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3.2《水土流失的治理》素材(旧人教版选修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地理:3.2《水土流失的治理》素材(旧人教版选修二)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3.2 水土流失的治理
相关素材
不同侵蚀产沙类型小流域的治理
类 型 区
风 沙 区
黄土丘陵沟壑区
黄土高原沟壑区
典型流域
芹河流域
韭园沟流域
南小河沟流域
流域面积(km2)
205.2
70.7
36.6
流失面积(km2)(占流域面积(%))
205.2(100)
70.7(100)
36.3(99)
治理起始年代
20世纪70年代
1953年
1951年
各种治理措施及面积
三田
梯田(hm2)
1529.4
715.3
坝地(hm2)
223.5
10.4
水田(hm2)
1 346.1
47.7
485.0
三田占流域面积(%)
6.5
25.4
33.3
林草
造林 (hm2)
13 493.7
20.76
341.73
种草(hm2)
2 512.1
115.33
274.23
林草占流域面积(%)
78.0
30.9
17.0
工程
库坝(个)
242
6
治理程度
84.56
56.3
50.3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在植被遭受人为活动破坏之前,沟谷系统已在发展,水土流失现象在黄土高原已经存在。但是,从近数十年来黄土高原侵蚀产沙动态来看,随着地壳上升,气候干旱、植被破坏和人类加速活动等机制的共同作用,土壤侵蚀日益恶化。据科学工作者通过对泾河、洛河和河口镇至龙门区间13条面积大小不等的流域的综合分析,认为人为加速侵蚀大于自然侵蚀,占总侵蚀量的60%~70%。课文中关于陕西安塞县自然侵蚀和人为加速侵蚀的数据,取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科学工作者对这一地区的研究成果。他们通过一系列数学方法,对安塞县自然侵蚀和人为侵蚀进行了估算。计算结果表明,根据植被减沙规律计算出的黄土高原安塞县的自然侵蚀占目前总侵蚀量的2.03%~16.76%,平均值为9.55%。反过来说,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人为加速侵蚀少则占总侵蚀量的83.24%,多则占97.97%,平均占90.45%。黄土高原由黄土丘陵、黄土台塬和石质山地组成。黄土丘陵主要分布于晋西、陕北和陇东。陕北、晋西以黄土梁峁状丘陵为主,地面切割破碎,沟道密度很大,年侵蚀量在7 000吨/平方千米以上。该区人口压力大,坡地耕垦普遍。例如,横山、子长、绥德、米脂四个县的总人口为90多万人,人口密度大约100人/平方千米,1949~1984年,开荒净增荒地14万多公顷,每增加一人就开荒0.3公顷。延川、延长两县1949~1984年开荒净增耕地9万多公顷,每增加一人,增垦耕地0.62公顷。安塞县1949~1985年增垦耕地近5万公顷,每增一人增垦耕地0.63公顷。
晋陕蒙沙化黄土丘陵,处于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的过渡地带,气候干旱,水蚀与风蚀、农业与牧业交错。本区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年侵蚀量在1万吨/平方千米以上。本区蕴藏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田开发对经济建设有重要意义,但对生态环境,特别是土壤侵蚀和河流泥沙也带来深刻影响。
陇东地区属于黄土梁状丘陵,植被稀少,面蚀、沟蚀严重,水土流失强烈,年侵蚀量一般在5 000~10 000吨/平方千米,沟坡多滑坡。本区人多地少,耕垦指数约为50%,农业产量低而不稳。
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造成河道淤积;二是降低土地生产力,造成环境恶化。过度开荒使地表植被覆盖越来越差,在暴雨的作用下,土壤侵蚀越来越严重。原本平坦、宽阔的塬面越来越小,甚至变得支离破碎。迫于人口的压力,又不得不继续在陡坡上开垦。由于生态因子恶性叠加,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加大了开荒扩种的潜在危险。
不同侵蚀类型区的治理效果:
流 域
芹 河
韭 园 沟
南 小 河 沟
重点治理前(1982年)
重点治理后(1990年)
重点治理前(1953年)
重点治理后(1991年)
重点治理前(1955年)
重点治理后(1981年)
减少效益(%)
61.5
55.6
减沙效益(%)
71.0
99.8
97
经济收入
粮食总产(万kg)
199.19
546.56
311.8
436.5
115.0
258.08
粮食单产(kg/hm2)
1 680
3 420
1 275
2 124
750
1 815
人均口粮(kg)
550
244.4
312.4
324
年总产值(万元)
186.89
644.74
208.0
461.78
108.64
人均纯收入(元)
165.0
524.0
204.9
424.57
75.0
各业产值比重
种植业(%)
49.03
39.00
74.7
58.4
92.0
61.0
林业(%)
12.76
15.54
10.7
11.3
<1.0
4.73
牧业(%)
21.29
18.84
4.5
5.6
1.0
1.74
工副业(%)
8.79
20.23
10.1
24.7
6.0
29.80
其他(%)
8.13
6.39
2.7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