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年级 九年级主备人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1、识记苏俄新经济政策、苏联成立时间、两个五年计划、农业集体化、苏联模式等基本史实。2、了解新经济政策的内容,认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适合国情的,有利于苏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重点)3、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分析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及弊端,认识苏联在短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重点)4、了解苏联农业集体化及斯大林模式的相关情况及其影响与弊端,认识到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启示。(难点)【课堂教学流程】【学案自学 梳理知识】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教材,识记苏俄新经济政策、苏联成立时间、两个五年计划、农业集体化、苏联模式等基本史实。 一、新经济政策 1,。原因:1920年来,苏维埃俄国内战争逐渐平息。但是.工厂停工,农业生产急剧下降,饥荒流行,列宁经过调查后认为,必须改变“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 2.时间:1921年春 3.内容:①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征收( 粮食税 )代替余粮征集制; ②允许使用雇佣( 劳动力 ),允许出租( 土地 ),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农民可以( 自由买卖 ),实行自由贸易; ③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 私人 )经营; ④实行( 按劳分配 )的工资制。 4.影响: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 工农 联盟,促使 国民经济 稳步发展。 二、苏联的工业化1.苏联的成立:( 1922 )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2.工业化: ⑴开始:1924年1 月,( 列宁 )逝世。1925年,( 斯大林 )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殴设想。从( 1926 )年起,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⑵1928一1937年,苏联先后提前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 ⑶影响:由落后的 农业 国变成了强大 工业 国。 三、农业集体化1.原因: 1928年底至1928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心用( 行政 )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 农业集体化 运动。 2.手段:在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苏联开展了( 农业集体化 )运动。同时,政府也从多方面支持集体农庄的建没,加快组建( 拖拉机站 ),为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四、苏联模式1,标志——新宪法的公布: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施,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了从法律上肯定这些变化,( 1936 )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铲除人剥削人的现象。新宪法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 )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又称“ 斯大林模式 ”。 2.特点:这一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高度集中的( 计划 )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3.影响: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 苏联经济 )的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互助探究 生成能力】出示任务:任务二:【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填写下列表格,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 实行余粮收集制 工业 中小企业国有化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 2.阅读教材,归纳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出示任务:任务三:【合作探究】阅读教材,概括苏联是如何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变成工业强国的? 出示任务:任务四:【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及相关史事,归纳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的目的、措施、弊端。 阅读教材说出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特征。 3.结合所学,分析归纳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精讲点拨 总结归纳】任务五:【动动手】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检测提升 巩固新知】一、选择题: 1.苏维埃俄国为恢复国民经济而实行的政策是( A )A.新经济政策 B.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发展国民经济的"二五"计划2.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表明了( B )A.苏俄暂时放弃了共产主义原则 B.苏维埃政府开始从国情出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C.新生的政权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 D.苏维埃政府对资本主义道路的尝试3.20世纪30年代初,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它”是指苏联的( A )A.农业集体化道路 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C.社会主义制度 D.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二、材料分析题:“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1、“列宁的思路”好在哪里?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2、“后来苏联的模式”被称为什么? 斯大林模式3、这个模式形成的标志及特点? 1936年,新宪法;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为避免模式僵化,我国实行哪一政策?改革开放 【课后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从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1:根据教材内容和所给材料,总结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内容和作用;2:知道苏联成立的时间;总结归纳苏联工业化的特点、过程和成果;归纳农业集体化的目的和措施;3:理解“苏联模式”的含义以及评价;4:通过回顾知识、动手建构知识体系,培养综合归纳的历史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苏联模式。教学难点:正确评价苏联模式。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来(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自学识记】结合教材,识记苏俄新经济政策、苏联成立时间、两个五年计划、农业集体化、苏联模式等基本史实。(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目标导学一:新经济政策1.引导学生结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了解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原因。归纳总结:实行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原因是国内战争结束,农民不再拥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知道新经济政策的内容,认知新经济政策的特点、作用。时间:1921年春,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内容:(1)农业: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2)工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特点:(新在哪)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利用货币关系扩大生产,承认市场经济。)作用: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3.教师:在这里 ,请同学们注意区别这几个历史名词:“沙俄”“苏俄”“苏联” ,学生总结辨别:沙俄 (1547年—1917年)、苏俄 (1917年—1922年)、苏联 (1922年—1991年)。教师过渡:列宁逝世以后 ,斯大林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目标导学二: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阅读教材,了解苏联工业化建设成就。思考: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实现的呢?学生回答后 ,教师总结: 1928 年开始,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 ,放弃新经济政策 ,转而在全国实行五年计划经济建设 ,集中力量重点发展重工业 ,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2.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①特点:重点发展重工业。②过程:1928-1937年,完成两个五年计划。③成果: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3.苏联的工业化的特点与影响特点: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影响:1.指令性计划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2.这种排斥市场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苏联经济日益僵化。