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 BCBCC 6~10 ADBBC 11~15 BCDCD 16~20 DBADC二、非选择题:21、(1)B(1分);因为它学习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让军阀混战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使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广泛而深刻地影响整个社会。(2分)(2)五四运动(1分);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人们的思想获得了极大的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2分,第一点一定要写,后面两点写到一点即可)(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4分)22. (1)新纪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分)(2)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结束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1924年召开国民党一大,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每点2分)(4分)(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2分)但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军阀长年的战争,造成社会秩序一片混乱,人民生活困苦不堪(每点2分)(4分)23、(1)台儿庄战役体现了国民党领导的军队担负着正面战场的作战任务,百团大战体现了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担负着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两个战场形成了共同抗击日军的战略态势。(4分)(2)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正义的、进步的反侵略战争②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进行援助;③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3分)(3)(3分)①中国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始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分);②中国有效削弱和牵制日本法西斯,中国人民付出巨大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2分)24、(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4分)(2)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全国胜利的到来。渡江战役的胜利,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列举二例)(4分)(3)对党的忠诚,不怕牺牲,顽强拼搏,勇于战斗等。(2分。答出二点即可)25、(1)①开辟中国特色革命的新道路;②全面抗战时期。(2分) (2)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反动势力在农村薄弱,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3分)(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3分)(4)坚持党的领导,结合中国的国情,勇于探索。(答出二点即可)(2分)2019学年第一学期衢州市六校联谊期中质量检测九年级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学科试题卷考生须知:1.全卷共两大题,25小题,满分为80分。考试时间为80分钟。考试采用闭卷笔答形式。2.全卷分为卷I (选择题)和卷II (非选择题)两部分。卷I的答案必须用2B铅笔填涂,卷II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3.请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卷I说明:本卷共一大题,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请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将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相对应的小方框涂黑、涂满。一、 选择题(每小题请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行事的参考依据。某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你认为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 A.?一个革命党人在街头张贴“实现民主共和”的标语B.?1912年1月1日南京各大报纸刊登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C.?孙中山在灯下阅读《民报》D.?几艘外国军舰在长江上航行,向革命党人示威?2.刘伯承元帅在《回顾长征》中写道:“_______以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于敌人之间,以为我向东却又向西……弄得敌人扑朔迷离,处处挨打,疲于奔命。”横线处应填写的最恰当的历史事件是( ?? ) A.?长征开始???????????????????B.?渡过湘江???????????????????????C.?遵义会议???????????????????D.?突破四道封锁线3.以下代表人物及其历史贡献搭配正确的是(??? ) ①陈独秀——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②李大钊——建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③蒋介石——北伐总司令 ④丘吉尔——领导法国人民抵抗侵略A.①③? ???B.②③???????C.②④?? ???D.①④4.古城南京是我国历史的一位特殊的“见证者”,它见证了(?? ? ) ①中华民国的建立 ②红军长征的起步③日军大屠杀 ④蒋家王朝的覆灭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5.下面这幅漫画反映的史实成为哪一运动的导火线?( ?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6.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似之处有(?? ? ) ①都是民族前途面临抉择的关键时刻 ②共产党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③都发生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④促成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7.“山歌越唱越开怀,东山唱到西山来。湘赣边工农革命损失大,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来。”这句“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来”能体现( ??) ①井冈山经济富裕,交通便利 ②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③适应了当时的中国基本国情 ④由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8.“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1964年董必武同志题诗)。诗中“画舫”的所在地是在(?? ? ) A.?上海?????????????????????????????????????B.?嘉兴??????? ???????????????????????C.?北京???????????????????????????????D.?武汉 9.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 A.?经济技术方面探索?? ??B.?政治制度方面探索???C.?思想文化方面探索??? D.?军事强国方面探索10.特定的历史时期,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诗词等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下列口号、标语、诗词等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枪杆子里出政权” ②“打倒列强,除军阀”③“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④“外争国权,内惩国贼”A.①②③④??? ?A.④①③②?? ?C.④②①③??????D.③②①④11.