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教案撰写:杨子生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教学目标:1.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2.运用地图指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3.用实例说出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4.能用实例说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教学重点:1.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2.运用地图指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3.用实例说出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教学难点;用实例说出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课型:复习课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梳理知识点:引导学生根据知识点看书:(一)国家和地区1、面积排前六位的国家依次是: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2、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二)国际合作1、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成立于1947年,总部设在美国的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国、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2、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组织有: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欧洲联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美洲国家组织、非洲联盟、阿拉伯国家联盟、亚太经合组织等。3、南北对话: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有关经济、政治等方面问题的商谈。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4、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间:2001年11月12日。二、典型题目讲解。学生做题目,老师点拨:(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国家可分为( )A、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B、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C、私有制国家 D、独立国家和非独立国家2、发达国家的农业( )A、不如发展中国家发达 B、多为劳动密集型生产C、机械化程度高 D、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营为主3、“南南合作”是指( )A、南北半球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 B、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C、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 D、南美洲与南极洲之间的相互合作4、世界各国之间( )A、地位平等 B、政治制度相同C、经济实力差异不大 D、地理位置基本相似5、下列哪个国家不属于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 )A、法国 B、俄罗斯 C、日本 D、中国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哪个国家或机构倡导的( )A、亚太经合组织B、美国C、联合国D、中国答案:1、B 2、C 3、C 4、A 5、D 6、D(二)综合题7、阅读图1,回答问题:图1(1)发达国家人口约占总人口的 ﹪,但国内生产总值却占世界的﹪。(2)发展中国家人口约占总人口的 ﹪,但国内生产总值仅占世界的﹪。(3)你知道“南北差距”的含义吗?(4)试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产生经济水平差异的原因,并提出改变发展中国家落后状况的措施。答案:(1)15﹪ 77﹪(2)85﹪ 23﹪(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距(4)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基础好,技术水平高。措施: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8、读图2,回答问题:图2(1)以上两幅分别是哪两个国家:A、 ,B、 。(2)上图两国位于北半球的是 ,人口密度较小的是 。(3)上图两国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是 。(4)上图两国中以外来移民为主体建立起来的国家是 。答案:(1)俄罗斯 澳大利亚(2)俄罗斯 澳大利亚(3)俄罗斯(4)澳大利亚三、课堂总结:回顾所讲知识点。四、课外作业:读图3和图4,回答问题:图3罗斯和很多英国中学生一样,有自己漂亮的卧室,昨天是她的生日,爸爸妈妈送给她一台电脑作为生日礼物。图4纳米亚和很多印度孩子一样,全家住在一个简陋的木屋里。虽然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但是因为家里穷,他只得帮助爸爸摆摊卖水果。(1)罗斯与纳米亚生活状况不同,是因为这两个国家的 不同。(2)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通常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 和,前者主要分布在 洲、 洲和 洲;后者主要分布在 洲、 洲和 洲。(3)纳米亚所在的国家比发达国家经济落后,试分析其主要原因:答案:(1)经济发展水平(2)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欧洲 北美洲 大洋洲 亚洲拉丁美洲 非洲 (3)①发展中国家长期受侵略与剥削。②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合作不平等。PAGE4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教案撰写:杨子生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教学目标:1.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2.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3.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教学重点: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难点: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课型:复习课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梳理知识点。