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专题一 地球和地图超级预测知识预测>地球上经纬网的构成规律及世界(我国)大区的经纬网定位是综合题(区域地理)解答的切入点,必须掌握;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难度要求下降,但基本方法必须掌握,且可能在新的情境下呈现,增强时代特色;宇宙空间环境探索,以地球为代表的行星运动规律,行星外部环境特点是地球部分的考点;以等高线为代表的等值线图的构成规律、判读方法及地形剖面图是地图部分内容的重点,必须落实;地图三要素也是考试的基本素材。21世纪教育网能力预测>21世纪教育网在经纬网构成规律的基础上宏观掌握世界(我国)区域定位,学会以一区域的经纬网位置联想推测周边区域的位置,而不是面面俱到地记忆所有经纬线穿过的地区。对等值线图的判读要有联系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判断坡度陡缓、陡崖落差、河流流速大小、工程选线、风力大小等。要能对地球运动规律、特征进行能力迁移,解决与生命物质存在条件、天体运动及航空航天等相关的实际问题。赋分预测>与本部分内容相关的考题可能有l0—20的分值。21世纪教育网题型预测>本专题内容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单独命题考试已不多见,在综合题中常以条件的形式呈现在考生面前,是读图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前提。若单独考查,也只能是为降低综合题的难度常在试题前几问中有针对性地引导提问,或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超值储备知识能力储备>1.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纬线 经线定义 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并顺着赤道方向,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特点 线圈形状 圆;每一条纬线均可自成纬线圈,只有赤道能平分地球 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且每个经线圈均可平分地球长度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赤道最长,在两极收缩成一个点。南、北纬度数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相互关系 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所有经线都会聚于南、北两极点间隔 间隔度数相同的任意两条纬线间的间隔相等 任意两条经线间的间隔,在赤道上最大,向两极递减指示方向 指示东西方向 指示南北方向2.经度和纬度的实质及划分依据经度 纬度经纬度的划分 划分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度 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90度实质 某地子午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之间的夹角(面面夹角) 某地点到球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线面夹角)图示代号 东经(E)、西经(W) 北纬(N)、南纬(S)分布规律 东经的度数愈向东愈大,西经的度数愈向西愈大 北纬的度数愈向北愈大,北极点为900N;南纬的度数愈向南愈大,南极点为90。S3.主要经纬线及作用主要经 纬线 本初子午线、l80°经线、20°W、160°E 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南北纬30°和60°作用 划分半球 20°W—0°—l60°E为东半球,160°E—180°—20°W为西半球 赤道划分南北半球;低中高纬度的划分;热带、温带、寒带的划分定距离 同一经线上纬线相差l度的水平 距离约111千米 在纬度为的纬线上每一个经度的纬线长度约是 111·COS千米定位置 地球仪上,经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确定任何一点的地理位置(地理坐标——纬度、经度)定方向 指示南北方向(北极是地球上最北的地点,南极是地球上最南的地点) 指示东西方向(劣弧定向)21世纪教育网4.利用经线、纬线求地球上两点间距离首先明确,地球近似球体。所有经线均为半圆,其长度约为赤道的一半,故可得出同一经线上纬度差1° 经线段长约为111 km;所有纬线均为圆,且长度向两极递减,与赤道关系可表示为L纬=L赤·COSα (α仅为地理纬度),故可推得任一纬线圈上,经度差1°,其长约为lll·COSαkm。(1)若A、B两点经度相同,则只要算出两点之间的纬度差,再用纬度差乘以111 km即可。21世纪教育网(2)若A、B两点纬度相同,A、B两点间距离约为111·βcosα km,其中为β为A、B两点间经度差,α为A、B两点的地理纬度。(3)若A、B两点经度不同,纬度也不同,计算两点间距离时需要进行模糊估算。一是可以先假设两点的经度相同或纬度相同,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扩大或缩小;二是可以先算出比例尺,进而算出两点间距离。5.计算地球上任意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球面上两点(不在同一条经线上)间的最短距离为球面上过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长,具体掌握以下两种情况,问题即可迎刃而解。21世纪教育网(1)若两地经度和等于l80°,过这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最短航程经过两点,具体又分为三种情况:①同位于北半球,最近航程一定是先向北,过极点后,再向南。(如图l—1中的图a)②同位于南半球,最近航程一定是先向南,过极点后,再向北。(如图l—1中的图b)③两地位于不同半球,这时需要讨论,要看过北极点的为劣弧还是过南极点的为劣弧,确定后再讨论。如果过北极点的为劣弧,则先向正北,后向正南;反之则先向正南,后向正北。(2)两地经度和不等于l80°,则过两点的大圆不是经线圈,而是与经线圈斜交。