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毛毛虫不见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通过“毛毛虫是怎样过河的?”这样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把学生引入探究蝴蝶、青蛙等常见的动物的生长变化教学内容之中,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观察常见动物的生长变化,搜集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变态的资料和信息,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学情分析通过四年级上学期的科学课教学,四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已经学会了自己搜集资料和进行课堂记录的习惯,很多学生已会进行仔细的观察,具备了初步探究的能力。教学目标探究目标 a、能对毛毛虫过河的“妙法”提出自己的假设。 b、能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某种完全变态发育昆虫一生的生长变化资料。c、能归纳出变态发育昆虫的生长发育的基本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情感目标 a、勇于发表和说明自己的见解,乐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和理解别人的观点,以完善和修正自己的观点。b、能在探究过程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地参与交流和讨论,体验小组合作的愉快。c、能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发现。 知识目标 a、能解释毛毛虫不见了的原因。 b、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变态发育的概念。 c、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主要变化。STSE目标通过观察和搜集资料,能说出动物不同生长阶段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认识动物的变态。 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认识动物的变态。教学准备有关动物生长发育的资料、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教师讲述毛毛虫过河的故事。(出示投影动画)引出问题,学生猜想。(设计意图:此环节由毛毛虫过河的故事导入新课,引出探究的问题,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二、知识探究观察比较(投影出示图片)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毛毛虫和蝴蝶的样子、所吃食物、运动方式有什么不同,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板书:形态结构 生活习性)(设计意图:此环节在猜测后指导学生初步观察毛毛虫和蝴蝶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为后面的小组交流和理解变态做铺垫。)(二)合作探究1、小组交流(投影出示温馨提示)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做到心中有数。2、全班交流(1)学生拿着任务卡到前面汇报。(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卵 幼虫 蛹 成虫)(2)学生评价,教师适时指导、评价加星。(3)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毛毛虫是怎样变成蝴蝶飞过河的。(4)观看蝴蝶的生长过程视频。(板书课题:毛毛虫不见了)(设计意图:此环节在教师指导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寻找答案,注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验小组合作的愉快。)(三)展示发现1、小组交流请同学们拿出资料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其它变态发育的动物的生长过程。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做到心中有数。2、全班交流(1)学生拿着自己准备的资料到前面介绍。(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卵 幼虫 成虫)(2)学生评价、补充。教师及时补充指导、加星。(3)找出这些变态动物的相同和不同,理解变态及变态的两种形式: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投影出示)(板书:发生变化 变态)(设计意图:此环节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进一步认识更多的变态习性动物,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的好习惯,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布置作业1、投影出示蝴蝶标本,学生欣赏。2、布置课下作业(选择一项作业完成):制作蝴蝶标本。认真观察一种你喜欢的动物,写一篇科学小论文。(设计意图:此环节延伸课上知识,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四、课堂评价(课下完成)小组成员互相评价,评价一下大家的表现,最后对本组进行整体评价,表现好的地方,互相夸一夸,奖得一颗星,不足的地方,提出真诚的建议。五、板书设计 毛毛虫不见了 形态结构 卵 幼虫 蛹 成虫 发生变化 变态生活习性 卵 幼虫 成虫 《毛毛虫不见了》教学设计朱 新 娜迁安市第四实验小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