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物理中考专题复习《运动和力》习题+课件88ppt(word版附答案共2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年人教版物理中考专题复习《运动和力》习题+课件88ppt(word版附答案共2份)

资源简介

(共88张PPT)
第八章 运动和力
考情分析

考点研读

真题

总纲目录
命题探究

实验突破

随堂检测

考点一 牛顿第一定律

考点二 二力平衡

考点三 摩擦力

考点研读
考点一 牛顿第一定律
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
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的作用。
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惯性
(1)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
惯性。
(2)影响因素: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而与物体运动的状态无关。
(3)对惯性的理解
a.对任何物体,无论是运动还是静止,都具有惯性。
b.惯性不是力,不能把惯性说成是“惯性力”“受到惯性作用”或“克服物体
的惯性”“产生惯性”,对于惯性的描述只能说“具有惯性”“由于惯性”。
交通中 生活中
应用 汽车将要停车时,提前关闭发动机 a.锤头松了,用锤柄撞击硬物,锤头又能紧紧套
在锤柄上;b.跳远前的助跑;c.用拍打法除去衣
服上的灰尘;d.洗衣机脱水;e.踢出去的足球在
空中继续飞行
防止 a.减速慢行;b.保持车距;c.系好安全带;d.汽车安全气囊;
e.乘坐公交车时抓好扶手 运输玻璃制品、易碎器皿时,它们的四周需要
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4)惯性的应用和防止实例
考点二 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
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异同
平衡力 相互作用力
相同点 大小????相等????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方向相反

在同一条直线上 在同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一个力消失,另一个力可以存在 两个力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两个力的性质可以不同 两个力的性质一定相同
考点三 摩擦力
1.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
定义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
????阻碍????其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产生条件 (1)物体间相互接触并挤压
(2)接触面粗糙
(3)物体间有相对运动
方向 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影响因素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同
一接触面,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3.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增大
摩擦 ????增大????压力,如:刹车时用力捏闸、用力握住球拍、用手抓东西时要用力才能抓牢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如:鞋底、汽车和自行车轮胎上凹凸不平的花纹

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如:急刹车时使车轮只滑动不滚动,车会很快停止运动
减小
摩擦 ????减小????压力,如:在单杠上做回环动作时手握单杠不能太紧

????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如:在冰壶运动中,运动员通过减小接触面
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

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如:移动物体时垫滚木、滚动轴承

使相互接触的摩擦面????彼此分离????,如:磁悬浮列车、气垫船
真题
1.(2018,6,2分)如图所示,上表面水平且光滑的小车上有A、B两个物体,两物
体与小车以相同的速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B在A的正前方,B的质量小于A的
质量。假设小车的上表面足够长,不计空气阻力,小车遇到障碍物突然停止
后,A、B两物体????不会????(选填“会”或“不会”)相撞,原因是:????两物体在水平
方向上不受外力,仍以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距离保持不变????。
?
解析 当小车突然停止时,A、B两物体具有惯性会在小车上继续滑动,由于小
车上表面光滑,A、B两物体在滑动过程中不受摩擦力,因此两物体将以相同的
速度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不会相撞。
2.(2014,1,1分)学习物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通过学习惯性,我们认识
到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解析 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3.(2019,10,2分)以下校园活动的场景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
A.引体向上——人拉住单杠静止时,单杠对人的拉力与人的重力平衡
B.50 m测试——人冲过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受惯性作用
C.排球比赛——将排球向上垫起后,球的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
D.掷实心球——若球在最高点时所受外力全部消失,球将竖直下落

解析 人拉单杠时受到拉力与重力的作用,因为人处于静止状态,所以这两个力
平衡,A正确;人的惯性会让奔跑的人保持继续运动的状态而不能立即停下来,但
惯性不是力,所以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B错误;排球被垫起后将减速上升,上升过
程中排球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所以动能会减小,重力势能会增加,C错误;实心
球被向前抛出后,在空中的最高点仍然具有水平向前的速度,此时若所有外力全
部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实心球将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D错误。
4.(2017,11,2分)图为一种爬杆机器人,仅凭电池提供的能量,就能像人一样
沿杆竖直向上匀速爬行。机器人在此过程中?(????C )
?
A.所受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下
B.对杆的握力增大时,所受摩擦力增大
C.匀速爬行速度增大时,所受摩擦力不变
D.动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

解析 机器人沿杆竖直向上匀速爬行,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在竖直方向上其
受到的摩擦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摩擦力方向应与重力方向相反,为竖直向
上,A错误;在匀速爬行时机器人对杆的握力增大,所受摩擦力大小不变,故B错误;
匀速爬行速度增大,但机器人竖直方向上仍受力平衡,所受摩擦力不变,故C正确;
机器人向上爬行过程中,速度和质量都不变,所以动能没有减小,不会转化为重
力势能,这个过程中重力势能是由电池提供的电能转化而来,D错误。
5.(2016,13,2分)(双选)如图所示,在测量摩擦力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一
木块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选项中属于平衡力的是?(????AC )
?
A.木块受的重力与木块受的支持力
B.地面受的摩擦力与木块受的摩擦力
C.木块受的拉力与木块受的摩擦力
D.木块受的重力与木块对地面的压力