学生对照知识点看书:(一)天气与气候1、天气:一个天地短时间里的阴晴、冷热、风雨等的大气状况。2、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大旗平均状况。天气与气候的区别:(1)时间的长短不同;(2)天气经常变化,二气候较稳定。3、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卫星云图和常用天气符号。风向、风力的表示方法:风是风的来向。4、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空气质量日报(1)主要内容:首要污染物、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状况越差)。(2)首要污染物:可吸入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5、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洋流因素。6、世界气候的主要类型:(1)热带热带雨林气候(最大的亚马孙平原――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最大的非洲草原――高温,干湿两季);热带沙漠气候(非洲撒哈拉大沙漠――终年炎热干燥);热带季风气候(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高温,旱雨两季)。(2)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亚欧大陆东岸――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大陆性气候(亚欧大陆内部――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少,集中在夏季);温带海洋性气候(亚欧大陆西岸――终年温和多雨,冬暖夏凉,气温和降水年变化小);温带季风气候(亚洲东部――冬冷夏热,降水集中在夏季);地中海气候(大陆西岸的中低纬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3)寒带――苔原气候(长冬无夏)、冰原气候(终年严寒)。(二)气温的变化:1、日变化: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气温的日较差。2、年变化: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作气温的年较差。(1)热带全年高温,温带四季明显,寒带全年低温。(2)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正好相反)(3)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三)气温的分布:1、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2、气温分布的规律: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则相反,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60)。3、等温线呈封闭形状,如果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相反是高温中心。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4、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从低纬度向两极逐渐降低,最寒冷的地方为南极大陆。(四)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1、分为四个等级:小雨、中雨、大雨、暴雨。2、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3、影响降水量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等。4、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赤道附近降水多;由赤道到两极,降水量逐渐减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降水少。二、典型题目讲解。学生做题目,老师点拨:(一)单项选择题1、某山山脚下温度为220C,山顶温度为100C,这座山相对高度为( )A、600米 B、3666米 C、200米 D、2000米2、下列地区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A、山地迎风坡B、山地背风坡C、两极地区D、回归线两册西岸3、下面四种气候类型中,具有“终年高温多雨”特征的是( )4、同学们的衣柜里存放着春、夏、秋、冬四季服装,这是因为我们生活在( )A、热带地区B、温带地区C、寒带地区D、亚热带地区5、下列语句用于描述天气状况的是( )A、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C、赤道地区终年高温多雨 D、昆明四季如春(二)综合题6、阅读世界气候分布图(图1),回答问题:图1(1)赤道附近大部分地区,气候类型是 ,它的特点是 。(2)亚洲东部的气候类型是 ,其特点是 。(3)欧洲西部沿海地区是 气候,地中海沿岸是 气候。(4)从图中看出,世界气候具有 差异,影响一个地区其后的主要因素有 、 、 等。答案:1、D2、A3、A4、B5、B6、(1)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2)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3)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4)地区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地形三、课堂总结回顾所讲知识点。四、课外作业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图2),回答问题:图21、图中年平均气温在200C以上的地区,同五带中 带的范围大体一致。2、世界上最炎热的地区位于 洲的北部,在五带中属于 带;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区位于 (洲)。3、从全球范围看,世界气温水平分布规律从 向 逐渐降低,并且等温线大致与 线平行,说明影响气温分布的最基本因素是 。4、亚洲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00C以下,其主要的原因是。答案:1、热2、非 热 南极洲3、低纬度 两极 00纬线 纬度位置4、青藏高原海拔高。PAGE4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教案撰写:杨子生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教学目标:1. 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影响,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2. 了解世界文化的差异,理解和尊重各国的文化传统。3. 形成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教学重点:1. 