最短航程不过两极点,具体又可分为两种情况:21世纪教育网①A地位于B地的东方,从A到B的最短航程为:同在北半球,先向西北,再向西,最后向西南;同在南半球,先向西南,再向西,最后向西北;位于不同半球时需要讨论,方法同上。(如图l—1中的图c)②A地位于B地的西方,从A到B的最短航程为:同在北半球,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同在南半球,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位于不同半球时需讨论,方法同上。(如图1—1中的图d)6.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1)宇宙的物质性:由各种各样的天体组成,其中最基本的是恒星和星云。(2)宇宙的运动性:表现为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7.地球在太阳系中的地位(1)(2)地球的特殊性: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8.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为地球提供能量来源(2)9.地球的运动(1)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运动形式 旋转 中心 方向 周期 速度角速度 线速度自转 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1恒星日(自转360°)1太阳日(自转360°59’) 除极点外,各处都相同( 150/小时,1°/4分钟)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 近日点快,远日点慢(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②③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0.常见光照图的类型(1)极点俯视图(2)侧视图(3)展开图(圆柱投影图)(4)立体图11.三个关系(1)太阳直射点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21世纪教育网正午太阳高度是一日的最大太阳高度,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由直射点向南、向北正午太阳高度逐渐降低,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减去该地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相隔的纬度数。(2)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的关系21世纪教育网①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并且这个半球的极地地区有极昼。②直射点向哪条回归线运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3)太阳直射点与时间的关系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l2时,为直射点所在纬线昼长的中间点(昼长的平分点)。12.晨昏线(1)晨昏线就是太阳光照射地表所形成的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组成。假若把地球看作一个正球体,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线的作用,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的面积相等,晨昏圈应为一个大圆,并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各点的太阳高度为0°,二分日时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二至日时晨昏圈与极圈相切。21世纪教育网在太阳光照图上,晨线与昏线的一般判断方法是: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晨昏线是不断变化的,由于地球自转,在地球上某一位置观察时,晨昏线在地球表面自东向西移动;由于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存在着黄赤交角,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引起晨昏线在极圈和极点之间运动,从而引起各地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2)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由于赤道上始终昼夜等长,晨线和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和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l8时。可以利用该点判断直射点的经度和求任何经线的地方时。(3)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就是晨昏线和极昼(夜)区的切点,这些点位于极昼(夜)区的最低纬度,是晨线向昏线的转折点,直射点与极昼(夜)区的最低纬度之和为90°,根据晨昏线和极昼(夜)区的切点可以判断直射点的纬度;当切点位于昼半球中分线上时,直射点和切点的经度相同;当切点位于夜半球中分线上时,直射点与切点经度相差180°。21世纪教育网(4)晨昏线与经线的交点晨昏线把所在纬线分为昼弧和夜弧,利用该点可以求出该纬线的昼长或夜长(只要求出昼弧或夜弧的长度,根据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的规律就可以计算出昼长或夜长),还可以推算出该纬线的日出和日落时间。21世纪教育网13.四种计算(1)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①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经度每差15°,地方时就相差l小时,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故计算某地的地方时,只要知道另一经线的地方时和它们之间的经度差,就可以计算出来。