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红寺小学导学案课 题9、雨的形成课 型新授课年 级四执 教学习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什么叫作凝结。2能举例说出有些物质的变化是可逆的。3能分别举例说明物质的可逆变化在人类生活中的运用。4愿意关注科学技术(人工降雨)的发展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学习重难点创造条件,使学生尽可能独立地探究雨的成因。学法指导设计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预习提示学 习 过 程环节学 案导 案导入·知识准备(3)1根据教材插图的启发,再例举更多类似现象。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独学·自主预习(6)1阅读科学在线,进一步加深对雨的形成的认识。用自己的话解释什么是人工降雨。2通过阅读我了解到的知识是:用( )的手段促使( )降水成为人工降水。它不仅能有效的缓解( ),还有( )的作用。独立思考后组长组织交流,抽组展示。互学·合作探究(6)一活动:“找一找小水珠从哪里来”1从课本图上找一找哪里出现了小水珠。 2猜想这些小水珠从哪里来?3互相交流我们的猜想。凝结现象的两个基本条件:一要有水蒸气,二要受冷。自我思考,组内交流,简要记录;组间交流。群学·展示交流(20)一实验1参照课本提示进行实验。向同样大小的两个杯中倒入同样多的温水,同时盖上大小相同冷热不同的玻璃片后,会发现:冷玻璃片上有( )生成;热玻璃片上( )小水滴生成。2分析对比实验,思考为什么出现不同的实验现象?3由对比实验联想到小水珠形成的条件。二讨论1分组讨论 :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 2谁的解释更有道理,为什么?三“雨的形成”实验1小组同学互相合作,制定小组的研究计划。2汇报研究计划.3根据各小组制定的研究计划进行实验.4学生实验,汇报实验结果.总结性讨论,认真倾听并评价学生观点。巡视指导巩固·达标测评(5)试一试,我最棒。1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0℃以下)结成的( )A小水珠 B小冰晶 C白色物体 D不能确定2夏秋季的早晨,在草、树叶等物体上常常会看到许多露珠,它们是( )A从天空中掉下来的 B从树叶中渗出来的 C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的 D无法判断3雨的形成不需要下列哪一项( )A大量水蒸气 B水蒸气遇冷 C小水滴不断聚集 D对水蒸气加热4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程,叫做( )A凝结 B沸腾 C蒸发5 “揭开热水杯的杯盖,杯盖上看到许多小水珠”,这种现象用图解表示是( )。 受热 受冷 受冷 受热 A、水—→水蒸气 B、水蒸气—→水 C、水—→冰 D、冰——→水6把冷热两块玻璃片,分别盖在盛有温水的烧杯口上,在( )上有水滴生成。A热玻璃片上 B冷玻璃片上7从冰箱里拿出的可乐,瓶壁上会出现小水珠,这是因为( )。①.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②.可乐遇热蒸发而成。认真思考,独立完成,组内交流,共同订正。归纳·知识盘点9雨的形成 水蒸气 遇冷 水 凝 结代表发言,教师小结。重点知识梳理作业·巩固预习根据本课内容写一篇科学童话,要求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能体现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组织讲评反思·学习收获1生活中见到的小水珠从哪里来?2这些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3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凝结?4人们怎样进行“人工降水”?它的好处是什么?5生活中有哪些可逆变化的例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