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日本(1)教学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国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的组成部分,首都。2.根据地图,了解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平原狭小,海岸线曲折,多港湾的地形特点。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结构分析:《日本》一节是教材中介绍的第一个国家。因此,教材首先通过一些地图、景观图和活动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分国地理的一般方法,如分析一个国家的自然条件要从位置、地形等自然要素入手,可以用比较法。 从教材内容来看,由“多火山、地震的岛国”、“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三个部分组成,这三个标题内容是有着内在的联系的。日本的岛国国情,促使其走加工贸易型经济的发展道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经济的对外开放,必然对其科学、文化、艺术、思想意识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形成东西方兼容的文化。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成为本节教材内容的主线,也是本节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指导思想。【新课引入】1.提问方式引入。利用图6.5“亚洲地图”,让学生找出我国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然后,任选下面一个或几个问题提问学生:①我国邻近的国家中,经济最为发达且人口过亿的国家是哪一个国家?②我国邻近的国家中,人口过亿且主要由单一民族组成的国家是哪一个国家?③我国邻近的国家中,以富士山作为国家的象征,以樱花作为国花的国家是哪一个国家?④在我国城市街道上跑的丰田、尼桑轿车,商店里摆的索尼、松下电器,你能说出它们是哪个国家的著名工业产品品牌吗?⑤在与我国隔海相望的邻国中,经济发达且以“岛国”著称的国家是哪一个国家?2.板图板画方式引入。教师可在黑板上绘出日本的轮廓图,或利用投影机将日本的轮廓图放映出来,由学生辨认。3.录像播放方式引入。编辑有关日本的景观录像,以播放录像的方式引入新课学习。【东亚岛国】1.关于日本地理位置的教学活动设计。①读图7.1“日本在世界中的位置”,明确日本位于太平洋西部,隔日本海、中国的黄海和东海与亚洲大陆相望。②读图7.2“日本的地形”,明确日本的领土范围和主要组成部分。③读图6.5“亚洲”,找出日本相邻的周边国家,突出日本与我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④读图7.2“日本的地形”和图7.4“英国”,对比两国的纬度位置,面积大小,完成第一部分的活动2。⑤对比日本和英国两个岛国的海岸线,说出哪个国家的海岸线更为曲折,并且在图7.2“日本的地形”中找出东京湾和濑户内海。根据日本的海岸线曲折的特点,分析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2.关于日本多火山、地震的教学活动设计。①读图7.2“日本的地形”,识别火山符号,找出日本著名的活火山──富士山及海拔高度;读图7.5“日本及附近地区的火山、地震带”,了解日本的火山、地震分布。②编辑播放有关日本火山爆发、地震发生的录像,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③读图7.5“日本及附近地区的火山、地震带”,提问学生:世界的火山、地震带分布与地壳板块边界有什么关联?由学生得出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所以多火山、地震的结论。④由学生阅读第一部分活动3中第(2)小题,并展开分组讨论。最后,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由教师总结出火山对人类的弊和利。⑤读图7.6“传统民居”,将日本的民居和欧洲民居对比,分析日本民居的建筑特色,如多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木制框架结构,多为二层楼房,房顶坡度较缓,以增加稳固程度,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⑥读图7.7“防震演习”,说出日本小学生是怎样进行防震演习的。结合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组织学生讨论当地震发生时如何防震减灾。教后札记日本(2)教学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国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的组成部分,首都。2、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教学过程三、温湿的气候1、用纬度相近的东京和北京的气温、降水资料进行比较,得出结论:东京冬季比较温和,夏季比较凉爽,气温年较差较小,降水量较丰沛且季节分配较均匀。因此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2、向学生出示统计数据并让学生计算气温年较差。3、设计东京和北京的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读图-计算-得出结论。4、补充说明:在此气候条件下,漫山遍野的樱花是日本的国花。东西方兼容的文化1.让学生阅读本黑字标题下的课文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读图7.14“和服与‘洋服’并存”和图7.15“和屋与‘洋’房并存”。关于日本的东西方兼容的文化,给学生一些具体和直观的印象。2.读图7.16“日本古都──京都一景”,结合日本文化发展的历史,介绍日本的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如文字、绘画艺术、古建筑、医学和宗教等;介绍一些日本现代科学、文化、艺术发展情况,特别突出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引入西方文化给日本文化发展带来的影响。3.