解析????平衡力是同一个物体受到的力。B项中地面受的摩擦力和木块受的摩擦
力,这两个力的受力物体分别是地面和木块,D项中两个力的受力物体分别是木
块和地面,B、D不符合题意;对木块受力分析:木块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竖直
方向上的一对平衡力,木块受到的拉力与摩擦力是水平方向上的一对平衡力,故
选A、C。
6.(2017,16,2分)如图所示,当小军用力推墙时,他沿水平冰面减速向后退
去。请你画出此时小军的受力示意图。(图中黑点表示重心)
?
答案 如图所示
?
解析 根据题意,在水平冰面上的人在竖直方向上应当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且大
小相等。小军在水平冰面上向左做减速运动,所以他应当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
力。
7.(2019,18,6分)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装置如图
所示,铝块和木块的外形相同,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固定不动,铝块通过细
线与弹簧测力计相连。(忽略滑轮的摩擦)
?

?????

(1)图甲中,将铝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竖直向上拉测力计,当铝块沿水平方向做
????匀速直线????运动时,铝块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测力计的示数F1,则F1=
????1.6????N。
(2)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
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图乙实验完成后,利用原有器材,还可进一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
糙程度的关系,请你简要说明实验方案:????将木块与铝块互换位置,重复实验,比
较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4)请你判断:图丙中,铝块水平运动时所受滑动摩擦力????等于????(选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图甲中铝块所受滑动摩擦力。

解析 (1)铝块在水平木板上被拉动时,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当
铝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此时铝块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等
于测力计的示数F1;从甲图中可看出测力计示数F1=1.6 N。(2)比较甲、乙两次
实验可看出:乙图弹簧测力计示数较大,表示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增大;两次
都是铝块和木板接触,表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乙图中铝块上多了一个木
块,表示压力增大,由此可以得出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
力越大的结论。(3)利用原有器材,进一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
度的关系,需要注意控制压力相同。水平面上放置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
等于物体的重力,所以将木块与铝块互换上下位置重复实验即可。(4)比较图丙
与图甲可看出:铝块在水平木板上运动时对木板的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均相
同,所以其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
命题探究
命题点一 惯性及其应用

命题点二 平衡力的判断

命题点三 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

命题点四 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命题点五 受力分析及作图

命题点一 惯性及其应用
例1????(2019四川凉山州)在凉山州举行的中小学运动会中,来自各校的运动员们
奋力拼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比赛中涉及一些物理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乒乓球比赛时,球在空中飞行,所有力全部消失,球一定落向地面
B.百米比赛时,运动员冲线后不能立即停下,是因为运动员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C.跳远比赛时,运动员需要助跑,是为了增大惯性,跳得更远
D.足球比赛时,抱在守门员手中的足球也具有惯性

解析 球在空中飞行,处于运动状态,若所有力全部消失,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A错误;百米比赛时,运动员冲线后不能立即停下,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惯
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力的作用,故B错误;惯性仅仅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跳远
运动员助跑是为了增大自己的速度,不能增大惯性,故C错误;任何物体在任何时
候都具有惯性,故足球比赛时,抱在守门员手中的足球也具有惯性,故D正确。
方法点拨
惯性现象解题思路: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弄清研究对象在现象发生前处于什么
状态; ③与研究对象一同运动的物体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④研究对象由于惯
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结果发生了什么现象。
变式1-1????(2019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下列现象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B )
A.坐汽车时要系好安全带
B.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
C.行车时要注意保持车距
D.学校路段减速慢行
解析 坐汽车时要系好安全带,否则在刹车时人由于惯性而向前倾,容易发生伤
害事故,属于防止惯性带来伤害;跳远运动员助跑是为了在起跳前使自己处于运
动状态,起跳后人由于惯性会跳得更远,属于利用惯性;车行驶要保持一定车距
是为了防止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无法及时刹车,发生追尾现象,是防止惯性带来危
害;学校路段减速慢行属于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故选B。

变式1-2????(2019湖北宜昌)研学旅行途中,小明同学坐在匀速直线行驶的动车上,
他正上方行李架的书包里有一包餐巾纸掉落,则这包餐巾纸掉落的位置在(????B )
A.小明前排乘客身上
B.小明的身上
C.小明后排乘客身上
D.无法判断
解析 动车匀速直线运动时,如果餐巾纸掉落,由于惯性,餐巾纸仍然保持与动
车相同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向前运动,由于餐巾纸处于小明正上方行李架的
书包里,所以会刚好落在小明的身上,故选B。