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影响,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2. 了解世界文化的差异,理解和尊重各国的文化传统。教学难点:形成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课型:复习课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梳理知识点:引导学生根据知识点看书:(一)人口增长的特点:18世纪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二十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大大加快,2000年世界人口总数已超过60亿。世界上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巴西、日本、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尼日利亚。(二)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决定的。公式:出生率=出生人数÷总人口数×100﹪;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数×100﹪;人口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千米的人口数。密度=总人口/总面积1、人口分布密集的地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大陆及北美洲东部。2、人口稀少的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气候过于高温潮湿的雨林、终年严寒的高纬度极地、地势高峻、空气稀薄的高原、山区。(三)世界三大主要人种1、白种人――欧洲、非洲北部、北美洲、大洋洲;2、黄种人――亚洲、北美洲北部、拉丁美洲;3、黑种人――非洲南部、大洋洲、南北美洲。(四)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英语。二、经典题型解析学生做题目,老师点拨:(一)单项选择题;1、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是( )A、从地球上出现人类至今一直缓慢增长B、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C、会匀速增长D、18世纪以前缓慢增长,18世纪后增长速度加快,目前增长速度变慢2、世界人口稀少的地区是( )A、寒带气候分布的地区 B、热带季风气候恩不的地区C、温带海洋气候分布的地区D、地势低平的地区3、下列哪组国家全都是发达国家( )A、中国、印度、扎伊尔 B、日本、巴西、澳大利亚C、荷兰、芬兰、墨西哥 D、澳大利亚、日本、美国4、发展中国家有150多个,大部分位于( )A、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B、南极洲、南美洲和亚洲C、非洲、亚洲和美洲 D、欧洲、北美和大洋洲5、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是( )A、基督教B、佛教C、伊斯兰教D、藏传佛教6、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 )A、俄语 B、汉语 C、法语 D、英语7、环境对人种的形成是有较大影响的,一般来说,黑人多分布在( )A、气温较高的热带地区 B、气候比较温和的温带地区C、较为寒冷的汉代地区吧 D、全球的季风气候区8、从地形上看,聚落多分布在( )A、高原地区B、山地丘陵区C、平原地区D、河流上游地区(二)综合题9、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图1),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代码所表示的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几个地区的名称:① ,② ,③ ,④ 。(2)①、②两地区之间之所以人口稠密是因为 。③、④两地区之所以人口稠密是因为 。(3)A、B两地区人口稀少的自然原因分别是(4)C地因分布在 (高、低)纬度地区,D地地形是 ,给人类生存带来困难,是人口稀少地区。答案:1、D2、A3、D4、A5、A6、D7、A8、C9、(1)北美洲东部 欧洲亚洲南部 亚洲东部(2)中纬度近海平原 中低纬度平原近海(3)A是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B是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4)高 高原10、读图2,回答问题:图2(1)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洲或大洋名称。A 洲;E 洋。(2)世界上发达国家集中分布的大洲是 (填字母,下同);黄种人集中分布的大洲是 ;混血人种集中分布的地区是 ;极地气候分布最广泛的地区是 ;B所在地区的居民主要信奉 教。答案:(1)亚洲 大西洋(2)B A C D基督三、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所讲知识点。四、课外作业;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图3),回答问题:图3(1)从纬度位置分析,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A、低纬度地区 B、中纬度地区C、中低纬度地区 D、高纬度地区(2)从海陆位置分析,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地区。人口稀疏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地区。(3)从地形条件分析,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A、高原 B、丘陵 C、平原 D、山区(4)亚洲东部和欧洲西部同为人口稠密地区,其原因有何不同?答案:(1)C(2)沿海 内陆(3)C(4)亚洲东部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自然条件优越;欧洲西部是工业化最早的地方,经济发达。PAGE4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教案撰写:杨子生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教学要求:1.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2.了解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的规律。3.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并说明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的知识。4.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5. 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教学重点:1、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2、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教学难点: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并说明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的知识。