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专题二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讲 地球上的大气超级预测知识预测>从2009年、2008年全国及新课标地区文综试题来看,本讲的主干知识仍是2010年高考的目标。主要包括热力环流的形成,等压线图的判读,以热力环流、等压线图解释相关的天气和气候现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海陆分布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季风的形成,天气系统的判断和天气特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特点、分布、成因及对应的自然带。21世纪教育网能力预测>从课标要求,结合2009年、2008年全国及新课标地区文综试题来看,本讲在2010年考查的能力是读图、识图及绘图能力,通过读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绘图能力的考查将是2010年文综考试的新亮点,这符合新课标思想的要求,体现了新课标新理念。赋分预测>文综试卷中,地理部分图多是特点,试题所给信息有文字信息和图表(像)信息两种,且图表(像)信息更符合地理考试的方向,试题中由图表(像)给出信息的相关试题分值在30分以上,并且,若信息提取不利将影响解题的全局,涉及的分值将更多。题型预测>21世纪教育网据2009年、2008年全国及新课标地区文综卷分析,本讲内容在2010年高考中将以选择题题组形式出现,会将等压线分布图、等温线分布图、风向图、气压带和风带图等与天气、气候等内容结合起来综合考查,还可能会将背景资料、气候资料、某地经纬网图揉在综合题中进行考查。超值储备知识能力储备>1.大气的热力作用2.热力环流的形成及其常见类型(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2)几种常见的类型21世纪教育网①海陆风②山谷风③焚风:气流越过山脉后,沿坡下降,空气绝热增温,使背风坡空气温度比迎风坡高,湿度比迎风坡低,这种现象叫焚风。初春的焚风可使积雪融化,利于灌溉;夏末的焚风可使粮食和水果早熟,影响产量;冬季焚风可引起雪崩;在春夏季节焚风还容易引起森林火灾。焚风还可影响荒漠的形成,如唯一分布于地球大陆东岸的巴塔哥尼亚温带荒漠。21世纪教育网④城市风为了减轻城市的大气污染,在城市规划时,一定要注意研究城区上空的风到郊区下沉的距离。一方面将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布局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外,避免这些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城区。另一方面,应将卫星城建在城市风环流之外,以避免相互污染。3.三种作用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21世纪教育网高空大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在实际大气中,近地面的风,还要受到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且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越大,反之越小。4.气压带和风带(1)分布与成因气压带 分布 成因 特征 气流 影响气候极地高气压带(2个) 南北纬90°附近 热力原因 冷高压 下沉 冷干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 南北纬60°附近 动力原因 冷低压 上升 温湿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 南北纬30°附近 动力原因 热高压 下沉 干热赤道低气压带(1个) 0°附近 热力原因 热低压 上升 湿热风带 分布 风向 属性北半球 南半球 影响气候极地东风带(2个) 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之间 东北风 东南风 冷干中纬西风带(2个)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 西南风 西北风 温湿低纬西风带(2个) 赤道低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 东北风 东南风 干燥(2)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南半球由于海洋面积广,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21世纪教育网(3)季节移动的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同向移动。5.季风(1)季风的形成受大气活动中心影响,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形成了季风气候,其风向分别为西北季风、东北季风(冬季,1月)和东南季风、西南季风(夏季,7月)。(见图2-l-6)(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季风环流以亚洲东部最为典型。东亚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临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海陆问的热力性质差异最大,其形成的季风环流也最典型。东亚北部为温带季风,南部为亚热带季风;南亚为热带季风。东亚、南亚季风的比较见下表: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 热带季风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源地 亚洲内陆 太平洋 亚洲内陆 印度洋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性质 寒冷、干燥 炎热、湿润 温暖、干燥 炎热、湿润比较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6.