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高考考查233.1农业的区位选择[考纲及解读]1、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三大主要因素及其变化;2、 阐明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3、 结合具体农业地域案例,分析其特征及差异比较。解读: 1)、考查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科技条件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2)、侧重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改造或变化带来的新的影响;3)、结合典型农业地域类型的案例分析来考查。[要点梳理]1.概念:农业是人类利用 的 和 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包括 、 、 、 、 。2.农业生产特点:① ;② 和 。针对农业生产的特点在实践中的意义是我们应遵循的原则是:① 原则,② 原则。3.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1)自然条件: 、 、 、土壤。(2)社会经济条件: 、 、 、 、土地价格、资金、管理。(3)技术条件:冷藏、良种、 、 。4.不同的历史阶段,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是不同的。在古代 对农业区位影响最重要;随着社会的进步 、 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突出。5.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比较稳定, 发展变化较快。6、农业地域的含义: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 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农业地域的形成,是 、 的结果。7.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 、 、 等。8、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条件:自然区位条件:气候温和,降水适中; ;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社会经济条件: (世界主要小麦、畜产品产地);劳动力丰富;生产方式、技术先进9、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主要特征:生产结构: 的混合农业(小麦—牧羊)经营方式:家庭大农场科技应用:划区轮牧、 、轮作制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较高发展措施: 水 调[重点探究]1.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自然条件 气候 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指数和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不同生物的生长发育要求的水分条件不同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地形 坡度大于18°就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布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 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得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林业;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土壤 土壤的酸碱性、肥力、土壤的厚度、土壤的质地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影响 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发展适宜生长的农作物水源 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因素 在年降水量少于200mm的地方,农业布局在河湖水、地下水、冰雪融水丰富的地方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场需求的农作物品种交通运输 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此类农业必须有快捷便利的交通 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地方政府政策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技术条件 机械 机械代替了人力和畜力,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技术条件的发展和改进,通过影响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化肥 促进了农业的产出良种 使单位产量提高冷藏 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2、对农业活动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理解]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因素)千烟洲立体农业(地形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农业景观的变迁(市场和政策)茶叶宜在南方酸性红壤种植(土壤因素)大城市公路边的乳畜业、园艺业(交通因素)3、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区位含义 绝对区位 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相对区位 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联系区位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环境因素 市场、科技、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机械、生产习惯等区位选择 方法 综合考虑各区位因素,因地因时制宜,采取合理的生产经营方式实质 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区位变化因素 差异 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影响 由于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尤其是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区位选择影响也很大[典型例题精析]典例1、(09年山东文综第1,2题)图1是世界某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农业地带沿0°经线变化所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A水分 B热量C地形 D土壤(2).