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查十八:1.2人口的空间变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0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查十八:1.2人口的空间变化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高考考查18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考纲及解读]
1、 说出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区别国际人口迁移与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2、 结合案例,分析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解读: 1)、运用人口空间变化理论,分析我国古代人口迁移,如闯关东、走西口与下南洋,当代20世纪80年代以前与以后的人口迁移特点;
2)、杰和城市化、逆城市化、民工潮等分析人口迁移(人口流动)现象;
3)、了解国际间目前人口迁移的新动向,重点国家如美国、俄罗斯、巴西等国的国内人口迁移特点。
[要点梳理]
一、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的概念:是指人的 在国际或 范围内发生改变。
①概念:是指人口 并 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 )迁移活动
特点:以 性、 的移民为主
②19世纪前
2. 流向:欧洲到 和 为主
特点:从 国家流向 国家
③二战后 移民减少,短期 增加。
流向:迁出地区变为迁入地区的 ,迁入地区变为迁出地区的 ,从境外招募外籍工人的 和 石油输出国。
①指在 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②我国古代人口迁移的因素: 和 力量束缚及 经济的脆弱、
频繁的 和 等。
3. 特点:国家有 ,有 进行。
20世纪80年代前 流向:由 向 和 。
③新中国
20世纪80年代后 特点:流量 ,流向也明显变化。
流向:由中、西部迁往 部。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环境和 环境的变化
宏观因素
个人对 或 需求的变化
(起重要作用)
、      
微观因素         、       
[重点探究]
1.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迁入地 为东南沿海地区工农业发展提供劳动力,积极地推动了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①流动人口给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缓解了城市部分行业的劳动力供需矛盾;②改变了城市的经济结构,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作出了贡献;③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了城市的收入;④促进了城市周边地区的农、牧、渔和副业的发展;⑤为城市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为方便城市居民的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⑥为城市与农村的思想、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城市文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口拥挤、人口压力过重、甚至社会治安混乱的现象。如,一部分流动人口工作不稳定,收入低,很难找到合适的住处,他们私搭乱建各种“窝棚”,往往成为城市环境“脏、乱、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迁出地 人口迁移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等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人口迁出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土地资源,对更好地保护农村的自然环境有积极的作用。 人口迁出也容易造成迁出地的人才外流现象。
2.中国“民工潮”现象
(1)成因: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多,经济收入低。②农村生态环境压力大。③农村劳动艰辛,文化落后。④农村体制改革,剩余劳动力过多,就业压力大。⑤城市吸引力,城乡或地区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经济收入差距悬殊。⑥国家户籍制度改革为流动人口的大量涌现提供了机会。
(2)特点:
①流动的经济定向:主要从山区流向平原,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四川、江西、安徽、贵州、湖南等地农业人口多的省是民工主要的输出地,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民工主要的输入地。
②季节性流动以成年民工为主体,“外籍工人”以年轻人居多。
③流动不稳定。
④文化素质偏低。
(3)影响
(利)①有效调整了劳动力资源的地区配置,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发展;②缓解了农村的就业压力和人地矛盾,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弊)③民工盲目无序的流动增加了社会治安和局部(城市)就业压力;④民工流入地区常因人口的急剧膨胀导致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和生态环境恶化。
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因素:经济因素)
一是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的变化;二是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图解:
[典型例题精析]
典例1、下面是部分大洲人口迁移示意图(表示第二次大战前,表示第二次大战后),其中正确的是:
思路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科技
解析:二战前,欧洲殖民者主要迁移到“新大陆”,实行殖民掠夺;二战后,作为世界上的发达地区,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
答案:A
典例2、(2007年山东文综)下图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四个省份的有关人口数据统计分析图。读图判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省份依次是
A.辽宁、江苏、湖北、贵州 B.贵州、湖北、江苏、辽宁
C.江苏、辽宁、贵州、湖北 D.湖北、江苏、辽宁、贵州
解析:从经济发展程度来看,江苏和辽宁高于湖北、贵州;从人口自然增长率来看,④省自然增长率最高,可判断为贵州;从老年人口比重来看,①省和②省老年人口比重高,①省和②省可能是江苏和辽宁省。江苏经济更加发达,提供就业的机会更多,②省人口迁入指数比①省高得多,因此判断①为辽宁,②为江苏;③省从各方面的指标来看,都处于中间位置,因此是中部经济区的湖北省,因此选A。
答案:A
典例3、 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回答9~10题。
年龄段(岁) 0-14 15-29 30-44 45-59 ≥60
男性人口(万人) 5.04 25.14 14.68 4.94 1.76
女性人口(万人) 3.84 37.10 11.63 4.01 1.78
(1)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
A.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B.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
C.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2)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