课型:复习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梳理知识点。学生对照知识点看书: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周期:一天(24小时)意义:A、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B、经度不同的地方出现不同的地方时。2、地球的公转:地球一边自转一边绕太阳运转。轨道形状:近似圆形的椭圆。周期:一年。意义: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特点: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66.50夹角,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3、北半球的二分日、二至日、四季的划分:(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D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赤道(00)上,全球昼夜等长。B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赤道(00)上,全球昼夜等长。C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23.50N)上。D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23.50S)上。四季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4、五带的划分:(划分依据: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四季变化明显。北温带: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四季变化明显。南寒带:南极圈和南极之间;太阳斜射厉害,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北寒带:北极圈和北极之间;太阳斜射厉害,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二、典型题目讲解。学生做题目,老师点拨:(一)单项选择题1、6月份,我们正处于夏季,此时南半球的新西兰处于(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2、当北京时间为上午8点时,日本东京时间为上午9点,这一现象是由于( )A、地球自转造成的 B、地球公转造成的C、昼夜更替造成的 D、时钟出现了问题3、以下地理现象中,主要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A、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B、四季的变化C、昼夜长短的变化 D、昼夜更替现象4、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方向相同 B、运动周期基本相同C、运动的速度基本相同 D、产生的地理想象基本相同5、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北寒带答案:1、A2、A3、D4、A5、B(二)综合题6、读图1,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各点表示的节气是① ;② ;③ ; ④ 。(2)教师节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 点附近(填数码)。图1答案:(1)夏至、秋分、冬至、春分(2)④7、读下面两幅图,完成图后填空:图2(1)A、B、C三点都位于地球上五带中的 带,一年中太阳直射两次光临 点。(2)A点的纬度是 ,一天中,A、B两点先看到太阳的是 。(3)当太阳直射A点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 (甲、乙、丙、丁)处,此时北极圈内会出现 现象。(4)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乙处时,北半球处在 季,南半球处在 季。(5)地球由公转轨道的丙处向丁处运动过程中,泰州市的白昼将变 (长、短),获得的太阳光热也将逐渐 (增加、减少)。答案:(1)热 A、B(2)23.50 B(3)甲 极昼(4)秋 春(5)长、增加三、课堂总结回顾所讲知识点。四、课外作业(一)填空题1、哥白尼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在 的同时又不断围绕太阳 (这就是“日心说”)。(二)单项选择题2、地球上每天观察到的太阳东升西落,是因为( )A、太阳绕着地球转 B、地球绕着太阳公转C、太空在旋转 D、地球不停地自转3、下列节日中,泰州地区的居民感觉到正午太阳最高的是( )A、“六一”儿童节 B、元宵节C、国庆节 D、圣诞节(三)综合题4、读图3,回答问题:(1)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热量带的名称:A ,B ,C 。(2)虚线D、E表示各带之间的分界线,其中D表示 线,E线纬度为 。(3)五带是根据 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来划分的。A、B、C三带中,全年气温较高的是 带(填字母),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的是 带(填字母)图3答案:(一)1、自转 公转(二)2、D3、A(三)(1)热带 北温带 北寒带(2)北回归 66.50(3)阳光照射 A BPAGE1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教案撰写:杨子生世界地理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教学目标:1.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2.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教学方法和科学探究精神,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教学重点: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教学难点: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教学方法和科学探究精神,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课型:复习课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梳理知识点。学生对照知识点看书:(一)七大洲和四大洋1、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A-亚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E-南极洲 F-欧洲 G-大洋洲各大洲的分界线:亚洲-欧洲:乌拉尔山脉;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黑海;里海;乌拉尔河。亚洲-非洲: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沟通太平洋(白令海)北冰洋)。