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查二十九:5.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0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查二十九:5.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高考考查29
5.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考纲及解读]
1、 比较当代交通运输的三种主要方式的特点,学会按“多”、“快”、“好”、“省”的原则选择适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2、 了解交通运输网络的基本要素及交通运输的区位制约因素;
3、 结合京九线的案例,分析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和自然因素对交通运输选线、选点的影响。
解读: 1)、结合统计图,分析不同交通运输方式客货运量的变化及原因;
2)、关注沿江铁路、宁西铁路等交通选线的区位因素;
3)、以交通线为线索,考查沿线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与人文地理特征。
[要点梳理]
1、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1.交通运输主要有哪五种方式?
、 、 、 、 。
2.几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主要特点:
a、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是
b、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运输方式是
c、最快捷的运输方式是
d、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的运输方式是
e、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是
3.选择运输方式的一般原则
a.贵重急需货物、数量不大:
b.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 短程:
远程:
c.大宗笨重货物远程运输:
4.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发展的趋势: 、 、
2、 交通运输线
1.类型:最基本的交通运输线路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种。
2.选线区位因素的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平原选线时尽量少占耕地;山区选线时尽量沿______线修筑,避开地形复杂区,在陡坡上呈“___”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
水文:尽量避免跨越河流,避开沼泽地,以减少工程量。
地质:线路注意避开断层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区,隧道一般不从_______部位(地质构造)穿越。
气候:注意沿线暴雨、大风等的强度与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以便设计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
(2)______因素:巩固国防,加强民主团结,保持地方的稳定。
(3)经济因素:促进沿线经济发展为目的。国道线路以_____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一般从城市边缘经过。省道等地方性线路,尽可能通过当地的_________、车站、码头等。
(4)_____因素:可以克服自然条件对线路建设的不利影响。
(5)_____因素:沿线生态环境(植被保护、动物迁徙、污染等)得到有效保护。
3. 区位选择步骤
(1)在既定吸引范围内,进行__________和__________预测,科学预测运输需求及其分布。
(2)在满足预测的运输需求前提下,根据当地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选择最经济的运输方式。
(3)在确保拟定交通运输线路质量标准的前提下,_________有利、___________可行、___________合理的原则,确定线路的路径和走向。
青藏铁路
1.概况:青藏铁路从_______到_______,全长1956千米,是世界上最高、最长的高原铁路。
2.区位因素:
(1)科技因素:是影响青藏铁路的重要因素(解决了________问题等);
(2)社会经济:有利于开发青藏地区丰富的________资源,发展青藏地区的经济、有利于__________;
(3)自然因素:海拔高,地形复杂,自然条件恶劣,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
(4)环境因素:保护冻土和沿线自然景观,__________不受污染,____________不受影响
欧洲的内河航道网
1.组成:由天然水道和 等组成。
2.航道网的特点是:
⑴天然河道 长。因为欧洲平原辽阔,气候湿润,河网稠密,水量丰富,水流平缓。
⑵众多运河连接天然河流。因为欧洲的平原地形,河流之间的分水岭低,便于开凿运河。
⑶ 大。因为欧洲经济发达,贸易量和货物周转量都很大。
三、交通运输站点
⑴类型:汽车站、________站、港口、机场等。
⑵选址区位因素的分析: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汽车站 地形__________;位置适中 交通:城市交通干线两侧,与__________相连;客货流:靠近_________站、港口
机场 地形:_______;气候:少云雾、暴雨;地质:________ 距城市较____;交通便捷(与城市联系方便)
港口 水域条件:______条件(水深、流速和淤积情况)、_____条件(背风避浪的海湾,宽阔的江面);陆域条件:地形平坦开阔 腹地:广、发达城市:依托交通:有铁路、公路等相连
城市交通网
1.形式:莫斯科、巴黎多为________式,我国北京等大中城市多为___________________。