A.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 B.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C.增加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 D.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解析: 第(1)小题:据表计算男性人口为51.56万人,女性人口为58.36万人,女性多于男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引起的自发流动,从表中可看出,迁移的主体为15—44岁的青壮年。该城市吸纳了各种年龄段的人口迁入,说明该城市经济较为发达,人口结构多趋向于老龄化,外来迁入的人口结构显示为年轻化。
第(2)小题:考查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交通问题、住房问题、就业困难问题、社会治安问题,从而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答案:(1)BC(2)CD
[课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人类社会早期,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
A、自然条件   B、经济条件  C、自然灾害   D、河流变迁
2、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部分国家或地区人口移动方向的示意图。图序与选择排列顺序能够正确对应的是(图中的Q表示迁出地)( )
A、①中国②美国③俄罗斯④拉美    B、 ①中国 ②俄罗斯③美国 ④拉美
C、①拉美②中国③俄罗斯④美国    D、 ①中国 ②拉美 ③俄罗斯 ④美国
下图中人口迁移率指人口迁移数与总人口的比值,正值为迁入,读图并分析回答3~6题。
3.图中四个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
A.A、C B.B、D C.C、D D.A、D
4.如果A~D各代表一个国家,则下面四组国家中最可能的是
A.埃塞俄比亚、沙特阿拉伯、德国、日本
B.美国、德国、阿根廷、埃及
C.日本、中国、越南、匈牙利
D.科威特、索马里、葡萄牙、德国
5.最有可能是发达国家大城市中心地区人口变化的是
A.A B.B C.C D.D
6.最有可能反映美国东北部地区人口变动现状的是
A.A B.B C.C D.D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新特点是( )
A.从旧大陆移向新大陆 B.永久性移民的比例明显减少
C.从已开发国家流向未开发国家 D.政治性的国际人口迁移消失
8、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都是人口迁入地的是( )
A、亚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9、21世纪初,大批伊拉克难民向国外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政策的影响 B、战争的影响 C、自然灾害的影响 D、开发国外资源
10.外来人口超过本国人口的国家是( )
A、英国    B、澳大利亚  C、美国    D、科威特
11、世界上最大的外籍劳工聚集地是( )
A 中东地区 B 拉丁美洲 C 大洋洲 D 美国和加拿大
12.铁路部门为减轻“春运”的压力,采取了上浮票价的方式。如2002年春运期间部分旅客列车票价上浮幅度,硬座为15%,硬卧、软座和软卧上浮20%。春运压力主要原因是( )
A铁路运速慢 B年货运量大 C民工人数多 D为了安全减少了车次
读人口迁移示意图,分析回答13~15题。
13.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A.从北美迁往拉美 B.从亚洲迁往北美 C.从非洲迁往东亚  D.从欧洲迁往非洲
14.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
 A.从湖南流往广东  B.从河北流往山东  C.从新疆流往内地  D.从湖北流往重庆
15.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到乙地的是( )
A.甲地工资待遇较高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  
D.甲地优美的环境
16、我国“民工流”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A、改革开放政策 
B、交通运输不能满足需要
C、经济迅速增长的地区不平衡
D、人口增长过快
17.20世纪70年代以来,造成西亚外籍劳工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A这里人口稀少 B石油经济发展
C地处交通要道 D农业经济发展
(09年天津文综第6,7题)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下图)
回答18——19题
18.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
A. abc B. acd
C. abd D. bcd
19.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A. a B. b
C. c D.d.
二、综合题
20.读下图,回答问题。
① ③
A A1 A2 C1 C
② ⑤ ④
B B1 B2
(1)若图中的A、B、C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那么表示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填写图中的序号),表示国内人口迁移的是 (填写图中序号),这迁移是以人口迁移 为标准划分的。
(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的变化、 的变化、 的变化。
(3)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方向:一是 ,二是 。
(4)若A、B代表城市,C代表农村,那么图中表示由农村到城市人口迁移的是 (填写图中序号)。
(5)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和直接结果。
21、读“美国本土老年人口向南方阳光地带的迁移示意图(1959-1960年)”,回答问题:
(1)美国许多老年人在退休以后向南方“阳光地带”迁移,所谓南方阳光地带指图中A__________州 和B   州。
(2)图中迁出地区主要是美国的 工业区,外迁的原因主要是     
(3)美国的这类人口迁移按地理范围划分属于 迁移。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D 4、D 5、C 6、C 7、B 8、C 9、B 10、D
11、D 12、C 13、B 14、A 15、C 16、C 17、B 18、C 19、B
二、综合题
20.(1)②③④ ①⑤ 是否跨越国界
  (2)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 个人对生活或职业的追求
(3)由农村到城市 由中西部到东部
(4)③④
(5)主要原因: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收入要高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机会要多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要优于人口流出地区。直接结果:弥补了人口流入地区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人口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缓解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与人口流出地区的经济、社会交流。
21、(1)德克萨斯 B、佛罗里达
(2)东北部 这里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
(3)国内
21世纪教育网
www.
国际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
影响从口迁移的因素
Q

Q

Q


Q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