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形教案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国的地形教案设计

资源简介

课题 中国的地形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日期 10.1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2.了解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其在图上的分布。过程与方法 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本节课通过启发学生回顾已知的地形知识和还想知道哪些有关地形的知识来调动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分组分亨教学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并结合多媒体、等教学资源,使学生获取有关中国地形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通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探究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内容分析 重点 难点 关键1.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2.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学法 小组讨论 启发探究 教具、学具 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沿32‘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课前预习】1、布置预习本节内容并提出相关问题要求; 2、让学生收集有关“中国的名山大川”的图片、诗歌、短文。【导入新课】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中国多民族、多人口),提出问题:这么多的人口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呢?【自学感知】① 复习地势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地势的内涵。 我国地势有什么特点? 完成下表: 海拔 地形 第一级阶梯 第二级阶梯 第三级阶梯 ④结合图2--2中国有哪些山脉?并指出它们的位置和走向。【研讨探究】一、地势西高东低1、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形图”,让学生阅读这幅分层设色地形图,由此证明:我国的地势的确是西高东低。
2、用幻灯片展示“沿32°N纬线中国地势剖面图”。 教师及时用幻灯片展示两张我国地势变化示意简图,让学生通过判断正误,得出结论:中国得出结论: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活动一)让学生就我国的地势展开讨论,分析我国地势的利弊,掌握地势西高东低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二、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活动二)①幻灯片展示“中国三级阶梯示意图”,设计活动让学生自己找出三级阶梯的界线:一系列山脉。②幻灯片展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找出除三级阶梯的分界山脉以外,还有哪些山脉?并要求指出它们的位置。(活动三)①教师出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动感图片,举例说明一两条山脉走向,学生归纳找到的一系列山脉的走向,。教师总结。 ②指导学生结合幻灯片和课本图2--2进行记忆 ③小组讨论下列山脉是哪些省的分界线。武夷山、南岭、太行山、巫山、祁连山三、中华五岳名山 ①由学生展示自己课外收集的“中国名山大川”图片、诗歌、短文。 ②教师展示中华五岳名山景观,吸引学生的兴趣。 ③由学生自己述说最喜爱的名山,教师指导学生将名山落实到图中来分析,并适当给予补充和赞赏。 ④读图完成练习。【反思拓展】教师分发已画有山脉轮廓中国政区图,学生互相协助在图中写出主要山脉的名称,教师从基础较差的同学中选取两幅图,幻灯对比,让学生进行点评,教师积极给以肯定和表扬,委婉指出不足。 【巩固练习】读“沿北纬32°纬线我国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 要求: (1)在剖面图上标出我国三级阶梯的范围(2)说出①②③④⑤的名称(3)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地势 高 低,成 状分布。【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落实我国地势特征,并找出还有什么事例能证明我国地势是西高东低? 2、找出36°N纬线,并画一幅“沿36°N纬线中国地势剖面图”。 3、记住我国主要山脉的位置和走向。 安排课前预习内容通过既形象又轻松气氛中导入新课,既达到导入新课又促进学生带着问题积极思考指导学生自学新知识结合多媒体指导学生学习指导分组学生讨论出示幻灯片展示三级阶梯变化图指导学生当堂记忆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做练习 让学生对中国的地形和山脉有初步的了解。 让学生养成收集地理信息的习惯。。 通过复习旧知识,带着问题学习新知识,并完成表格通过师生互动方式认证中国的地势特点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我国的自然环境,熟悉国情,趋利弊害,为祖国的建设服务。结合幻灯片找出三级阶梯分界线通过课堂竞赛形式记忆山脉的走向和分布同桌合作完成以学生活动的形式,结合优美的图片,不仅让学生视觉上的享受和时间上的放松,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国热情。通过拓展练习检验自己所学知识,并发现存在的问题教学过程中采用讲练结合,有利于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外知识的巩固达到本节颗的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一、中国的地势特征 1、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2、我国地形特征的影响 二、山脉纵横交错 1、山脉的走向 2、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三、中华五岳名山
教学后记本节课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为指导思想,采用目标教学模式。注重应用学生身边的生活场景,创设教学情景,并提出富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以化解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和创新能力;同时通过讨论、课堂练习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动口动脑,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增强学生的交流合作和分析探究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