰雪融水和雨水是丙河主要补给。第2题由于天山北侧降水较多,主要是由于北冰洋水汽能到达。图中甲地降水主要为地形雨。第3题中乙湖是巴尔喀什湖,位于干旱的沙漠地区,该地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湖水补给水源短缺,故盐度较高;西部盐度相对较低,是因为丙河大量河水注入,起了稀释作用,同时该湖中间狭窄,也影响了东西部湖水的交换。
【答案】(1)夏;冰雪融水;雨水 (2)北冰洋、大西洋;位于地势较高的迎风坡;
(3)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虽地处内陆,但有大量河水注入,起稀释作用 
二、如何分析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
【知识归纳】
1.明确坐标轴表示的内容
①横坐标:表示时间变化,一般为12个月。
②纵坐标:表示数值特征,一般表示流量变化。
2.流量过程曲线反映的内容
①河流流量的大小
②流量的季节变化
③从曲线高峰区了解汛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④从曲线低谷区了解枯水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3.解题思路分析
结合地理位置与海陆位置,先分析气候类型和特征,再确定径流量是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还是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例6】下图为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河流位于
A.亚热带季风区 B.亚热带大陆西岸
C.温带季风区 D.高寒地带
2.能正确反映该河流水文特征的是
A.由雨水和地下水补给 B.冬季断流
C.有一个汛期 D.年径流总量大
【解析】第1题,可根据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确定该河有春、夏两次汛期,而A、B、D项的地区河流只有一个汛期,故排除;第2题,从图中可看出,冬季流量为0,说明河流断流,故选B。
【答案】1.C 2.B
抢分频道
限时基础训练
1.地球上淡水资源中,储量最大的是
A. 河流水 B. 地下水 C. 冰川 D.湖泊水
【解析】 地球上的水体大部分是咸水,淡水只占全球储水量的2、53% 。而在地球上的淡水中,冰川就占了68.70%。
【答案】1.C
2003年秋季,泉城济南市许多干涸多年的泉群重新涌水。下图表示济南市附近地貌类型,据此回答2~4题。
2..这些泉群的主要补给区为
A.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⑤
3.这些泉群的水源主要为
A.土壤水 B.潜水   C.承压水 D..地表径流
4.这次泉水由枯变丰的最主要原因是
A.实施地下水回灌取得成效
B.2003年黄河中下游地区雨量大增
C.退耕还林发挥了良好生态效益
D.南水北调东线将长江的水调入黄河
【解析】济南的地势南高北低,泉水来源于南部山区,向北至山前平原和黄河冲积平原,使地表水和地下水向城区汇集。降水渗入地下后,顺岩层方向北流,到城区受花岗岩阻挡,水体承压上升,在岩溶断裂处涌出地面形成泉水。故泉群的主要补给区为侵蚀平原和喀斯特低山,泉群的水源为承压水,潜水、土壤水不会自己涌出地表。近年来,由于上游补给区水土流失,涵养水源能力降低,下游地下水超采,使济南泉群失去昔日的风采。2003年泉水由枯变丰的最主要原因是该补给区降水大增。
【答案】2.A 3.C 4.B
下图表示重庆附近长江某水文站的气温降水状况及该江段补给类型,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①所示的补给类型为:
A.地下水补给 B.降雨补给 C.冰雪融水补给 D.湖水补给
6.导致②类型补给春多夏少的主要因素是:
A.春季增温快,冬季积雪多 B.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
C.春季多风,流域内多地形雨   D.夏季单一暖气流控制,少锋面雨
【解析】由图中可知,补给类型①随季节变化大,且与降水量成正相关,应为大气降水补给;补给类型②在春、夏季节较多,冬季没有,应为积雪融水补给;补给类型③随季节变化小,且非常稳定,应为地下水补给。
【答案】5.B 6.A
7.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①~⑥各直线上添画箭头,完成水循环过程。
(2)写出①~⑥所表示的各环节:
①________ __,②________ ,③_______ __,
④___________,⑤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
(3)①~⑥各箭头表示水循环中的______________循环,其重要意义是______________。
【解析】 海陆间水循环的环节,包括蒸发—气流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通过这些环节把三种形态的水体连接成为一个相互转化的动态系统,其中蒸发与降水、水汽输送与径流输送作用更加明显。
【答案】(1)略 (2)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下渗 降水 水汽输送 蒸发 (3)海陆间 使陆地上的水资源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
8.读我国两区域河流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两湖泊对河流的作用:
① ;② 。
该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2)乙图中河流补给水源是 ,其径流季节变化较甲图中河流 ,径流年际变化较甲图河流 。
【解析】甲图属于外流区域,乙图是内流区域,两区域河流有明显的不同特征:①补给水源不同。甲图河流是雨水、湖泊水补给,但雨水是主要补给形式;乙图河流是冰雪融水补给;②径流变化不同。以雨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我国东部属季风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都大,因此导致河流的径流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西北内陆地区,径流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河流的径流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答案】 (1)源头;调节水量;雨水 (2)冰川融水;大;小