②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由于地球自转,从中时区(零时区)向东每增加1个时区,时间就增加1小时,向西每增加l个时区,时问就减少l小时。在时区计算上,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较东的时区,区时早,较西的时区,区时晚;经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时,日期要变更;我国通用的标准时是120°E的地方时,即东8区的区时,称为北京时间,中时区(零时区)的区时,即0°经线的地方时,称为国际标准时。地方时与区时的关系是:某时区的区时实际上就是该时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2)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的计算21世纪教育网①可以利用一个地区昼弧所跨的经度范围来计算,在日照图上某条纬线与晨昏线有两个交点,两点之间在昼半球的部分即为白昼的时间。②可以利用已知的日出和日落时间来计算。方法是:白昼长=2×(12一日出时间)或白昼长=2× (日落时间一12)或白昼长=(日落时问一日出时间)。③同一半球(南半球或北半球)相同纬度地区昼长相同;南北半球相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相反,如北纬40度地区的昼长是l5小时,那么南纬40度地区的夜长为15小时。④极昼区、极夜区的昼长分别是24小时和0小时。赤道地区的昼长永远是l2小时。21世纪教育网(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是一日的最大太阳高度,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计算公式为H=90°一|一δ|,其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为某点的地理纬度,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当某点和δ在同一半球时,δ取正值,反之,δ取负值,而总取正值。(4)有关行程时间的计算21世纪教育网若有一架飞机某13某时从A地起飞,经过m小时飞行,降落在B地,求飞机降落时B地的时间。这类问题若能建立下列关系,也就不难解答了。21世纪教育网计算公式如下:降落时B地时间=起飞时A地时间士时差+行程时间(m)注意:正负选取原则,东加西减。拓展:也可以已知降落时B地时间,求起飞时A地时问。14.地图上的比例尺(1)概念:比例尺=(2)表示方法: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3)大小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越大(4)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Ⅰ)图幅大小相同时①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②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③大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小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Ⅱ)实地范围相同时①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21世纪教育网②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内容越简略。21世纪教育网(5)比例尺的缩放(I)比例尺放大(缩小)的计算①将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②将原比例尺放大n倍,则放大后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1)(Ⅱ)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的变化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放大(缩小)到的倍数,是其比例尺放大(或缩小)到倍数的平方。15地图上的方向16地图上的高低起伏17.掌握等高线图的判读及应用(1)掌握等高线图的基本特征,这是提高识图能力的关键21世纪教育网①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②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例如,相邻的三条等高线的海拔分别为300米、400米、500米,则等高距为100米,特别说明的除外。③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同一幅图上由于图幅限制不一定全部闭合。④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如果有重合,那只有在陡崖处出现。⑤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密则坡度陡,疏则坡度缓。⑥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⑦两对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时,为山的鞍部,也称垭口。⑧示坡线表示坡降方向。⑨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200米线区分平原和丘陵;500,米、1000米线显示低山丘陵或高原;2000米、3000米线反映中山和高原;4000米线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2)要熟练判断等高线图上的基本地貌类型地形 表示方法 示意图 等高线图 地形特征 说明山地山峰 闭合曲线外低内高符号 四周低中部高 示坡线花在等高线外侧,坡度向外侧降低盆地洼地 闭合曲线外高内低 四周高中间低 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内侧,坡度向内侧降低山脊山脊线 等高线凸向低处,山脊连线 从山顶道山麓凸起、高耸部分 山脊线也叫分水线山谷山谷线 等高线凸向高处,山谷连线 山脊之间低洼部分 山谷线也叫集水线鞍部 一对山脊等高线组成 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 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线最低处陡崖 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近于垂直的山坡,称陡崖平原 等高线稀疏,值小 海拔一般低于200米,平坦丘陵 类似山地,值小 海拔在500米以下,起伏小 21世纪教育网与山地类似,以数值进行区别(3)要学会等高线图的综合判读与应用( I )判断水系、水文特征①水系特征a.