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天气与生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课 天气与生活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四单元第一节 天气与生活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的含义,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术语。
2.学会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
3.学会运用形象记忆及应用记忆的方法识记地理知识。
4.在学生收看、分析天气预报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①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学会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②通过活动体会天气变化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增加生活常识技能。
难点:①分析天气特征。
②理解天气要素,如风向风力符号的表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课件、天气符号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模块:课前热身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点击第一模块:课前热身展示一组各种各样天气现象的图片,如雨过天晴的草原、多云的海港、晴空万里的郊外、白雪皑皑的东北林区等。问题:你能用正确的语言描述图片体现的天气现象吗? 1.学生欣赏图片、并用正确的语言描述画面中体现的天气状况。2.学生描述上课时教室外的天气状况。 创设情境,感受丰富多彩的大自然,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说明:“课前热身”也可采用以下方法:方法1 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海尔兄弟”主题歌开始,“打雷要下雨,下雨要打伞,天冷穿棉袄,天热扇扇子……”使学生产生兴趣,引入新课。方法2 用三国时期诸葛亮“趁浓雾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故事引入。
第二模块:合作探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点击第二模块:合作探究展示探究问题: 天气有什么特点? 天气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天气预报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呢? 你会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吗? 学生整体感知探究问题。 提出探究思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研究。
进入下一级网页,点击“天气特征” 再一次点击“天气特征” 1.展示材料:“七月的天孩子的脸”、“东边日出西边雨”、“暴雨前后”(可选择材料按钮,进入材料展示)2.教师适当补充“十里不同天”、“早穿皮袄午穿纱”体现的天气特点。 1.学生阅读材料,相互讨论,分析天气的重要特点。明确天气特点是:①短时间②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不同。③同一地方不同时刻的天气有变化。2.从我们的生活感受,举例说明天气特点。 一方面从感性材料入手,另一方面引领学生从生活的直接经验和生活世界中感悟地理。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有关天气概念的内涵。 培养学生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明:点击“多云转晴”、“降水概率”、“风向”、“温度”文字,课件将显示其含义。
展示材料:“北京地区天气预报”,其显示文字:白天,多云转晴,降水概率20%,风向—北,风力—3、4级转5、6级,温度3\8度……教师重点解释风力风向的表示方法。 1、讨论、分析这则天气消息传达了哪些具体内容?2.了解天气要素的含义。3.说说天气的概念。明确: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内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设问过渡 天气是人们经常谈论和关注的话题,那么,天气对人类有什么影响呢?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天气对自已的上学、参加活动、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结合生活体验,理论联系实际。
点击“天气与人类” 展示材料:一组天气与交通、生活、农业、军事、商业、工程建设等联系的信息资料。要求学生分析资料,进行选择。 学生观看资料,简要分析资料,并进行抢答。 说明:学生回答正确时,课件会显示:“祝贺你!你答对了”;否则将会出现:“再想一想”鼓励性词语。
过渡 天气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如何提前知道天气状况,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避免和预防不利天气的危害呢?讨论:了解天气预报的途径有哪些? 学生回答,可能会说出许多的答案:看电视、看报纸、听电台广播、上网、打电话(121)等。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是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所以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对日常生活有帮助,既开阔学生眼界,又活跃思维。
点击“形成过程” 天气预报是怎样“生产”出来的?播放课件:形成过程教师简介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观测-接收数据-处理资料、制图-分析判断-做出预报。 学生观看天气预报过程简图:气象站—卫星—计算机—预报员—节目。 学生在感性认识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同时,受到科学精神的教育。
过渡 假如没有播报员的说明,电视上出现的天气符号,你能明白其中的含义吗?
点击“天气符号” 播放课件:天气符号第一页:晴、阴、多云、小雪、中雪、大雪;第二页:小雨、中雨、大雨、暴雨、雷阵雨、雨夹雪;第三页:冰雹、雾、霜冻、沙尘暴 学生观看课件,按页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边观察边用手比划。 图文合一。可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其有意注意的时间延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易于理解、识记。
第三模块: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点击第三模块:学生活动 认识卫星云图展示:卫星云图 1.学生观看网页,学习卫星云图的基本知识。2.分析卫星云图哪些地方可能是晴天,哪些地方有雨或阴天? 活动由认识卫星云图开始,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游戏“天气符号抢答竞赛”展示:常用天气符号图引导学生通过分类、形象记忆熟悉天气符号。 1.分组讨论:如何识记天气符号?熟悉常用天气符号。2.游戏:前后桌四人组成一个活动小组;一人出示符号卡片,另三人抢答。 培养学生分工协作,团体意识及表达能力。游戏还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小小天气预报员同学们,你想不想亲自当一回天气预报员?我们这里就给你这样一个机会。点击:“GO小小天气预报员”进入下一级网页 学生模拟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播报课件显示出的城市天气状况。 感受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此模块的总体设计思想:通过活动,学生能够看懂电视天气预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第四模块:延伸拓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点击第四模块:延伸拓展 点击“实践探索”展示:巩固练习(详见课件) 学生完成巩固练习。 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习结果。
点击“链接生活”最早的天气预报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在与大自然的长期斗争中总结出的丰富多彩的民间天气谚语。(点击“天气谚语”可进入下一级网页,了解民间流传的天气谚语及其含义)请你收集几个天气谚语,了解它们的含义。 1.观看网页,学生了解民间流传的天气谚语及其含义。2.课下收集几个天气谚语,了解它们的含义,并与同学们交流,在以后的生活中注意观察、验证所收集的天气谚语在现在的准确性。 拓宽学生知识面。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点击“链接网络”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我们可以从互联网上随时获得天气预报和气象知识。进入“友情链接”中央气象台中国气象局中国科普博览 学生观看网页内容。(有条件的学生进入友情链接) 学生学习使用现代化手段,拓宽知识面。
总结:本节主要学习了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认识了常见的天气符合,知道了天气预报的内容。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