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东高中地理学案第二专题: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考点盘查】1、知道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了解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2、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3、结合实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4、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5、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6、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7、理解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8、理解季风环流形成的原因9、结合实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知识梳理】1知道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了解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物质的循环过程图_____岩(侵入岩、喷入岩)内力作用_____岩(砾岩、砂岩、页岩)外力作用_____岩(大理岩、板岩)内力作用2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褶皱:褶皱的分类:背斜(岩层中心_____,两翼_____)、向斜(岩层中心_____,两翼_____)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内力作用;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外力侵蚀,称为地形倒置。背斜是储油构造,向斜是储水构造断层:断层的概念:岩体发生破裂,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和低地:_____平原、_____谷地。相对上升的岩体形成山岭和高地:_____、_____、_____3结合实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流水对地形的塑造:河流_____地貌(河谷的演变)河流_____地貌(冲积平原的形成)风力对地形的塑造:沙丘、风蚀地貌(风蚀蘑菇、风蚀洼地)冰川对地形的塑造:冰蚀地貌(冰斗、角峰)4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结合图理解太阳短波辐射使地面增温,地面成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使地面保温5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大气对短波辐射的吸收较弱,大部分太阳辐射被地面吸收,地面升温后,放出长波辐射地面辐射,地面辐射能被大气吸收。大气将一部分热量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还给地面,对大气起到了保温作用。6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地表冷热不均是热力环流形成的。受热空气上升,冷却空气下沉。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这样同一个高度出现了气压差异,于是水平方向空气由高压向低压流动,形成热力环流。7理解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气压带7个分别分布在南北纬30、60、90度和赤道附近,风带6个分布在气压带之间,箭头方向高压指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表现为气压带风带夏季(北半球)____移,冬季(北半球)____移的规律。8理解季风环流形成的原因东亚季风的成因:海陆热力差异。风向为夏季_____季风,冬季_____季风。南亚季风的成因: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风向:夏季_____季风,冬季_____季风。9结合实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赤道低气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盛行上升气流 全年__________(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带控制 海洋上的暖湿气团,终年_____,温差小(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纬度40-60度之间的大陆西岸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与地中海气候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__________冬季西风带控制:__________地中海气候分布:纬度30-40度之间大陆西岸【例题剖析】2007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读图5,完成8--9题。8.关于a、b两地大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压a地低于b地 B.气温a地低于b地c.a地空气受热下降 D.b地空气冷却下降9.甲处有大面积绿地。绿地对空气的作用是A.净化、增温 B.净化、增湿c.增温、增湿 D.增温、减湿lO.图6中属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是A.①B.②c.③D.④【课堂演练】1地球大气最根本的能量来源是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天体的引力 D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2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A高低空间的气压差异 B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C不同地形的海拔差异 D高低纬度间水分差异3右图为“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其中表示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A ① B ② C ③ D ④4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是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C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一致 D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相反5副热带高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A热带雨林带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6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里是因为A空气中的水汽多 B太阳辐射弱 C地面辐射弱 D大气逆辐射弱7我国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A向西北飘扬 B向东北飘扬 C向西南飘扬 D向东南飘扬8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沿海地区近地面大气运动的是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9月球表面夜间温度低的原因是A体积小,质量小 B接收的太阳辐射量小 C没有大气,夜间没有大气逆辐射 D自转周期比地球短10地区间的冷热不均首先引起空气的A上升运动 B下沉运动 C上升或下沉的垂直运动 D水平运动11市区与郊区相比,近地面A气温高、气压高 B气温高、气压低 C气温低、气压低 D气温低、气压高12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A平行于等压线,指向低压 B平行于等压线,指向高压C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 D垂直于等压线,指向高压13气压带、风带在北半球成块状分布的原因是A太阳辐射 B地形地势 C洋流分布 D海陆差异14下列是由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是A地中海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地转偏向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B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C等压线越稀疏,表明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D高空大气中的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16我国庐山、泰山地质构造上属于A背斜 B向斜 C褶皱 D断块山17黄土高原的来源为A流水作用的结果 B风力堆积的结果 C地壳运动的结果 D风化作用的结果18黄土高原现在是千沟万壑,主要原因是A风化作用 B流水作用 C风蚀作用 D地壳运动19下列各图反映的地理现象,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20下面四幅图表示的热力环流中,错误的是21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A是____________带 B是____________带C是____________带 D是____________带(2)在B、D、F代表的风带内画出风向箭头(3)低纬环流除高空风外,近地面包括的气压带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填字母),风带有____________(填字母)。在图中标注低纬环流的环流方向。22读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丁处地质构造名称是____________,地貌名称是____________。(2)乙地质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设地下隧道,从地下水运动状况、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考虑,应选址在甲、乙、丙处的____________处为好,其中____________处最不适合建设大型工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