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白杨礼赞》教学评一致性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
《语文课程标准》初中阶段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2.教材分析
《白杨礼赞》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从部编本教材双线组元的角度看,本单元选入五篇散文,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写法与语言都很有特色。有写人记事散文的典范《背影》,有写景抒情散文《昆明的雨》,有精短的哲理散文《散文两篇》,有托物言志的散文《白杨礼赞》。本单元学习目标的语文要素为“反复品味、欣赏语言”,人文要素为“培养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通过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着重把握各类散文在写法上的独特之处,培养对散文语言的赏析能力, 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具体到《白杨礼赞》,是典型的托物言志散文,文章篇幅不长,却起伏跌宕,颇能撼动人心。作者描写白杨树“绝无旁枝”“紧紧靠拢”“绝不旁逸斜出”“片片向上”“微微泛出淡青色”等形象特点,将其与北方农民、北方的抗战军民以及抗战军民的“精神和意志”建立起联系,层层深入地揭示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品味,赏析语言,这是学习重点。象征手法是本课的一个学习难点,作者笔下极普通却不平凡的白杨树与作者心中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的形象得到完美的统一。应联系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象征意义,进而感悟作者对抗日军民的赞美和崇敬。
3.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语文学习,大部分学生已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朗读水平有很大提高,整体感知文本、圈点勾画重点语句赏析的意识已具备,理解能力也不断提高。本单元散文多样化,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散文的兴趣,触发学生多方面的情感体验。作者茅盾和文章的创作背景都距离学生现在的生活比较远,但是对英雄的礼赞容易引起学生共鸣,要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引导学生贴近那段历史,深刻理解作者的情感。?
【教学目标】
1.通过准确、有感情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情感线索。
2.通过品读描写外形特征和内在品质的句段,赏析阳刚、大气、有节奏感的语言,概括形象特征。(重点)
3.通过了解背景,明确象征意义,理解崇敬、赞美之情。(难点)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品读描写外形特征和内在品质的句段,赏析阳刚、大气、有节奏感的语言,概括形象特征。(重点)
2.通过了解背景,明确象征意义,理解崇敬、赞美之情。(难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一:
1.?能理解课题“致敬赞美白杨树”的含义,并猜读文章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能有感情朗读课文,划出文中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反复朗读,抓住“不平凡”理清情感线索,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针对目标二
1、对比阅读茅盾的《题白杨图》一诗,找出与诗句对应的语言品读,概括形美与神美,欣赏本文语言的阳刚、大气,富有节奏感。
2、能用文中的词语介绍白杨树,进一步感知形象特征。
针对目标三
1.?联系写作背景感受抗日军民精神,找出象征体和本体的相似点,反复朗读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感悟作者的赞美崇敬之情。
2.学以致用,联系身边的事物,赋予它新的含义,感悟新时代的白杨精神。
一、导入:播放歌曲视频《小白杨》
同学们,阎维文用歌声唱出对小白杨的赞美,也唱出了对边塞军人的高度赞扬。今天我们学习的《白杨礼赞》和这首歌曲有异曲同工之妙。下面我们跟随茅盾先生一起去感受西北边塞白杨树的英姿吧!
二、解读学习目标
1.通过准确、有感情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情感线索。
2.通过品读描写外形特征和内在品质的句段,赏析阳刚、大气、有节奏感的语言,概括形象特征。(重点)
3.通过了解背景,明确象征意义,理解崇敬、赞美之情。(难点)
过渡语: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的要求,开始自主学习。
针对目标一:读白杨
活动1:质疑猜读:课题《白杨礼赞》是什么意思?看到课题的时候你会想了解哪些内容?
师解题:“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礼赞”的含义是崇敬而赞美。题目的意思是以高度的敬意赞美白杨树。
生质疑:作者如何礼赞白杨的?礼赞了怎样的白杨?仅仅是礼赞白杨吗?(板书:如何?怎样?为什么?)
活动2:带着问题有感情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明确文章情感线索。根据朗诵指导自读、班内展读(幻灯片出示朗读指导)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开篇点题)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过渡)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过渡)
第8段:白杨不是平凡的树……我赞美白杨树……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首尾呼应,再次点题)
朗读指导:开篇声音高亢,音调舒缓;
突出重音(加粗字),惊讶、高兴;
结尾读出高音,达到高潮。
?点拨:这几句话的句式结构相似,但是感情却步步深入,“那”是远指,“这”是近指,“决不”比“实在”的语气更肯定。在整篇文章的抒情中,始终有一种情感一线贯穿,使得这篇散文行散而神聚,那就是本文的抒情线索——作者礼赞白杨树是因为白杨树的“不平凡”。
? 评价要点
1.能理解课题“致敬赞美白杨树”的含义并猜读文章内容,提出问题。
2.读准字音,读出重音、激情与豪气。
3.能准确划出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大声朗读,读出“不平凡”“赞美”“那、这、实在、决不”的重音,理清情感线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合作探究
针对目标二:品白杨
过渡:作者在行文过程中不止一次的发声“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感情如此强烈真挚,那么白杨树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树呢?让我们将目光投向精美语段,去寻找去体味茅盾先生笔下白杨树的不平凡,从文中感受它的美。
活动1:茅盾在他的《题白杨图》一诗中用诗化的语言表现了白杨树的特征与精神,请从文中找出对应的语言品读。( PPT出示诗和树的图片)
步骤:圈点勾画出描写白杨树外形和品质的关键语句反复诵读,提炼出概括特征品质的词语。
题白杨图?茅盾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挺立如长矛:笔直,绝无旁枝——正直
枝枝争上游:笔直,紧紧靠拢——团结
叶叶皆团结:片片向上??????——上进???????????
