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1.5《人口迁移与环境》教案(旧人教版选修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地理:1.5《人口迁移与环境》教案(旧人教版选修一)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1.5人口迁移与环境
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常用的两种人口迁移的分类方法
2、正确理解和评价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1、人口迁移的概念
2、社会环境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课型:授新课
授课过程:
一、人口迁移
1、概念
人口迁移指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永久性或长期的改变。人口迁移包括三大要素:空间移位、居住地变更、时间限度。
学生回答下列现象是否属于人口迁移
a、柏木的小陈把家搬到了靖城镇(不是,空间移位距离太短)空间移位距离的长短通常以行政区域的界线为标准。读图1.12
b、小张利用国庆节去美国探亲(不是,居住地没有变更)
2、分类
(1)按地理范围
人口迁移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根据行政单位又可划分为省际迁移、县际迁移。
判断下面的人口迁移属于哪一种:
a、靖江的老王到深圳打工(国内人口迁移)
b、老赵到俄罗斯长时间经商(国际人口迁移)图1.13也是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国际人口迁移通常以二战为界分为两个阶段:
二战前: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有三次,第一次是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引起的欧洲人口向美洲的迁移,第二次是从非洲劫掠黑人到美洲,第三次是殖民主义开发东南亚和美洲。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是从旧大陆到新大陆,从已开发国家到未开发国家。
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特点是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工人增加。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是世界各国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2)、按迁移方向
国内人口迁移分为四种类型:农村到农村、农村到城市(也就是城市化)、城市到农村(也就是逆城市化)、城市到城市。农村到城市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的主要类型。学生回答:当前发达国家的主要类型为什么不是农村到城市的迁移(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已经很高,并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3)、按就业性质
可分为产业性和非产业性的
(4)、按方式
可分为自发性和计划性的,自愿和强制的,有组织和无组织的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人口迁移最基本的原因是不同地区人口和生活资料在数量上的不平衡,地区的生存环境存在较大差异。这种不平衡和差异产生了人口迁移的推力和拉力。
从推力和拉力两方面分析为什么发展中国家目前人口的迁移主要类型是农村到城市。
农村(推力):农村和农业的低收入、农业的高失业率、
城市(拉力):较高的收入水平、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教育设施、卫生设施、文化娱乐设施等
而这些推力和拉力因素具体的来说包括这样三类:
1、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自古至今都影响人口的迁移,原始社会人们逐水草而居正说明了当时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今天,自然环境因素仍然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因为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追求更好的生活和居住条件,而自然环境的差异是影响这些条件的重要因素。在各种自然环境因素中,气候、土壤、水、矿产资源是最主要的。
读图1.14美国本土老人为什么会向南方迁移(南方纬度低,阳光充足,气候条件优越,有益于老人的身体健康)
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口迁移的基本形式。为什么早期人类要逐水草而居(淡水资源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我过历史上古楼兰城市的消失,也从某个方面说明了这个问题。
土壤会影响农业生产和产量,许多水土流失严重的农村地区因为土地资源的紧缺和土壤肥力的丧失也会引起大量人口的迁出。
矿产资源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主要是从工业革命开始的,资源的开发和加工,促进了许多工业城市的兴起,也创造了许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吸引了大量人口的迁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移民增多的主要原因就和当地石油资源的开采,收入的大增有关。
2、社会经济因素
影响人口迁移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文化教育水平、婚姻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受经济条件的影响越来越大。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人们迁移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从而能有更高的生活水平。夫妻两地分居,一方居住地生活水平高,就会吸引另一方调到此地,而不会相反。我国1967年到1976年大批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由于大多数不适应农事劳动和贫困生活,政策放宽后知青返迁率高达92%以上。改革开放后,我国内地大量民工涌入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此。因此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事实上从宏观上看,经济布局的改变也会造成大量人口迁移。我国80年代经济特区的建立吸引了大量人口的迁入。原苏联几十年来一直组织移民到西伯利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改变国内不平衡的经济布局。
交通和通讯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迁移,这也是近几个世纪人口迁移的规模、范围、跨度越来越大的原因。
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会改变人们的观念,也促进了人口的迁移。
家庭和婚姻也会影响人口的迁移,而且对不同年龄人口的影响也不同。婚姻是影响年轻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则是未成年人和老人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
3、政治因素
政治因素包括政策、政治变革和战争等。
国家政策会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影响。我国户籍管理政策的改变促进了近十年来我国人口大规模的迁移。不同的人口迁移政策也会影响人口迁移的方向。毛泽东时期提出的上山下乡的政策促进了大量人口从城市迁往农村,而后来的知青返乡政策的提出又产生了大量反方向人口迁移。
战争也会影响人口的迁移,二战时期欧洲3000万人口的迁移就和战争有关。20世纪末巴尔干半岛大批人口的迁出正是因为该半岛政治局势混乱、战争不断有关。伊拉克战争期间曾经有大量人口迁出.
政治变革和政治中心的改变(迁都)都会引起大量人口的迁移。历史上,我国每次迁都都引发了大量人口的迁移。
判断下列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①美国很多老年人退休后向南方阳光地带迁移
②大庆、攀枝花吸引大量工人、技术人员和家属迁入
③深圳、珠海因设立经济特区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④美国的反恐怖战争,引起大量阿富汗难民流入巴基斯坦等国
⑤沙漠地区因缺水引起的人口外迁
⑥农民因耕地不足发生人口迁移
⑦为了解决夫妻两地分居的问题引起的人口迁移
⑧中国历史上迁都引起的人口迁移
⑨改革开放后我国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
答案:自然环境因素①②⑤⑥ 社会经济因素③⑦
政治因素④⑧⑨
三、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不同历史时期,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不同的。
原始社会,人们为了寻找食物而迁移。农业社会,人们为了寻找土地而迁移。这一时期人口迁移受自然环境影响深刻,自然环境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工业社会时期,机器生产改变了土地对劳动力的束缚,为了适应现代生产对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力和市场良好配
合的要求,人们为了寻求几者的优化配置而迁移,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因素成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迁移主要原因的这种变化主要是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适应、控制能力的增强。但即使在生产力飞速发展的今天,自然环境仍然是人口迁移的基本因素。
2、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既有迁入地方面的,又有迁出地方面的,同时对于两地又都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列表比较如下: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迁出地 加强与外界经济、科技、思想、文化的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经济收入,缓解劳动力压力 青壮年劳动力减少、人才的外流
迁入地 缓解劳动力不足,促进文化交流,有利于资源的开发利用 带来某些社会问题,如对交通、住房产生压力,可能加剧环境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