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二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知识清单项目 内 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1.概念: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2.广泛应用于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等许多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遥感(RS) 3.概念: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4.传感器:在航空或航天器上接受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并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接收站。5.遥感技术主要环节:目标物→传感器→遥感地面系统→成果6.遥感技术的应用:资源凋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领域全球定位系统(GPS) 7.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简称GPS。8.组成: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一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9.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10.应用:可以帮助野外考察人员确定考察点的地理位置(经度和纬度)、高程(海拔),从而可在野外调查中获得更为精准的数据。地理信息系统(GIS) 1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简称“GIS”。12.简要程序:信息源→数据库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13.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应用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数字地球 14.概念: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15.功能:数字地球是将不同空间、时间的自然、人文的大量信息,按地理坐标,从区域到全球进行整合,并进行立体的,动态的显示,能为复杂的生产、研究活动提供实验条件和试验基地。考点梳理考点1 遥感(RS)1.概念: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2.传感器:遥感的关键装置,在航空或航天器上接受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并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接收站。3.主要环节和功能:遥感技术主要环节 目标物 传感器 遥感地面系统 成果遥感功能 接受物体和环境的电磁波辐射 收集、传输信息 接收信息,处理、分析信息 专业图件或统计数字4.遥感的主要特点:与实地测绘相比,遥感具有探测范围大(飞得高,探得远)、获得资料速度快、周期短、受地面条件限制少即适应性强等特点,与收益相比,遥感还具有成本低、效益大的特点。5.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治监测等。【例1】(2008年广东卷)不同地物在同一光谱波段上的反射率差异越大,越容易区分。图5反映了甲、乙两类植物在生长期内两个波段上的反射率。在遥感影像上区分这两类植物,应该选择生长期内哪一天的影像最合适A. ①——第30天B. ②——第75天C. ③——第100天D. ④——第130天【解析】遥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地物的不同状况和不同的地物辐射的波长范围不同。该题的解题关键在于从图中读出甲、乙两类植物在波长1、波长2上的差异,找出最明显的差异。【答案】A考点2 全球定位系统(GPS)1.全球定位系统概念:2.组成: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由24颗卫星组成,含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备用卫星,定位须至少3颗卫星;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3.特点:提供精密三维坐标(经度、纬度、海拔高度)、速度、时间,具有全能性(海陆空)、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即“三全二性” 。4.应用:GPS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和授时,主要应用于军事、测量、交通、救援、旅游等领域。【例2】北约部队一架F-117A隐形战斗机被南联盟防空部队击落。飞行员跳伞后在脚触地的一刹那,通过手持式信号发射器发出紧急呼救信号,当间谍卫星把呼救信号传送到北约空袭南联盟指挥所后,美军立即安排了救援行动。6小时后,当一架EA-6R电子干扰机发现飞行员的准确位置时,一架MH-60C搜索与救援直升机降落在飞行员面前,把飞行员接上直升机并安全返回基地。根据材料,完成(1)~(3)题: (1)飞行员发出的呼救信号是:A.GIS系统信号 B.GPS系统信号 C.RS系统信号 D.电视信号(2)北约轰炸科索沃地区时,可利用如下哪种技术系统进行对目标准确轰炸:A.GIS系统信号 B.GPS系统信号 C.RS系统信号 D.