甲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棉花产区,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 光照 B热量C 水源 D土壤【解析】本题主要借助非洲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考查自然地域分异规律与尼罗河河谷农业。(1).农业地带沿0°经线变化反映地域分异规律,关键抓住沿0°经线变化是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则以热量为基础。(2). 首先,明确甲区域是尼罗河三角洲及棉花的生长习性喜温、好光是棉花是喜温作物,一生都需要较高的温度;其次,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棉花集中产区逐步向干旱、半干旱地区转移,主要由于这里光照充足,灌溉条件较好,病虫害少,棉花品质优良,单产也较高。如中亚地区的河谷平原,美国西南部地区各州,埃及的尼罗河谷地等;最后,棉花产区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共性都有光照充足,关键是否能形成棉花产区主要考虑灌溉水源有保证的区域,则尼罗河谷地形成棉花产区的主导因素是水源。答案:(1).B (2).C典例2、过去,珠江三角洲农业产生以“基塘”特色闻名于世,历史上一直是我国的水果种植、淡水养殖、桑蚕、蔗糖和商品粮的生产基地。近几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基塘”的生产规模和面积大幅度减少,并逐步向经营蔬菜、花卉、瓜果等作物的商品农业发展。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甚至出现大片出售、出租土地等现象。运用农业区位原理分析上述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历史上,珠江三角洲形成“基塘”农业的农业区位是什么?(2)近几十年来,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区位因素发生了什么深刻变化?。解析:珠江三角洲基塘生产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当地地势较低,水资源丰富,人们因地制宜发展的独具特色的农业类型。近年来,由于珠江三角洲的开放使其经济发展较快,农业也由传统的种植业向经济效益更高的产业转移。答案:(1)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气候高温多雨,河流众多,水网稠密(2)随着珠三角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农村城镇化发展很快,农业生产逐步转向为城镇提供农副产品,所以向蔬菜等商品农业发展。农业土地价格也随着城镇化速度的提高而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也使劳动力价格大幅度提高,因而土地出现 商品化现象。[课堂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农业生产成果是通过对自然因素的改造而取得的是( )A. 城市农业的重点转向以蔬菜、肉、蛋、奶以及园艺业为主B. 通过改造地形,我国将小麦的种植高限发展到海拔4000米的高度C. 通过大棚、玻璃温室,生产反季节蔬菜D. 农业在大范围内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是决定性的B. 一地农业的选择,应充分考虑气候因素C. 人们通过垦荒可扩大农作物的区位范围D. 限制我国西北地区农业发展因素的是地形2. 影响冬小麦和春小麦种植的最重要的区位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市场3. 受交通运输影响最明显的是( )A.春小麦 B.棉花 C.奶牛业 D.玉米4. 当前,我国农民在不同年份扩大或缩小某种农作物种植面积,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条件 B.政策 C.技术条件 D.市场5. 较陡的山坡不适宜修梯田的原因是( )A.技术力量达不到 B.不利于水土保持 C.不能耕作 D.交通不便6. 我国东南丘陵适宜种植茶树,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A.市场 B.土壤 C.地形 D.水分7. 我国南方粮食作物是水稻,而北方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形成此差异的区位因素是( )A.气候 B.土壤 C.市场 D.政策8. 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 )A.政策 B.交通运输 C.科技 D.市场9. 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苹果畅销,但1996年苹果价格大跌,主要由于( )A.政策变化 B.市场需求变化 C人口增长趋缓 D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陕西是我国优质苹果产业基地。某年某果业公司与当地农民签订了生产收购300吨符合欧洲人口味的“粉红女士”优质苹果的合同,出口欧洲市场,但由于当地农民生产管理中因苹果套袋、疏果、喷施高毒农药、大量施用氮肥等原因导致苹果着色、果体大小、农药残留量超标、酸度不够,致使合同只完成了30吨的出口订单。据此回答11~13题。11.该果业公司到陕西生产收购“粉红女士”苹果主要原因是①市场需求 ②消费习惯 ③环境条件优越 ④劳动力成本低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12.陕西苹果出口到欧洲市场主要得益于①欧洲市场需要陕西苹果 ②交通技术进步③保鲜技术的发展 ④苹果生产成本低、质量好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13.据新华社报道,从2004年开始,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有明显提高,但从上述现象看,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主要有①寻找新的出口对象扩大贸易范围 ②发展交通和冷藏、保鲜技术 ③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④果业公司要加强产前、产中的技术指导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下表是我国某城市郊外四种农作物生产、运费与市场价格资料,分析后完成14~16题。花 卉 蔬 菜 稻 米 甘 薯市场价格(元/千克) 30 20 12 6生产成本(元/千克) 15 12 6 2运费(元/千克·千米) 3.0 2.0 0.5 0.2单位面积产量(千克) 20 15 4 1014.该城市可能位于A.珠江三角洲 B.黄土高原C.湟水谷地 D.山东丘陵15.四种农作物中,单位面积产量利润最小的农作物是A.花卉 B.蔬菜 C.稻米 D.甘薯16.