2.原则:(1)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交通用地要有利于形成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交通运输网;
(2)既要满足__________,又要适应未来的交通运输发展;
(3)要区分 _____________的道路性质,结合具体城市用地情况,构筑不同的道路系统;
(4)充分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条件等,合理规划主干道路,减少工程量;
(5)应考虑城市环境和____________ 的要求;
(6)要满足铺设各种管线,以及与_______________等结合的需要。
3.解决措施:
(1)优先发展____________;
(2)加大城市道路建设,扩大___________,加强城市交通管理;
(3)促进城市土地利用结构___________的形成,减少___________距离。
1.交通运输网:形式:
层次:
2.交通运输网中线、点区位因素:
3.南昆铁路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
a自然因素:
b科技因素:
c社会因素:
d经济因素:
[重点探究]

1、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运输方式 优点 缺点
铁路运输 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
公路运输 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水路运输 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影响大
航空运输 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管道运输 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货物主要是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煤浆及其它矿浆。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而且可以昼夜不停,运量很大。 管道运输要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2、分析影响交通区位因素的一般方法:


3、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
(1).影响铁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经济、社会因素成为决定性因素。以京九铁路为例(a、合理布局交通网,b、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c、维持香港的长期稳定和繁荣,d、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
(2).影响公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修筑公路,a、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b、尽量少占农田耕地,处理好与城镇发展的关系。
(3).港口建设的条件:港口的区位不仅要受到水域条件(如航行条件、停泊条件)的影响,还要受到陆域条件(如筑港条件、腹地条件)的影响。上海港的主要区位因素主要有:a、是上海港是长江三角洲的一个河口港,兼作海港,主要港区沿黄浦江分布,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建设提供了条件,长江一方面为港口提供了淡水,另一方面保证了船舶航行的空间,但是三角洲坡度小,泥沙容易沉积淤塞河道;b、是上海港的经济腹地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C、是上海港以上海市为依托。
[典型例题精析]
典例1、(08海南地理)如图所示,拟在A地与B地之间建设高速公路,有两种选线方案:方案①通过半荒漠地区,所需建设成本约为15亿元;方案②通过地形破碎、人口较稠密的区域,所需建设成本10亿元。试比较两种方案的优缺点。
解析:考查公路选址的区位因素,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答案:方案①优点:耕地占用和人口搬迁较少。缺点:建设成本高,干扰半荒漠地区的植被(环境)。
方案②优点:建设成本低,有利于沿线村镇的发展。缺点:耕地占用和人口搬迁较多,建设过程中会加重沿线地区水土流失。
典例2、读格尔木至拉萨的地形剖面,回答:
(1)a为__________山脉,b为__________山脉。
(2)c、d两段地形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对铁路修建的影响有哪些
解析:第(1)题考查基本的中国地理地形知识,正确解读地形剖面图有效信息,左格尔木在北面右面拉萨在南面,a山高于5000m,是昆仑山,b在二者之间高于5500m,是唐古拉山。
第(2)题的解题关键是熟悉格尔木至拉萨段青藏高原的地形特点,再结合图中c、d两段的地形剖面图回答。c、d两段地形变化的特点从图中就可以看出, 由于地形特点的高差大、坡度陡得出工程量大,造价高。
答案:(1)昆仑 唐古拉 (2)高差大(地势起伏大)、坡度陡 工程量大(土石方、桥梁隧道等量大)、造价高
典例3、下图中计划建一大型机场,分别说明b、c两地作为机场选址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解析:注意从图例中提取有效信息,b地位于农田和湿地,c地需填海。机场选址在b、c两地的有利与不利条件要从交通、环境保护、工程造价等方面进行评价。
答案:b地 有利:位于几个大城市的中间(靠近几个大城市),便于旅客和货物的集散(交通便利) 不利:占用大量农田和湿地。 C地 有利:(通过填海兴建机场,)可以保护农田和湿地。 不利:位置偏离大城市,不利于旅客和货物的集散。(交通不便)填海造陆,工程造价较高。
典例4、下图是国外某城市道路网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所示,该市道路网是由几条________线和几条________线组成的。
(2)有关该市的城市建设和道路建设的正确说法是(  )
A.该市建设是由外向内发展的
B.该市是建成历史不长的城市
C.环行线路先于放射线路建成
D.放射线路先于环行线路建成
(3)如果没有环行线,该城市交通会发生哪些问题?