网络信息(3)美军部队装备精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士兵完成下列哪项任务:A.确定周边有多少敌人 B.确定自己所在的经纬度位置C.确定附近多远有沟谷可以隐藏 D.确定自己的武器装备情况【解析】通过材料阅读与分析,结合问题,再结合所学的“3S”系统,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全球定位系统提供精密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答案】(1)B (2)B (3)B考点3 地理信息系统(GIS)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2.程序:3.应用:GIS技术是地图的延伸,凡是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信息的领域,都可以借助于GIS技术。(1)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①城市规划和管理——利用GIS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工程选址等;②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包括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电力、自来水、燃气等部门的工程设计、日常维护、应急抢修等;③城市环境管理——利用GIS进行城市环境规划、城市环境监测与评价、城市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决策分析等。(2)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例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GIS技术是地图的延伸 B.GIS的主要表达方式有地图、图像、统计图表和数字等C.GIS是空间信息储存、表达、分析和交流的工具 D.GIS是一种快速但准确度不太高的技术【解析】GIS技术依赖计算机系统,不但速度快,而且准确率高【答案】D考点4 数字地球1.数字地球的概念:数字地球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2.数字地球的原理和应用:数字地球是将不同空间、时间的自然、人文的大量信息,按地理坐标,从区域到全球进行整合,并进行立体的,动态的显示,能为复杂的生产、研究活动提供实验条件和试验基地。3.数字地球的技术系统(1)“3S”是构建数字地球的技术基础,数字地球是“3S”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2)数字地球的另一个重要技术基础是网络技术:即信息高速公路,其具体体现是国际互联网。【例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999年,首届“数字地球”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专家认为“数字地球”是地图测绘、航空卫星遥感、探空和深钻的深化,是对地测绘系统(EOS)、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综合,实现地球圈层间物质流、能量流与信息流数据的集成,从而对全球化进行广泛研究。以农业为例,它在农业信息通感、太空农业等领域有广阔的研究前景。一些国家利用资源卫星进行农业资源调查、作物长势和产量监测等。例如,美国利用资源卫星在估测本国小麦产量的同时,还对其他国家小麦产量进行估测,根据所得数据制定生产布局、储运、加工等计划,确定对外贸易策略,由此每年可获利数亿美元。(1)根据材料推断,“数字地球”相关技术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可做哪些工作?(2)在全球问题的研究中,除农业外,还有哪些领域可以应用“数字地球”的相关技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数字地球”有关技术的初步认识,大致了解“数字地球”在测绘、遥感、全球定位、地理信息等方面运用的情况。认真阅读理解所给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答案】(1)土地资源利用状况遥感调查,合理布局农业。监测预报气候变化、旱涝、长势以及进行产量预测,提高抗灾能力。进行农业环境污染状况监测与预报,揭示解决措施等。(2)全球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臭氧层破坏坏,地震分布带,矿产监测,地形遥感,全球生态环境监测,全球气候预报,生物分布,生产结构监测等。重难点突破一、“3S” 技术的比较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代号 GIS RS GPS别称 地图的延伸 人视力的延伸主要功能 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 对地物远距离感知,获取信息 导航、定位主要组成 计算机软件、硬件 卫星(飞机)、传感器、地面接收站 GPS卫星星座、GPS信号接收机、地面监控系统技术程序 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 目标物→传感器→遥感地面系统→成果特点 空间信息、动态预测 范围大、速度快、周期短、限制少,适应性强、应用广 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例1】回答有关“3S”系统的问题。(1)数字地球系统是由“3S”组成的。“3S”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技术系统。(2)1998年夏秋,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监测主要是靠________系统,运用该技术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3)请将下列三个选项的代号填入地理信息技术的简要程序中。