教师过渡:苏联的重工业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 ,但与此同时 ,其农业在生产技术、生产方式方面则是比较落后的 ,贫富分化也不断发生 ,如何发展农业 ,如何使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如何使农业适应国家工业化的发展 ,斯大林决心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 ,解决粮食问题。目标导学三:农业集体化1.背景:1927年底至1928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心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2.实施时间: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3.措施:消灭富农;政府支持集体农庄建设,组建拖拉机站,为集体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4.影响: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农业生产长期停滞。目标导学四:苏联模式结合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过程 ,帮助学生理解苏联模式这种经济政治体制的特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2.形成的标志: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也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又称“斯大林模式”。3.小组合作探究:如何评价苏联模式?积极性: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消极性:但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4.讨论: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应该从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启示)呢?①一个国家要发展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要遵守客观经济规律;③从本国国情出发,制定政策;④要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协调发展;⑤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改革经济管理体制;⑥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消耗。 苏联模式是苏维埃时期苏联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种组织体系和思想体系。这一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其采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它的关键要害在于树立个人崇拜。它践踏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基本原则,以长官意志取代社会主义性质的民主集中制,个人崇拜出现于斯大林时期,但在50年代后逐渐得到巩固,这也成了苏联解体的因素之一。教学反思:通过展示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阅读史料以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学生反映良好。不足之处是教学语言的严整性还有待加强,课堂的气氛不够热烈。这取决于教师本身的个性和教师的课堂调动能力,语气过于平缓会缺乏激情,所以不能引人入胜。 在俄国十月革命后,为了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情况下,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项政策在当时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但是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业减产,饥荒流行。这时的苏俄政府会采取什么措施改变这种状况呢?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5张PPT)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部编版 九下 在俄国十月革命后,为了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情况下,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项政策在当时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但是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业减产,饥荒流行。这时的苏俄政府会采取什么措施改变这种状况呢?新知导入目标1:根据教材内容和所给材料,总结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内容和作用;目标2:知道苏联成立的时间;总结归纳苏联工业化的特点、过程和成果;归纳农业集体化的目的和措施;目标3:理解“苏联模式”的含义以及评价;目标4:通过回顾知识、动手建构知识体系,培养综合归纳的历史思维能力。学习目标【自学识记】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识记苏俄新经济政策、苏联成立时间、两个五年计划、农业集体化、苏联模式等基本史实。自主学习新经济政策 粉碎国内外反革命叛乱和武装干涉后,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形势非常严峻。工人常常处于饥饿之中,农民对余粮征集制不满,工农联盟受到威胁。在唐波夫省、乌克兰、顿河流域和西伯利亚等地,不断出现农民以各种形式对抗苏维埃政权的活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必须改变。1920年苏俄农民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背景新知讲解时间1921年春,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内容新经济政策(1)农业: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2)工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特点:(新在哪)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利用货币关系扩大生产,承认市场经济。)2.阅读教材,归纳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120100806040200谷物产量工业总产量1925年1913年1920年启示: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农民踊跃交纳粮食税(1922年)由于实行新经济政策,耶戈列夫斯克地方农民的积极性迅速提高。 阅读教材,填写下列表格,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在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 工业 商业 实行余粮收集制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允许出租土地,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农民可以自由买卖。中小型企业国有化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取消自由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一切生活必须品和食品。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合作探究沙俄(古 —1917年)苏俄(1917年—1922年)苏联(1922年—1991年)俄罗斯(1991年—至今) 苏联的标志不同时期的俄国名称: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苏联的工业化新知讲解1922年年底,各族人民在自愿和平等基础上,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俄罗斯联邦1922年底,苏联成立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1925年加入的有乌兹别克土库曼1929年加入的有 哈萨克 塔吉克 吉尔吉斯1940年加入的有 爱沙尼亚 拉脱维亚 立陶宛 摩尔多瓦1922年12月最初加盟的是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后来扩大到15个。二、苏联的工业化 1924年列宁逝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接力棒交到了斯大林手中。斯大林? 斯大林,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1917年参加组织领导十月革命。1922年当选俄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领导苏联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机械化。领导苏联人民进行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并取得胜利。著有《斯大林全集》。苏联的工业化从1926年起,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①特点:②过程:③成果:重点发展重工业。1928-1937年,完成两个五年计划。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苏联的工业化【合作探究】1.阅读材料,概括苏联工业化建设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这样做有什么弊端? 材料一: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必须在10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到。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材料二:苏联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把苏联看作是“毒瘤”,欲彻底除之而后快。 材料三: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大国崛起》 合作探究外因内因原因 苏联原有的经济文化和技术基础十分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斯大林认为必须完成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改造,必须建立起独立、完整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即吧苏联建设成一个不仅能生产一般消费品,而且能生产各种机器和设备的国家。 国防的需要。苏联当时处在资本主义包围之中,帝国主义发动反苏的危险一直存在。强大的国防实力需要靠雄厚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来支撑。弊端:轻工业与重工业发展不平衡合作探究【合作探究】2.阅读教材,概括苏联是如何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变成工业强国的?1928-1937年,完成两个五年计划。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一第聂伯河上的大坝苏联一五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之后,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超过德、英、法,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由沙皇时代的2.6%上升到1937年的13.7%。