命题点二 平衡力的判断
例2????(2019黑龙江龙东)超市里,小明用水平方向的力,推着购物车在水平地面上
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购物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购物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购物车所受的推力与地面对购物车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购物车所受的重力与购物车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购物车对小明的力与地面对小明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解析 购物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购物车的支持力,这两个力不是同一个受
力物体,不是平衡力;购物车所受的推力与地面对购物车的摩擦力,这两个力受
力物体都是购物车,两个力的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大小相等,是平衡力;
购物车所受的重力与购物车对地面的压力,这两个力方向都竖直向下,既不是平
衡力,也不是相互作用力;购物车对小明的力和地面对小明的摩擦力,这两个力
受力物体都是小明,不是相互作用力。故选B。
方法点拨
判断两个力是否为平衡力,必须从分析两个力是否“同物”开始,如果不“同
物”肯定不是平衡力,如果“同物”再分析它们是否等大、反向、共线。只有
同时满足四个条件才是平衡力。相互作用的两个力也具有等大、反向、共线
的性质,但受力物体不同。
变式2-1 如图所示,一个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小明同学用5 N的水平推力向右
推木箱,但未推动。下列二力平衡的是?(????B )
?
A.木箱对地面向下的压力、地面对木箱向上的支持力
B.地面对木箱向左的摩擦力、人对木箱向右的推力
C.人对木箱向右的推力、地面对木箱向上的支持力
D.木箱对地面向下的压力、地面对木箱向左的摩擦力

解析 木箱对地面向下的压力与地面对木箱向上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错误;地
面对木箱向左的摩擦力与人对木箱向右的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
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B正确;人对木箱向右的
推力与地面对木箱向上的支持力不是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
C错误;木箱对地面向下的压力与地面对木箱向左的摩擦力不是作用在同一条
直线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命题点三 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
例3????(2019浙江衢州)如图,重为500 N的小科沿着竖直的直杆匀速上爬,此阶段
他受到的摩擦力为f1;小科停在A处稍作休息,此阶段他受到的摩擦力为f2;之后沿
杆匀速下滑,此阶段他受到的摩擦力为f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
A.f1>500 N,方向竖直向下
B.f2=500 N,方向竖直向下
C.f3<500 N,方向竖直向上
D.f1=f2=f3,方向都竖直向上

解析 小科匀速上爬时、在A处静止时、匀速下滑时,均处于平衡状态,三种状
态下所受的摩擦力与小科的重力均是一对平衡力,所以三次摩擦力相等,都等于
小科的重力,即f1=f2=f3=500 N,且方向都是竖直向上,D正确。
变式3-1 如图所示,用10 N的力握住重为5 N的矿泉水瓶,使矿泉水瓶在竖直方
向上保持静止,此时矿泉水瓶受到的摩擦力为????5????N,再将握力增大至20 N,此
时矿泉水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将????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解析 由于矿泉水瓶在握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在竖直方向上矿泉水瓶
受平衡力,摩擦力与重力平衡,f=G=5 N;当握力增大时,由于矿泉水瓶仍然静止,
矿泉水瓶重力不变,摩擦力与重力仍然平衡,大小相等,摩擦力仍为5 N,大小不变。
命题点四 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例4????(2019内蒙古赤峰)如图所示情景中,能减小摩擦力的是?(????A )
?

