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太阳与太阳系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外部条件 太阳光照稳定 太阳从诞生至今没有明显的变化运行轨道安全 地球附近的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征,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 有适宜的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0C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气体形成大气层,并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以氮和氧为主的大气有液态的水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结晶水汽化,并随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带到地表,形成原始海洋【母图导航】太阳与太阳系模式图:图中反映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是由太阳,和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彗星、冥王星、小行星等组成。太阳是其中心天体,八大行星的运行具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轨道接近正圆的运动的特征。【双基要点】1、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与星云,夜空中的点点繁星多为恒星。2、天体系统:是由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而形成的。级别:由低到高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同级的为河外星系)、总星系。其中地月系的中心天体为地球,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为太阳;总星系是目前人类观测到的宇宙范围。3、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彗星的主体部分是彗核,一般认为它是由冰物质组成的。当彗星接近太阳的时候,彗核中的冰物质升华而成为气体,在它的周围形成云雾状的彗发。彗发中的气体和尘埃,被太阳风推斥,在背向太阳的一面形成一条很长的彗尾。彗尾的长短与彗星距太阳的远近有关,彗星远离太阳时,彗尾就逐渐缩短,甚至消失。哈雷慧星是第一颗经推算并预言必将重新出现且得到证实的著名大彗星,其公转周期是76年。4、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而特殊的行星。普通性:从运动特征上看,地球与其他八大行星十分相似,具有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的共性特征。从结构上看,水金地火四星有许多共同的特征。特殊性:地球上孕育有生命。其形成条件有:①、八大行星的运动具有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保证了地球运行的安全。②地球形成以来,一直处于稳定的太阳光照中,保证了生命的连续演化。③、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有合适的温度,水大多以液态形式存在。④、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吸引了一层大气并演化成生命呼吸的大气成分。⑤、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使地表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较小。5、太阳对地球的影响:①、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释放能量。②、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变成1个氦原子核)③、太阳大气的结构和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活动周期:太阳活动:太阳大气中的变化太阳大气结构 太阳活动类型 活动周期 意义光球 黑子 11年 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色球 耀斑 11年 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日冕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为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提供能量;为人类活动提供能量(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影响地球电离层,造成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影响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极光现象,影响飞机、轮船、卫星的安全;影响地球气候,使地球某些地区降水发生异常。6、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太阳高度角、白昼长短、天气状况、地势高低等。太阳高度角:这是最主要的因素。太阳高度角越大,等量的太阳辐射散布面积越小,太阳热越集中,太阳辐射强度越大。白昼长短:白昼时间越长,日照时数越长,太阳辐射强度越大。天气状况:水汽越多、云层越厚,大气密度越大,削弱作用越强。地势高低:海拔越高,大气越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越少。【拓展延伸】影响航天器发射的主要因素:①、位置:地球上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为了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线速度,加大发射的推动力,发射场地的纬度越低位置越优越。②、方向: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借助于地球运动惯性发射的航天器的发射方向一般应朝向东方。③、天气:多选在气象条件较稳定,云雾天气较少的地区,因为晴天多,空气透明度好,有利于跟踪观测。④、时间:一般选在夜间,因为夜晚发射升空时,地面光学跟踪测量设备易于捕捉跟踪目标。而我国的“神舟”五号选择在白天发射,是因为白天发射温度较高,有利于发射人员工作,也易于在发生意外时,充分保护航天员的人身安全,同时也可以保证飞船返回时也是白天,有利于地面人员寻找目标。⑤、地形:地形开阔地区较理想,便于对卫星的跟踪观测。【误点警示】要熟练掌握八大行星与小行星带的位置,以及行星与彗星的运行方向;其次要对彗星的慧尾长短与方向熟练掌握;分析地球生命物质存在条件时既要分析其自身条件,又要分析其所处的宇宙环境条件。【难点磁场】考查太阳辐射强度的影响因素时,同纬度比较可以考虑天气状况或地势高低的影响;不同纬度可以考虑太阳高度角或白昼长短的影响;季节差异时要重点考虑太阳高度角或白昼长短的影响。学生往往忽视:对某一地点的太阳辐射强弱进行分析时要综合考虑纬度(影响太阳高度大小)、地势、天气状况(晴天与阴天状况)。【深度链接】1、 天体系统模式图2、太阳大气结构图3、太阳大气层结构比较表:太阳大气层 分布位置 太阳活动形式 太阳活动形式的特征 太阳活动形式之间的关系 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光球层 最里层 黑子 因温度比周围低,而显现黑暗的斑点,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当太阳黑子数目增多时,耀斑也是最强的时候,它们的活动周期都是11年, 扰动地球的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影响;太阳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太阳黑子与某些地区年降水量具有相关性色球层 中间层 耀斑和日珥 突然增大、増亮的斑块;时间短(几分钟至几十分钟);释放的能量巨大;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日冕层 最外层 太阳风 高能带电粒子流,挣脱太阳的引力4、太阳活动与降水量关联图5、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太阳系模式图处于最外围轨道上的星体为冥王星,已被降为矮行星。彗星的公转轨道不仅扁长且与八大行星不在一个平面上,公转方向也相反,其彗尾长度距太阳愈近彗尾愈长,反之愈短甚至消失。其公转周期为76年。总星系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括太阳系及其它的恒星世界,太阳系包括地月系及其它七大行星及卫星系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等,地月系包括地球和月球。总星系的范围随着人们视野的扩展而扩大,总星系和、银河系、河外星系的最基本天体是恒星与星云。太阳结构图太阳大气层从里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各层的太阳活动形式分别为黑子、耀斑和太阳风。,日冕层中的太阳大气活动----太阳风耀斑是色球层某区域能量短时间内的大量释放,我们所看到的太阳光主要来自光球层。黑子是光球层表面温度相对较低的区域在纬度70°N—80°N,157°W—18°E范围,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基本与年降水量变化周期呈正相关。在纬度60°N—70°N,166°W—41°E范围,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基本与年降水量变化周期呈负相关。在纬度50°N—60°N,177°W—150°E范围,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基本与年降水量变化周期先呈正相关后呈负相关。太阳能资源的特点:⑴、与常规能源相比,太阳能资源的优点有:数量巨大;分布广泛;清洁安全等。⑵、缺点有:分布不集中,能量不稳定;利用效率低;开发成本高。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中国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分布差异较明显,高值和低值的中心都处在22°N—35°N之间,高值的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的中心在四川盆地。而40°N以北,由东向西太阳辐射能逐渐增加,呈东西向分布。四川盆地成为低值中心的原因在于: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阴天、雾天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从而造成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贫乏。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太阳辐射量较低的原因是: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处,雨日多,晴天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青藏高原成为太阳辐射的高值中心,是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