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十三单元 地理区域研究(选学)13.1 地理区域研究的意义和内容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区域的四方面内涵,区域研究的主要意义理解区域研究的主要内容。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会分析一个区域发展的条件,并会初步制订简单的发展规划。德育目标通过学习,树立辩证地、综合地分析区域发展特点、条件的观念。●教学重点区域研究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区域的内涵,区域的竞争力,区域的均衡发展。●教学方法利用PowerPoint或其他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图表资料,启发诱导式教学。●教具准备电脑、或投影仪。主要投影片:1.中国的干湿区图、中国的温度带图。2.天体系统的层次图。3.山西概况。4.上海的人口和经济概况。5.海南的生态现状。6.大西南和海南岛位置图。7.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的成因和治理。8.非典对我国经济可能造成的影响。9.山西能源基地1986~2000年工业投资结构。●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到现在,我们对我国各方面的国土整治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大家肯定都注意到了,我们对每一个国土方面的整治,都是以某一个区域为例来说明的,而这些区域,又都是中国这个大区域的一部分,可以说,以前的学习我们都是立足在区域的研究上,分析这些区域的开发背景、开发的措施等。因此,最后我们从理论上来探讨究竟应该如何进行地理区域的研究。[讲授新课](屏幕显示)第十三单元地理区域研究§13.1 地理区域研究的意义和内容(教师)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从初中学到现在,大致讲到过哪些区?(学生讨论回答,答案开放)有自然的区域、经济的区域、行政的区域、文化的区域。(教师)很好,在我们学过的区域中,你觉得它们的范围怎样呢?(学生)范围有大有小。(教师)确实,区域的范围有大有小,如果把我们学过的区域从大到小排列一下,最大的肯定是宇宙环境,请一个同学回答,从总星系到我们地球的层次。(学生)回答略。(教师)请同学们看屏幕:(屏幕显示)天体系统的层次(教师)如果再从地球开始往下又可怎样分呢?从自然方面可怎样分?从行政方面又可怎样分呢?(学生)从自然往下,大致可分陆地和海洋,陆地又可分森林、草地……,森林又可分热带、温带森林……,草地又分热带、温带、寒带、高山草地等……直至一个池塘、一条小河乃至更小;海洋又可分四大洋,大洋下面又分海等……。行政方面从大洲到国家,再往下有省、市、县、镇、直至村、组乃至更小。(教师)因此,我们可以说,区域可以包括所有的一切,我们要研究每一项地理事物,都要建立在一定的区域基础之上,同样,我们对每一个区域的研究,都要涉及各门地理学的内容。我国要进行国土的整治和区域的发展,就有必要了解区域研究的特点、内容和方法。那么,什么是区域呢?请大家看屏幕。(屏幕显示)中国的温度带、中国的干湿地区图(教师)这两张图都有几个区域,中国的整个的区域,中国内部又分成的五个温度带、四个干湿区,请同学们看图后考虑,中国为什么能分成这几个区和带?(学生)因为中国内部存在降水和气温的差别。(教师)很好,我们知道,世界各地的自然和经济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是人们能划分区域的客观基础。那么,请同学回想,干湿区和温度带是怎样划分出来的?从中反映了区域是怎样划分的?(学生)干湿区主要是根据各地的干湿状况,也就是降水量和蒸发量之差来划分的,温带带主要是根据各地的积温来划分的。从中反映了区域的划分是有一定的指标的。(教师)很好,每个区域的划分,都有一定的指标要求,不同的指标就能划分出不同区域,譬如,我国湿润区的降水量指标在800毫米以上。指标可单个,也可多个从而分别形成单一区划和综合区划。前面所学的我国三大自然区,三个经济地带就属于综合区划。请同学们继续看屏幕,不管是哪一种区划,在形态、分布、特性上又分别具有哪些特点呢?(屏幕显示)中国的温度带、中国的干湿地区图(图略)(学生)形态上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分布上有明确的区位,内部的特性上保持相对一致,而同其他同等级区域有明显差异。(教师补充)区域,顾名思义,就是要具体落实到某一个明确的位置,占据一定的空间,并具有一定的形状和范围,能在同一个区域,说明在某一方面有相同的特性。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花大力气来划分区域呢?(学生)为了突出各地区的差异,以便因地制宜地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教师补充)这是从区域开发的角度讲的,大家还可回想一下,地理学的两大特性是什么?(学生)区域性和综合性(教师补充)区域差异是地球表层最显著的特点,因此,区域研究也就构成了区域地理学研究的基础,那么对一个区域,我们应该研究哪些方面呢?请同学们回忆,在本册教材中,对每一个区域的国土整治都是怎样阐述的?(学生)先描述这个区域开发的地理背景,再讲这个区域开发的途径和措施。(教师)很好,请同学们看屏幕。(屏幕显示)山西的概况山西省简称晋。省会太原。位于华北地区、太行山以西,故称山西,东径110°15′至114°32′,北纬34°35′至40°45′,面积15.63万平方公里,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为山地、高原和盆地结构,大部地区为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6~14度。山西蕴藏最为丰厚的是矿产资源。目前已发现的有87种,已探明储量的44种,其中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就有24种,煤、铝土、耐火粘土、铁矾土、珍珠岩、镓、沸石七种居全国首位。