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1.6中国人口迁移教案教学目的: 1、了解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特点和主要原因 2、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式、特点和主要原因教学重点、难点: 解放前后我国人口迁移方式、特点、原因的比较课型:授新课授课过程:一、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 1、方向1万年前的中国地域范围内,华北平原是一个浩瀚的海湾,汾渭谷地是相当有利于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场所。沿黄河轴线成为中国文明的策源地和早期聚落的起源地。因此黄河中下游平原成为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所以,历史上我国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黄河流域向四周的迁移。尤其是秦汉时期,为了加强各地的政治经济统治、修陆路、水利、甚至当时偏僻的岭南地区也修建了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这些措施促进了人口的迁移。特别是向南方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迁移,但直到唐为止,中国人口中心一直在黄河流域。东汉末年,中原地区陷入战乱状态,经济受到严重摧残,导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向长江以南移民。而“安史之乱”之后我国南方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北方地区,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地理分布格局,中国人口分布中心首次由黄河流域移到长江流域。2、原因引起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最直接原因是: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 新中国成立后人口迁移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二、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口迁移 1、特点 这一阶段人口迁移的规模较小、频率低。2、原因主要原因是计划经济、政策控制和严格的户籍制度。具体情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读表1.6分析下列问题 ①1954~1958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有计划的组织移民以支援边疆建设和建设新的工业基地。1958~1960年人口迁移数量增加较大的原因是:三年自然灾害和左倾错误导致人口大量外流。 ②1961~1976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国民经济结构调整、政策限制和户籍管理,人口迁移以知青上山下乡为主。 ③1977~1984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落实政策,解决“文化大革命”遗留问题使人口向城市转移。 ④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大量剩余劳动力长期束缚在农村的原因是:户籍制度和许多政策阻碍了城乡之间人口的迁移和流动,农村过低的劳动生产率无法向城市提供足够的生活资料。 3、目的这一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是国家建设、招生分配。4、形式从形式上看这一阶段人口的迁移大都是有组织的迁移。 5、方向 东北、西北、边疆地区各新兴工业城市。读表1.7 净迁出地区:辽鲁沪川 平衡地区:藏 净迁入地区:其他地区三、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人口迁移 1、特点读图1.17得出结论:这一时期我国人口迁移日趋活跃,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2、原因 学生阅读22页材料并总结:促使这一阶段人口大量迁移的主要原因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为城市提供了足够的生产和生活资料,也使农民成为相对自由的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迫切需要寻找就业机会,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镇成为必然选择。同时也促使国家政策放松了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尤其是中小城镇的控制。1985年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力度加大,一方面部分消除了人口流动的障碍,同时也拉大了城乡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改革开放后,优先发展东部,使地区间收入差距也拉大了。这些激发了人口向城市和沿海迁移。 3目的、形式、方向 这一阶段人口迁移的方向、目的、形式都与前一阶段有明显的差异。读图1.19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全国范围看,这一时期人口迁移和流动的重要方向是:一是:农村到城市。二是内地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②最大的人口接收地是:津京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等工业区③人口输出最多的省是:四川,人口流入最多的省是:广东④与以往不同,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是:务工和经商。因学习、培训、分配工作迁移的人口也逐步增加。人口迁移的形式主要是:自发性的⑤图中所示地区人口主要迁入省市有:上海、北京、广东、新疆、云南。与前一阶段相比,原先人口净迁出地区变为净迁入地区的省市是:上海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