我国的降水和旱涝灾害的发生与副热带高压的关系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仅保留在洋面上,保留在北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有时位于夏威夷附近,称夏威夷高压;有时分裂成两个,分别位于东、西太平洋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最直接。(1)夏初,副高西伸北进,暖湿的偏南气流沿副高西缘北上,与北方来的干冷空气交降在长江流域一带,形成长江中下游直至日本南部的梅雨天气;盛夏,副高进一步北进,雨带北推到华北、东北地区;9月,副高南撤,雨带也随之南移。(见图2—1-7)(2)异常年份:副高的位置和强弱异常,会引起我国不同地区的水旱灾害。①若夏季副高发展强大、西伸至我国大陆,位置持续偏南时,雨带则长时间滞留在江淮地区,易造成江淮地区洪涝灾害,而北方地区则会发生干旱。②当副高季节性北跃时间提前、位置较常年偏北时,我国北方地区就容易出现洪涝灾害,南方则易发生干旱。21世纪教育网7.常见的天气系统21世纪教育网(1)锋面系统类型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气团运动 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 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天气 过境前 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 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 锋面多在某一区域来回移动,形成连续性多云与降水天气过境时 大风、雨雪天气 可能形成连续性降水或雾过境后 温度、湿度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温度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2)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系统名称 中心气压 范围 气流运动特点 天气状况 天气 实例水平方向 垂直方向气流 低 较大 近地面由四周向中心旋转辐合。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顺时针方向流动 中心气流上升 阴雨 夏秋之交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反气旋 高 很大 近地面由中心向四周旋转辐散。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方向流动 中心气流下沉 晴朗 我国北方秋季出现的“秋高气爽”天气(3)主要天气系统过境前后的气压、气温变化情况示意图8.气候类型的成因归纳及气候类型成因模式图(以亚欧大陆为例)(2)气候类型成因模式图9.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判断21世纪教育网10.运用气压形势图,分析判断各地的风向和风力(1)风向的判读:在近地面大气中,风向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合力。因此,某点风向的画法:首先,过该点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其次,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基础上,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偏转一定的角度,偏转以后的箭头方向即为风的方向。(2)风力的判读: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因此,等压线密集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11.运用各种天气简图,判断天气系统和天气特点锋面一般形成于地面气旋的低压槽中,我们称之为锋面气旋。如图2—1—10,若图处于北半球,OA、OB为锋面,那么我们可以做以下判读:(1)气流水平运动:一般锋面存在于低压槽中,又处于北半球,所以气流的水平运动状况为逆时针辐合。(2)锋面气旋:北半球北方空气较冷,为冷气团,南方空气较暖,为暖气团,又因气流逆时针辐合,可知OA为冷锋,0B为暖锋。(3)判别天气状况:据锋面对天气的影响判别系统内各地的天气状况变化。(4)雨区分布:由于冷气团密度大,所以锋面向冷气团一侧倾斜,由此可知锋面降雨一般分布于冷气团一侧,雨区在冷锋锋后,在暖锋锋前。小结:无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的锋面气旋,都是西边是冷锋,东边为暖锋,只是他们的锋面运动方向不同,北逆南顺。12.据其气温、降水的分配及变化判断气候类型气候类型的判断,可根据下表三步进行。步骤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①判断所属南北半球 气温变化 6、7、8月气温高 北半球12、1、2月气温高 南半球②判断所属温度带 最冷(热) 月气 温 最冷月气温>15℃ 热带气候最冷月气温在0℃-15℃之间 亚热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气温在-l5℃-0°C之间 温带气候最热月气温<15℃ 寒带气候③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年降水量 多雨型 年降水量>2 000 mm 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l 500~2 000 mm 热带季风气候少雨型 全年高温,年降水量<125 mm 热带沙漠气候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多云雾,全年寒冷 极地气候季雨型 夏雨型 热带草原气候(750—1 000 mm)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冬雨型 地中海气候年雨型 全年各月降水均匀 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方法技巧储备>1.等温线的判读(1)等温线不能相交,两条相邻的等温线可以相差一个温度差,也可以相等。(2)等温线稀疏表示水平方向上温度变化小,等温线稠密表示水平方向上温度变化大。(3)两条等温线之间的闭合曲线,它的值若是与温度值大的相等,则闭合区域气温值高于温度值大的那条等温线值;两条等温线之间的闭合曲线的值若是与温度值小的相等,则闭合区域气温值低于温度值小的那条等温线值。(4)等温线的走向。