苏联的工业化成就讨论:你如何评价苏联工业化中的指令性计划? 1.指令性计划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 2.这种排斥市场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苏联经济日益僵化。特点: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苏联的工业化合作探究农业集体化1.背景:1927年底至1928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心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2.实施时间: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新知讲解目的措施影响为了适应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消灭富农;政府支持集体农庄建设,组建拖拉机站,为集体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农业生产长期停滞。农业集体化 想一想:苏联的农业集体化产生了什么问题?消极性: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合作探究农民加入集体农庄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也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又称“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新知讲解苏联模式阅读教材说出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特征。标志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排斥市场调节。计划完全是指令性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执行,企业没有主动性。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新知讲解【合作探究】结合所学,分析归纳斯大林模式的影响。积极消极影响它在帝国主义包围和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根据不断发展的生产力水平适时调整生产关系。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合作探究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所占地位 1913年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总产值 5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4 2 1 2 1 电力 15 10 7 4 3 2 煤 6 6 4 3 4 3 钢 5 5 5 4 3 3 合作探究 如何评价苏联模式?积极性消极性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阻碍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合作探究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轻工业发展落后 苏联模式的弊端也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应该从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启示)呢? ①一个国家要发展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要遵守客观经济规律;③从本国国情出发,制定政策;④要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协调发展;⑤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改革经济管理体制;⑥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消耗。合作探究 苏联模式是苏维埃时期苏联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种组织体系和思想体系。这一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其采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它的关键要害在于树立个人崇拜。它践踏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基本原则,以长官意志取代社会主义性质的民主集中制,个人崇拜出现于斯大林时期,但在50年代后逐渐得到巩固,这也成了苏联解体的因素之一。课堂总结板书设计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训练试卷 (解析版)一、选择题1.斯大林上台后,在一次讲话中说:落后就要挨打,但是我们不想挨打。不,我们拒绝挨打!……那就是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再落后了。于是苏联( )A.实行了战吋共产主义政策 B.推山了新经济政策 C.开展了工业化建设 D.发动了垦荒运动【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上台后,为了改变苏联落后的局面,开展了工业化建设,实行了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了先进的工业国。AB项都是在列宁时期实行的;D项是在赫鲁晓夫时期实行的。所以ABD项与题意不符,C项符合题意,故选C。2.苏联模式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对这一模式表述正确的是( )A.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B.尊重经济规律并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C.为夺取十月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答案】A【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新宪法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苏联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在经济方面,国家用指令性计划管理一切经济活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认市场的作用。故A符合题意;斯大林模式重点发展重工业,忽略了农业和轻工业,违背了经济规律,排除B项。斯大林模式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已经取得胜利;1921年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排除CD两项;故选择A。3.列宁指出:我们现在正纠正我们的许多错误,我们正在学习怎样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而不犯这些错误。列宁为“纠正错误”而采取的措施是( ) A.建立苏维埃政权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推行农业集体化 D.改革苏联模式【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我们现在正纠正我们的许多错误,我们正在学习怎样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而不犯这些错误”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帮助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挺过了国内战争的危机。鉴于该政策取得的成功,在1920年底俄国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但没有收缩,却反而被被加强,但是作为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尝试,它是失败的,反而导致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所有制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以粮食税代替了余粮收集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并且找到了一条在小农占优势的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B项符合题意;A不属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措施,C发生在列宁之后的斯大林执政时期,D发生在斯大林去世之后,ACD三项不是列宁为“纠正错误”而采取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我们现在正纠正我们的许多错误”,结合列宁的措施解答问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4.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相继担任苏联领导人的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改革。他们的改革主要是针对(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偏差 B.新经济政策的不足 C.市场经济体制的缺陷 D.斯大林体制的弊端【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相继担任苏联领导人的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改革。他们的改革主要是针对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斯大林模式具有严重的弊端,从长远看,它严重影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都进行改革的根本原因都是斯大林模式弊端的影响,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5.十月革命后,列宁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所做的有价镇的探索是( )A.实施新经济政策 B.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C.颁布苏联新宪法 D.开展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所作的成功探索是实施新经济政策。1921年,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废除余粮收集制,到1925年底,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A符合题意;BCD项均与列宁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词是“列宁”。只有A选项与列宁有关。6.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据苏联统计,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与这一成就取得有关的是( )A.苏联模式 B.新经济政策 C.赫鲁晓夫改革 D.勃列日涅夫改革【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1928-1937年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随着工业化的建立等苏联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即斯大林模式.