南美洲-北美洲:巴拉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2、四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列)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二)六大板块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分别是亚洲版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板块张裂形成海洋,板块碰撞形成山脉。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边缘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二、典型题目讲解。学生做题目,老师点拨:(一)单项选择题1、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说:地球看上去更像个水球,这是因为( )A、地球表面71%是海洋 B、天是蓝的C、海洋占陆地面积的90% D、海洋是蓝的2、某人的家乡位于西半球、北半球,以下选项符合要求的是( )A、北美洲 B、亚洲 C、南美洲 D、大洋洲3、基本上位于寒带的大洲是( )A、欧洲 B、北美洲 C、亚洲 D、南极洲4、世界上跨纬度最多的大洲是( )A、南美洲 B、南极洲 C、北美洲 D、亚洲5、四大洋中跨经度最多的是( )A、大西洋 B、印度洋 C、太平洋 D、北冰洋6、关于各大洲与板块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洋洲主要分布在印度洋板块 B、亚欧大陆全部位于亚欧板块C、非洲大陆主要分布在大西洋板块D、南美洲主要分布在南极洲板块7、根据全球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图,下列地区多火山、地震的是( )A、南极大陆内部B、亚欧大陆内部C、大洋洲内部D、北美洲西部沿海答案:1、A2、A3、D4、D5、D6、A7、D(二)综合题8、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图1),回答问题:图1(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板块名称:A ,B ,C ,D,E ,F .(2)六大板块中 几乎全是海洋。(3)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是由于 (板块)与(板块)的碰撞形成的。(4)我国东部处在 (板块)与 (板块)之间。答案:8、(1)非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亚欧板块 太平洋板块 美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2)太平洋板块(3)印度洋板块 亚欧板块(4)太平洋板块 亚欧板块9、阅读下图(图2),回答问题:图2(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洲名称:A ,B ,C ,D 。(2)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大洋名称:① ,② ,③ ,④ 。(3)七大洲中纬度最高的是 ,面积最大的是 。(4)位于北半球,东邻大西洋、西邻太平洋的是 洲;位于西半球,离南极洲近的是 洲;位于南半球、东邻太平洋、西邻印度洋的是 洲;位于东半球、赤道穿过中部的是 洲。(5)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 (洋),纬度最高的是 (洋)。答案:(1)亚洲 北美洲 非洲 南美洲(2)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3)南极洲 亚洲(4)北美 南美 亚 非(5)太平洋 北冰洋三、课堂总结回顾所讲知识点。四、课外作业(一)填空题1、从地球仪上看,世界海陆分布很不 ,陆地主要集中分布在 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 半球。2、德国科学家 在 学说中提出地球“活动论”的观点。(二)选择题3、大明政驾船在亚非分界线上航行,他正航行在( )A、巴拿马运河 B、苏伊士运河 C、白令海峡 D、马六甲海峡4、下列地理事物由板块张裂运动形成的是( )A、长江三峡B、东非大裂谷C、喜马拉雅山D、雅鲁藏布江5、下列大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西洋正在缩小 B、太平洋正在逐渐扩大C、印度洋正在逐渐扩大 D、各大洋面积不会变化答案:1、均匀 北 南 2、魏格纳 大陆漂移3、B4、B5、CPAGE4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教案撰写:杨子生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2.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了解地球仪的作用,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4.认识地图是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5.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6.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第三节 地图教学目标:1.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者指向标等确定方向。2.在地图上测量两点间直线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3.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4.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5.能够根据使用目的(例如旅游)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6.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教学重点:1、在地图上测量两点间直线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2、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3、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教学难点: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者指向标等确定方向。课型:复习课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梳理知识点。学生对照知识点看书:(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1、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以1:10000为例)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①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米。②数字式:1:10000(比号后面的数字越大,比例尺越小)③线段式:0 100米。同样图幅的地图,比例尺越大,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图上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图上的内容越简单。