煤储量已探明的有2000亿吨,占全国煤储总量的三分之一,远景储量达9000亿吨,山西因此被誉为“煤乡”。山西的煤不仅储量多,而且煤种齐全,煤质尤佳。在现有的六个大煤田中,大同是全国最大的优质动力煤产地,太原西山煤田是省内最大的炼焦煤产地,阳泉是全国最大的无烟煤产地。山西的铁矿藏量也较多,已探明储量的有30亿吨以上,居全国第四位。铜矿在全国居第三位。运城盐湖的岩盐、芒硝及白钠镁矾等,也闻名全国。(教师)山西作为一个省级区域,在这个概况中介绍了山西的哪些情况呢?(学生)山西位于华北地区,有丰富的煤、铝土等资源。(教师)请大家再看屏幕,你又得到了上海的哪些信息呢?(屏幕显示)上海的人口和经济1.上海的人口和教育: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人口为1674万人。上海是全国第一个出现人口自然变动负增长的地区,2000年,全市有普通高等院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37所,共招收本科、专科、高职学生8.13万人,在校学生22.68万人。全年共招收研究生1.27万人,毕业研究生5868人。自1981年实施国务院颁发的《学位条例》以来,全市累计授予博士学位8386人,硕士学位4.86万人。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99%以上,高中阶段升学率97%。 2.上海的经济:2001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950.8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0.2%。2000年人均达到3.46万元。2001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620.2亿元,比上年增长24.6%。2000年,上海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177.4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5.9%,以汽车等产业为代表的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29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3.6%。2000年,上海商业实现增加值316.82亿元,比上年增长1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722.27亿元,为历史最高水平。2000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81.65亿元,郊区农业总产值216.5亿元。2000年,上海外贸进出口总额54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7%,出口总额创历史最高记录。汽车制造业、通信信息设备制造业、电站成套设备及大型机电设备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加工业、钢铁工业和家用电器制造业,为全市的支柱产业。(学生)上海发达的经济,高素质的人口。(教师)再看屏幕,你从中又得到什么信息呢?(屏幕显示)海南的生态现状1.生态公益林遭受破坏,生态服务功能不断下降。原始林覆盖率从1950年的35%,下降到1987年的7.2%,现在仅有4%左右。58%的天然林郁闭度从50年代的0.8下降到现在的0.4~0.5。2.土地退化严重。大部分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1%,70%的农田缺氮、磷、钾,土地贫瘠化现象比较普遍。局部地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现象比较严重。3.海岸带和近海资源屡遭破坏。近50年来,红树林面积已减少一半多,珊瑚礁分布面积和岸礁长度分别减少了55.5%和59.1%。4.生物多样性不断丧失。有200多个物种濒临灭绝,少数物种已经绝迹。沿岸近海14种主要经济鱼类资源都不同程度出现衰减和消失,多种传统经济鱼类难以形成渔汛。(学生)海南省目前的环境问题。(教师)因此,从这三个介绍中你可得出对这一个区域的研究,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呢?(学生)了解区域特点,包括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和人地关系特点。(教师)很好,区域研究的第一步就是要摸清家底。但这仅仅知道了这个区域“有什么”,我们还要对区域作什么研究?(学生)了解区域的发展条件。(教师)应该怎样研究区域的发展条件呢?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在分析大西南和海南岛等区域发展背景时,首先分析的是什么?是怎样分析的?(学生)大西南和海南岛的区位。从其所处的位置分析其优势和劣势。(屏幕显示)海南岛和大西南位置图(图略)(教师)很好,任何区域都有其特定的空间特征,一定的范围和规模,也同周围有各种各样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构成了该区域的区位条件,如海南岛四面临海,位于我国最南方,在国际形势对我国不利时,就是区位劣势,但在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就是区位优势。因此,我们对一个区域的研究,首先应该从其所处的位置来分析其条件。接着,我们再从区域内部来分析,请大家再根据地理学的两大特性综合性和区域性考虑。(学生讨论回答,答案开放)从综合性看,应研究其结构、地位和功能,从区域性分析,应研究其优势,分析其竞争力。(教师)很好,任何一个区域都有其结构、地位和功能,这是由该区域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所决定的,任何一个要素的改变都会带来其他要素的变化。