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贯彻新发展理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学生学习本框内容后能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树立新发展理念的必要性;能明确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地位,识记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措施。
【教材分析】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必修一教材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二框的内容。在第一框的学习中,学生对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了解,也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本内容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等经济学知识的一次综合运用,在经济学常识中具有重要地位。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识记新发展理念的内容。
明确新发展理念需要注重解决的问题(重点)。
知道并能运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措施(重点、难点)。
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精神:全面理解新发展理念的内涵。
2.法治意识:能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3.公共参与:能够为贯彻新发展理念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探究式教学。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一、导入新课
课前观看《陕西省西咸新区践行新理念,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主题视频,了解西咸新区成立八年以来,在GDP增速、地方财政收入、常住人口增加、市场增长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围绕建设大西安新中心的目标定位,西咸新区正在加快聚集现代产业,持续优化生态、宜居、营商环境,推动新区城乡面貌、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个现代时尚、活力迸发、美丽宜居的国家级新区正在三秦大地快速崛起。
教师设问:你对西咸新区未来的发展有什么美好的期待吗?
学生活动:探讨未来,表达期待。
(设计意图:通过调查学生对学校所在地未来发展的美好期待,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
第一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
【探究一】破解发展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是,
经济社会发展依然面临不少难题。发展不平衡问题和一些领域的发展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结构性供求失衡,新产业和新动能成长还不够快。生态环境保护依然任重道远,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
教师提问:结合我国面临的发展难题及你所生活的城市的现状,谈谈为什么要转变发展理念,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发展理念?
引导学生总结: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阶段发展,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完成树立新发展理念必要性及内容的总结,加强记忆)
【探究二】西咸新区作为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个以“创新城市发
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如何把握好这一重大机遇,加快新中心规划和建设,在大西安的引领下不断提升集聚辐射能力,实现自身“蝶变”,结合你所了解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谈谈看法?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并交流。引导学生再结合身边的实例列举西咸新区创新发展成果,也可结合国家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与新发展理念的内容呼应,发表想法。
教师引导总结: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在坚持创新发展的基础上,同时应注重协调发展,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绿色发展可以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亦不容忽视,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同时,落实好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让西咸新区的经济融入国家经济甚至世界经济,奉行开放共赢战略,坚持共享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所有西咸新区群众在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把西咸建设成为大西安环境最优美、生态最和谐、发展可持续的地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思维碰撞中体会创新发展的必要性,理解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要求。利用时政,引发学生对国家事务的关注,培养学生认同自主创新的核心素养。)
第二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探究三】观看《聚焦十九大·解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视频,集中精力思考我过现阶段的战略目标,以及这一目标实施的必要性。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视频中多次强调的防止经济脱实向虚的重点内容,思考原因。
学生活动:视频结束后,思考为什么要防止经济脱实向虚,发表看法。
教师总结:明确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引发学生共性,清楚实际经济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引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地位及必要性,并在合作探究中,让学生利用知识,加深对实体经济的理解,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展示】展示一组图片,包括西咸新区部分农村地域留守儿童、三农经济问题、国家中西部及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对比。
教师设问:通过以上图片,思考我国经济发展还存在哪些问题?
学生讨论,回答:提出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情况。
教师总结: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增强对比,突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课堂小结】由学生自主对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要性和措施进行总结,形成知识结构。
【总结升华】作为中学生,你将如何以实际行动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
学生活动:积极发言,畅所欲言。
教师总结:西咸新区的发展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让我们一起携手,立鸿鹄之志,强我中华。
(设计意图:培养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
【课后作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我国经济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石,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针对实体经济增速下降明显,运营成本快速上涨,经济盈利能力大幅下降,产业结构不合理、供需结构不匹配,特别是低端产能过剩与高端产品短缺并存等问题。2018年我国采取多种措施,筑牢实体经济发展根基。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可采取哪些措施激发实体经济发展活力?
【板书设计】
贯彻新发展理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措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