假如上述四种农产品都提供给同一个消费市场,为了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该城市郊外上述四种作物用地中,离该市场的最远距离不得超过A.4千米 B.5千米 C.12千米 D.20千米17.决定下列农业生产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①华南的双季稻种植 ②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 ③吐鲁番盆地的瓜果生产 ④上海郊区的乳畜业A.①热量 ②水源 ③光照 ④市场B.①水源 ②地形 ③热量 ④市场C.①地形 ②国家政策 ③土壤 ④科技D.①土壤 ②热量 ③国家政策 ④地形18.下列能正确反映我国农业地域性特点的例子是①在松嫩平原一带大力发展柑橘、香蕉等水果 ②在南方山地、丘陵大规模开垦梯田③在内蒙古高原东部和北部,逐步实行退耕还牧、退耕还草 ④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等农作物A.②①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9.促进吐鲁番盆地经济发展的对策有①发挥“火洲”的气候优势,大面积种植热带作物 ②大力发展造纸工业 ③加速发展长绒棉、哈密瓜等特色农产品以及相关的加工工业 ④发展以“丝绸之路”和干旱盆地景观为特色的旅游业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20.当前,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措施是A.退耕还林、还草 B.兴建开发区,进口粮食C.加快城市化进程 D.发展科技,保护耕地(09年海南地理第19,20题)1979--2000年,我国蔬菜种植规模和种植地区分布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分析表1、表2,完成21~22题。表1 我国蔬菜种植面积、总产量年份 种植面积(万h㎡) 总产量(万t)1979 18.0 896.01980 360.6 16335.21999 1335.0 40513.52000 1523.7 42399.7表2 我国商品蔬菜种植面积的分布区域 1980年 1999年大城市郊区 70% 20%其他农区 30% 80%21.1979--2000年我国蔬菜A.种植面积2000年比前一年增加最多B.单位面积产量经历了高-低一高的变化C.单位面积产量下降D.城市郊区蔬菜种植面积减少22.从1980--1999年商品蔬菜种植面积分布的变化,可以推断出A.沿交通干线出现一批蔬菜种植基地 B.农村地区蔬菜的商品率降低C.粮食种植面积大幅度缩小 D.通过大规模垦荒,增加了耕地面积23.(09年全国卷文综Ⅱ第3题)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原料在我国的最大产地是A.河南省 B.吉林省C.四川省 D.吉林省24、(09年重庆文综第5题)读图2,回答24.甲、乙两地可能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分别是A.咖啡、甜菜 B.花生、咖啡C.甜菜、亚麻 D.亚麻、花生二、综合题25.读下图,回答问题。(1)该城市以发展优质高效粮食生产、乳畜业、水果和蔬菜种植业,按照合理布局原则。Ⅰ处应发展______________;Ⅱ处可发展________________;Ⅲ处可发展________________。(2)其中乳畜业考虑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在该城市市场上能同时见到南方甚至国外的水果、蔬菜和乳制品,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因素对农业影响在地域上扩大,而这只要在________________条件改善和________________等技术发展的条件下,才得以实现。26.读“浙江西部某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粮食作物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经济作物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该地种植上述农作物有利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地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前,农民经济收入低且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该地在发展农业的同时还发展了加工业,请列举两个以上加工工业部门________________。此类加工业兴起的主导因素是A.原料 B.市场 C.技术 D.动力(4)最近,该地茶叶遭遇“绿色壁垒”,出口受阻。你认为还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至少答出两点)27、(09年广东地理第31题)世界许多国家长期存在粮食危机,被视为“饥饿热点”。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共14分)资料一:见图12。资料二:见图13。资料三:见图14。(1)目前,面临粮食危机的国家主要分布在 和 洲。(2分)(2)甲地发展种植业的最主要限制因素是 (单选题,填选项字母)。(2分)A.地形崎岖 B.低温冷害 C.灌溉水源 D.光照不足(3)1993年以前,世界粮食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是 。1993年, 引发粮食危机紧急情况的次数大于 ;其后两者交替上升。(3分)(4)关于2000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消费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多选题,填选项字母)。(3分)A.产量逐年上升B.消费量趋于上升C.生产不能满足消费D.缺口不断增大E.产量的波动幅度相对较大(5)目前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不容乐观,应采取什么措施保障粮食安全?(4分)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B 3、A 4、C 5、D 6、B 7、B 8、A 9、D 10、B 11.C 12.B 13.D 14.A 15.C 116.D 17、A 18、B 19、C 20.D 21、C 22、A 23、D 24、A二、综合题25、 (1)乳畜业 水果和蔬菜种植业 粮食生产(2)市场 市场 交通运输 保鲜和冷藏26、 (1)水稻、冬小麦 油菜 光、热、水资源充足(2)农业结构单一,增产缓慢;能源短缺,植被破坏严重(3)水果罐头、食品加工、茶饮料、毛竹加工等 B(4)①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增施有机肥,提高品质;②提高科技水平,进行综合开发;③利用WTO有关条款加以保护等。(答出两点即可)27、(1)非 亚(2)C(3)自然灾害 人为灾害 自然灾害(4)B C E(5)措施:①保护耕地;②加强农田基本建设;③提高农业生产技术;④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⑤做好粮食储备工作。21世纪教育网www.作物项目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