等温线若与纬线平行,说明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是太阳辐射,如我国l月份东部地区的等温线的分布;等温线若与海岸线平行,明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是海陆位置,如1月份西部欧洲的等温线分布。21世纪教育网(5)等温线的弯曲。等温线凸向高纬度表示该地区气温高于两侧的同纬度地区,等温线凸向低纬度表示该地区气温低于两侧的同纬度地区。在陆地上,等温线若是闭合,说明该地是盆地或山地;等温线向低纬度凸,说明等温线弯曲处地势高;等温线向高纬度凸,说明等温线弯曲处地势低。在海洋上,某海区等温线若是凸向高纬度,表示该海区水温高于两侧海区,有暖流经过;某海区等温线若是凸向低纬度,表示该海区水温低于两侧海区,有寒流经过。等温线经过海陆相间地区时,若陆地等温线凸向高纬度,表示该地区是夏季;若陆地等温线凸向低纬度,表示该地区是冬季。具体图文分析如下(注:m、n为纬度,m>n,t1>t2>t3>t4)[例1] 部分区域等温线、等深线分布图。读图2—1—12,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等值线a、b、c可能是 线,其大小为 ( )A.等高线a>b>c21世纪教育网B.等温线aC.等压线aD.等降水量线a(2)描述图中a等值线的走向,并说明原因。[剖析] 根据等值线a、b、c的分布规律结合影响其分布的地形、海陆分布、洋流等因素,不难判断该等值线为等温线,再结合其纬度情况,可知应选B项。[答案] (1)B(2)该区等温线的走向及原因说明如下:台湾岛以东地区,等温线呈东北一西南走向,影响因素为日本暖流的增温作用。台湾岛上等温线是受地形影响,向低纬凸出。台湾海峡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原因是海洋与同纬度的陆地相比气温较低。2.等压线的判读21世纪教育网(1)根据风向判读①等压线数值的大小:由于风从高压吹向低压,故顺着风向,等压线数值越来越小,如图2—1—13,甲图等压线A数值最小;乙图等压线D数值最小。②南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风向右偏,如图2—1—13中甲图,南半球向左偏,如图2-1-13中乙图。③判断近地面和高空若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则为近地面的风,如图2-1-13中甲、乙两图。若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则为高空中的风,如图2-l-14(北半球)。21世纪教育网(2)根据等压线密度判断风力在同一幅等压线图中,等压线密集处风力大,如图2—1—15中,风力大小情况是:A>B>C>D。(3)根据南北半球季节(月份)判断海陆分布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大陆内部有低压中心。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大陆内部有高压中心。如图2—1一16中,若图示月份为l月份,属于陆地的是B、C,属于海洋的是A、D。若图示月份为7月份,属于陆地的是A、D,属于海洋的是B、C。(4)根据封闭等压线判断天气状况21世纪教育网低压中心易出现阴雨天气,如图2—1—17中甲地;高压中心易出现晴朗天气,如图2—1一l7中乙地。(5)根据垂直方向的等压线(面)判读气压高低等压面凸的地方为高压区,等压面凹的地方为低压区,如图2—1—18中气压值大小:A>B>C。注意:近地面的气压状况与高空的气压状况相反,如图2—1—18中,甲地为低气压,乙地为高气压。[例2]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21世纪教育网材料图2—1—19为欧洲西部1月、7月等压线分布图。21世纪教育网(1)表示7月份欧洲西部等压线分布的是 (填“图a”或“图b”)。(2)一年内气压差最小的地区是 ( )A.亚得里亚海 B.亚平宁半岛C.冰岛 D.芬兰北部(3)比较图a、b,其中南北气压差大的是 ,分析其形成原因 [剖析]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最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受海洋的影响很大,因而等压线应大致与海岸线平行。21世纪教育网一个地区的温差大,则气压差往往也大,风力也大。[答案] (1)图b21世纪教育网(2)D(3)图a l月份,太阳直射南半球,南部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北部地区,而南部的白昼时间也长于北部地区,因此南部地区获得的太阳光热大于北部,南、北部温差大,所以气压差也大。3.冷暖锋面类型的判断(1)根据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判断21世纪教育网冷气团主动前进为冷锋;暖气团主动前进为暖锋。(2)根据锋面符号判断( http: / / www.21cnjy.com )为冷锋符号,其中三角所对方向为冷锋移动方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暖锋符号,其中半圆圆弧所对方向为暖锋移动方向。黑色三角冷冰冰,降温下雨刮大风;半圆符号暖融融,连续降水锋前成。(3)根据锋面坡度判断21世纪教育网锋面坡度即锋面与地面的夹角。锋面坡度大.一般为冷锋;锋面坡度小,一般为暖锋。(4)根据冷、暖锋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变化判断冷锋过境时,常出现大风、阴天、降水、降温的天气;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湿度降低,天气转晴。暖锋过境时,常出现阴天、降雨等天气;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5)根据雨区范围判断21世纪教育网冷锋降水集中在锋后或附近,雨区范围狭窄。暖锋降水全在锋前,雨区范围较宽。(6)根据降水特点判断冷锋降水强度大而历时短;暖锋降水强度小而历时长,多为连续性降水。[例3]读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天气系统图2—1—20(单位:hPa),完成(1)一(2)题。(1)图中甲、乙、丙、丁四条线中能形成暖锋的是 ( )A.甲丙 B.乙丙 C.丙 D.丁(2)图中甲、乙、丙、丁四条线所在地区,反映晴朗天气的是 ( )A.丙、丁 B.甲、乙 C.甲、丙 D.乙、丁[剖析]此题组考查了锋面气旋的有关知识。,根据图中等压值的大小分布特征可判断甲、乙所在地气压为高压系统,丙、丁所在地气压为低压系统。