解析 气垫船向下喷气,使接触面脱离,能减小摩擦力;运动员手上涂防滑粉,增
加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了摩擦;瓶盖上刻有条纹,增大了接触面的粗
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刹车时用力捏车闸,增大了压力,从而增大了摩擦,故
选A。
变式4-1????(2019江苏无锡)劣质橡皮较硬,擦字时易打滑,导致字擦不干净,这是
因为物体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小明用橡皮轻轻擦字没擦干净,然后
稍加用力就擦干净了,这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选填“增大”或“减
小”)橡皮与纸间的摩擦。
解析 劣质橡皮较硬,擦字时打滑,字擦不干净,这是由于物体接触面越光滑,摩
擦力越小;增大摩擦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或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小明用力擦,
增大了橡皮对纸的压力,从而增大了摩擦,字就擦干净了。
命题点五 受力分析及作图
例5????(2019四川乐山)如图,小翔站在滑板车上水平向左运动,不再蹬地后,最终
会停止下来。将小翔和滑板车看做一个物体,请画出此过程中该物体所受力的
示意图(力的作用点画在重心O点上)。
?
答案 如图所示
?
解析 小翔站在滑板车上水平向左运动,不再蹬地后,将小翔和滑板车看做一个
物体;该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地面向上的支持力FN的作用,
另外,由于小翔和滑板车一起向左运动,所以还受到地面向右的摩擦力f阻的作用。
方法点拨
受力分析主要分以下三方面。①静止在水平面的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只受重力
和支持力作用,且二力大小相等;若水平方向受推力或拉力作用,根据其静止知
其在水平方向受到摩擦力的作用,且和拉力或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②
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除受重力和弹力外,由其运动状态可知其还受摩擦力的作
用。③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
且二力大小相等;若接触面绝对光滑,则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若接触面不光滑,
则在水平方向上受拉力或推力和摩擦力作用,且二力大小相等。
变式5-1????(2018湖北孝感)如图所示,磁铁A紧贴电梯壁上,随电梯一起竖直向上
做匀速直线运动,请画出磁铁A在竖直方向上的受力示意图。
?
答案 如图所示
?
解析 磁铁A紧贴电梯壁上,随电梯一起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磁铁A处于
平衡状态,它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过磁铁A的重心分别作竖直向上的摩擦力f和竖直向下的重力G,并且两线
段的长度相等。
实验突破
实验一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命题热点
1.实验时每次使小车从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滑下:使小车每次到达水平面时的
????速度????相同。
2.改变水平面上的材料: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改变????阻力????的大小。
3.使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使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和
????支持????力相互平衡,并保证小车在水平面上只受????摩擦????力。
4.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后能继续运动的原因:小车具有????惯性????。
5.转换法的应用:通过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不同来判断阻力的大小,阻力
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小车运动得越????远????。
6.实验推理:若物体不受阻力时,物体的速度将不会减小,即永远做匀速直线运
动,即牛顿第一定律运用了科学推理的方法。
7.实验结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
态。
例1????(2019四川宜宾)关于“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问题,某学习小组进行了
如下探究实验:依次将毛巾、棉布分别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分别从斜面顶端
由静止自由下滑,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最大距离,三种情况下的运动如图
所示。
?
(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目的是使小车在水平面上
开始滑行时获得的速度大小????相等????(选填“相等”或“不相等”),本实验中
的“阻力”是指小车受到的????摩擦力????;
(2)分析图运动情况可知: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说明小车受到的阻
力越大,速度减小得越????快????(选填“快”或“慢”);
(3)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基础上,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
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牛顿第一定律????不是????(选填“是”或“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其符合
逻辑的科学推理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方法。
?补充设问
(5)牛顿第一定律告诉了我们物体的运动????不需要????(选填“需要”或“不需
要”)力来维持,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6)表是记录实验情况的表格,画线处应填写的是:????小车所受阻力情况????;
????小车运动的距离????。
实验序号 水平部分材料    ????    ????
1
2
3
解析 (1)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
的速度相等;本实验中的“阻力”是指小车受到的摩擦力;(2)根据图中运动情
况可知: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毛巾表面最粗糙,阻力最大,小车运
动的距离就越近,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大,速度减小得越快;(3)牛顿第一定
律的内容为: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4)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出的,不是用实验直接得出的。
实验二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命题热点
1.选择小车(或小卡片)而不是木块的原因:减小????摩擦????对实验的影响。
2.定滑轮的作用:????改变力的方向????。
3.选择静止状态的物体研究的原因: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好控制。
4.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1)探究平衡的两个力是否在同一直线上:保持两边钩码质量相等,将小车(或小
卡片)????扭转一定的角度????。
(2)探究平衡的两个力是否大小相同:保持两个力在同一条直线上,改变小车(或
小卡片)两边所挂钩码的????数量????。
(3)探究平衡的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保持两个力在同一条直线上,两边
钩码质量相等,用剪刀剪开小卡片。
5.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避免偶然性,得出普遍规律。
6.实验结论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
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例2????(2018平顶山三模)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
(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老
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小车与桌面间的摩擦力较
小,可以忽略不计????。
(2)丙组同学听后,又进行了改进设计如丙图,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
????不考虑????(选填“考虑”或“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探究F1、F2两个力大小关系时,应该观察????两边钩码个数????。
?
(3)实验中保持F1与F2相等,进行如下操作:????旋转???? (选填“挤压”“翻转”或
“旋转”)小卡片,松手后观察小卡片是否平衡。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
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的条件之一是
????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4)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图中的钩码进行了探究,发现两个力的大小有较小
的差距。你认为形成差距的原因是????读数误差????。
?补充设问
(5)实验中定滑轮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
(6)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丙所示情况下,下一
步的操作是????把小卡片剪为两半????。
(7)利用图丁装置能否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并说明理由:????能, 定滑轮的位置虽
然不等高,但是当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
个物体上时,小卡片还是处于静止状态,照样能完成实验????。

