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查二十四: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0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查二十四: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高考考查24
3.2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考纲及解读]
1、 说明季风水田农业分布、种植历史及主要特点;
2、 说明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作物、经营方式、基本特征、分布地区及区位条件;
3、 比较季风水田农业与商品谷物农业这两种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
解读: 1)、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特点及形成原因,评价我国水稻种植业现状;
2)、分析商品谷物农业地域类型兴起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3)、运用统计图表、区域示意图、考查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和分析评价。
[要点梳理]
一、 季风水田农业
1、 主要分布地区:东亚、 、南亚季风区, 热带雨林区
2、 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分布
区位因素 区位优势
自然因素 气候 主要分布在 、 、 季风气候区,全年高温或夏季高温热量充足;大部分集中在年降水量 毫米以上地区,降水充沛,雨热同期,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地形 主要集中在 地区,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社会经济因素 劳动力 水稻种植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 多,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人均耕地 亚洲主要水稻种植业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水稻可以缓解 和对
生产习惯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种植水稻的 丰富
食物偏好 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粮食
3、 季风区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成因及发展措施
特点 成因 发展措施
小农经营 以 为主,人均耕地少,每户耕种的田地很少 适度规模经营
单产高、商品率低 精耕细作,使单产高,但由于生产规模小,人口多,所产稻谷以 为主 控制人口数量
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 田地规模小,经济水平低,劳动力丰富,机械化水平 ;农业生产主要靠 传统经验,现代科技水平低 加大科技投入,条机械化水平
水利工程量大 水稻生产需求量大,季风区 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大 增加投入,兴修水利
二、商品谷物农业
1、商品谷物农业: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
主要作物 小麦和
经营方式 多为 经营,但我国东北和西北的商品谷物农场一般是国营的
基本特征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
分布地区 主要分布在美国、 、阿根廷、 、俄罗斯、乌克兰等国 我国 、西北
2、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区位条件 主要影响
自然因素 地食平坦开阔 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作物的 ,地势开阔平坦,为 和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
土壤肥沃
气候温和
降水丰富
社会经济因素 交通便利 便于商品集散,有利于 ,提高经济效益
市场广阔 促进商品量的 和农业的现代化
地广人稀 有利于规模经营,降低 ,提高商品率
机械化水平高 为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 和科技化
3、美国是世界上 的商品谷物生产国。美国农业四次革命:机械化、生物技术、化学技术、经营管理革命。
4、 美国中部平原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
区位因素 区位优势
自然因素 地形 地势平坦开阔( 大平原)
土壤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世界三大 区之一)
水源 水源充足( 及 提供灌溉水源)
气候 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 气候)
社会经济因素 交通 五大湖密西西比河 与发达的公路、铁路相衔接,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人口 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
工业 工业发达,为农业生产提供现代化农业机械及 、化肥、农药
科技 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
[重点探究]
1、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几方面特点: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高;交通运输便利;区域化和专业化生产。
2.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
发展历史 19世纪后 横贯东西的大铁路修建,加速了农业向西扩展,并开始进行商品化生产
20世纪 世界人口增加,农产品市场扩大,粮价上涨,促进生产规模扩大,农业技术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
20世纪50年代 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中部平原成为世界谷物主要产地
生产特点 专业化 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潜力,取得最佳效益
区域化
发展措施 兴修水利,发展灌溉,实行休耕和轮作 保证了土地肥力和作物的高产稳产
建立全国农业科技和研究系统 提高了商品谷物农业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3、季风水田农业与商品谷物农业的异同
农业地域类型 季风水田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
主要农作物 水稻 小麦和玉米
分布 亚洲季风区 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 我国东北、西北
区位条件 水特条件优越地形以平原为主廉价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种植历史悠久 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等。交通运输便利市场广阔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主要特征 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水利工程量大 家庭农场经营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品高
相同点 都是以种植业为主
造成两者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条件和气候因素。
[典型例题精析]
典例1、右图为“某国简图”,读图并结合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从地理位置看,该国属于 气候,这种气候的
特点是 。
(2)该国人口稠密,在气候、地形、气候条件下,大部分地
区形成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和该国在同一经圈上
的另一半球的发达国家的主要种植业类型为 。
(3)说明该国气候、地形对发展该类农业类型的不利影响。
解析:从图中可知该国孟加拉国,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在热
带季风气候条件下,适宜发展水稻种植,加上该地人口稠密,劳
动力充足,于是形成了典型的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和该
国位于同一经圈上的另一半球的发达国家应该是美国和加拿大,都是发达的
商品谷物农业生产国。降水集中而不稳定的气候、低平的地势导致该地易发生旱涝灾害。
答案:(1)热带季风 全年气温高,降水量大;分雨(湿)季和干(旱)季 (2)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 (3)雨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地面低平,排水不畅,形成洪涝灾害;(热带季风气候变率大,在水稻生长需水量大时)如果雨季来的迟、去的早(或降水偏少),易形成旱灾。
典例2、下图为“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中国东北部和美国东北部地区农业结构的共同之处是 ,两个地区从农业地域类型看,都属于 ,不同之处是 。
(2)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3)我国东北地区种植水稻主要的不利因素有 。
(4)下表为美国和我国东北玉米带的比较:
项目 美国玉米带 中国玉米带
纬度 37°N~45°N 42°N~46°N
地形 平原 平原
土壤有机质 3%~6% 2%
降水量(mm) 500~700 450~650
无霜期(天) 160~200 130~145
玉米面积比重 50% 50%~60%
玉米单产 7 500kg/公顷 6 750kg/公顷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两地玉米单产为美国玉米带高于我国玉米带,原因有哪些?