高压控制下多为晴朗天气,低压控制下多为阴雨天气。然后根据低压系统中气流的运动,结合冷暖锋的定义可判断丁处为暖锋,丙处为冷锋。[答案] (1)D (2)B21世纪教育网4.气候类型分布归纳(1)只分布在北半球的气候类型(或南半球缺少的气候类型)有四种: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苔原气候。(2)只分布在大陆东岸,西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3)只分布在大陆西岸,东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4)气候类型分布最多的大洲:北美洲(11种),其次是亚洲(10种)。(5)分布大洲最多的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和高山气候(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六个大洲)。(6)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压带);21世纪教育网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压带);21世纪教育网冰原气候(极地高压带)。(7)受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沙漠气候(信风带);21世纪教育网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带)。21世纪教育网(8)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干季受信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9)地带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和表现①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和中美洲的东北部虽远离赤道,却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均处于来自海洋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海域又有暖流流经,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加强了地形雨的形成,从而发育成了热带雨林气候。②东非高原赤道地区:热带草原气候。(原因: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空气对流运动较弱。)③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大陆性气候。(原因:安第斯山阻挡了西风的伸人,位于背风坡,降水稀少。) 21世纪教育网④南美西海岸的热带沙漠气候和索马里半岛东南侧的热带沙漠气候,其分布接近赤道。(原因:寒流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5.降水分析(1)空气的上升与下降:上升气流多雨、下降气流少雨(2)风向:从海上吹来的多雨,从陆地上吹来的少雨(3)地形:暖湿气流的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地表状况:水库、湖泊和森林有增湿作用(6)人类活动:兴修水利、人工造林可增大降水6.降水类型总结大气降水可分为地形雨、对流雨、锋面雨三种基本类型:21世纪教育网(1)地形雨 地形雨是湿润气流在运行中,遇山地阻挡被迫抬升达到凝结高度时,水汽凝结形成的降水。地形雨多集中在山地迎风坡(雨坡)。世界上年降水多的地方基本上都和地形雨有关。如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印度的乞拉朋齐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多的地方。这种类型的降水分布最明显的地区有信风带控制的地区:中美地峡东岸、巴西高原东南海岸、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东坡、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季风区:南亚地区山地西南坡降水丰富,东亚地区山地东南坡降水丰富;西风带控制的地区(南北纬400—600大陆西岸):西欧、南北美洲的西海岸。(2)对流雨 对流雨是近地面气层强烈受热,气团强烈上升、冷却、迅速达到水汽饱和形成的。对流雨强度大、时间短、范围小,并常伴有雷电甚至冰雹,又称热雷雨。赤道带全年都以对流雨为主,中纬度地区(我国)夏季的午后也常会出现。(3)锋面雨 锋面雨是冷暖两气团相遇时产生的降水。多形成于温带,是中高纬度地带最重要的降水类型。7.气温的时间变化总结21世纪教育网(1)日变化:一般情况下,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即当地地方时为14:00)左右。(2)气温日较差:一般规律: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平原(山谷)>山地(山峰);晴天>阴天。(3)年变化:(注意:回归线之问赤道附近地区为双波型:最高为4、l0月,最低为7、1月。)地面性质 太阳辐射最强月 气温最高月 太阳辐射最弱月 气温最低月 年较差北半球大陆 6月 7月 12月 1月 大北半球海洋 6月 8月 12月 2月 小(4)气温年较差: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高纬度>低纬度。易混易错储备>1.易混气候类型21世纪教育网(1)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这两种气候类型的气温、降水特点相似,但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气温、降水较均匀。两者也可通过分布地区来判定:如果分布在亚洲东部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以外的地区则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21世纪教育网(2)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21世纪教育网其相同点在于: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不同点在于:①年降水量,热带季风气候大于l500毫米,热带草原气候一般在750~1000毫米之间;②气温最高月,热带季风气候为5月,热带草原气候在3、4月(北半球)。