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专题 6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讲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考纲展示1.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21世纪教育网3.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4.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21世纪教育网要点整合备考策略从考试形式上看,多以热点地区、热点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区域图、表格、文字材料等方式呈现信息,旨在考查热点问题或焦点问题所出现区域的地理环境的特点及人地关系状况。一、区域及特点认识 区域区域的特点差异性 层次性 整体性 可变性区域与同级区域的差别 ( http: / / www.21cnjy.com / ) 组成区域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 ) 首先是指区域界线的相对模糊性;其次是指对同一地表空间,人们研究区域的目的不同,所用的方法和指标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划分方案二、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分析各区域的特点,应从区位入手,从整体上把握,具体思路和程序如下所示:三、区域差异的分析方法21世纪教育网地球表面可划分许多区域,不同区域之间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加上地形、地质等自然要素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这既包括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也包括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所以区域分析突出空间分布和特征分析,。一般步骤是先确定区域位置,再从地形、气候等方面分析自然特征,从人口、聚落、交通、市场、产业等方面分析其人文特征。人类活动的差异会导致自然环境的差异。如图所示:四、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差异21世纪教育网地带 位置 优势条件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东部 濒临海洋,是中国开放的门户,基础设施最好,城市化、科技水平最高 主要农业基地、工业区,交通尤其海运便利,城市化、科技文化水平高;国际化 能源、原材料不足,环境污染严重,江河下游洪涝多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成为人才信息基地,参与国际竞争;发展第三产业和 集约农业;发挥技术创新优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中部 位于中国腹地,担负承东启西的作用 能源、矿产丰富,农林牧产品重要产区,有色金属等重工业发达,对俄罗斯和蒙古的边贸有优势 山西煤炭外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东北森林过度砍伐;水患、风沙危害 发挥资源优势,建淡能源、原材料基地;建商品粮、农林渔基地;东西交通建设;通信和生态环境建设西部 位于西部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 有70%的国境线,利于沿边贸易;能源、矿产、旅游资源前景可观;西南水力资源充足 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文化欠发达,交通落后,西北土地荒漠化严重,西南交通困难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大力发展水利、交通、通信、电网及城市基础设施,充分发挥三线建设 形成的的基础 和能力协调 加强东部与西部的联合、协调三个地带互补发展;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五、我国重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1.西气东输(1)西气东输原因分析(2)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中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资源开发与经济建设 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促进东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加快天然气综合利用的步伐,并可有选择地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业,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东输的西气在很大程度上可促进东部的能源生产、轻重工业的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强力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一条新的经济增长带 东部地区进行西气东输工程的配套建设(a.管网改造:天然气网络和城市天然气主环网等天然气配套系统;b.重大项目的立项建设)将极大地带动东部城镇基础设施建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有利影响 促使西部能源结构气化的实现,缓解因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带来的压力 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有效改善大气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不利影响 输气管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方式多样。途经地区地貌类型复杂,植被稀疏,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水土保持尤为重要2.晋煤外运21世纪教育网我国能源空间布局存在较大的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而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又进一步从需求上拉大了这种差异,出现了北煤南运和西煤东运现象。交通运力不足是山西能源基地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铁路运输是我国煤炭运输的主要方式,目前主要运煤通道如下表所示:类型 线路东西运煤通道 通往东北 三大干线:集通线、京包一京沈线、滨州线通往华北 四大干线:京包一京沈线、大秦线(在秦皇岛港出口)、石太一京石一京沪线(在天津港出口)、陇海线(在连云港出口)南北运 煤通道 包成一成昆线、同蒲线一太焦一焦柳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沿海运煤通道 以海港为枢纽3.西电东送(1)概况北线(A):将内蒙古、陕西、山西等省区的坑口火电站的电能和黄河上中游水电向华电网输电。中线(B):以三峡水电为核心,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的水电向华东电网输电。南线(C):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站的电能送往广东。(2)西电东送工程的重大意义是:缓解了东部缺电的局面,平抑了东部部分省区过高的电价,有利于减轻东部发达地区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而且,西电东送还可以充分利用西部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获得了西部开发所需的启动资金,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一项东西部“双赢”的战略。21世纪教育网4.南水北调21世纪教育网东线:长江下游扬州市江都段一京杭运河一华北。中线:长江一丹江口水库一北京、天津。西线:雅砻江、大渡河、通天河一黄河。(1)南水北调应注意解决的问题:①水质污染,以东线为甚。东线穿淮、黄、海河流域,沿线排放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将影响水质,中线调水在水质安全方面也不容忽视。关于这一问题,调水基本原则就是“先治污后通水”。②水价上升,可采取下列措施:提倡农民尽量用当地水,将城市工业挤占的用水还给农民,农业所需的“调水”,国家会给予优惠政策,即“农用本地水,工用调来水”。③生态安全,目前长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治理面积比重只有31.6%。丹江口水库外围地区破坏现象仍然严重。“先生态后用水”是南水北调的又一基本原则。④调水的时空调配,长江每年有大量淡水入海;枯水期也有相当的水流失,所以一定调水量不会影响到长江生态。“丰水期多调,枯水期少调”是解决调水的时间原则。中线调水后,汉江中下游流量减少,会影响汉江中下游水质以及生态,“引江济汉”是解决调水的空间原则。