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量已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7.1928~1937年,苏联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1940年,苏联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汽车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这些成就主要得益于苏联( )A.社会主义工业化 B.农业集体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新经济政策【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1928~1937年,苏联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1940年,苏联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汽车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反映了苏联在重工业发展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结合课本所学可知,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从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苏联建立起飞机、汽车、拖拉机、化工、电力、机器制造等部门。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化体系。A项符合题意;B项不合题意;1918——1920年国内战争时期,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列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项不合题意;为了恢复发展国民经济,1921年春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8.两位同学在议论某位历史人物,这位历史人物是( )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答案】B【解析】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位历史人物是斯大林。1924年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终止了新经济政策,二战爆发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抗击德军,在雅尔塔会议上,积极争取国家利益的最大化。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9.下表反映了苏联1966—1985年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源是( )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B.赫鲁晓夫改革 C.戈尔巴乔夫改革 D.苏联解体【答案】A【解析】依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源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特点是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民主与法制匮乏;经济上,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轻工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斯大林模式从长远看,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无法充分发挥。苏联的改革也没有突破这一体制,最终导致苏联解体,所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是变化的根源,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10.“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而细致地规划过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苏联人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生产、运输、销售都是由国家计划安排。”这一描述反映了苏联实行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市场经济体制 D.斯大林模式【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的“这是苏联人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斯大林执政的过程中,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开始实行第一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把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斯大林还确立农业集体化方针,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1936年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形成。在斯大林时代,所有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故D符合题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与题干信息 “所有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不符,故AB不符合题意;市场经济体制与题干的“国家如此全面而细致地规划过自己的发展进程”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11.“二战”后,随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东西方“冷战”的加剧,苏联强行将东欧各国纳入自己已有的固定模式的轨道。这种“固定模式”的特点是( )A.高度集中 B.计划与市场结合 C.自由放任 D.多种所有制并存【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目中“固定模式”指的是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的最显著的特点是政治经济权利的高度集中,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12.苏联钢产量由1928年的430万吨,增加到1940年的1830万吨。1928-1937年,建成大型企业6000多个,建立飞机、汽车、化工、机器制造等新型工业部门。这反映了苏联( )A.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B.重工业发展迅速 C.斯大林模式制约发展 D.完成农业集体化【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1937年,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实行第一和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是发展重工业,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由此可知,题干材料反映出苏联重工业发展迅速。故B符合题意;新经济政策是1921年实行,故A不符合题意;斯大林模式制约发展和完成农业集体化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3.20世纪30年代,领导人民将苏联由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的是(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在1928年至1932年,斯大林提出的,苏联共产党和政府为摆脱苏联落后的农业国面貌而实行的大规模有计划的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按照预先编制的详细计划建设的开端,同时也是人类大规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开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苏联开始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苏 联初步建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物质基础。所以答案选B14.列宁说:1921年春天,情况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简洁、迅速、直接的办法去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这里失败的“尝试”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冷战政策 C.产业复兴法 D.马歇尔计划【答案】A【解析】俄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虽然保证了军事胜利,但挫伤了农民积极性,且时间是1919——1921,故答案选A。15.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虽然使苏联取得巨大的建设成就,但这一模式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的弊端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排斥市场调节 C.权力高度集中 D.民主法制健全【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两项都是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表现,排除。斯大林模式在政治方面忽视民主与法制建设,所以D项也不正确。C项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在C。二、综合题16.材料1921年,苏俄政府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这使得资本主义经济活跃起来。有人认为这是“倒退到资本主义”,是对十月革命的背叛。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结合所学知识阐明理由。【答案】不同意理由: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不是倒退到资本主义,不是对十月革命的背叛。这是因为:①这是由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当时国内形势严峻,小农生产占优势,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有利于发展生产。②新经济政策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了广大劳动者的欢迎,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因此,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为苏俄人民指明了走向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对各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同意题干的观点。理由是:列宁1921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不是倒退到资本主义,不是对十月革命的背叛。