基础提升训练
下图是我国西北某内陆湖的水位变化情况。读图回答1-3题:
1.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影响 B.风沙影响
C.降水影响 D.气温影响
2.该湖泊与潜水的补给关系是( )
A.1月份湖水补给潜水 B.7月份湖水补给潜水
C.湖水长年补给潜水 D.潜水长年补给湖水
3.某旅游公司拟在该地办一湖滨浴场,其最佳位置是(从湖底地形考虑)( )
A. 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由题目可知,此地为我国西北内陆,其河湖多为高山冰川融水补给,受气温变化影响。7月份湖水水位最高,高于两侧地下水(潜水)位,故湖水补给潜水。从湖的水位变化情况来看,④处地势平坦,适宜建湖滨浴场。
【答案】1.D 2.B   3.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刚果河汛期主要在夏秋季节
B.亚马孙河的径流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都很大
C.尼罗河流经沙漠地区,不可能是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
D.我国和世界大多数河流的补给以雨水补给为主
【解析】非洲的刚果河和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地处热带雨林地区,以雨水补给为主,降水季节变化很小,径流汛期不明显。尼罗河的水源主要来自上游热带草原地区,以雨水补给为主,随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的变化而有明显的汛期和枯水期。
【答案】D
5.下列地理现象中,参与海陆间大循环的是( )
A.江淮地区的梅雨 B.我国东海受台风袭击
C.塔里木河河水蒸发 D.南海海域出现大暴雨
【解析】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参与了陆地循环,台风登陆后才参与海陆间循环,所以东海受台风袭击和南海海域的大暴雨都参与了海上内循环。
【答案】A
6.对于水循环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能量交换
B.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
C.使地表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
D.使水资源不断得到更新,但不能持续利用
【解析】水循环使水资源更新后可持续使用,但不能使各地降水量不变和海水蒸发量减少。
【答案】A
7.下图是我国某河流的综合补给示意图 , 读后回答 :
(l) 图中 A 、 B 、 C 分别是这条河流水源补给形式, 该判断:A是___________补给,B是__________补给;C是___________补给, 根据是_____________。
(2) 该判断图中①②两条曲线 , 哪一条是在修坝后测到的 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      。
(3) 这条河流位于我国的_____________地区。
(4) 从图中看出河流径流量与地下水补给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解析】从补给类型看,A属大气降水,B 为冰雪融水补给,C是地下水。由于水库的作用是调节径流量, 故径流量变化较小的②曲线是修筑大坝以后测知的。
【答案】(1) 大气降水 季节性积雪融水 地下水 我国东部受夏季风的影响, 降水量集中在夏季, 积雪融化出现在春季, 地下水补给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补给形式, 且洪水期地下水补给量小于枯水期, 所以A为雨水、B 为冰雪融水、C 是地下水 (2) ②曲线因为全年流量比较平稳, 已受到水库调节 (3) 东北 (4) 径流量越大, 地下水补给越少  因径流量大到一定程度, 河水水位超过或接近地下水面 
8.读图中所示的地区,结合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完成图中水循环的环节,并将人类能够影响的环节在图上标出。图中的水循环最强烈的季节是 季,理由是 。
(2)图中A处的主要资源是 ,这种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3)B岛近年来面积扩大的趋势减缓,试分析原因。
【解析】由图可知,这是发生在长江三角洲附近的海陆间循环,最重要的一步是画出海上蒸发的箭头,然后依次向陆地输送-大气降水-径流等环节即可。A处是我国著名的舟山渔场。
【答案】(1)海上箭头朝上,空中箭头朝左,陆地箭头朝下,地表径流的箭头应沿长江画 ?夏? 夏季我国盛行东南风,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带来大量水汽,因此这一时期海陆间水循环最活跃
(2)渔业资源(海洋生物资源) 过度捕捞使鱼类数量减少。采取休渔政策使鱼类数量得到恢复。
(3)B岛是崇明岛,该岛是由长江带来泥沙沉积而形成的,近年面积扩大的趋势减缓,主要是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工作,使流入长江的泥沙减少,另外随着三峡电站的建设,三峡水库形成,使长江水流平稳,挟带泥沙的数量减少。
能力提高训练
图为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强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2.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
【解析】从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数据看,可知地下水位应下降,由于地面径流增加和植被减少,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加快,河流汛期洪峰流量加大;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增加了33%,其原因是植被减少,涵养水源功能减弱和城市道路面积增加,减少了下渗量。
【答案】1 D 2 C
下图是长江口外水域叶绿素含量、水温和盐度垂直分布的某次监测数据合成图。叶绿素含量在水深10米到20米之间先升后降。据此回答3~5 题 。
3.图中①、②、③曲线依次代表 ( )