完成第三部分活动2,分析日本文化东西方兼容的特点,对日本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讨论异域文化对中国的文化发展的影响。教学札记日本(3)教学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国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的组成部分,首都。2.结合日本的国情,分析其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的发展特点。3.了解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东西方兼容的文化。教学重点 :1.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一个国家的国情,并分析其经济发展特征。2.以日本为例,说出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等方面的联系。教学难点: 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一国的国情,并分析其经济发展特征。教学过程(设计)〖情境创设〗[引入]在日常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日本产品?[学生]举例,并说出一些知名品牌。[老师]那世界其他的地区有没有日本的产品呢?[学生]有。[老师]我们来看一下实际情况。请观察课本P22的图7-11“日本主要产品的输出地”,看看在哪些国家和地区也能买到日本的产品?[学生]世界各国。〖问题(悬念)Ⅰ〗[老师] 就经济实力而言,现在的日本仅次于美国,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可是,大家都知道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是一个战败国。战争结束的时候,日本国内经济已经陷入严重崩溃的局面。那日本是如何在短短的几十年间,从废墟中崛起的呢? 提示:每个国家在制定经济发展策略时,都需要从现有的条件出发,即按本国国情去考虑。那日本的基本国情如何?可从面积、人口、地形、气候、资源、交通和科技水平等方面分析。 虽然日本本国内缺乏自然资源,但可以购买他国的原料进行生产。那在运输这些原料的过程中,日本会采用哪些交通方式呢?为什么?[学生]采用海运。因为日本是岛国,并拥有众多的优良港湾,海上交通便利。[老师]因此可得日本的国情二──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问题(悬念)Ⅱ〗[老师]国情一是不利工业发展的,国情二则相反。日本是如何利用上述两种国情去发展本国经济?[学生]日本根据本国的国情,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去克服不利因素。〖学生活动Ⅰ〗 [老师] 像日本这样大量进口工业原料,利用本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工成工业制成品,再大量出口,这种经济发展方式就叫做“加工贸易经济”。这种加工贸易经济有一个重要特点──对外依赖严重。那会对日本的经济带来哪些影响?分小组讨论,并完成P24活动3。[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回答][老师]日本经济对外依赖严重,有利的影响是可促进技术水平以及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从而使日本的工业产品在国际更具有竞争力;不利的影响是当原料价格上涨或发生世界金融危机时,就会打击日本的经济。〖学生活动Ⅱ〗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日本的这种“加工贸易经济”,它的工业区会分布在什么地方呢?观察P23图7-13,找出日本的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哪里?有哪些工业城市?[学生]五大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有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等工业城市。[老师]为什么日本的工业区分布在沿海地带? [学生]思考并完成P23活动2。[老师]从框图可以看出,把工业区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主要是利用这里便利的海洋运输进口原料,出口产品,从而提高工业的经济效益。但是这种高度集中的分布,也有不利的一面,你能举例说明吗?[学生]可从土地价格、水电供需、环境污染等方面考虑。[老师]综合考虑上述的不利因素,现在日本已经加速扩大海外的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与销售基地,其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有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学生活动Ⅲ〗假如你们就是日本人,你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1.你是日本小野田水泥株式会社的社长,水泥厂虽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产生的粉尘污染影响了环境。你怎样做才能既有经济效益,又不产生污染?2.你是日本林业部门的负责人,为了要保护生态环境,不允许随意砍树,但生产和生活中又需要大量的木材,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3.你是日本的渔民,日本的国民很喜欢吃生鱼片的,不仅本国需求量大,还大量向海外出口,但日本国土狭小,海域有限,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捕获到更多的鱼?〖小结与反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理解最深的是哪个知识点?现在还没弄懂的又是哪个?还想了解什么?〖提高与拓展〗 同学们,我们都是邹平人,我们邹平要发展,你认为该如何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呢?(邹平要实施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旅游旺县、环境立县、科教兴县的“五县”发展战略,根据你所学的地理知识,你认为合理吗?)教学札记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