2、辨别图上的方向:(1)画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示北方。(N为北、S为南、E为东、W为西)(2)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同一条经线上的各点相互位于正南或正北,同一条纬线上的各点相互位于正东或正西。(3)无指向标和经纬网的地图,通常是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3、常见图例和注记:二、地形图的判读: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2、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3、等高线:地面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高线。(1)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2)数值大,地势高;数值小,地势低。(3)不同的等高线代表不同的地形。注:山地五种不同形态: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山顶:闭合曲线;山脊:等高线向地处凸;山谷:等高线向高出凸;鞍部:两闭合曲线之间;陡崖:等高线重叠处。作图:按照课本七上18页的方法,由等高线绘制地形剖面图。学生做题目,老师点拨:(一)单项选择题1、在表示同一地区的四幅图中,当图幅不变时,表示内容最详细的一幅是( )A、1:10000000 B、1:1000000C、1:100000 D、1:100002、地图上泰山的高度是1534米,这个高度是指( )A、地面以上高度 B、相对高度C、海拔高度 D、一般高度3、小明想知道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及邻国,最好查阅( )A、交通地图 B、导游地图C、世界政区地图 D、世界地形图答案:1、D2、C3、C(二)综合题阅读等高线分布图(图1),回答问题:图14、图中字母A、B、C、D分别代表不同的地形部位是:A代表 地形 B代表 地形C代表 地形 D代表 地形5、量算甲、乙两山顶的实际距离约为 米。6、甲山在乙山的 方向,甲、乙两山的相对高度为 米。答案:4、鞍部 山脊 山谷 陡崖5、7506、6、西南 40三、课堂总结回顾所讲知识点。四、课外作业(一)单项选择题7、若要绘制一张学校平面图,采用下列哪种比例尺最合适( )A、1:1000 B、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2kmC、0 40km D1/30000008、某同学在公园游玩,想寻找景点,应使用( )A、地形图 B、气候图 C、政区图 D、导游图(二)综合题9、读某地等高线图(图2),回答问题:图2(1)图中D点位于B点的 位置,B点位于C点的 方位。(2)图中D点的海拔高度为 米,C、D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为 米。(3)a、b、c、d、e五处中,表示山谷的是 处,表示鞍部的是 处,表示山顶的是 处。(4)图中A处与C处相比,坡度较缓的是 处。答案:7、A8、D9、(1)东南 西南(2)400 200(3)b c e(4)CPAGE4泰州市胡庄初级中学地理复习教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教案撰写:杨子生基础知识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2.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了解地球仪的作用,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4.认识地图是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5.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6.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要求1.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2.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3.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4.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5.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教学重点: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教学难点: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课型:复习课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梳理知识点。学生对照知识点看书:(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略鼓的球体。(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为了更方便认识地球,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它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三)纬线和经线1、地轴:地球自转轴。2、两极: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3、纬线和纬度:(1)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特点:①除极点外,所有的纬线都是园;②不等周长,赤道最长,是最大的纬线圈越往两极纬线圈越小(南北半球对称的两条相等);③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纬度的划分:①最长纬线是赤道,称为零度纬线。自赤道向南北两极度数逐渐增加,至南北两极增大到最大,为90度。赤道以北为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用“S”表示。②国际上把00 -300称为低纬度,300-600称为中纬度,600-900称为高纬度。③特殊的纬线:北回归线(北纬23.50N);南回归线(23.50S);北极圈(66.50N);南极圈(66.50S)。4、经线和经度:(1)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纬线垂直的半圆叫经线,也叫子午线。特点:①都是半圆;②长度相等;③指示南北方向。(2)经度的划分:经过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零度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的180度属于东经,用“E”表示;从本初子午线向西的180度属于西经,用“W”表示。注: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二、典型题目讲解。学生做题目,老师点拨:(一)单项选择题1、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A、赤道 B、极点 C、极圈 D、回归线2、为什么“欲穷千里目”要“更上一层楼”( )A、因为地球是球体 B、站得高,前面遮挡的东西少C、要看的风景在上层楼 D、高出视野好答案:1、A2、A(二)综合题3、图1为地球仪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地球仪上有很多点和线,请写出下列字母所表示的点和线的名称:A为 极点;B为 极点;C为 纬线;D为 经线。