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1.1 人口再生产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人口再生产的概念;了解人口再生产的类型及特征;理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影响因素;了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能力目标根据资料绘图,锻炼学生的绘图能力并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德育目标根据本课学习,加深对人口问题的认识。通过有关人口再生产类型及转变的学习,明白事物是不断发展的道理。通过对具体数据和图表的分析,更深刻地认识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教学重点人口再生产的类型及特征;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影响因素;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教学难点人口再生产的概念★教学方法数据图表分析法、比较法★教学手段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有关人口再生产图表及数据★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世界人口已突破了60亿。人口激增,经济增长,需求扩大,使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要使人类社会能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协调好人口与环境关系。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人类生产即有物资资料的生产,也有人类自身的生产,即人口再生产。1.1人口再生产一、人口再生产的类型及其转变1.什么是人口再生产概念:人口内部老一代陆续死亡,新一代不断出生,世代更替的过程,使人口总体不断地延续下去。人口再生产是人口发展的基础。与人口发展的内涵并不完全相同。人口发展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口结构的改变。实现人口再生产的基本单位是家庭。(过渡)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相应地人口出生率、死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不同,出现了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即形成了不同的人口再生产类型。2.影响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因素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人口再生产类型及特征人口再生产类型 所处历史阶段 主要特征 原始型 原始社会时期 极高的死亡率、很高的出生率、极低的自然增长率 传统型 农业社会时期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的自然增长率 过渡型 产业革命时期 高出生率、低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现代型 现代社会时期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3.人口生产类型的转变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一般从死亡率出现明显下降开始。(结合p2和p3图表说明分析。(过渡)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社会、经济、文化及环境等的差异,因而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并不具有同步性。不同的人口再生产类型是与一定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讨论:1.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为什么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之差。)2.在分析人口再生产类型时,为什么往往要分析“人口年龄性别构成”?解答――在分析人口再生产类型时,要分析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这涉及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对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出生率,与适龄妇女生育率有关,因而需要了解被分析地区的人口中育龄妇女的比重;死亡率,在其他因素相对稳定的条件下,老年人口比重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而这些都可以从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图中了解到。一般认为,15岁以下占40%以上,60岁及以上占10%以下者,年龄构成以青年为主,进入婚龄、生育龄人口比重大,出生率高,为人口增长型;15岁以下小于20%以上,60岁及以上大约30%以下者,死亡率高,为人口减少型;而少年组人口与老年组人口相当者,是静止型,即出生率与死亡率大体持平。育龄妇女比重,也可以从图中分析出来,即法定婚龄(22岁,中国)到45岁以下女性人口比重。二、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分析P4页中表1.2,P5页表1.3及图册P1页图表,说一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有什么不同?发达国家之间有什么不同?发展中国家之间又有什么不同?)地 区 人口再生产类型特点发达 国家 北美洲 人口自然增长率稍高 现代型,人口自然增长率低欧 洲 有些国家人口呈现负增长 发展中国家 非 洲 高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最高) 过渡型,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亚洲和拉丁美洲 高出生、高增长韩国、新加坡、古巴、中国等 已接近“现代型”(疑问解答:在人们看来,社会经济越发达,死亡率应该越低,但表1.2中的数据却显示出相反的结果,发达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展中国家。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年龄结构原因造成。可以进一步有数据来验证。假定有两个总数相同的人口,各自的年龄结构与分年龄组死亡率见下表:年龄 0~14岁 15~59岁 60岁及以上 总计 甲 人口数 200 550 250 1000死亡率﹪ 0.5 0.6 2 0.93 乙 人口数 350 600 50 1000死亡率﹪ 0.8 0.7 2.2 0.81由上表看出,分年龄组死亡率甲人口小于乙人口,说明实际上甲人口的死亡率比乙人口小,但计算出的总人口甲死亡率却大于乙人口。这就是人口年龄结构作用的结果,主要是因为甲人口的老年人比较多,老年人的死亡率一般较高。我国人口再生产已经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转变为“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发生历史性转变。据介绍,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89年的15.04‰下降到2001年的6.95‰,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三、中国人口再生产的地区差异讨论:1989—1990年度,宁夏的粗死亡率在全国各省、区中是最低的,比上海、天津、江苏、浙江等省、市都低得多,为什么?后者的医疗卫生条件和生活富裕程度大大超过宁夏。产生这种反常现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人口年龄构成的悬殊。众所周知,在人的一生中,少年、青年和壮年时期死亡机率是最低的,而越往老年,死亡机率就越高,无论经济、文化水平有怎样的差异,这一总的趋势是决不会改变的。因此,在一定的条件下,总人口中青、壮年比重大,有利于降低平均死亡率;老人比重较大,就会使死亡率抬升。★课堂小结本课主要讲述了:人口再生产是人口发展的基础。在不同的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人口再生产类型不同。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社会、经济、文化及环境等的差异,因而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并不具有同步性。★推荐活动:☆收集关于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我国东、西部不同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差异和形成原因。☆结合教材活动,从互联网了解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已经实现历史性转变的数据。至2002年底,我国人口再生产已经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转变为“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发生历史性转变。据介绍,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89年的15.04‰下降到2001年的6.95‰,人口素质不断提高。☆探究人口再生产的惯性 人口再生产的惯性是指在一个不断增长(或减少)的人口群体中,妇女生育率已经降到更替水平甚至更低,(或上升到更替水平甚至更高),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人口仍保持原有的增长(或降低)趋势的力量。人口的惯性来源于人口的年龄结构,人口惯性作用是人口再生产内部所具有的客观必然性。因此,在研究人口发展趋势时,必须考虑人口惯性的作用。利用人口数量等具体资料,绘图或利用图示分析人口增长状况人口金字塔是一种表示人口年龄和性别构成的条形图。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总是由一些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组成。在人口研究中,为说明人口的年龄组成,常根据统计数字绘成直观的示意图。由于绘出的图形很像金字塔形状,所以叫人口年龄金字塔。通常,人们把15岁以下的人口划为少年儿童,把15~64岁人口划为青壮年,把65岁以上人口划为老年。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金字塔下宽上窄,说明总人口少年儿童比例大,老年人比例小。发达国家的人口金字塔上下宽度差异小,说明总人口中少年儿童与老人比例差别不大。人们还常把15~64岁人口划为劳动力人口,其他人口划为被抚养人口,二者的比值称抚养指数。抚养指数大,说明平均每个劳力要抚养的人数多。若总人口里少年儿童和老人比例大,抚养指数就高。一般,总人口中男、女人口的性别比例近似相等,但不同看龄组略有差异。有时因战争等原因,男女性别比例的差异还可能很大。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受过去和当前出生、死亡和迁移模式的影响,不同国家的人口状况有着显著的差异,但年龄性别结构都可归入以下三种类型:1.快速增长型,从人口金字塔看,年轻人占总人口的很大比例;2.缓慢增长型,人口金字塔表现为,年轻人占很小比例;3.静止型,各年龄组的人数大致相等,老年组人数逐渐减少。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