教育部提出要在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这一举措凸显出(?? ? )①九一八事变标志日本开始全面侵华 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③东北军民对抗日战争的巨大贡献 ④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A.①③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12.中国近代史上两次著名的学生运动分别是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其共同点是(??? )A.都是共产党领导的 B.运动中心都在北京C.都是反帝爱国运动 D.主力军始终都是学生13.胡珠生《温州近代史》中写道:“抗日战争时期温州侨胞在东南亚和欧洲艰苦谋生,创业之余仍关心祖国命运,宣传抗日救亡,从事募捐活动,作出不朽贡献。”由此可以推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之一是(?? ? )A.中国战略得当 B.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C.国共两党携手抗敌 D.海内外中华儿女同仇敌忾14.假如你是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摄影记者,你拍摄了许多国家的城市遭受法西斯攻击的照片。在这些照片中,不可能看到的是(?? ? )A.英国伦敦 B.苏联莫斯科 C.美国华盛顿 D.中国南京15.通过召开国际会议来协调国际争端成为现代国际关系的一大亮点,但由于很多会议经常被大国操纵往往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下列会议能体现这一色彩的有(?? ? )①巴黎和会 ②慕尼黑会议 ③开罗会议 ④雅尔塔会议A. .①③④ B.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16.列表总结是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历史知识总结正确的是(?? ? )选项历史事件影响A德国突袭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B莫斯科战役希特勒发动战争以来遭受第一次重大挫折C诺曼底登陆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力量D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争的根本转折点17.1946年6月,内战全面爆发。其标志是国民党军队进攻(?? ? )A.陕北解放区 B.中原解放区 C.山东解放区 D.东北解放区18.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因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几经转移,下列转移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上海、瑞金、延安、西柏坡、北平 B.上海、延安、瑞金、西柏坡、北平C.上海、瑞金、西柏坡、延安、北平 D.瑞金、上海、西柏坡、延安、北平19.有人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一条船只开始到一大片船只结束。”“大片船只”指的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20.对下面年代尺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过程C.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 D.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卷II说明:本卷共一大题,5小题,共50分。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二、非选择题:21.(10分)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张海鹏教授的《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时,根据书中“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的描述,绘制了下图。请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二反映的变革发生于材料一中的哪一阶段?(填字母)为什么称之为“中国的文艺复兴”?(3分)(2)图2的B段中,由青年学生发起的爱国运动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它对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推动作用?(3分) (3)从B段转为C段“升出一片光明”的历史性转折点是什么事件?有什么重要意义?(4分)22.(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皇帝……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辛亥革命后,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材料二:历史人物的探寻,为我们实现梦想提供了宝贵财富。梦想要成真,首先梦想须顺应时代潮流。孙中山提出,“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 材料三:(见下图) (1)据材料一,“新纪元”是指什么?(2分)(2)读材料二,孙中山为了实现最终“梦想”,在1912年和1924年分别进行了怎样的政治探索?(4分)(3)结合材料三提供的图片,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4分)23.(10分)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我们的战争是进步的战争,我们又有国际的援助。在这里,亡国论者与悲观主义者喃喃发出其“抗战必亡”的胡说。我们相反,我们要根据过去15个月经验中已经证明了的东西,向全党全国明确地指出我们国家与我们战争的长处与短处,......克服自己的短处与不利条件,为争取最后胜利而斗争。材料三: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那将是日军和纳粹的大规模的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1)运用材料一中史实说明中华民族“民族凝聚力”的表现。(4分)(2)根据材料二,说说为什么毛泽东认为“抗战必亡”“再战必亡”是胡说?(3分)(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罗斯福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评价?(3分)24.(10分)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战旗方队100面荣誉旗帜整齐列阵,接受党和人民检阅。【军旗升起】一声枪响划破了寂静的夜空,周恩来、贺龙、叶挺等率领革命军两万多人举行起义。从此耀眼的红色旗帜在中国大地上空飘扬,不朽的革命丰碑永远在世间巍峨耸立。 ——《走进周恩来》(1)材料见证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请简要说明其影响。(4分)【战旗荣光】(2)请运用解放战争期间的史实说明我军所取得的辉煌战绩。(列举二例)(4分)【精神传承】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百面战旗昭示着我军红色血脉代代相传,我们红色江山后继有人。(3)中学生应该传承人民解放军的哪些精神?(2分)25.(10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为探索中国革命的发展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伟大胜利。材料一:《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的发展(部分)》(图9)(注:图中开辟的道路①延续至1949年)(1)依据图9,将序号①②内容填写完整。 (2分)材料二: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势力集中在大城市,而农村是反动势力统治薄弱的地方。此外,广大农村以自然经济为主,可自给自足而不依赖于城市,广大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摘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图册》 (2)结合材料二说说图9中①的道路的合理性。(3分)材料三: “前程无限光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诞生,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的巨册。” ——《人民日报社论》(1949年10月1日)(3)材料三体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4)结合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的过程,谈谈你的感想。(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参考答案.docx 答题卷.doc 试题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