解析 (1)甲图中的是木块,它与桌面之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而乙图中的是小
车,它与桌面之间是滚动摩擦,其摩擦力较小可以忽略,实验更准确。(2)由于小
卡片的质量很小,重力远小于卡片受到的拉力,所以其重力可以不考虑;探究两
个力大小关系时,应该观察细线两端所挂钩码的个数。(3)为了探究两个平衡力
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应控制拉力大小相等,不在一条直线上,所以在小卡片两
端挂同样多的钩码,旋转小卡片松手并观察小卡片的运动情况。(4)利用弹簧测
力计代替图中的钩码时,由于测量工具、测量的人或所用器材,都会造成误差,
形成差距的原因可能是读数误差 (或两个滑轮的摩擦不同,或测力计未校零)。
实验三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命题热点
1.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原理(转换法的应用):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在水平面做匀
速直线运动,利用????二力平衡????原理知,弹簧测力计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
大小。
2.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1)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
????压力????大小。
(2)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控制压力大小不变,改变
????接触面粗糙程度????。
3.实验误差分析:实验中很难控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弹簧测力计运动中读
数导致读数不准确。
4.实验方案的改进:实验过程中很难保证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改进方案,如图
甲、乙所示。
?
5.实验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越????大????,
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例3????(2018山东聊城)如图甲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
置,实验所用的长木板,一面比较光滑,另一面比较粗糙。同学们根据猜想进行
了实验,得出数据如表所示:
??????
实验序号 长木板
表面 木块
放置方式 拉动木块
的个数 弹簧测力计
示数/N
① 较粗糙 平放 1 1.5
② 较粗糙 平放 2 3.0
③ 较光滑 平放 2 1.6
④ 较光滑 竖放 2 1.6
  (1)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根
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相等。
(2)由实验序号????①②????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和接触面所受的压力
有关。
(3)由实验序号②③可得到的结论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有关。
(4)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用如图乙所示的方式测量滑动
摩擦力发现效果更好。图乙实验中????不一定????(选填“一定”或“不一定”)要
匀速拉动长木板。
(5)根据你在本实验中的收获,请写出一种避免汽车在冰雪路面上行驶时出现打
滑现象的具体做法:?? ?及时清雪、换防滑轮胎、安装防滑链、在路面上铺草垫等??。
?补充设问
(6)在同一次实验中,同学们发现,当用不同的速度匀速拉木块,弹簧测力计的示
数不变,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选填“有关”
或“无关”)。
(7)实验中,如果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可能原因是????C????。(填写字母序号)
A.木板过长
B.木块运动的速度太大
C.木板的粗糙程度不均匀
(8)由实验序号③④可得出的结论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
????无关????(选填“有关”或“无关”)。
解析 (1)实验中要求弹簧测力计匀速直线拉动木块,此时拉力与摩擦力大小相
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即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相等。(2)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的
关系,需要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改变压力,观察拉力的大小也就是摩擦
力的大小,表中①②符合题意。(3)由实验序号②③知压力相同,接触面越粗糙,
拉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可得到的结论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
度有关。(4)在实验中,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
擦力时,操作上必须要水平匀速直线拉动木块,操作较为困难;实验改进后,用图
乙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操作上不一定要匀速直线拉动长木板,弹簧测力计相对
固定,便于读数。(5)汽车在冰雪路面上行驶时出现打滑是由于下雪后车轮与地
面之间的摩擦力减小,因此要避免汽车在冰雪路面上行驶时出现打滑现象就要
想办法增大两者之间的摩擦力,比如:及时清雪、换防滑轮胎、安装防滑链、在
路面上铺草垫等。
随堂检测
1.(2019陕西)如图所示,用尺子快速水平击打盖在杯口的硬纸片,鸡蛋由于具有
????惯性????并未随纸片一起飞出。假设纸片飞出后不再受任何力的作用,纸片将
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解析 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用尺子击打纸片时,鸡蛋由于
具有惯性仍然保持静止。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飞出后的纸片将保持匀速直
线运动状态。
2.(2019新乡模拟)汽车“漂移”是一项高难度驾驶技巧,如图,当汽车在水
平地面上疾驶时,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车的支持力????不是????(选填“是”或
“不是”)一对平衡力,此时突然刹车,由于汽车具有????惯性????仍继续向前运动,
同时转动方向盘,地面对汽车的摩擦力改变了汽车的????运动状态????,导致汽车急
转弯发生“漂移”。
?
解析 汽车对地面的压力是地面受到的力,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汽车受到的
力,二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故二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汽车在水平地面上疾驶,
此时突然刹车,由于惯性汽车仍要向前运动,同时转动方向盘,汽车急转弯,这是
摩擦力改变了汽车的运动状态。
3.(2019湖北宜昌)消防员在紧急集合时,往往抓住一根竖直的杆从楼上滑下。如
果某消防员自身及装备质量共80 kg,当他抓着竖直的杆匀速下滑时,杆对人的
摩擦力是????800????N;接近地面时,他增大握力,则杆对手的摩擦力将????增大????(选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g=10 N/kg)
解析 消防员自身及装备的重力G=mg=80 kg×10 N/kg=800 N,当他抓着竖直的
杆匀速下滑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重力和杆对人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
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受到的摩擦力f=G=800 N,方向竖直向上;用更大的力握
杆,对杆的压力变大,则杆对手的滑动摩擦力增大。
4.(2019湖南益阳)雨伞在雨中快速旋转(从上往下看沿逆时针方向),伞骨末端的
雨滴被甩出。如图中能正确表示雨滴P被甩出瞬间运动方向的是?(????C )
?
解析 由图知,雨伞在雨中快速旋转(从上往下看沿逆时针方向),原来雨滴随雨
伞逆时针转动(即在水平面做圆周运动),伞骨末端的雨滴被甩出时,雨滴由于惯
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会沿切线方向被甩出,即该瞬间雨滴的运动方向为水
平向右,故A、B、D错误,C正确。

5.(2018四川攀枝花)如图所示,A、B两个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同时有F=2 N的
两个水平力分别作用于A、B两物体上,使A、B两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分
析正确的是?(????B )
A.A和B之间摩擦力为0
B.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0
C.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2 N,方向水平向左
D.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2 N,方向水平向右