因为:实行新经济政策这是由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当时国内形势严峻,小农生产占优势,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有利于发展生产。新经济政策的实行,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新经济政策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了广大劳动者的欢迎,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因此,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为苏俄人民指明了走向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对各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故不同意题干的观点。【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认识新经济政策,识记新经济政策的作用,认识到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为苏俄人民指明了走向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对各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选集》材料二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跟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1)材料一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是指什么办法?为了纠正这个错误,列宁换一个思路。材料二中“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指什么?【答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解析】依据材料一的“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了纠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个错误,列宁换一个思路。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2)这一政策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的?有何作用?【答案】1921年;作用: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3)“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答案】把社会主义与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允许出租土地,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实行自由贸易;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与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4)“苏联的模式”是指什么模式?该模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有何特点?【答案】斯大林模式;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模式使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但苏联模式的弊端也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训练试卷 (原卷版)一、选择题1.斯大林上台后,在一次讲话中说:落后就要挨打,但是我们不想挨打。不,我们拒绝挨打!……那就是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再落后了。于是苏联( )A.实行了战吋共产主义政策 B.推山了新经济政策 C.开展了工业化建设 D.发动了垦荒运动2.苏联模式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对这一模式表述正确的是( )A.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B.尊重经济规律并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C.为夺取十月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3.列宁指出:我们现在正纠正我们的许多错误,我们正在学习怎样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而不犯这些错误。列宁为“纠正错误”而采取的措施是( ) A.建立苏维埃政权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推行农业集体化 D.改革苏联模式4.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相继担任苏联领导人的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改革。他们的改革主要是针对(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偏差 B.新经济政策的不足 C.市场经济体制的缺陷 D.斯大林体制的弊端5.十月革命后,列宁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所做的有价镇的探索是( )A.实施新经济政策 B.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C.颁布苏联新宪法 D.开展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6.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据苏联统计,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与这一成就取得有关的是( )A.苏联模式 B.新经济政策 C.赫鲁晓夫改革 D.勃列日涅夫改革7.1928~1937年,苏联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1940年,苏联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汽车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这些成就主要得益于苏联( )A.社会主义工业化 B.农业集体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新经济政策8.两位同学在议论某位历史人物,这位历史人物是( )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9.下表反映了苏联1966—1985年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源是( )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B.赫鲁晓夫改革 C.戈尔巴乔夫改革 D.苏联解体10.“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而细致地规划过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苏联人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生产、运输、销售都是由国家计划安排。”这一描述反映了苏联实行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市场经济体制 D.斯大林模式11.“二战”后,随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东西方“冷战”的加剧,苏联强行将东欧各国纳入自己已有的固定模式的轨道。这种“固定模式”的特点是( )A.高度集中 B.计划与市场结合 C.自由放任 D.多种所有制并存12.苏联钢产量由1928年的430万吨,增加到1940年的1830万吨。1928-1937年,建成大型企业6000多个,建立飞机、汽车、化工、机器制造等新型工业部门。这反映了苏联( )A.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B.重工业发展迅速 C.斯大林模式制约发展 D.完成农业集体化13.20世纪30年代,领导人民将苏联由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的是(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14.列宁说:1921年春天,情况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简洁、迅速、直接的办法去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这里失败的“尝试”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冷战政策 C.产业复兴法 D.马歇尔计划15.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虽然使苏联取得巨大的建设成就,但这一模式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的弊端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排斥市场调节 C.权力高度集中 D.民主法制健全二、综合题16.材料1921年,苏俄政府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这使得资本主义经济活跃起来。有人认为这是“倒退到资本主义”,是对十月革命的背叛。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结合所学知识阐明理由。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选集》材料二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跟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1)材料一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是指什么办法?为了纠正这个错误,列宁换一个思路。材料二中“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指什么?(2)这一政策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的?有何作用?(3)“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4)“苏联的模式”是指什么模式?该模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有何特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训练(原卷版).doc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训练(解析版).doc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导学案.doc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课件.pptx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doc 苏联工业化成就与问题.mp4 苏联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mp4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五年计划).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