A.盐度、温度、叶绿素含量
B.盐度、叶绿素含量、温度
C.叶绿素含量、盐度、温度
D.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
4.从图中可以看出 ( )
A.水深超过10米后,盐度随深度增加持续升高
B.水深超过10米后,水温随深度增加持续降低
C.水深15米处,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值均达到最高
D.水深超过20米后,叶绿素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升高
5.此次监测所处的时节 ( )
A.长城内外——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江淮平原——草长莺飞二月天
B.燕赵大地——赤日炎炎似火烧   
D.太行群山一霜叶红于二月花
【解析】 这组的关键在于第3小题的判断。由题干得知,叶绿素含量应为①曲线,水温随着深度的增加不断下降,到达一定深度后变化不大,所以③曲线以为水温。
第5题,根据表层水温为17℃可大致判断此季节应为春末或晚秋,选项A表示隆冬,选项B表示初春,选项C表示仲夏,选项D表示晚秋。
【答案】 3.C 4.B 5.D
读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判断6~7题。
6.当该地区普降暴雨时,水位上涨最猛的是( )
A.①河 B.②河 C.③河 D.④湖
7.湖泊④对图中河流干流起天然调节作用的是 ( )
A.①河段 B.②河段 C.①②河段 D.①②③河段
【解析】
从图中等高线的疏密可以看出,①河段最陡,所以水流汇聚最快;且从图中河流分布可以看出,①河位于该流域主干道,有支流汇入,所以水位上涨最猛。湖泊对河流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其以下的河段,所以对②③河段均起不到调节作用。
【答案】6.A 7.A
(2008年江苏高考)图7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读图回答8~10题。
8.该流域:
 A.雨水是河水主要的补给来源
B.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春秋季节
C.径流量随降水量同步增减
D.枯水期流量小,输沙量大
9.该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 D.地面沉降
10.该环境问题易导致下游:
A.径流量减少,不易决堤泛滥
B.径流量增多,季节变化减小
C.输沙量大,水库淤积严重
D.流速减慢,利于内河航运
【解析】第8题:径流量与降水量折线基本呈正相关,说明雨水是主要补给。第9题:从曲线看出该流域的输沙量与降水量、径流量的关系,从而判断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第10题:由于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河床,河床抬升,易导致决堤泛滥;径流量不会增多,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弱,径流季节变化增大;泥沙淤积,内河航运受阻。故选C。
【答案】8.A 9.B 10.C
11.下图是“我国某河流水文站的气候直方图和河流流量过程图”,回答:
(1)该水文站位于我国______地区,属于___________气候类型,该气候类型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该地7、8两月的降水量约为____________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 )
A. 33%  B. 43% C. 53%  D. 63%
(3)该地4月份的峰值流量为_______ 立方米/秒,造成此峰值流量的主要补给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它对农业生产的有利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该地最大流量出现在____________月,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该地区发展种植业的条件有哪些?
【解析】由气候资料图可以推知为温带季风气候,再根据该地区河流出现了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便可判定为我国的东北地区。
【答案】(1)东北;温带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400(380—420之间);C (3)120;冰雪(积雪)融水补给;缓解春旱;7月;7月降水最多,雨水补给  (4) 有利条件:夏季高温,雨热同期,冬季积雪有利缓解春旱;平原广大,耕地广阔,地势平坦,有利大规模机械化耕作;黑土肥沃;河流众多,灌溉便利;地多人少,人均耕地多。不利条件: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复种指数低,一年一熟;地势低平,沼泽面积较大。
(08年广东省实验中学月考)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条河流河曲处的各横截面不同点的深度测绘图
材料二:该河流流量过程曲线示意图
(1)绘画BB′处的河床剖面示意图。
(2)根据上述所作的剖面图,描述河流两岸的地表形态,并解释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判断①、②、③三种河流的补给方式分别是 、 、 。
(4)该河流分布在我国 地区。
【解析】该题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根据深度绘出河床剖面图,根据河流流量过程线判断河流水文特征及补给特点。
【答案】(1)
 
(2)B岸:河岸坡度较陡, B′岸:河岸坡度较缓。
原因:该河流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水向右偏,右岸河水侵蚀作用强,河流弯曲处,B为凹岸,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B′为凸岸,水流慢,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河滩较发育。
(3)雨水 季节性积雪融水 地下水 (4)华北地区
图8—2
图8—4
图8-3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