解析 对A分析,A在水平方向上受向左的拉力F和B对A向右的静摩擦力,因为A
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f1=F=2 N,故A错误;
把A、B看成一个整体,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在水平方向上受向左
的拉力F和向右的拉力F,由于两拉力大小相等,所以整体在水平方向上只受两
个拉力,地面对B没有摩擦力,故B正确,C、D错误。
6.(2019山东潍坊)2019年4月28日,第5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单项赛在匈牙利结
束,中国乒乓球队时隔八年再度包揽单项赛全部五枚金牌。如图是运动员在比
赛中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乒乓球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击球时,球和拍都会发生弹性形变
C.球在空中运动时,运动状态不变
D.球被水平击出后,若所受外力全部消失,球将立即竖直下落

解析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基本属性,惯性大小只跟物体本身的质量大小有关,跟
速度无关,A错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击球时,球和拍都会发生弹性形
变,B正确;球在空中运动时,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在改变,所以运动状态在改
变,C错误;球被水平击出后,若所受外力全部消失,球将保持原来水平速度不变,
做匀速直线运动,D错误。
7.(2019四川乐山)小红穿上旱冰鞋向右用力推墙,会被墙向左推开。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D )
A.人先对墙施加了推力,然后墙再对人施加推力
B.墙对人的推力大于人对墙的推力
C.人对墙的推力与墙对人的推力是一对平衡力
D.人对墙的推力与墙对人的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解析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人推墙时,人对墙施加了推力,墙对人也施加
推力,这两个力是同时发生的,故A错误;人对墙的推力与墙对人的推力是作用在
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二力的大小相等,故B、C错误,D正确。

8.(2019四川巴中)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重为10 N的物体在F=5 N的水平
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由A点匀速运动到B点,此时撤去拉力,物体继续向前运动
到C点停下来,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
?
A.物体在AB段摩擦力等于10 N
B.物体在AB段摩擦力小于5 N
C.物体在BC段摩擦力等于5 N
D.物体在AB段摩擦力大于BC段摩擦力

解析 物体在AB段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则拉力与滑动摩擦力是一
对平衡力,二力的大小相等,所以fAB=F=5 N,故A、B错误;在BC段物体做减速运
动,因压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均不变,所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变,还是5
N,故C正确,D错误。
9.(2019四川宜宾)如图所示,一个小物体以初速度v0冲上某一粗糙斜面,最后停在
斜面上,忽略空气作用,对该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B )
?
A.物体最后停了下来,说明运动要力来维持
B.物体受到重力、斜面的支持力、斜面的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
C.物体受到重力、斜面的支持力、斜面的摩擦力、向上的冲力四个力的作用
D.物体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和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解析 物体最后停了下来,是因为受到阻力,故A错误;物体以初速度v0冲上粗糙
的斜面,物体受到重力,由于重力作用物体跟斜面发生挤压,物体受到斜面的支
持力,由于物体相对粗糙斜面向上运动,物体还受摩擦力,故B正确,C错误;物体受
到斜面的支持力和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10.(2019南阳镇平二模)(双选)打陀螺是很多中老年朋友热爱的一项健身活
动,如图所示为打陀螺的景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D )
A.用鞭子打陀螺,陀螺转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B.不抽打陀螺后,陀螺慢慢停止转动,是因为陀螺的
转动需要力来维持
C.陀螺转动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
D.打陀螺的人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解析 用鞭子打陀螺,陀螺转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A正确;不
抽打陀螺后,陀螺慢慢停止转动,是因为陀螺受到阻力的作用,是阻力改变了它
的运动状态,故B错误;陀螺转动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陀螺具有惯性,仍要保
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惯性是物体本身的性质,不能说受惯性作用,故C错误;打陀螺
的人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二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
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D正确。
第八章 运动和力
A组 基础题组
                                
一、填空题
1.(2019河南许昌二模)随着校园环境的提升,塑胶跑道铺进了校园。塑胶跑道表面比较粗糙可以      (选填“增大”或“减小”)摩擦力。小强同学在操场上踢足球时,他用力踢向足球,足球受力后腾空而起,球离开脚后还能在空中继续飞行,这是由于足球具有      ,同时他也感到脚疼,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
2.(2018贵州安顺)如图所示,物体重5 N,一人用20 N的力将它压在竖直墙上,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这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N,方向是      。?

