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中地理必修2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临泉实验中学高一地理组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通过区位优势﹑生产特点﹑改进措施进行知识点编排。在教学中应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最后应将二者的主要差异列表进行对比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 通过读图分析,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2. 理解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差异及它们区位因素的差别【过程与方法】1. 通过对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的分析,训练读图分析能力2.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理解自然条件是人类生产活动的基础,制约着人类农业活动类型2. 培养学生顺应自然,尊重客观规律的概念教学重点:1. 理解两类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2. 提高利用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 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优势教具准备: 地图册,小黑板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导入】提问: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出示小黑板)气候自然因素 地形土壤影响因素 市场劳动力社会经济因素 交通生产生活习惯科技政策【推进】一.季风水田农业(板书)提问其含义引出:1. 分布:亚洲季风区(板书)2. 农作物:水稻(好暖喜湿)过渡:结合上节课所学,分析水稻生长特点思考为什么水稻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活动: 结合图3.10分组讨论亚洲季风区水田农业的区位优势提示: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考虑地形平坦自然因素 土壤肥沃气候高温多雨3. 区位优势(板书) 劳动力丰富社会经济因素 生产经验、生活习惯市场需求量大过渡:正是以上这些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世界水稻种植也集中分布于亚洲季风气候区。那么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业有哪些特点呢 4.特点(板书)(1)小农经营(2)水利工程量大(3)单产高(4)商品率低(5)机械化水平低(6)科技水平低通过提问让学生自己回答归纳:一小一大一高三低,并点拨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思考:如何对亚洲水稻生产进行改进?作业:通过学习我们分析了亚洲的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业所具有的特点,按照这种分析方法,解释我国南方水稻产区形成的原因。过渡: 季风水田农业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农业地域类型。下面我们再认识一种种植业地域类型二. 商品谷物农业(农业)提问其含义 引出:1.分布:主要在温带大陆性地区(地广人稀)2.农作物:小麦、玉米等(板书)活动:阅读案例 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结合地图册及图3.14,找出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优势。地势平坦开阔自然条件 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湿润3 . 区位优势 地广人稀(板书) 市场广阔社会经济条件 机械化水平高技术先进提问:美国政府对商品谷物生产如何改进?改进措施:(1)兴修水利(2)改善交通(3)加强科技投入总结:思考P50活动,将二者进行对比,出示小黑板进行巩固练习。板书设计: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 农作物 分布 区位优势 特点 改进措施水稻 亚洲季风区 自然因素 气候地形土壤 社会经济因素 劳动力 一大一小一高三低 兴修水利改善交通加大科技投入科技交通生产、生活习惯政策商品谷物农业 小麦玉米 主要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教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