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1.2《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素材(旧人教版选修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地理:1.2《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素材(旧人教版选修二)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中国的区域差异
1.2 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
相关素材
三大自然区农业自然条件评价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东部季风区
1.热量资源充足,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均较丰富,平原丘陵广阔,热、水、土条件配合良好,极有利于农业尤其是种植业的发展。 2.跨纬度多,自然地带的多样性和地形土壤类型的多样性为农林牧副渔生产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几乎世界上一切作物均可种植。 3.水热同期,作物活跃生长期内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0%以上,极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 4.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一年生喜温作物北界大大向北推移,水稻、棉花种植均为世界最北。
1.降水变率大,旱涝灾害严重影响农作物高产稳产;丘陵山地易受水土流失影响。 2.冬半年季风势力强大,冬季及春秋两季季风转换季节内,低温影响范围很广,使得越冬作物及多年生热带及亚热带作物种植北界远比欧洲、北美偏南。 3.广泛分布着薄、瘦、砂、粘、酸、盐、涝、板、冷、烂等性状不良的低产土壤,还有面积广大的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1.光、热条件较好,年总辐射量、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普遍大于东部季风区。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极有利于植物光合产物的积累,作物生物产量高,穗大,籽粒大,块茎大,瓜果、甜菜糖分含量高。 2.土地广阔,开旷的高平原居优势,广大的山麓平原只要有水灌溉即可成为良好的耕地。 3.有丰富的冰雪资源、地表径流和地下水可供农业利用。
1.气候干旱,绝大部分地方降水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 2.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 3.蒸发强烈,土壤次生盐渍化现象十分普遍。 4.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受限制。
青藏高寒区
1.光能资源丰富,是全国太阳辐射能最多的地区,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植物光合作用大,净光合效率高,为农作物高产提供了自然前提。 2.有大面积的高山亚高山草甸草原,是良好的牧场。 3.东部及南部河谷地带热量和水分条件提供了发展农业多种经营的可能性。
1.大部地区热量不足,无霜期极短。只能种植青稞、春小麦、豌豆、油菜等耐寒作物和牧养牦牛、藏羊等高寒牲畜。作物、生物种类单纯。 2.绝大部分地方干旱,风暴多,土壤质粗层薄。
东部季风区区域开发主要问题
东北温带 湿润、半湿润地区
华北暖温带 湿润、半湿润地区
华中亚热带 湿润地区
华南热带 湿润地区
1.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2.沼泽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3.土地资源开发与商品粮基地建设。
1.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 2.华北平原洪、涝、旱、碱的治理。 3.南水北调问题。
1.长江水资源的利用。 2.亚热带山地的开发利用。 3.红壤的改良与利用。
1.热带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2.充分发挥热带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
草原植被的分类
依据群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点,草原植被可分为三种。
1.草甸草原:草原中最喜湿润的类型。建群种为中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常混生大量中生或旱中生植被,主要是杂草类,其次为根茎禾草与丛生苔草,典型旱中生丛生禾草仍起一定作用。
2.典型草原:建群种由典型旱生植物组成,以丛生禾草为主,伴有中旱生杂类草及根茎苔草,有时还混生旱生灌木或小半灌木。
3.荒漠草原:为草原中最旱生的类型。建群种由旱生丛生小禾草组成,常混生大量旱生小半灌木,并在群落中形成稳定的优势层片。
西北山地植被土壤的垂直分异
西北地区的高大山系,如天山、阿尔泰山等,山坡上分布着一系列随高度变化而有规律地分布的土壤—植被带。这些垂直带主要包括山地荒漠带,山地草原带,山地森林(天山以云杉为主、阿尔泰山以落叶松为主)或山地森林草原带,亚高山灌丛草原带,高山草甸与垫状植被带。由于山地处于不同的水平地带以及山文特征的差异,各个山地的景观垂直结构不完全相同,一般具有下面的规律。
1.各山地植被垂直带结构的基带与水平植被地带的植被属同一类型,如荒漠草原地带山地的基带为荒漠草原,荒漠地带山地的基带始于荒漠。
2.依水平地带由北向南,各山地植被垂直带的海拔高度界限相应升高;中生性的植被垂直带(如森林—草甸垂直带)逐渐收缩,发生草原化,以致完全消失;旱生的山地荒漠和草原垂直带却逐渐向上扩展,最后占据了整个带谱。
3.在新疆范围内,垂直带结构变化复杂,由阿尔泰山的4个垂直带到北天山的6~7个带。再向南,因气候过分干旱而简化,由南天山的5个带,至东昆仑、阿尔金山成为3个带。
4.新疆境内随着大陆性由西向东增强,垂直带结构中的各带界限也相应升高,中生性植被带变窄,旱生植被带扩展,带数递减。
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
青藏高寒区是我国地势最高的一级阶梯。由于地势的强烈隆升,区域内部的差异主要是随高度而变化的垂直地带性,在高原面上也表现出水平地带性。这种垂直地带性与水平地带性是密切相关的。在高原的边缘,水平地带与垂直自然带相毗邻,或构成垂直自然带的基带,如喜马拉雅南翼山地与印度阿萨姆平原的热带雨林相接,垂直带具有热带北缘山地的特点;在高原内部,山体的垂直变化则带有干旱性的高原色彩,分别以高山草甸、高山草原或高山荒漠为分异的起点(见下图)。受海拔和地势起伏的影响,从高原边缘至内部,垂直自然带结构由繁及简,分带数目由多变少。
青藏高原内部山地垂直分异图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