3.(2019四川泸州)一遥控小电动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做直线运动,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已知在4 s~8 s内小车受到的牵引力恒为10 N,则在4 s~8 s内小车受到的合力为      N,运动的路程为      m;在0~4 s内小车受到的摩擦力      10 N(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二、选择题
4.(2019江苏徐州)如图所示自行车的各个部分中,减小了有害摩擦的是(  )

5.(2019贵州铜仁)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是凭空想象出来的
B.物体只要运动,就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不受力的物体,只能保持静止状态
D.如果物体不受到力的作用,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原有的速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6.(2019山东泰安)关于惯性,下列四个现象对应的说明正确的是(  )
A.拍打衣服,灰尘脱落,说明衣服有惯性
B.子弹离开枪膛,仍能向前飞行,说明子弹有惯性
C.汽车突然快速启动,车上的人会向后倾,说明汽车有惯性
D.运动员将足球顶出后,足球继续运动,说明运动员有惯性
7.(2019四川攀枝花)某同学和家人在外出旅游途中,车抛锚在水平路面上,家人试图推动汽车但没有推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车未被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B.车未被推动是因为人推车的力小于车推人的力
C.人对车的推力和车对人的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车受到的支持力和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8.(2019广东深圳)如图所示,同一木块在同一粗糙水平面上,先后以不同的速度被匀速拉动。甲图中速度为v1,乙图中速度为v2,丙图中木块上叠放一重物,共同速度为v3,且v1
A.F甲F乙>F丙
C.F甲=F乙9.(2019河南信阳二模)如图所示,将一辆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用轻绳跨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小车在轻绳的拉力作用下沿着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突然剪断轻绳,则小车(  )

A.将运动得越来越慢
B.受到的摩擦力随之减小
C.将继续处于平衡状态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D.将受到静摩擦力
10.(2019河南周口商水一模)(双选)如图所示为小明在科学实践课上制作的“折纸青蛙”,用手按住青蛙的后部,此时青蛙相对于桌面静止,松手后,青蛙就可以向前跳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青蛙离开桌面能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青蛙具有惯性
B.青蛙能向前跳动是因为桌面对青蛙的力大于青蛙对桌面的力
C.青蛙离开桌面向前跳动的过程中只受重力和空气阻力
D.用手按住青蛙后部时,青蛙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青蛙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三、作图题
11.(2019贵州贵阳)如图所示是运动员百米赛跑时的情景,请画出他的右脚对地面作用力的示意图。(O点是力的作用点)

12.(2019河南濮阳一模)如图所示,现将一袋大米无初速度地放在向右匀速运动的输送带上,米袋将随输送带先做加速运动,后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画出米袋加速过程中受力的示意图。(不计空气阻力)

四、实验探究题
13.(2019广西桂林)小蓉和同学们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来探究阻力对运动小车的影响。

(1)实验开始前,小蓉让小车从斜面不同高度由静止下滑,大家发现,小车在斜面上的高度越高,小车到达水平木板时的      越大,小车在水平木板上运动距离越远。从而让大家更加明确了,本实验要使用      法。?
(2)实验中,大家将可调节倾斜角度的斜面与木板平面组合,然后依次将毛巾、棉布铺在木板上,开始探究小车在三种平面上的运动情况,结果发现小车直接冲出棉布末端,在仅有目前已搭建好的实验器材基础上,他们采取      的方法完成了整个实验探究过程。?
(3)通过实验分析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同一运动小车受到的阻力      ,速度减小得越      。推理可知,同一运动小车如果不受阻力作用,它将      。?
14.(2019内蒙古通辽)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此实验是根据      原理测出摩擦力大小的。?
(2)小明刚开始拉木块时,他的水平拉力逐渐增大,但木块仍静止,木块所受的摩擦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木块被拉动,且越来越快,小明读出某一时刻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 N,他认为这时摩擦力的大小为3 N,他操作中的错误是      。?
(3)改正错误后,小明完成了探究过程,比较乙、丙两次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4)在甲、乙实验中,假如把木板换成海绵,拿掉弹簧测力计,会发现      (选填“甲”或“乙”)图中海绵凹陷得更深。说明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作用效果与      有关。?


15.(2019贵州铜仁)小明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实验方案。

(1)通过实验比较,小明发现采用方案乙,实验效果更好,原因是      。?
(2)该实验装置中,木板两端的定滑轮的作用是      。?
(3)保持两盘中砝码质量相等,把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放手后观察到小车转动,最后恢复到静止状态。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      ,这两个力才能彼此平衡。?
(4)小明在探究完“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后,又利用该装置进行探究,剪断小车左边的细线后,小车由静止向右运动,此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B组 提升题组
1.如图甲所示,小桐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使它沿水平木板匀速滑动,图乙是她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第二次木块的速度      第一次木块的速度,第一次的拉力为3 N,木块受到的摩擦力      3 N,则第二次木块受到的拉力      3 N。(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2019贵州贵阳)如图所示,在平直路面上向右匀速行驶的小车中,有一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车厢右壁,另一端连接置于小车底板上的木块,弹簧此时处于原长状态并保持水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木块突然压缩弹簧,则小车一定在做加速运动
B.若木块受到向右的摩擦力,则小车一定在做加速运动
C.若木块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则小车一定在做减速运动
D.若弹簧未发生形变,则小车一定在做匀速运动
3.(2018安徽)我们知道,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图所示,重25 N的长方体物块甲放在水平桌面上,另一重10 N的长方体物块乙放在物块甲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乙受到的合力为10 N
B.物块乙对物块甲的压力为15 N
C.桌面受到物块甲的压力为15 N
D.桌面对物块甲的支持力为35 N
4.(2019四川广安)如图所示,用6 N的水平拉力F拉动物体A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匀速运动,物体B静止不动,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 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对B的摩擦力大小为4 N,方向水平向右
B.B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2 N,方向水平向右
C.地面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4 N,方向水平向左
D.地面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6 N,方向水平向左