(2)三条线路的具体比较如下表所示:方案 东线方案 中线方案 西线方案路线 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长江水,基本沿京杭运河输水到华北地区 从长江三峡水库引水,出丹江口水库,沿伏牛山、太行山东麓送水到北京、天津 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水源区 长江下游 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三峡水库 长江上游金沙江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供水区 淮河下游地区、山东黄河下游地区、海河流域 海河平原、京津地区、黄河下游 西北干旱地区优点 有京行运河可以利用,工程量较小,水量大 可自流供水21世纪教育网 青藏高原地势高于西北、华北,可自流供水评价 缺点 黄河以南地区地势北高南低,需抽水北送,水质差,治污费用高 需挖掘渠道的工程量很大 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中上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供水,渠道穿越高山,工程艰巨六、产业转移1. 产业转移背景、原因、目的及结果背景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原生产地地价升高且用地紧张国家政策的调整环境污染严重原因 劳动力丰富、廉价、素质高内部交易成本低市场广阔且潜力巨大目的 高额利润的追求结果 形成产业转移2.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对区域发展 的影响不同国家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改变劳动力就业空问分布发达国家 原主导产业被新主导产业所替代,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处于开发期和增长期阶段的产业,注重产品设汁、营销 改变区域地理景观,将污染向外转移,环境污染改善 就业机会向国外转移,减少国内就业机会,引起失业人口增加发展中国家 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加快工业化进程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阶段的产业,注重产品的加工 接受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接受了环境污染 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3.正确分析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1)主要考虑因素首先是分析工业部门的特点和地区分布;其次是把握影响工业部门选择区位的因素。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价便宜的优势。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2)实例分析①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区位存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发展变化。例如钢铁工业一开始是接近煤炭产区的,即接近能源产地。随着技术的发展,能耗的下降,其主要因素由原来的能源为主变为原料为主,工业区位倾向于铁矿石产地。“二战”后,由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市场对工业区位影响力加强,工业区位又倾向于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的沿海地区,如日本的钢铁工业、我国的宝山钢铁总厂。总体上讲,钢铁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从能源一原料一交通、市场的变化,导致钢铁工业的区位不断发生空间上的转移。②又如劳动力指向型工业,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因此工人的工资高低对这类企业的区位影响也较大,致使工业区位也随之发生变化。其过程如下所示:其转移有一个共同规律:它们都是转向劳动力工资较低,数量较多的地区,当该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工资水平提高,生产成本变高,利润减少时便再次进行转移。而原来劳动力指向型企业所在地区则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侧重发展知识指向型企业或用高新技术进行改造。21世纪教育网考例透析21世纪教育网【例l】 (2009·福建)下图示意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完成(1)~(2)题。(1)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 )A.I B.ⅡC.Ⅲ D.Ⅳ(2)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Ⅳ地带的是 ( )①东北地区 ②西北地区③青藏地区 ④西南地区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②④21世纪教育网【解析】 第(1)题,我国的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中,西部地带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耗费的能源相对较小,但能源丰富,生产大于消费,能源自给率高,并且在我国能源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故选C。第(2)题,Ⅳ地带能源自给率比较低,且越来越低,应是我国东部地带,虽然东北能源丰富,但是作为我国的重工业基地,能源消耗量大,不能自给,目前青藏地区输出的能源不多,故选D。【答案】(1)C(2)D【例2】 (2009·江苏)我国A区域位于沿海,海陆交通便利;B区域位于内陆山区,有两条省道通过,拥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下表是两区域部分统计数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区域 项目 A B人口(万人) 2239 3508面积(平方公里) 27080 55375耕地面积(千公顷) 989 2760GDP(亿元) 16013 5276城市化水平(%) 67.5 35.5三次产业结构 2:47:51 26:44:30每万人大学生数(人) 343 91单位GDP能耗(千克标准煤/7元) 0.26 0.54(1)两区域发展经济的相对优势是:A区域 ;B区域 。(2)A区域和B区域合作发展,产生下列要素的流动。从A区域流向8区域的主要是(填选项代码) ,从B区域流向A区域的主要是(填选项代码) 。①资金②劳动力 ③技术、管理④原料、燃料⑤劳动密集型产业(3)分析技术和资金的流动对流入区的影响。21世纪教育网【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理统计表的分析能力。主要涉及知识点有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区际联系及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等。第(1)题,从题干及表格数据,A区域地处沿海,交通便利;GDPl6013亿元,经济发达;大学生比例高,劳动力素质较高,同时,单位GDP能耗低,反映科技较为发达;二三产业比重高,产业结构成熟。B区域煤铁资源丰富;耕地资源较A多;人口数多,大学生比例低,则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第(2)题,从区际联系和协调发展来看,A区域可以为B区域发展提供资金、技术、管理支持,并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8区域,促进B区域经济发展。B区域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煤炭资源丰富,这些都可以提供给A区域。第(3)题,技术和资金从A区域流入B区域,有助于推动8区域矿产能源资源的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并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加快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21世纪教育网【答案】 (1)A区域:经济发达;劳动力素质高;交通便利;科技发达;产业结构成熟B区域:劳动力资源丰富;煤铁资源丰富;人均耕地多(2)①③⑤②④(3)促进资源能源开发;加快工业化进程;改善产业结构;提供就业机会。21世纪教育网【例3】 (2009·海南)近些年来,G市(下图)大力建设工业开发区,以优惠政策吸引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G市属于① 省,铁路名称是 ②铁路。(2)指出G市吸引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有利条件。【解析】 该题可作为区域定位、区域判读、区域特点分析类考题的典范。通过区域图的呈现,综合考查相关区域的自然、社会、人文等特点。读图定位是关键突破点,详读图中:经纬线、河流、行政区划轮廓。第(2)题,涉及区域合作、产业引 进与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注意一分为二,从自然、社会经济两大方面要素入手分析。【答案】(1)①江西②京九(2)临近广东省,交通方便(有高速公路和铁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连),劳动力和地价便宜(较低)。21世纪教育网同学们:针对你们复习内容的巩固与掌握。请认真完成课后强化作业(十四)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10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