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科教版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声音》学习目标:1.在观察比较中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3.养成细致观察、乐于合作交流的习惯和态度。学习重难点: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的不同现象,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板书课题,明确目标。(1)生活中我们描述记录声音的词有 、 、 、 。(2)音叉是一种 仪器,用来 和 。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 ,数字代表的是 。二、探究学习,交流展示,知道原因。1.使物体发出声音。各小组组长领取实验器材和分组实验报告单。(1)下列物体我们用什么方法使它们不发声?用什么方法使它们发声?“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记录表 第_____组我们的猜测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我们的验证过程实验材料实验现象?发声时不发声时?方法现象方法现象尺 子????橡皮筋????音 叉????我们的结论?(2)发声的音叉、鼓面、尺子、橡皮筋有什么共同点?(3)怎样描述这些物体是怎样产生声音的呢?记录并交流我们的想法。2.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吗?你能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音叉的振动吗?教师演示集气瓶空气的振动和液体水滴的声音。3.思考:我们身上有一个非常敏感可以振动的器官叫什么?在哪儿?4.交流展示,相机指导。5.小结: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三、目标自测。(一)判断:1、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2、用手敲击桌面,可以听到声音,但看不见桌面在振动,说明桌面发声时,是不振动的。 (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物体振动消失后声音不会消失。( )4、敲一下鼓面在之后一段时间里还能听到声音是因为鼓面还在振动。( )5.用力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击水面,水面会有波纹漾起。 ( )(二)老师这里有一首关于声音的小诗。只是还未完成的,请同学们补写完。 声音的世界北风呼呼, 是空气在振动;小溪哗哗, 是 在振动;蜜蜂嗡嗡, 是 在振动;咚咚的鼓声,是 在振动;滴答的闹钟,是 在振动;砰砰的心跳,是 在振动;啊,声音!正是有了你,我们的世界 才如此美妙。四、板书设计: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振动 产生声音(不断重复的往返运动)停止振动 声音消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