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地理备课组工作总结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我们高一地理备课组齐心协力,以新课程理念为核心,以现代教学观念为实践指导,以推进中学地理素质教学为工作中心,切实落实学校在各项工作的要求,加强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研究探索。以创建优秀备课组为目标,和谐共处,总结经验,发挥优势,改进不足,集全组教师的工作力和创造力,使高一地理备课组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1、规范备课组活动制度充分利用每周二召开的一次备课组教师会议。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研讨、分析教材,逐步做到组内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教案,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所有教师都认真学习了教育理论和新课程标准,刻苦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学专业报刊和互联网,了解学科最新动态,提高理论水平和修养,高质量的完成了全组地理课的教学任务。 2、加强教学科研工作 本学期,本组教师积极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在不断提高教学素质,进行科研工作。俗语说,教而不研则僵,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开展地理课程资源搜集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3、加强课堂教学的模式化本学期学校实行了教学模式改革,本着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的目的,备课组全体教师进行了积极地讨论,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探讨,结合地理学科的特色,制定出导学-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练习的模式,在模式当中特别要注重地图的训练。地图(图像)及各种图幅是实现该教学模式的重要手段,要把地理信息通过图片、图像、音像等多媒体技术根据教学需要突现给学生,学生可以形象、直观、地获得一些难以直接观察、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地理信息,从而能较快感知认识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教学形式疑问化和开放化。该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教学情景,设计程序式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逐步进行探究发现,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一些新问题,向学生介绍问题的条件,指导学生观察、分析,而不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让其自己去思考探索,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得出结论,教师及时点评小结,指出最佳途径,揭示正确的规律和一般方法。这有利于展开学生思维,形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通过案例学习促进学生形成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的培养及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过程训练化。教学本身就是通过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掌握技能,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而技能的形成需要一个认识、理解、练习、再认识、再理解、再练习……。最后达到熟练的过程。本模式以图作为出发点,又以图作为落脚点,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技能过程。 当然在我们的活动中,强调知识的传授,知识的科学性是放在第一位的。常常忽略了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这是我们今后要加以改进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