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21世纪教育网b.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c.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脊线)。f.山谷常有河流发育(山谷线)。e.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f.等高线在山脊处向低处弯曲。②水文特征a.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流速大,水能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b.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迎风坡、背风坡有关。C.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③判断河流流向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例:利用等高线判别河流的流向与类别①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判别地势特点,进而判断河流的流向,即使无数值也应判断出来。②判别内(外)流河。如图1—6所示,此河流为内流河。(Ⅱ)判断气候特征气候特征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水热状况变化)、坡向(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素进行判断。(Ⅲ)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①确定水库与坝址的位置水库库区宜选择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大,而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大坝应建在等高线近于闭合地段,即峡谷最窄处,以减少工程量、节省投资。②确定公路、铁路线21世纪教育网一般情况下,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选择坡度较缓,距离较短,弯路较少的线路为好。尽量避免通过高寒区、陡坡沙漠区、沼泽地、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③进行农业区规划根据等高线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水源条件等,因地制宜选择农林牧副渔合理的布局方案。④确定引水路线引水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⑤工业区、居民区选择工业区宜建在地形平坦开阔的地形区,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近资源的地区。居民区最好建在依山傍水,地势开阔平坦的向阳地带,并且交通便利,远离污染地区。方法技巧储备>1.用经纬网比较比例尺大小地图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所表示的地区范围和内容详略有密切关系。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表示的范围越大,其内容越简略,比例尺也就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小,其内容越详细,比例尺就越大。而范围的大小是可以根据经纬线组成的网格进行大致判断的。一般来说,经纬度间隔相同的网格,其纬度越高,表示的范围就越小;纬度越低,表示的范围就越大。在图幅大小、纬度大致相同时,经纬度间隔相等的,网格面积越大,比例尺越大;网格面积越小,比例尺越小。[例1] 图1—7中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印度和意大利的地理简图,据此回答问题。(1)两国中面积较大的是 (图名),判读的依据是 。(2)乙图中亚平宁山脉的走向是 ( )A.东西走向B.西北一东南走向C.东北一西南走向21世纪教育网D.南北走向[剖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两幅地图的图幅是大致相等的,但两幅图中经纬网网格的经纬度间隔是不同的。印度(甲图)每个网格经度相隔l0°,纬度相隔10°;而意大利(乙图)每个网格经度相隔只有5°,纬度相隔也只有5°。如果把意大利图的每个网格放大为经度相隔l0°,纬度相隔l0°的网格,就不难比较出,乙图中的网格面积就比甲图中的网格面积大,乙图的比例尺比甲图大,比例尺大,地图表示的实地范围就小。因此可以判读出意大利的国土面积比印度小。而第(2)题则是利用经纬网定方向的一个变式题。[答案] (1)甲图印度所跨经纬度范围大,国土占单位经纬网格多(2)B2.据剖面图确定剖面线21世纪教育网确定某剖面图是沿何剖面线画出来的方法是:首先,可粗略地观察剖面线所经过的大的地形部位(如山峰、鞍部、悬崖)所穿过的最高等高线、最低等高线等,看剖面图是否与等高线图相吻合。其次,注意观察剖面线与等高线交点中的一些关键点,如起点、中点、终点等,看这些点在等高线图上的高度与剖面图上的高度是否一致。最后,注意观察剖面线与最高或最低等高线相交的两点之间的区域高度,在剖面图上是否得到正确反映,剖面线与最高等高线相交的两点之间的区域高度应该小于最高等高线的高度与等高距之和。而与最低等高线相交的两点之间的区域高度应该大于最低等高线的高度与等高距之差。[例2] 图1—8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1)一(2)题。