(2)图中E点位于F点的 方向;A点位于E点的 方向。图1 图24、读图2地球仪经纬网图判断:(1)写出图中A、B、C三地的地理位置:A:经度 ,纬度 ;B:经度 ,纬度 ;C、经度 ;纬度 。(2)图中A、B、C三地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是 地,位于东半球上的是 地, 位于西半球的是 地。(3)B地位于A地的 方向。答案:3、(1)北 南 纬线 经线(2)西南 东北 4、(1)A、西经600,北纬600 B、00 00 C、东经400,南纬400(2)B B A(3)东南三、课堂总结回顾所讲知识点。四、课外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经、纬线中,能连接地球南、北两极的是( D)A、赤道 B、北回归线C、南回归线 D、本初子午线2、地球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A )A、赤道 B、200W经线 C、00经线 D、1600E经线3、下列关于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B)A、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圈 B、纬线指示东西方向C、纬线长度都相等 D、地球仪上的经线有360条4、已知某地西侧为东半球,东侧为西半球,该地经度肯定是( D)A、1800 B、00 C、200W D、1600E答案:1、D2、A3、B4、D(二)填空题葡萄牙航海家 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球一圈的航行,从而证实了地球是个 体。答案:麦哲伦 球体(三)综合题读甲、乙两图,回答问题:5、甲图中,A地的地理坐标是 ;乙图中,B地位于 (东或西)半球。6、B地在A地的 方向。答案:5、600S,300W 东 6、东北PAGE2泰州市胡庄初级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试题班级 姓名 得分(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命题:杨子生 命题时间:2010.01.06)1、 单项选择题(47分)1、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A、赤道 B、极点 C、极圈 D、回归线2、为什么“欲穷千里目”要“更上一层楼”( )A、因为地球是球体 B、站得高,前面遮挡的东西少C、要看的风景在上层楼 D、高出视野好3、下列经、纬线中,能连接地球南、北两极的是( D)A、赤道 B、北回归线C、南回归线 D、本初子午线4、地球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A )A、赤道 B、200W经线 C、00经线 D、1600E经线5、下列关于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B)A、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圈 B、纬线指示东西方向C、纬线长度都相等 D、地球仪上的经线有360条6、已知某地西侧为东半球,东侧为西半球,该地经度肯定是( D)A、1800 B、00 C、200W D、1600E7、6月份,我们正处于夏季,此时南半球的新西兰处于(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8、当北京时间为上午8点时,日本东京时间为上午9点,这一现象是由于( )A、地球自转造成的 B、地球公转造成的C、昼夜更替造成的 D、时钟出现了问题9、以下地理现象中,主要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A、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B、四季的变化C、昼夜长短的变化 D、昼夜更替现象10、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方向相同 B、运动周期基本相同C、运动的速度基本相同 D、产生的地理想象基本相同11、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北寒带12、地球上每天观察到的太阳东升西落,是因为( )A、太阳绕着地球转 B、地球绕着太阳公转C、太空在旋转 D、地球不停地自转13、下列节日中,泰州地区的居民感觉到正午太阳最高的是( )A、“六一”儿童节 B、元宵节C、国庆节 D、圣诞节14、在表示同一地区的四幅图中,当图幅不变时,表示内容最详细的一幅是( )A、1:10000000 B、1:1000000C、1:100000 D、1:1000015、地图上泰山的高度是1534米,这个高度是指( )A、地面以上高度 B、相对高度C、海拔高度 D、一般高度16、小明想知道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及邻国,最好查阅( )A、交通地图 B、导游地图C、世界政区地图 D、世界地形图17、若要绘制一张学校平面图,采用下列哪种比例尺最合适( )A、1:1000 B、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2kmC、0 40km D1/300000018、某同学在公园游玩,想寻找景点,应使用( )A、地形图 B、气候图 C、政区图 D、导游图19、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说:地球看上去更像个水球,这是因为( )A、地球表面71%是海洋 B、天是蓝的C、海洋占陆地面积的90% D、海洋是蓝的20、某人的家乡位于西半球、北半球,以下选项符合要求的是( )A、北美洲 B、亚洲 C、南美洲 D、大洋洲21、基本上位于寒带的大洲是( )A、欧洲 B、北美洲 C、亚洲 D、南极洲22、世界上跨纬度最多的大洲是( )A、南美洲 B、南极洲 C、北美洲 D、亚洲23、四大洋中跨经度最多的是( )A、大西洋 B、印度洋 C、太平洋 D、北冰洋24、关于各大洲与板块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洋洲主要分布在印度洋板块 B、亚欧大陆全部位于亚欧板块C、非洲大陆主要分布在大西洋板块D、南美洲主要分布在南极洲板块25、根据全球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图,下列地区多火山、地震的是( )A、南极大陆内部B、亚欧大陆内部C、大洋洲内部D、北美洲西部沿海26、大明政驾船在亚非分界线上航行,他正航行在( )A、巴拿马运河 B、苏伊士运河 C、白令海峡 D、马六甲海峡27、下列地理事物由板块张裂运动形成的是( )A、长江三峡B、东非大裂谷C、喜马拉雅山D、雅鲁藏布江28、下列大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西洋正在缩小 B、太平洋正在逐渐扩大C、印度洋正在逐渐扩大 D、各大洋面积不会变化29、某山山脚下温度为220C,山顶温度为100C,这座山相对高度为( )A、600米 B、3666米 C、200米 D、2000米30、下列地区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A、山地迎风坡B、山地背风坡C、两极地区D、回归线两册西岸31、下面四种气候类型中,具有“终年高温多雨”特征的是( )32、同学们的衣柜里存放着春、夏、秋、冬四季服装,这是因为我们生活在( )A、热带地区B、温带地区C、寒带地区D、亚热带地区33、下列语句用于描述天气状况的是( )A、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C、赤道地区终年高温多雨 