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材 第4课 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第4课时)教学要求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这部分的长度会引起音高的变化: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过程与方法:会探索和描述尺子伸出桌外不同长度在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变化情况,通过柱状图的分析,将尺子不同长度的振动与其声音联系起来。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勤于观察,乐于动脑的习惯。教学重点:认识尺子伸出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变化能引起音高的变化,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方案。课前准 备分组材料:一把钢尺、一本厚的硬皮书、活动记录表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 1、出示钢尺,如何使钢尺发出声音呢?请同学上来试试。2、如果我们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他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高会发生变化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二、科学探究 <一>、预测1、我们先来预测一下: (1)、尺子伸出的长,音高会怎样?振动的快慢会怎样呢? (2)、尺子伸出的短,音高会怎样?振动的快慢又怎样呢?2、预测的对不对,只有验证了才知道。怎样验证呢?你打算做几次实验?你打算怎样改变尺子伸出的长度?每次改变几厘米?3、生预测。填写35页上面,并完成预测的成本。 <二>、制定计划 实验之前我们还要考虑一些问题。(1)、你打算从长到短来验证,还是从短到长呢?(2)、怎样才叫伸出了6厘米?谁来做给大家看看?修订与反思:就这位同学拨动钢尺做出评价,重点提示如何操作才是正确的。同学们能够预测出伸出长、声音低,但是对于振动快慢会怎样,难以预测。(3)、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听尺子音高的变化,同时观察尺子 振动快慢。<三>、实验观察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2、完成实验记录单。3、指名汇报实验结果:“我听的”和“我看到的”。 <四>、思考与结论 通过研究,我们有什么发现?<五>、数据整理 1、根据刚才的研究和发现,我们可以把音高变化做成“音高变化柱状图”。 2、这个柱状图怎么来完成呢?可以画斜线。 3、请三个组上来展示他们的完成结果。<六>、总结交流: 短——长 高——低三、小结 提问:刚才两们同学发出的声音,谁高?谁低?为什么会这样?可以先听尺子音高的变化,在做一次实验,观察尺子振动的快慢。请学生先在课本上画,然后再请个别学生黑板展示。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本节课活动,同学们得出了“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发出声音越低”的结论。同时对振动快声音高,振动慢声音低有一定认识,这部分仍是难点,学生不易掌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