21世纪教育网(1)为正确显示K地的地形起伏,沿图中MN、PQ线作地形剖面图,表示K点位置的正确组合是 (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2)旅游通过跋山涉水,求真求质。沿AB、CD、MN、PQ四条登山路线到达K点,最符合“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悠然意境的线路是 ( )A.MK或NK B.PK或QKC.AK或BK D.CK或DK[剖析] 第(1)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等高线特征判断出该地形为鞍部,结合图中示坡线的方位,可以判断两组剖面图的真实形状,故选D。第(2)题,由“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可判断旅游路线应沿河谷而上,图中MK、NK处有河流,沿线可体会诗句描绘的悠然意境,故正确答案为A。[答案] (1)D (2)A3.地形剖面图的绘制(1)找控制点。剖面线与等高线的所有交点、剖面线与河流的所有交点和剖面线过山顶或山谷底部的点均为控制点。21世纪教育网(2)定比例尺。根据要求,确定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3)画矩形。根据已确定的比例尺画出合适的矩形。(4)标注水平点。根据水平比例尺将所有控制点标注在横坐标上。(5)作虚线。按高程作横坐标的平行虚线;按水平点作纵坐标的平行虚线。(6)点点连线。将各控制点按其海拔在相应的垂直虚线上点出相应的点,并用平滑的曲线将各点连成曲线,即为符合要求的地形剖面图。(如图l—9所示)[例3] 某山区的一所学校,拟组织学生对附近公路的交通流量进行调查。读图l—10,回答下列问题。判断在E、F、G三个地点中,能目测到公路上经过H处的车辆的是 点。[剖析]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可以看出,此图等高距为50米,E、F、G三地基本上都位于650米等高线附近,要目测到公路上经过H处的车辆,就要考虑EH、FH、GH之间是否有障碍物,只有没有障碍物的点才能目测到。要直观地了解和判断某两点间的地势起伏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画地形剖面图。所以,解答本题的关键就是地形剖面图的画法,具体画法如下:一是用直线连接题中要求的起点和终点(为了方便,把此直线叫做L);二是画坐标轴,规定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一般为了更好地了解地势的起伏状况,选取的垂直比例尺比水平比例尺大5—20倍;三是找到L线与各条等高线的交点,依次量取从起点到各交点的距离,按水平比例尺绘制在坐标轴的横坐标上(最简单的办法是横坐标与所给地形图的比例尺一致,这样量得的距离就可以直接画在横坐标上);四是通过横坐标上各点做垂线,垂线的高度是各点的高程依比例尺计算得出的:五是把以上绘制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剖面图就做好了。根据以上剖面图的绘制方法,沿EH、FH、GH三条剖面线绘制的剖面图如图l—11所示:从剖面图可以看出,只有G到H之间没有障碍物,可以清晰地观察。[答案]G4.等高线地形图上的计算21世纪教育网(1)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高度,就可以计算出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相=H甲一H乙。(2)计算两地的气温差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C/100米)可以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T差=0.6H相/l00。(3)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若某地形区最下部等高线的注记海拔为H低,最上部等高线的注记海拔为H高,该图的等高距为d,则该地形区的相对高度为:H高一H低≤H相(4)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假设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d,则陡崖的相对高度H的取值范围是:(n一1)d≤H<(n+1)d。21世纪教育网[例4]读比例尺为十万分之一的地形图(图1—12)。回答下列问题。(1)字母C表示的地形是 。(2)山脊线B的走向大致为 。(3)图中有一陡崖,其相对高度H的范围是 ( )A.100 m≤H<300 m B.100 m≤H<200 mC.200 m≤H<300 m D.100 m[剖析] (1)依据等高线分布状况与地形区之间的关系,C处地形为两山顶之间的鞍部。(2)利用指向标判定山脊线B走向大致为南北方向。(3)根据陡崖相对高度计算公式(n一1)d≤H<(n+1)d求得陡崖相对高度H的范围是l00 m≤H<300 m。[答案] (1)鞍部 (2)南北 (3)A21世纪教育网5.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1)读数值大小:最高值、最低值、温差大小等。(2)读等温线疏密:等温线稀疏温差小,反之温差大。(3)读等温线走向:若与纬线平行,说明受纬度影响大;若与海岸线平行,说明受海陆位置影响大;若与等高线平行,则说明受海拔高低影响大。(4)读闭合曲线:若等温线闭合可考虑地形中的山峰或盆地,或考虑城市热岛效应。(5)读等温线弯曲:若向气温低处凸,要考虑山谷或河谷;若等温线向气温高处凸,要考虑山脉及其走向。21世纪教育网[例5]下图为我国某地区l月、7月等温线图,读图回答(1)一(3)题。(1)造成甲、乙两地1月等温线闭合且数值低于周边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C.人为因素 D.距海远近(2)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地形B.地形、海陆差异C.人为因素、海陆差异D.纬度位置、人为因素(3)下列四组地方,气温年较差相差最大的是 ( )A.甲地、黄河口附近B.石家庄附近、黄海沿岸C.丙地、乙地 D.甲地、丁地21世纪教育网[剖析] 甲、乙两地都地处山地丘陵地区,地势高于四周,故气温较低,因此(1)题选B。观察七月等温线的分布,图示区域东部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且由沿海向内陆递增,其影响因素应是海陆差异。