A. 数据处理 B. 空间分析 C. 数据库(4)信息源的获取方式有哪些?【解析】地理信息技术为构建数字地球奠定了基础;对洪水的监测主要借助“站得高、看得远”的遥感技术,优点就是探测的范围大、速度快、周期短、受地面限制少等;GIS系统工作的简要程序是: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答案】(1)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 (2)遥感技术 探测范围大 获得资料速度快 受地面限制少 手段多 用途广 (3)A C B (4)地图、遥感图像、野外考察、室内实验等。二、RS、GIS、GPS之间的关系(1)联系:既独立发展又相互促进。(2)区别:遥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如下图:【例2】(05高考上海卷)联系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上海某出租车公司在中心调度系统中快速查询本公司出租车的位置信息,所采用的技术是____(单项选择)A.RS B.GIS C.RS和GPS D.GIS和GPS(2)在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市彩红外遥感图像时,发现外环线周边地区的红色块状区域面积越来越小,而蓝灰色区域面积越来越大。据此可以判断,该地区____用地面积在缩小,而____用地面积在扩大。(3)根据三颗卫星提供的资料,运用数学原理就可以计算出地面静止物体的位置。如右图所示,有四颗卫星提供资料,除可进一步提高定位的精准度外,还可迅速计算出____物体的空间位置。(4)下列选项中,可以应用3S技术的有____(多项选择)A.导弹发射的精确制导 B.珠穆朗玛峰高程的精确测量C.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统计 D.人口密度与商业网点布局的相关分析【答案】(1)D (2)农业 建筑(非农业用地) (3)运动 (4)AB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3S”技术的应用。(1)题,查询出租车位置信息,即需要GPS进行定位,也需要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分析;(2)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市经济发展快,城市化用地规模扩大,外环线周围由于交通便利,其农业用地逐渐转化为建筑用地,因此可以判断红色块状区域为农田,蓝灰色区域为非农业用地;(3)题,若对物体进行静止定位,需要三颗卫星,但对运动的物体,用四颗卫星可迅速获得其所在位置,并且还可以提高精确度。抢分频道:限时基础训练20分钟1.在伊拉克战争中,伊拉克军方点燃巴格达周围浇灌石油的战壕来阻碍美军行动,但美专家指出烟雾对美军轰炸使用的卫星制导导弹没有影响,因为这种导弹采用了( )A.IT技术 B.RS 技术 C.GIS 技术 D.GPS技术1.D 运用了GPS实行定位导航轰炸。因为全球定位系统技术不受天气、烟雾的影响。一种物质所产生的自身辐射或对外来辐射所产生的反射和透射,形成了该物质的一种特殊标志——波谱特征。下图显示了松林、草地、红砂岩和泥浆的反射波谱曲线,读图回答2-3题。 2.在近红外线波段反射率变化最大的是 ( )A.泥浆 B.草地C.红砂岩 D.松林3.图中显示直接利用遥感的工作是A.判断水域状况 ( ) B.预测植被类型 C.估算地物面积 D.判断土地利用类型2.B 3.D 第2题,从图中曲线的坐标可以判断出在近红外线波段反射率变化最大的是草地。第3题,仔细分析图,图中明显显示的是不同土地类型的波谱变化。4.地理信息系统 ( )A.主要是记录地理事物的计算机系统 B.具有空间分析的能力,没有动态预测能力C.是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D.是地图绘制系统4.C 地理信息系统借助计算机系统,不仅能输入、管理、输出地理信息,还能够模拟地理方法进行空间分析和动态预测,完成人类难以完成的任务,与简单的绘图系统有本质的区别。(2008深圳一模)5.图l是“嫦娥一号”在绕月轨道上拍摄的首张月球局部三维景观图,“嫦娥一号”在绕月轨道上对月球探测采用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A .全球定位系统 B .遥感C .地理信息系统 D .数字地球5.B “嫦娥一号”在绕月轨道上对月球探测属于获取信息,故应用的主要是RS6. 信息高速公路与高速网络技术在构建数字地球系统中的作用有( )A.传输分散在众多数据库中的数据 B.把卫星收集到的各种数据输送到地球C.传输计算机网络中的抽象化数据 D.传输和模拟地球上图像的数据信息6.A 数字地球所需的数据分散在数以万计的数据库中,利用这些数据时,要能把所需数据迅速从四面八方调来,这只有通过高速网络才能实现。7.阅读下面两则资料,分析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从1999年3月24日开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多国部队以南联盟科索沃省自治问题为借口,对南斯拉夫进行了大规模的空袭,给南斯拉夫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材料二:2001年9月11日,美国发生了一系列恐怖主义袭击事件,过后美国在阿富汗进行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反恐怖主义军事行动,并一举摧毁了塔利班政府。(1)对南联盟(现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大规模轰炸的信息资料主要应用了( )①全球定位技术 ②遥感技术 ③地理信息技术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2)在地面部队的配合下,美国对塔利班政权大至军事设施小至主要组织成员的打击异常精确,其信息资料的精确性主要是依靠(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美国联邦特工的侦察(3)全球定位系统主要包括哪些组成部分?