从自然条件看: 。
从社会经济条件看: 。
答案 (1)都有大面积的小麦和玉米种植 商品谷物农业美国东北部除有小麦和玉米生产外,还有大面积的乳畜业分布,我国东北地区有大面积的水稻种植
(2)地势平坦,夏季温暖多雨,均为黑土分布区,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3)热量不足,水源不足
(4)美国玉米带纬度位置比我国玉米带稍低,热量条件优于我国东北地区;美国玉米带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我国东北地区,无霜期长,降水略多 美国农业科技水平高于我国
[课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水稻为主,水稻被称为“亚洲的粮食”。据此回答1~2题?。
1、亚洲发展水稻种植业的优势条件有 ( )
①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土地 ②夏季高温多雨或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 ③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④便利的交通运输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世界上的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 ( )
A.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季风区
B.气候温和湿润的欧洲西部地区
C.农业机械化程度高的美国和加拿大
D.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区
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种植的作物主要是小麦和玉米。据此回答3~5题。
3、美国中部平原发展商品谷物农业优越的区位条件有 ( )
①地势平坦开阔,土壤深厚、肥沃 ②气候温和、降水丰富 ③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④水陆运输发达,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我国的商品谷物农场主要分布在 ( )
①华北平原 ②东北的三江平原 ③新疆 ④成都平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是 ( )
A.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B.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C.主要靠雇员经营 D.需要劳动力多
为研究杂交水稻新品种,我国农业科学家首创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原理,利用当地气候条件严格设计栽培技术,使水稻亩产量提高到1 287千克。据此回答6~7题。
6.读三角坐标图,如果a、b、c分别表示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投入中的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投入,下列各点中最能代表亚洲水稻种植业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7.美国水稻种植业与亚洲水稻种植业的明显差异是 ( )
A.产量不同 B.种植制度不同
C.播种技术不同 D.产品品种不同
读下图,回答8~9题。
8.符合图中M处农业地域类型的是 ( )
A.亚洲的水稻种植业 B.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C.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小麦—牧羊带 D.潘帕斯的牧牛业
9.该农业地域类型在我国主要分布在 ( )
A.珠江三角洲 B.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 C.东北平原 D.黄土高原
(2009·福建莆田质检)读下图,回答10~12题。
10.M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
A.水稻种植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混合农业
11.M区域农业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不包括 ( )
A.当地广阔的市场 B.便利的交通运输
C.先进的科技 D.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
12.与M区域农业发展的背景关系最小的因素是 ( )
A.工业化的发展 B.城市化的进程 C.世界经济全球化 D.国际局势多极化
二、综合题
13.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美、法、日四国部分农业资料(1998年)
国家 人口总数(百万) 农业人口(百万) 农民人均生产粮食(kg/人·年)
A 1 215 910 501.0
B 274 6.4 54 687
C 126 5.7 2 105
D 58.7 2.2 30 773
材料二 部分农产品价格及我国进口数量
小麦 玉米 大豆
中国市场价格(元/吨) 1 160 1 131 2 198
国际市场价格(元/吨) 1 126 739 1 501
中国进口数量(吨) 738 898 39 391 13 939 933
(1)说出材料一中A、B、C、D四国的名称,其中粮食总产量最多的国家是哪一个?
(2)B国农民人均生产粮食最多,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3)简述C国农业的主要特点。
(4)D国主要的农业带在哪里?该地发展粮食生产有何优越的自然条件?
(5)我国大豆主要产自哪一平原?为什么我国大豆市场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
14、读图3-18,回答下列问题(13分)
图3-18
(1)图中人口密集,人地矛盾突出的地区是 (字母),该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 ;严重缺粮的地区是 (字母),该地区农业生产的特征是 。(5分)
(2)图中属于自给农业类型的地区是 (字母),牧牛业占重要地位的地区是 (字母)。(2)
(3)C、D、E三地都可以进行大规模进行商品性生产的共同条件有 和 。(2)
(4)F地气候的主要特点是 ,适宜 的生长,
和 是影响该地乳畜业生产的两个重要因素(4分)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A 3、B 4、B 5、A 6.C 7.C 8.B 9.C 10.C 11.A 12.D
二、综合题
13、 (1)A:中、B:美、C:日、D:法。粮食总产量最多的是中国。
(2)人均耕地多;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技先进;劳动生产率高。
(3)注重生物技术和水利,以小型农机具为主,单产高。
(4)巴黎盆地。晴天多,热量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灌溉便利;没有旱涝灾害。
(5)东北平原。科技投入少,单产低,劳动生产率不高,生产成本高;市场经济不发达,产业化程度低;消费量大,供需矛盾突出。
14、(1)A 水稻种植业 B 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生产经营受国外资本控制,产品商品率高
(2)A D
(3)地广人稀 交通便利
(4)全年温和湿润,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多汁牧草 市场 饲料供应
21世纪教育网
www.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