因此,我们在考虑区域的开发和研究中,必须从整体考虑,最典型的是大江大河的治理,如1998年长江的特大洪水,请大家看屏幕,那次大水的前因后果。(屏幕显示)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的原因及治理(教师)同时,每一个区域同其他区域相比,都有其不足和优势,因此,在区域开发研究中,应突出其优势,扬长避短发展经济,即要研究其竞争力。请同学们同样回想一下,海南岛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发展?(学生)新兴工业省份,热带高效农业,旅游度假休闲。原因,有突出的热带资源和海洋资源。(教师)在必修教材有关工业的知识中,我们知道工业的类型有资源、劳动力、资金技术等指向型工业,在某一个地区发生哪一种工业,就体现了该地区在哪方面的竞争力。不过,我们还要注意的是,一个地区的竞争力是可以变化的。请大家回想,扬州城的发展反映了它们哪方面竞争力的变化?为提高我国经济特区的竞争力,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学生)扬州是交通方面的竞争力。经济特区是通过制订优惠政策,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来提高的。(教师)除了内部因素外,我们还要考虑外部环境,特别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的发展,任何一个地区的变化都要受世界大环境影响,一些突出事件也会带来影响,请大家举一些例子。(学生回答,答案开放)如东南亚金融危机、伊拉克战争、非典等。(教师)请大家看屏幕。(屏幕显示)“非典”对我国经济可能造成的影响非典到底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些影响又将有多大呢?这将直接取决于非典蔓延的范围、程度、时延和可控性。如果非典能够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控制,则其对经济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但如果病情扩散到全国,各地相继出现类似于广东和北京的非典高峰,则对整体经济的影响将相当可观。当然,在这些影响当中,也不乏对某些产业提供了正面的促进。在非典经济中,最直接相关的是旅游相关行业、航空业、零售业及服务业、进出口、医疗卫生制药、信息产业,以及有可能波及到的农业。其中,对旅游业、航空业、进出口、零售及服务业和有可能波及到的农业主要是负面影响,而对医疗卫生制药和信息产业,则同时存在着负面的和正面的影响作用。比较间接相关的有金融证券保险、房地产、教育、文化和相关工业等。(教师)当我们对区域进行综合分析以后,最主要的是要探讨区域如何开发和发展,这就需要研究区域发展的规划,请大家同样回想,我们在讲各国经济发展时,都提出了支柱产业,这些支柱产业,都是怎样定出来的?这反映区域首先应怎样发展?(学生)都是根据本国、本地区的优势提出的。反映了区域的重点发展。(教师)很好,我们仍以山西为例,请大家看屏幕。(屏幕显示)山西能源基地1986~2000年工业投资结构(教师)教材上还举了云南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如西亚波斯湾地区各国,由于有丰富的石油,都重点发展石油工业。那么,我国在加强东部地区开的同时还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又反映了区域的什么发展呢?(学生)区域的均衡发展。(教师)为什么还要考虑均衡发展?(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区域内资源,维持良好的社会环境。(教师)因此说,均衡发展不仅有资源开发,经济方面的原因,还要有社会、政治方向的原因。缩小地区间差异是一个区域能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当然,从人地关系看,我们必须考虑的还有什么发展呢?(学生)可持续发展。(教师)怎样做到了可持续发展?请同学们回想以前所学的内容。(学生讨论回答)答案略。(教师补充小结)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等。(教师)确立了一个区域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后,就要制定相应的方案。但实现一个目标的方案有多种途径,也就会有多种方案。因此我们最后还要对各个方案进行评价和论证,从中选出最佳方案,为政府的最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如在必修下册中对北京西客站的三个方案评价,请大家看屏幕。(屏幕显示)北京西客站三个方案对比方案 主要集散人流和车流道路 站前、站场和站前广场位置(1)车站中心正对羊坊店路方案 羊坊店路(北段宽54米,南段宽60米)和按总体规划改建的莲花东路(80米),站中心距天安门6.7千米 范围内有炉渣砖场、农机化服务公司、机关仓库、首钢原料堆放场地、一些零散居民(1)车站中心正对北蜂窝路方案 北蜂窝路(宽40米,如加宽则需拆除现有的两座楼房)站中心距天安门6千米 范围内有农机化服务公司、首钢的北半部(炼钢车间)等单位(1)车站中心正对翠微路方案 翠微路(宽30米,两侧均为政府机关)站中心距天安门8.4千米 范围内主要是农田菜地(学生对方案的评价略)[课堂小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明确了有关区域的四个内涵,知道了对一个区域的研究应该先从它的空间位置,内部的资源、社会经济、环境、人地关系,外部环境等分析该区域的特点和条件,然后探讨区域发展的方向和途径,明确重点发展什么,如何共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最后对各种方案应作评价和论证,获得最佳方案。(课堂活动)课后活动,调查家乡的资源、经济和环境情况。●板书设计第十三单元 地理区域研究(选学)§13.1 地理区域研究的意义和内容(屏幕显示)按教学过程逐条显示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