并简要地阐述该技术系统的主要特点。7.【解析】通过材料阅读与分析,结合问题,再结合所学的“3S”系统,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答案】(1)B (2)C(3)组成: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全球定位系统提供精密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8.读遥感技术工作原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A中,此遥感技术所利用的运载工具是______,这种运载工具采用______的方式摄取地面物体。这种方式的遥感技术,对地面物体的分辨率较___(高、低)。(2)在图B中,传感器接收到的是______,传感器能够对地面物体进行分辨,其原理是 。(3)简单示意遥感技术的主要环节和程序。(4)简述遥感技术的主要特点。8.【解析】本题考查对遥感技术的理解,要求掌握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答案】(1)飞机 航空摄影 高 (2)地面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 由于地物的种类、性质、环境条件的不同,其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也各不相同,传感器具有识别这种不同波长电磁波的能力 (3)物体辐射或反射电磁波→传感器收集电磁波→传输→遥感地面系统进行信息处理和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获取成果 (4)①探测范围大;②获得资料的速度快、周期短;③受地面条件限制少基础提升训练GIS是用于空间分析的计算机系统,某中学地学小组将它作于课题研究。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四图,是同学们为家乡所作的自然、社会经济方面的资料分析图,其中只适宜用GIS数据库软件制作的是 ( )2.同学们拟分析家乡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在GIS数据库中,须调用的专题图层有下列中的( )①地形图层 ②土壤图层 ③气候图层 ④人口图层 ⑤商业网点图层 ⑥农业图层 ⑦工业图层 ⑧城市图层 ⑨交通图层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⑥⑦⑧⑨ D.⑤⑥⑦⑧1.C GIS所采集的信息是按地理空间分布特征,来反映地理实体结构及动态变化规律。四幅图中只有贫困人口分布属于空间分布特征2.A GIS技术将输入的数据进行处理,建立各种数据库(同类型的数据建为一个层),通过不同数据图层的调用,借助计算机的分析,就可得出有效信息。其中⑤⑥⑦⑧属于人文条件,与题意不符3.中央电视台每天新闻节目中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①遥感技术 ②地理信息系统 ③全球定位系统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4.(2007年广东-10)在沙漠中迷路,可用哪种方式获知自己所处的具体位置信息A.指南针 B.GPS设备 C.遥感图象 D.地形图3.A 卫星云图制作的过程:先利用卫星在高空获取大气中云层的分布状况图,然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未来24小时或48小时云系的移动和发展做出预测,最后据其影响的地区做出天气预报。4.B 在沙漠中迷路时,由于沙丘随时随风移动,所以能获知自己所处的具体位置信息的只有GPS设备。GPS设备是不受地形的影响,它的数据来自空中的GPS系统,可以确定某地的经纬度位置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读下图回答5—6题。5.图中,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是①红外线 ②X光 ③可见光 ④紫外线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①③6.根据图中的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①划分植物类型 ②判读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③监测树木的生长状况 ④估计粮食作物的产量A.①④ B.②③C.①③ D.③④5.D 从图中重度病害和健康植物反射波率曲线可看出,符合题意要求的波段主要集中于可见光和红外线。6.D 依题意,遥感技术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因为图中很明显地反映出不同生长状况的植物反射波率不同,由生长状况不难判断粮食作物的产量。7.据报道,全国农业区划办公室对黑龙江三江平原、内蒙古、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哈密地区共53个县级单位的1986和1996年卫星遥感图像进行了判读比较,发现上述四省区10年中开垦土地的总面积共3000万亩(其中开垦草地约1800万亩,开垦荒地约1200万亩),而实际新增的耕地总面积仅1500万亩……当地群众看到开垦后被撂荒的土地,心疼地说:“一年垦草场,两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据此材料,回答问题:(1)我国在进行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时采用了先进的______技术手段,发现了上述地区10年中被撂荒的土地竟达开垦总面积的___%。