西部等温线由东向西递减,主要是由于地势由第三级阶梯过渡到第二级阶梯。越向内陆,大陆性越强,气温年较差越大,由此推知沿海与内陆之间气温年较差相差也就越大。图示区域,石家庄的气温年较差最大,而黄海沿岸气温年较差最小,故两地气温年较差相差也就最大。[答案](1)B (2)B (3)B6.判定太阳直射点(1)确定直射点纬度的方法21世纪教育网①根据已知日期判定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如6月22日(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地球公转在近日点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附近;非特殊日期时,可以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大致位置,例如5月1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②根据昼夜长短情况来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如某飞机19时飞越晨昏线,可判断直射点位于该地所在半球(南、北半球)。 21世纪教育网③根据极昼、极夜的范围推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与极昼、极夜范围的最低纬度成互余关系。例如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若80°N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那么太阳直射在10°S。④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关系来判定太阳直射点的纬度。⑤根据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来推算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是H=90°一|一δ|,若已知某地某日的H和 (某地纬度),即可求出δ(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例如,若某日汕头(23°26′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73°34′,求此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可根据公式得出δ=7°N。21世纪教育网(2)确定直射点经度的方法①根据已知某地地方时或区时推算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例如已知北京时间为7月1日加时,利用地方时差与经度差的关系,即可推算出地方时为12点所在经线(即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经度为0°。②根据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来推算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根据展昏线原理,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地方时6时日出,18时日落。与晨线相交于赤道的点所在经线,其地方时为6时;与昏线相交于赤道的点所在经线,其地方时为l8时。因此,地方时为l8时所在的经线向西减90。即是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③根据平分昼、夜半球的经线来确定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平分昼半球的那条经线(即昼半球正中间的经线)就是太阳直射21世纪教育网点所在经线。平分夜半球的那条经线(即夜半球正中间的经线)就是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3)根据晨昏线与极昼、极夜范围最低纬度线的“切点”,判定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极昼、极夜范围最低纬度与晨昏线相切的“切点”的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成互余关系(即两个纬度相加等于90°)。因此,找到了“切点”所在的纬线,就等于确定了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该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l2时或0时,其中极昼区最低纬度线与晨昏线的切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时;极夜区最低纬度与晨昏线的切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l2时。直射点在有极昼的半球上。[例6]读图l—14(阴影部分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A.23°26′N、90°W B.23°26′N、90°EC.23°26′S、90°W D.23°26′S、90°E[剖析] 由地球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可以判断,该图中的极点为南极点,此时的极圈内出现并填满了极昼,故该日太阳直射在23°26′S;又知此时的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位于0°经线上,所以0°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据此可算出90°E的地方时为12时,太阳直射在90°E经线上。因而选D。21世纪教育网[答案]D7.利用晨昏线解题(1)信息法该法是建立在获取直观信息的基础之上的,以问题为导向对信息的充分解读,是建立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的逻辑推理和判读,从而构建信息间的因果联系。利用晨昏线准确获取时问和空间信息是解题的关键。[例7]图1—15为某群岛示意图,此季节该群岛北侧附近的洋流流向为自西向东,M线是晨昏线,此时北京时间为某月10日。