(3)温带海洋性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两者的相同点是:最冷月均温都大于0℃;干湿季不很明显。不同点是:①年降水量,温带海洋性气候一般在700~1000毫米之间,属年雨型,而亚热带季风气候一般大于l000毫米,属夏雨型;②最高月均温,温带海洋性气候小于20℃,亚热带季风气候则大于25℃;③最高月气温,温带海洋性气候出现在8月,亚热带季风气候出现在7月(北半球)。(4)地中海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两者的相同点是:都有明显的干湿季;最高月均温都在20℃一30℃之间。不同点是:地中海气候为冬雨型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的降水主要集中在7、8两月,年降水量在500~700毫米之间,但日本等地降水偏多;地中海气候最冷月大于0℃,而温带季风气候最冷月小于0℃。(5)南半球地中海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21世纪教育网其相同点在于:在气候直方图上,两种气候的降水总量及分布是一致的。不同点在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气温曲线呈波峰状分布,表示雨热同期。2.热带草原气候的几种成因类型(1)季风型北半球夏季时(7月),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南半球夏季时(1月),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主要在非洲l0°N至20°N地区和北美洲南部、非洲10°S至200S地区和澳大利亚北部。(2)热带锋型21世纪教育网夏季,在广阔的热带太平洋东部,赤道西风不显著,且由于受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的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暖湿季风对南美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区的影响几乎没有。但来自陆上的西南季风和西北季风,分别与来自热带大西洋上、并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在此辐合上升,形成热带锋,多对流雨,气候湿热。(3)副高型①南非高原南部(20°S至30°s)1月的南半球是夏季,大陆内部形成范围广大的热低压,暖湿的、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南信风吹向大陆,为南非高原带来较多的降水,形成湿季。7月的南半球是冬季,且南非高原的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由于地势高,气温更低,大陆南部形成高压,并与东部的海上高压连在一起。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加之陆上高压的存在,来自海洋上的信风影响程度减小,形成干季。②澳大利亚南部(30°s至32°s)由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1月),该地受南移的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形成干季;冬季(7月),受到北移的湿润西风控制,形成湿季。(4)垂直地带性类型东非高原上的赤道附近地区由于地势高,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状况,气候暖和,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夏季,受来自印度洋上的、掠过暖流上空的暖湿东南信风的影响,降水比较多,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信风控制,降水少,且地面蒸发旺盛,形成于季。(5)背风坡型 21世纪教育网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部和马达加斯加岛西部两地由于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且受副高控制,降水量较少,但干湿季明显,形成热带草原气候。21世纪教育网说明:在易混气候类型和热带草原气候的几种成因类型两种易混易错点中学生多是由于对这些气候的成因及各地区自然状况认识不清造成错误。因而应把基础知识掌握好。3.气候特征的描述易错点世界各地气候是千差万别的,同一种气候类型的特征也有一些差异。气候特征一般可以根据典型的气候特征描述。如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但如果题目中给出了气温降水资料,一般应当根据数据来描述。在描述中要注意以下区别:(1)高温和温和(凉爽):某气候夏季高温还是温和,一般根据夏季的月平均温来判定,夏季月均温超过20℃称为高温,而低于20℃时称温和或凉爽。如我国气候特征是“夏季普遍高温”,这里所说的高温是指全国大部分地区7月均温在20℃以上。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凉爽,指夏季均温在20℃以下。昆明“夏季凉爽”也是指夏季月均温在20℃以下。气候描述中的“高温”与天气描述中的含义不同,“高温天气”一般是指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在35℃以上。21世纪教育网(2)寒冷和温和:某气候冬季寒冷还是温和,一般是以最冷月月均温高于还是低于0℃为标准,高于0℃为温和,反之为寒冷。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指最冷月月均温气温在0℃以上,而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则指最冷月月均温在O℃以下。我国冬季秦岭一淮河以南是“温和”,而以北则是“寒冷”。说明:描述和阐释事物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的本质就是用学科语言回答学科问题,很多同学由于不注意这些学科术语的差异而导致错误百出。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