(2)从水资源状况分析,以上地区除三江平原属______地区以外,其他地区大部分属于______和______地区,土地被撂荒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3)从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考虑,上述土地被撂荒的地区应采取的合理的针对性措施主要有( )A.禁止刨草毁林,杜绝滥垦 B.精耕细作,提高粮食单产 C.筑沟开渠,合理灌溉D.引进耐碱作物品种,改良盐碱化土地 E.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 F.采用机械化耕作,禁用化肥、农药 G.退耕还牧,合理放牧7.【解析】此题考查遥感的应用。【答案】(1)遥感 50 (2)湿润 干旱 半干旱 滥垦草场,导致土地沙漠化 (3)AEG8.下列图A为一幅我国山东某区域的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图,每个小方格表示实际长宽各10米,图中r表示河流,s表示林木,h表示住房,f表示耕地;图B数据表示相应区域内各方格的平均海拔高度(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1)该河流的流向是 。(2)该处的森林覆盖率为 。(3)耕地面积为 米2,其海拔高度为 米。(4)从地形看,此住房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容易遭受 灾害。(5)为配合区域荒山绿化,该地区准备栽培一批水果。请列举比较适合的水果品种(至少两个)。8.【解析】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地理信息系统简要的工作程序,是将区域内地物的有关信息转变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据结构,建立起区域地物信息数据模型和空间模型。两图进行叠加,再进行相关计算。【答案】(1)自东北向西南 (2)18% (3)180 76 (4)洪水 (5)苹果、梨、红枣能力提高训练(2007山东地理-4)我国既有铁路干线第六次大面提速后,在提速干线上旅客列车最高运行时速达200千米以上,并首次实现了旅客列车追踪间隔5分钟。这标志着我国既有铁路干线提速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回答1—2题。1.这次铁路大提速主要应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 C.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 D.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2.根据提速动车组时刻表,乘坐表中哪一车次的旅客到达终点时看到太阳最接近正南方向( )动车组车次 始发站 终点站 开车时间 终到时间D21 北京 长春 07:15 13:31D201 南昌 长沙 08:00 11:15D584 宝鸡 西安 11:11 12:23D776 深圳 广州 11:18 12:28注:长春(43°53′N;125°20′E) 长沙(28°11′N;113°00′E)西安(34°15′N;108°55′E) 广州(23°00′N;113°11′E)A.D21 B.D201 C.D584 D.D7761.D 2.D 铁路提速,要涉及到不同车次的准确、快速而合理的调度问题,以充分利用时间和距离。遥感只能是静态的图像或数据,不能给铁路提速提供帮助。只有借助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才能有序地进行。第2题,表中的时间是北京时间,将每个终点站的火车到达的区时换算成当地的地方时,根据计算可知到达广州时的当地地方时最接近12时,也就是说最接近正午,因此太阳最接近正南方向。(07深圳调研二)2007年4月14日,我国在西昌成功发射第五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标志着我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又向前迈进一步。据此完成3—4题。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除能够提供精确的定位、测速外,还能够提供的服务包括 ( )①授时 ②通信服务 ③农作物长势监测 ④气温异常监测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4.在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城市道路规划时,最适合作为基准图件的是 ( )A.行政区划图 B.人口密度图 C.遥感影象 D.商业分布图3.A 北斗导航卫星不能对农作物长势和气温异常进行监测。4.C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城市道路规划时,遥感影象是最清晰、最实用的。5.地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区域地理环境的研究。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 )①对三峡工程的建设进行监控; ②对生态环境和气象变化进行监控,及时为西部大开发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③对无人区进行长期勘探;④可以直接对西南的生态环境进行治理。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5.A 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在于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但不能直接治理存在的问题。(08江苏地理-7-9)图5是“某地地形简图”,M点位于36.5°N。