解析:在城市发展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城市的合理规划。规划得好,管理和治理就方便,效果就好,规划不好,管理的难度大,治理的效果差。城市空间布局——紧凑为宜(缩短交通线,节约用地),功能区的分布——以近为宜(便于出行,减轻交通负荷,缓冲交通高峰),商业娱乐场所——不宜太近(人流密度大,易造成交通拥塞),市域内外道路——分离为好(减少干扰,增加市区通达度)。
答案:(1)放射 环行 (2)D (3)由于放射状线路向市区集中,如果没有环行线,人流、车流不能及时疏散,势必造成城市中心的交通拥堵。
[课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宁西铁路是我国跨世纪铁路建设中一条横贯东西的铁路干线,东起南京,西至西安,途经五个省区,总长1075.6千米。读图回答1-2题。
1.自西向东与宁西铁路交汇的南北向铁路干线是
A.焦柳线-京九线-京广线-浙赣线
B.焦柳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
C.宝成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
D.陇海线-焦柳线-京广线-京九线
2.宁西铁路建设的重要意义是:①改善中西部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 ②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③促进沿线地区煤铁资源的开发 ④激活全国铁路网,增强铁路网的灵活性( )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十五”期间,我国的青藏铁路开工建设,据此回答3—5题。
3.青藏铁路修建中遇到的多年冻土问题,是因为(  )
A.太阳辐射强,气温低 B.海拔高,气温低
C.冰川影响大   D.纬度高,气温低
4.决定我国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兴建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社会经济 B.地形 C.政治 D.气候
5.修建青藏铁路说明(  )
A. 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第一位是考虑填补地区空白
B. 社会经济因素有时对铁路区位选择的影响并非是决定性的
C. 先进科学技术能够克服交通运输线建设中的自然障碍
D. 现在修建的青藏铁路说明自然条件是决定性因素
6.读“某地区城镇与公路建设图”, b城到d城的公路未走直线,而是绕道经过c城的主要原因是 ( )
A.远离河流,避免洪水灾害影响 B.排除了跨越不同行政区域的影响
C.为了减缓公路坡度 D.尽量多经过城镇,加大运输量,提高经济效益
在下图所示区域内,准备修建从A城(28°N,120.5°E)到B城的铁路,分析回答7—8题。
7.在图中所示的四条线路备选方案中,最佳方案 为
A.① B.② C.③ D.④
8.一般说来,影响现代铁路线区位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因素 B.水文因素 C.气候因素 D.经济因素
9.下图是1999年我国高速公路分布图,与我国高速公路分布明显相关的是
A.经济发展水平 B.气温高低 C.降水量多少 D.气象灾害频率
10.下图为a城到d城之间的高速公路建设规划示意图。规划设计走向有甲、乙两个方案,经过比较分析,最终选择按乙方案建设,线路总长58.5千米,建设费用31亿元,比甲方案的概算费用多5亿元,长度多7千米。图中高速公路建设选择乙方案,其原因可能是
①单位距离建设成本低  ②沿河谷走向自然障碍小  ③促进沿线地区城镇发展 ④保护重点风景名胜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读某海港城市图,据此回答11—12题。
11.该海港城市要建一港口,从港口建设的影响因素考虑应建在
A.甲 B.乙 C.丙 D.丁
12.若该海港城市准备建一机场,从影响机场的区位因素考虑不选择A处的理由是
A.A处离城区较远 B.A处地势较高
C.A处地形坡度较小 D.A处地形不够平坦开阔
读“我国南方某城市道路和居住小区分布图”,回答13-14题。
13.20世纪90年代末与80年代初比较,该城市交通运输系统 ( )
A.建设发展均不受河流分布的影响
B.联系市外的新道路有所增加
C.未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立体网络
D.道路格局未发生明显变化
14.20世纪90年代末,该城市新建居住小区 ( )
A.大多沿河流分布
B.多在商业中心附近选址
C.位置远离交通线
D.由商业区向北、东、南扩展
读下图,回答下面15-16题。
15.某地区有a、b、c、d、e、f规模相等的城市(镇),现须在其中两座城市设立百货中转站,最合理的是( )
A.a和b B.b和d
C.a和d D.c和d
16.图中g地位于山区,林产品丰富,新近发现了一个大型煤矿,需修建一条交通线,有关这一交通线说法正确的是
A.修建交通线主要考虑的是经济、社会因素
B.交通线要沿g地与附近原有公路最短直线距离修建
C.山区的自然条件决定了此处不适宜修建交通线路
D.g城镇的发展规模今后不会超过其它五个城市
下图为公路运输网,小圆圈表示公交站点,标注的数字表示该段公路上单位时间内可以通过的最大车流量;假设M站的车流量只来自于N,回答17-18题。
17.到达M的最大车流量为( )
A.26 8.24 C.20 D.19
18.如想提高车流量,投资最少的办法是
A.提高车速 B.在M、N之间新修公路
C.拓宽12车流量的公路 D.拓宽车流量为3、4、5的公路
读下图,分析判断19~20题。
19、如果图中黑点表示加油站,则影响该地理事物区位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数量 B.车流量 C.地价 D.服务范围
20、距该地中心城市最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二、综合题
21.比较分析下图中甲城和乙城交通状况,哪个的城市总体布局更合理合理?