则格林尼治的地方时为 ( )A.9日23时B.10日1时21世纪教育网C.9日13时D.10日13时[剖析]欲求格林尼治的地方时,必须找到时间计算的切入点。就本题图而言,所给M线为晨昏线,因此,最终的落脚点为晨昏线的判断,需要从题目文字信息人手。根据经纬线进行区域整体定位,该群岛北侧洋流为印度洋靠北的沿岸流,方向为自西向东,说明北印度洋受夏季风(西南风)影响呈顺时针流动。因北半球昼长夜短,则M线为昏线,其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l8时,即75°E的地方时为18时。根据四变量求值既可求出格林尼治的地方时(13时),也可求出0时经线(165°E),因北京为某月10日,故180°以东、165°E以西为同一日期:l0日。21世纪教育网[答案]D(2)转化法光照图考查中有一类题目是转绘,如侧视图与极地图的相互转化。在转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直射点的经纬度位置。在实际答题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光照图的变式图和不同观测角度获取的侧视图等,这就需要我们及时将题图转化为我们熟悉的极地图或侧视图。[例8] (变式图)右图是全球某日某时刻的昏线(线上数据为经度),回答问题。(1)求此时的北京时间。(2)若c点为70°N,求太阳直射点的坐标。[剖析] 图中所示直线为平面图中的昏线,根据数据分布可判断具体经度为:160°E、110°W、20°W。110°W应为该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l8时,根据四变量求值可得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为9时20分。根据经度分布特征,可将题图转化为图甲和图乙。若c点为70°N,则题意符合乙图情况,70°N以北的地方刚好出现极昼,故太阳直射20°N,直射点所在经线为160°E,太阳直射点坐标为(20°N,160°E)。21世纪教育网[答案] (1)9时20分 (2)20°N,160°E(3)反推法反推法又叫反证法,即先假设某一条件成立,然后回归题目要求去验证其合理性,逐渐缩小范围,最终确定正确的条件,以达到理解题意和考查的目的。[例9](矩形图)下图是经纬线示意图,图中虚线代表晨昏线,阴影部分与非阴影部分代表两个不同的日期。(1)甲地时间为 ( )A.9时 B.12时21世纪教育网C.21时 D.15时21世纪教育网(2)若图中的日期是7日和8日,则北京时间可能为 ( )A.1月7日4时 B.1月8日11时C.7月7日11时 D.7月8日4时(3)此时 ( )A.安大略湖畔烈日当空B.泰晤士河畔曙光初现C.巴西高原草木茂盛D.北印度洋洋流自西向东流[剖析]题目信息显示所给条件无论是晨昏线还是日期变更界线都具有不确定性。因此,确定晨昏线到底是晨线还是昏线,日期变更界线到底是l80°还是0时经线,成为解题的关键。分析题目所给信息,两经线的经度差9°。为可用信息。为了更好地说明解题思路,将图中关键性线标注字母,如图1—19。根据本题的特点,先假设日期界线MN为0时经线,而Q为晨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或l8时。根据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的关系,与所给90°的经度范围矛盾,故MN不可能为0时经线,只能是180°经线。所以,0P为0时经线,可推导虚线Q为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l8时,根据经度关系甲与之相差3小时,可求甲地时间为21时。由MN为180°经线可确定其他经度值,0P为45°W,地方时为0时。根据0时经线与l80°经线可确定日期范围,也可求北京时间为ll时,日期为1月8日。根据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关系可确定此季节为北半球冬季,可判断与之相关的地理事象。[答案] (1)C (2) B (3)C易混易错储备>1.东西经度和东西半球的区分21世纪教育网东西经度判定方法: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度数减少为西经度。东半球 西半球东西半球判定方法:顺地球自转方向,由20°W ───→160°E;由l60°E───→20°W。说明:概念不清是导致失误的主因。2.日界线的易错点国际上规定以l80°经线作为地球上日期的分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但需注意的是,实际上真正的日界线并不完全在180°经线上,而是稍有弯曲,这主要是为了照顾180°经线附近居民的生活方便。日界线的东侧是西l2区,西侧是东12区,东、西l2区时间相同,日期相差一天,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另外要注意的是0(24)时所在的经线也是两天的分界线。(1)时间计算中的东西可根据经度判断,即东经数值越大,位置越靠东,西经数值越大,位置越靠西。(2)计算时采用24时制,如计算结果大于24,要减去24时,日期则加一天;若运算结果数值是负数,要加24时,日期则减一天。(3)在移动的情况下(如乘海轮或飞机),计算时间和日期,按公式计算后,再加上行程时问。(4)碰到跨年月时,要注意大月、小月,平年、闰年,即大小平闺要分清(月份大小:7前单大,8后双大;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说明:①学生往往对日界线的走向及穿越日界线时日期的变化掌握不牢。②日期的递变方向和钟点的递变方向是相反的。21世纪教育网3.地形剖面图的易错点作地形剖面图连接海拔相邻的两点时,要注意分析等高线图上原两点间的地势高低走势及两点间的海拔,从而做到准确平滑过渡。说明:由于定势思维,学生作图时往往出现折线。4.等高线图的易错点(1)一般来讲,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有两种情况:要么相差一个等高距,要么相等。(2)满一个等高距必须添加一条等高线,否则,该图是错误的。(3)局部小范围闭合等值线高度的特点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如图l—20所示,A区域海拔低于400米,8区域海拔高于600米。说明:对知识的理解不到位是失误多的原因。5.经纬网定方向时请注意:(1)位于同一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的关系,位于同一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正西的关系。