诗中没写的到文章中有更精彩的描述-皮:光滑淡青色????——生命力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文末写楠树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
坚强不屈?挺拔??伟丈夫
点拨:“它伟岸、正直……它是树中的伟丈夫”作者一口气说出了白杨树的七种可贵品质,可谓是“一枝一叶总关情”,请大家再读这一句,注意这八个褒义词“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伟丈夫”,读出层次感,读出重音和韵味。
活动2:请用文中的词语向你的同桌描绘一下你心中的白杨树。(同桌对话)
评价要点
4.能根据诗句找出与文中对应的直接描写白杨树外形和表现白杨内在品质的语句,概括出形美和神美。读出美感,读出八个词语的层次感,读出重音和韵味。
针对目标三:悟白杨
过渡:作者说白杨树是“极普通的”,却又把它描写的“不平凡”,不遗余力的去赞美白杨树, 仅仅是在礼赞白杨树吗?他赞美的是什么?他是借赞美白杨树歌颂北方抗日军民,抗日军民身上具有什么精神?
活动1:播放有关时代背景(南泥湾生产运动、百团大战冲锋陷阵场面)的视频,让学生直观的了解那段历史,感受抗日军民昂扬向上的精神。)
过渡:为什么不直接赞美?
背景链接:《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广大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致,粉碎日寇“扫荡”的战绩。茅盾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由于当时处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表达自己对抗日军民的赞美之情。
活动2:白杨和北方的农民、哨兵在精神意志方面的共同点是什么?找到将树和人联系到一起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是如何步步深入揭示象征意义的?(小组合作探究)
点拨:笔直的干给人正直之感,靠拢的枝象征着一种团结的精神,向上的叶让我们感受到的是浓浓的上进,皮光滑并泛出青色流露出旺盛的生命力,有一种坚强之美。
白杨树有人一样的品质,由这些美好的品质,才联想到了这样的人身上。这四个反问句由树联想到人,联想到北方的农民,联想到抗日军民,进而联想到他们的精神和意志,这就是象征。
点拨:四个反问句组成一组排比句,层层递进,气势恢宏,语气更加肯定、强烈,不断加深反问语气,节奏一句比一句强烈,联想一句比一句扩展,内容一句比一句深刻,从而使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由浅入深,由含蓄到明朗逐渐展示出来,使主题逐渐深化.明确写到了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守卫家乡的哨兵”和“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流露出作者的坚定和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更讴歌了西北军民团结抗战的伟大精神和意志。
正是因为对北方抗日军民有了崇敬之心,所以作者才会对象征着他们的白杨树有了崇高的敬意。让我们有感情朗读作者礼赞白杨树的原因也就是本文的主旨句直接点明白杨树象征意义的一句话,体会作者的崇敬之情。
评价要点
6、能理解时代背景,感受抗日军民的精神,体会作者赞美、崇敬的情感。
7.?能分析出树和人的相似点,用崇敬的情感读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8.能用崇敬的情感朗读四个“难道”排比句,语气感情步步深入。
训练环节
针对目标三:悟白杨
(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领略了茅盾笔下西北高原上白杨树的勃发英姿,更体悟到在艰苦卓绝的斗争时期,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顽强奋斗的强烈的民族精神。《白杨礼赞》是我国现代散文园的一篇力作,也是茅盾先生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遗产。
活动4:学以致用谈收获,感悟新时代的白杨精神。
虽然我们现在身处和平年代,但是白杨精神永不过时,今天当我们再看到这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参天耸立的白杨树时,你们联想到了什么?
生:联想边防战士、国庆阅兵方阵等内容谈感悟
师总结:(出示学校升旗仪式照片)同学们,当我看到这参天挺拔的白杨树时,我仿佛看到了我们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全体同学,让我们礼赞白杨,继承这种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学会珍惜,懂得感恩,为实现中国梦而拼搏奋斗吧!
课堂总结:运用思维导图,梳理收获?
评价要点
9.能结合现实生活,谈新时代的白杨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