⑴哪个城市布局紧凑,这对市内交通会有什么影响?
⑵哪个城市生活区与工厂区、政府机关集中区距离较远,这对市内交通会有什么影响?
⑶哪个城市商业服务区和文娱场所过分集中,这对市内交通会有什么影响?
⑷哪个城市过境道路同市内道路相分离,这对市内交通会有什么影响?
22.如图所示,铁路a沿线经济发达,铁路b沿线经济欠发达,G湖农业发达,水灾频繁。新建铁路c(E—H—J),全长300千米。
铁路c的社会经济影响有(从下列选项中选出四个正确项,将其代号填入空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①可将I地矿产运至D城发展大型冶金工业
②铁路a运量不变,铁路b运量增加
③J城和E城成为新的铁路枢纽。
④K城经济腹地扩大,窗口作用加强
⑤可调节G湖入湖径流量
⑥可扩大F地土特产和I地矿产的外运量
⑦H城的经济区位明显改善,成为新的铁路枢纽
⑧有利于G湖区的抗洪救灾和农业发展
23. 读“某地城市、居民点及公路分布示意图”,分析回答:
(1)该地设一条新的地方性公路,现有三种方案(如图所示Ⅰ、Ⅱ、Ⅲ),它们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综合考虑,你认为哪个方案较合理?
(2)为完善该地区公路网,你认为应在哪两个城市间再建一条公路?
(3)该地区有两个天然水系——青义河和楚林河,两河均可通航,为了充分发挥水运的潜力,可以建设____________来形成本地区的统一内河运输网。
24.读某地区公路规划图,回答问题。
(1)图中计划修建B村到A村的公路,①与②两个线路方案中,___较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2)B村到D市的公路没走直线,而绕道经过C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为更好地发挥图中Ⅰ、Ⅱ两条河流的运输作用,可采取________________的措施。
(4)在E地发现了煤田,准备在F城新建钢铁厂,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这需要________条件作保证。
25、[09年辽宁,宁夏文综第39(2,3,4,5,6)题]
材料二
“二呀那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要把那公路修到那西藏!……公路通了车,运大军,守边疆。开发那福源,人民那享安康。前藏和那后藏,真是呀好地方,无穷的宝藏没开采,遍地是牛羊。森林草原那到处有,人民财富不让侵略者他来抢。要巩固国防,先建设边疆,蓬帐变高楼,荒山变牧场。”(《歌唱二郎山》)
(2)材料二是20世纪50年代起流行的歌颂康藏公路建设的歌词。根据歌词概括康藏公路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6分)
材料三
表2 1870-1910年世界船舶吨位数(单位:百万净吨)
年份 帆船 汽船
1870年 14.1 2.7
1880年 14.5 5.5
1890年 12.0 10.2
1900年 10.0 16.2
1910年 8.4 26.2
(根据刘宗绪《世界近代史》相关数据编制)
(3)根据表2概述1870-1910年世界航运业发展状况。(3分)利用表2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11所呈现趋势的原因。(3分)
材料四
材料五
交通可以缩小时空距离。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使不同地域间相互交流,联系。实现互补。今日世界交通运输联系不仅仅局限于一国之内,而且扩大到国与国之间
洲与洲之间。交通建设要受控于地理环境,亦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
昆曼公路北起中国昆明,经西双版纳进入老挝,南止于秦国曼谷,长达1850千米,有“21世纪新丝绸之路”之称。沿途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显著地地域差异铸就了这条斑斓的彩带。
(4运用所学交通运输网知识、地域差异地理知识,说明昆曼公路对四川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4分)
(5)简述昆曼公路穿越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8分)