(2)若两点既不在同一经线上,又不在同一纬线上,在判定两点间的方位时,既要判定两点间的东西方向,又要判定两点间的南北方向。(3)按经线确定南北方向是绝对的,北极是地球上最北的地点,它的四面八方都是南方,南极则相反;按纬线确定东西方向则是相对的,理论上讲,地球上没有最东的地点,也没有最西的地点,判定东西方向,首先要选择劣弧段(两点间的弧度小于180°的弧段),再按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确定方向。说明:概念的理解不到位及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往往导致错误。6.昼夜现象和昼夜更替现象的区别21世纪教育网产生昼夜现象的原因是地球不透明、不发光,产生昼夜更替的原因是地球自转,但不能说地球不自转昼夜就不更替,若地球只公转不自转,则昼夜更替的周期是一年。说明:出错的原因多在于对二者产生的原因认识不清。7.北极星与地理纬度的关系北极星的地平高度就是当地的纬度,北极星只有在北半球才能观测到;在地球上观测北极星周围的星座,其运动方向是围绕北极星做逆时针方向运动。说明:由于定势思维,往往误认为在全球均可观测到北极星。8.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别太阳高度是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某一时刻,太阳高度相同的点有无数个,它们形成以直射点为圆心,以(90°一高度角)的角距离为半径的圆。正午太阳高度是地方时l2时时太阳光线和地平面的夹角。某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点可能有两个(位于同一经线上,与直射纬线之间的角距离相同的两点),也可能只有一个(直射点本身)。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沿经线向南北两侧递减。9.两种日期分界线的区别在地球上日期变更的界线一般情况下有两条:(如下所示)(1)自然界线:即0时刻所在的经线,它是不断变化的,自西向东过0时刻所在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自东向西过0时刻所在经线,日期要减一天。(2)人为界线:即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l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3)自然界线与人为界线有可能重合,即当180°经线地方时为0点时,此时,全球处于同一天。从图上可直观地看出某一时刻地球表面分属于不同日期所跨的经度范围。说明: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的区别以及两种日期分界线的区别失误的原因多在于对概念的理解不够,甚至由于字面措辞有相同的地方而混淆概念。10.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分(3)地方时的计算某地地方时=已知的地方时±4分钟/1°×两地经度差。21世纪教育网(I)公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地方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点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点的西边,用减号。(Ⅱ)经度差的计算:两地在0°经线的同侧,则两地的经度数相减;两地在O°经线的两侧,则将两地的经度数相加。(Ⅲ)计算地方时的步骤:①确定两地的经度差。 ②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③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 ④代人公式计算。(Ⅳ)在地方时的计算中,有四条经线(如图l一23)是特别值得注意的:①昼半球中间经线,地方时为12时,如经线ND;②夜半球中间经线,地方时为0时,如经线NB;③过晨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如经线NC;21世纪教育网④过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为l8时,如经线NA。(4)区时的计算①计算某点所在时区该点经度除以l5°(得商+余数)若余数>7.5°,则时区数为商+1,如40°E所在时区:40°÷15°的商为2,余数为l0°>7.50,故时区数为2+1=3,即东3区。若余数<7.5°,则时区数为商,如50°E所在时区:50°÷15°的商为3,余数为5°<7.5°,故时区数为3,即东3区。(注:东经度为东时区,西经度为西时区。)②求时区差:若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减;若两地分别属于东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加。21世纪教育网③求区时: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a.若所求地在已知地东面,则用“+”号;若所求地在已知地西面,则用“一”号(即“东加西减”)。b.若求出的时间>24小时,则减24小时,日期加l天;若所求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21世纪教育网说明:学生出错的原因多在于对这两种时间的含义掌握不清。以及在计算时,由于对计算的步骤不熟练而导致无从下手。11.冬至日、夏至日与近日点和远日点的关系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千米,日地距离的微小变动不足以影响地球表面获得热量的多少,其影响地表热量多少的因素主要是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在近日点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小,昼短夜长,因而地表获得热量少、气温较低,反之亦成立。说明:学生失误的原因在于往往认为在近日点,气温应高,为夏至日。在远日点,气温应低,为冬至日。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7 页 (共 2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