两中学生分别到达P、M点,测量并计算出两点相对高度是288米。读图回答6~8题。6.两学生测量当地海拔高度,所用最便捷的技术是: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7.图中P、Q两点之间的四条小路中起伏最小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8.冬至日正午,M峰顶的影子正好移至P点,则P、M之间的水平距离大约是:A.300米 B.400米 C.500米 D.600米6~8题考查地理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6.B 测量当地的海拔高度,应该利用GPS技术,GPS能确定某地的三维坐标: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7.B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跨越等高线条数越少,坡度越缓。8.C 地理计算能力的考查。冬至日北纬35.5的H=30度,由于垂直距离是288米,根据三角函数的原理。不难得出水平距离L=288x1.732==500米。GIS将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的相互关系。回答9-10题。9.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为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10.对1985年与2000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9.A 10.C 城市交通与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能反映城市交通通达性与人口分布多少的地理信息。商业网点的选址主要区位条件就是交通通达性和市场的大小,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表现在城市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11.如图是雪地、沙漠、湿地、小麦的反射光谱曲线,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可见光的波段范围为______微米。(2)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地物在同一波段的______不同。同一地物在不同的波段其______也不同,这是在照片上判读各种地物的基础。例如,利用0.4微米~0.5微米波段的照片,可以把_____与其他地物区分开,利用0.5微米~0.6微米波段的照片可以把沙漠与______、湿地分开;利用0.7微米~0.9微米波段的照片可以把小麦与______区分开。11.【解析】地物的光谱特性是遥感技术的重要理论依据 。根据它们各自的光谱特性,选择最佳波段、最佳摄影季节和摄影时间的照片进行判读。【答案】(1)0.4~0.76 (2)反射率 反射率 雪地 小麦 湿地12.读以下图文资料,回答:地理信息系统(GIS)与一般信息系统的主要差别是,GIS所采集的信息是按地理空间分布特征来反映地理实体结构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的。如目前我国已应用GIS对各地区各时段“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等指标分类汇总,在地图上进行“地点”、“状况”的位置标定,每日发布各地疫情通报,供有关部门查询分析,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1)根据我国部分省区“非典型肺炎”累计临床诊断病例通报表中的数据(截至2003年5月22日10时),在我国部分省区图的图例空框内,设计区分各病例数值段的图例符号,并在图上山西、湖南两省范围内画出相应的图例符号。省区 累计病例(例)北京 2456天津 175河北 227山西 447河南 15陕西 12重庆 3湖南 6 (2)下列课题中,主要是应用GIS进行研究的有( )(多项选择)A.近50年来,世界粮食总产量与人均产量变化趋势分析B.近10年来,上海市区人口分布变化特征与城市建设相关性分析C.浙江省西部地区土地利用状况与农业结构变化特征分析D.上海市浦东新区内环线内主要道路交叉点交通流量状况通报及优化公交线网、站点分布的方案设计(3)试设计一项应用GIS的课题研究项目:12.【解析】(1)只要根据所列数字设计不同图例,再根据图例画出山西、湖南两省的符号即可。(2)题要注意“GIS所采集的信息是按地理空间分布特征,来反映地理实体结构及动态变化规律的”,而A 选项中世界粮食总产量与人均产量变化不是地理空间分布特征。(3)题为一道应用题目,所设计项目只要有空间分布特征即可。【答案】(1)设计图例 绘图 (2)B C D (3)如“江汉平原某年水稻长势的监测分析”\“中等城市垃圾填埋场选址模式及与交通\环境关系的分析”\“油轮在某海域发生大量漏油事故时、预测其污染范围及对海洋生物的影响”等。地图、遥感图像、野外考察、室内试验、社会经济统计等获得的数据建立空间模型和数据模型关于某一研究区域的若干图层组成GIS数据库按一定规划对所研究区域进行分析形成可供研究、使用的产品:地图、图像、统计图表、数字等表达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建立能反映区域内联系,揭示区域结构、特征的模型对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加工GIS研究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内各种条件进行精确分析、评价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及评估预测利用查询检索、空间分析等功能结合RS、GPS等提供的地理信息提供反映区域状况的各种空间信息BA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