(6)分析该区域不利自然条件对昆曼公路建设的影响,并列举两例修建该公路可能给沿线地区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8分)
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 D 3.B 4. A 5. C 6.D 7. C 8.D 9. A 10. D
11.A 12. D 13.B 14.D 15. B 16. A 17.D 18.D 19.B 20.A
二、综合题
21.⑴甲城、乙城两幅图比较:图幅大小一样,但甲城图比例尺要大些,所以甲城布局比乙城紧凑。这样缩短了城市道路里程,有利于人们出行。
⑵乙城生活区与工厂区、政府机关集中区距离较远(要求学生依据比例尺量算出生活区与最近的工厂区、政府机关集中区的距离得出以上结论)。乙城会加重工作人员的交通负担,上下班不方便。
⑶乙城商业服务区和文娱场所过分集中。这样会把大量的人流、车流引导到同一地点,使交通发生拥堵。
⑷甲城城市过境道路同市内道路是相分离的。这样对市内交通的干扰因素减少,有利于提高市内交通运输的通达性。
通过比较分析可看出:甲城的城市总体布局比乙城合理,有比较通畅的交通道路系统, 方便人们出行。
22.解析:本题以一具体案例为背景,考查学生对于交通运输线路知识的应用能力。题中和图中信息丰富,对这些信息要注意提取辨别并分析其与铁路线的相互影响程度。①错误,I地矿产可通过河运和铁路联运运到D地,但D城为旅游胜地,不宜发展大型冶金工业。②错误,铁路a和铁路b被c连接,路网畅通,运量必然增加。③J城和E城处在铁路交汇处,成为新的铁路枢纽,正确。④K城通过新铁路的连接,经济腹地扩大,窗口作用加强,正确。⑤错误,新建铁路与G湖入湖径流量无关。⑥正确。通过新建铁路, F地土特产和I地矿产的外运量可大大增加。⑦H城处于河运和铁路的交汇处,经济区位明显改善,但不是新的铁路枢纽,因为两条或以上铁路交汇处才可成为铁路枢纽。⑧由于交通的发展,抗洪物资的运进更便利,农产品的运出更方面,有利于G湖区的抗洪救灾和农业发展。
答案:③ ④ ⑥ ⑧
23.(1)Ⅰ方案沿线地形平坦,并连接了F居民点,但路线稍长;Ⅱ方案路线最短,但沿线地形复杂;Ⅲ方案不通过重要居民点,且沿线有沼泽地,投资较大。 Ⅰ方案
(2)C和B之间 (3)人工运河
24.(1)② 受地形影响,山谷中的道路要沿等高线修筑,避开陡坡
(2)考虑经济因素,尽量多经过城镇,以加大运输量,提高经济效益
(3)修筑人工运河 (4)修建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 先进的科学技术
25、(2)(6分)作用:巩固边防,进一步维护国家统一(2分);沟通西藏与内地的联系,加强民族团结(2分);开发资源,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2分)。
(3)(6分)帆船吨位数量逐步减少,汽船吨位数量逐步增加,航运业取得巨大发展(3分)。工商业的发展;世界市场的扩大;航运业的发展(3分)
(4)(4分)昆曼公路与成昆铁路连接,构成了四川出海(与东南亚联系)的又一条通道(2分);四川与东南亚(或泰国)分别位于亚热带、热带、物产(或自然、人文景观) 差异显著,互补性强,该公路为两地贸易的发展(或旅游合作)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2分)。
(5)(8分)地势北高南低,山高谷深,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2分);北部冬暧夏凉、南部终年高温,沿线地区降水丰沛,气候垂直变化大(2分);河流纵列分布(或山河相间),流向自北向南,水能资源丰富(2分);热带和亚热带森林广布,生物具多样性(2分)。
(6)(8分)地势起伏大(或山谷相间),地质条件复杂(或喀斯特地貌发育),选线受限制大(或工程量大)(2分);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多暴雨、洪水等气象灾害,增加了施工难度(2分)。
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加剧;原始森林遭破坏;水土流失加剧;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受到影响(列举正确一例给2分,正确两例给4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