D、昆明四季如春34、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是( )A、从地球上出现人类至今一直缓慢增长B、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C、会匀速增长D、18世纪以前缓慢增长,18世纪后增长速度加快,目前增长速度变慢35、世界人口稀少的地区是( )A、寒带气候分布的地区 B、热带季风气候恩不的地区C、温带海洋气候分布的地区D、地势低平的地区36、下列哪组国家全都是发达国家( )A、中国、印度、扎伊尔 B、日本、巴西、澳大利亚C、荷兰、芬兰、墨西哥 D、澳大利亚、日本、美国37、发展中国家有150多个,大部分位于( )A、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B、南极洲、南美洲和亚洲C、非洲、亚洲和美洲 D、欧洲、北美和大洋洲38、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是( )A、基督教B、佛教C、伊斯兰教D、藏传佛教39、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 )A、俄语 B、汉语 C、法语 D、英语40、环境对人种的形成是有较大影响的,一般来说,黑人多分布在( )A、气温较高的热带地区 B、气候比较温和的温带地区C、较为寒冷的汉代地区吧 D、全球的季风气候区41、从地形上看,聚落多分布在( )A、高原地区B、山地丘陵区C、平原地区D、河流上游地区42、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国家可分为( )A、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B、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C、私有制国家 D、独立国家和非独立国家43、发达国家的农业( )A、不如发展中国家发达 B、多为劳动密集型生产C、机械化程度高 D、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营为主44、“南南合作”是指( )A、南北半球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 B、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C、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 D、南美洲与南极洲之间的相互合作45、世界各国之间( )A、地位平等 B、政治制度相同C、经济实力差异不大 D、地理位置基本相似46、下列哪个国家不属于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 )A、法国 B、俄罗斯 C、日本 D、中国4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哪个国家或机构倡导的( )A、亚太经合组织B、美国C、联合国D、中国二、综合题(53分)(一)读甲、乙两图(图1),回答问题:(6分)48、甲图中,A地的地理坐标是 ;乙图中,B地位于 (东或西)半球。49、B地在A地的 方向。图1(二)读图2,回答问题:(7分)50、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热量带的名称:A ,B ,C 。51、虚线D、E表示各带之间的分界线,其中D表示 线,E线纬度为 。52、五带是根据 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来划分的。A、B、C三带中,全年气温较高的是 带(填字母),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的是 带(填字母)图2(三)阅读下图(图2),回答问题:(15分)图353、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洲名称:A ,B ,C ,D 。54、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大洋名称:① ,② ,③ ,④ 。55、七大洲中纬度最高的是 ,面积最大的是 。56、位于北半球,东邻大西洋、西邻太平洋的是 洲;位于西半球,离南极洲近的是 洲;位于南半球、东邻太平洋、西邻印度洋的是 洲;位于东半球、赤道穿过中部的是 洲。57、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 (洋),纬度最高的是 (洋)。(四) 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图4),回答问题:(12分)图458、图中年平均气温在200C以上的地区,同五带中 带的范围大体一致。59、世界上最炎热的地区位于 洲的北部,在五带中属于 带;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区位于 (洲)。60、从全球范围看,世界气温水平分布规律从 向 逐渐降低,并且等温线大致与 线平行,说明影响气温分布的最基本因素是 。61、亚洲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00C以下,其主要的原因是。(五)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图1),回答问题:(13分)图562、写出图中代码所表示的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几个地区的名称:① ,② ,③ ,④ 。63、①、②两地区之间之所以人口稠密是因为 。③、④两地区之所以人口稠密是因为 。64、A、B两地区人口稀少的自然原因分别是65、C地因分布在 (高、低)纬度地区,D地地形是 ,给人类生存带来困难,是人口稀少地区。泰州市胡庄初级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试题参考答案一、1、A2、A3、D4、A5、B6、D7、A8、A9、D10、A11、B12、D13、A:14、D15、C16、C17、A18、D19、A20、A21、D22、D23、D24、A25、D26、B27、B28、C29、D30、A31、A32、B33、B34、D35、A36、D37、A38、A39、D40、A41、C42、B 43、C 44、C 45、A 46、D 47、D二、(一)48、600S,300W 东 49、东北(二)50、热带 北温带 北寒带51、北回归 66.5052、阳光照射 A B(三)53、亚洲 北美洲 非洲 南美洲54、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55、南极洲 亚洲56、北美 南美 亚 非57、太平洋 北冰洋(四)58、热59、非 热 南极洲60、低纬度 两极 00纬线 纬度位置61、青藏高原海拔高。(四)62、北美洲东部 欧洲 亚洲南部 亚洲东部63、中纬度近海平原 中低纬度平原近海64、A是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B是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65、高 高原PAGE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上期末试题.doc 第一章第一节复习教案.doc 第一章第三节复习教案.doc 第一章第二节复习教案.doc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复习教案.doc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教案.doc 第五章复习教案.doc 第四章复习教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