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8.1《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分布》学案(1)(旧人教版必修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地理:8.1《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分布》学案(1)(旧人教版必修下)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8.1 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分布
[知识要点]
一、学习知识要点
1、 人和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两者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 环境问题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环两大类。
3、 环境问题的表现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表现。
三、高考关键词
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环境的自净能力
[自学过程]:
1、人类与环境关系
读P94页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说出图中四个箭头的含义。
① 。
② 。
③ 。
④ 。
(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反馈作用:有良性的使人得到可持续发展;
有的是恶性的,出现了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产生
从发生的机理上看,环境问题的产生有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或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其产生的原因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但人为原因是主要的。)
什么是环境自净能力 .
3、环境问题的表现
⑴环境污染:由于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①产生的原因: 。
②表现形式: 、 、 、 、 。
⑵生态破坏: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①产生的原因: 。
②表现形式: 、 、 、 、 。
4、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①地域性:各地区由于经济结构、产业政策、环境政策的不同,所以面临的环境问题有所不同。比如:城市的环境问题是 形成的原因是 。
乡村的环境问题是 成的原因是 。
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是 形成的原因是 。
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是 形成的原因是 。
②全球性:有些环境问题不只影响到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可能会影响到其他国家或地区甚至全球。比如:环境污染中的: 、 、 、 。生态破坏中的 、
、 、 、 、 与 。
[自学练习]:
1、读人类社会与环境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表示 ,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
来实现的;③④表示 ,这一
过程主要是通过 来实现的。
(2)图中⑤⑦表示 ⑥⑧表示 ,
说明人类和环境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从哲学意义上讲是对立和统一的关系。
(3)当①与③发生 ,
就会引起环境问题的发生。
(4)协调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必须考虑的 能力
和环境对废弃物的 能力。
2、日本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的到北京西郊植树,说明了 ( )
①环境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 ②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
③发达国家将污染企业搬迁到发展中国家 ④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合作
A. ①② B. ①③ C.①④ D.②④
3、读我国“年平均降水pH分布”,回答以下问题。
图中数字是指pH
(1)目前人们一般把pH小于5.6的雨水称为____________。把pH小于4.5的地区称为__________区。
(2)我国pH小于5.6的酸雨区分布在国土的_____________,约占国土面积的______%。
(3)下列省区中,酸雨问题比较严重的有( )
A.四川省 B.湖南省 C.江苏省
D.云南省 E.广东省 F.福建省
(4)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燃烧煤、______、______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______和______等酸性气体所致。
(5)我国是一个以______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0%来自_____的燃烧,所以我国的酸雨主要是______型酸雨。
(6)酸雨环境问题对非生物界造成的主要危害是__________。对生物资源造成的危害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防治酸雨,最根本的途径是减少人为______和______的排放。例如,我国政府已采取措施发展洁净______技术,清洁______技术等措施控制酸雨。
答案:(1)酸雨 重酸雨(2)东南部 40(3)ABE(4)石油 天然气 二氧化硫 氧化氮(5)煤 煤 硫酸(6)腐蚀建筑物,损毁文物古迹等 使植物营养体受损,导致植物死亡(7)硫氧化物 氮氧化物 煤 燃烧




人类社会
人类社会
物质
能量
废弃物
人类社会
环境
环境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