第八章 运动和力
A组 基础题组
一、填空题
1.答案 增大 惯性 相互
解析 塑胶跑道表面比较粗糙,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足球离开脚后能在空中继续飞行,是由于足球具有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前运动。脚对足球施加一个力,足球对脚也施加一个力,所以使脚疼痛,说明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答案 5 竖直向上
解析 用20 N的水平力把重5 N的物体紧压在竖直墙壁上,此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受到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两对平衡力的作用。竖直方向上的平衡力是物体的重力和向上的摩擦力;水平方向上的平衡力是人对物体的压力和墙壁对物体的支持力。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判断这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5 N,方向是竖直向上。
3.答案 0 16 等于
解析 由图像可知,在4 s~8 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因此受到的合力为0 N;其速度为4 m/s,其运动的路程为:s=vt=4 m/s×4 s=16 m;由于小车在4 s~8 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其牵引力与摩擦力相等,故摩擦力为10 N;在0~4 s内小车做加速运动,但其压力和接触面均不变,所以摩擦力也不变,为10 N。
二、选择题
4.答案 C 车胎有很多花纹,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属于增大有益摩擦;车把有很多花纹,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与手掌之间的摩擦力,属于增大有益摩擦;车轮转动时,车轮与车轴之间的摩擦,容易使零件磨损,中间加装滚动轴承,变滑动为滚动,属于减小有害摩擦;脚踏板面有很多花纹,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与脚底之间的摩擦力,属于增大有益摩擦。故选C。
5.答案 D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的推理而得出的,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它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是经受了实践的检验的,故A错误;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B错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C错误;如果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原有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6.答案 B 用手拍打衣服上的灰尘,衣服运动,灰尘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在重力作用下掉在地上,说明灰尘有惯性,故A错误;子弹离开枪膛后,由于惯性仍能向前飞行,说明子弹有惯性,故B正确;汽车突然快速启动,车上的人会向后倾,说明人有惯性,而不是汽车有惯性,故C错误;运动员将足球顶出后,足球继续运动,说明足球有惯性,而不是运动员有惯性,故D错误。
7.答案 C 车没有被推动,处于静止状态,推力和摩擦力平衡,所以推力等于摩擦力,故A错误;人推车的力与车推人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B错误,C正确;车受到的支持力和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力分别作用在车和路面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故D错误。
8.答案 C 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与速度大小无关。由题意和图示可知,甲、乙、丙三图中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甲、乙对水平面的压力相同,丙对水平面的压力较大(木块上叠放一重物),故摩擦力的大小关系为f甲=f乙9.答案 A 由小车沿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可知,小车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若突然剪断轻绳,拉力消失,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的小车只受到向左的摩擦力,由于摩擦力方向与小车运动的方向相反,所以小车做减速运动,速度越来越慢,故A正确,C错误;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是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当突然剪断轻绳时,小车对接触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不变,所以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故B错误;由于小车不能立即停下来,而是依然处于运动状态,所以受到的摩擦力不是静摩擦力,故D错误。
10.答案 AC 青蛙离开桌面能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青蛙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A正确;青蛙能向前跳动是因为青蛙受到桌面对青蛙的力,这个力与青蛙对桌面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B错误;青蛙离开桌面向前跳动的过程中会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共同作用,故C正确;用手按住青蛙的后部时,桌面对青蛙的支持力要大于青蛙受到的重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三、作图题
11.答案 如图所示

解析 运动员的右脚对地面有向下的压力,且由于右脚向后蹬地,故右脚对地面有水平向后的静摩擦力,以O为作用点,规范作图,画出两个力的示意图。
12.答案 如图所示

解析 分析可知,米袋加速过程中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支持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此时摩擦力为向右运动的动力),作用点都画在米袋的重心上。
四、实验探究题
13.答案 (1)初速度 控制变量 (2)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 (3)越小 慢 一直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 (1)小车在斜面上的高度越高,小车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小车下滑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因此高度越高,小车到达水平木板时的动能就越大,即初速度越大;实验中,我们要把小车放在同一斜面不同高度由静止下滑,这样保证小车到达水平木板时的初速度不同,小车在斜面上的高度越高,小车到达水平木板时的初速度越大,这个过程用到控制变量法。(2)当小车在斜面的同一位置时,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可以使得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减小,这样小车就不会直接冲出棉布末端。(3)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就越小,小车就会运动得越远,速度减小得越慢,若小车不受阻力作用,那么小车的速度不变,它将保持原有速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14.答案 (1)二力平衡 (2)变大 没有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3)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4)乙 压力大小
解析 (1)只有沿水平方向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二力平衡,拉力大小才等于摩擦力的大小。(2)小明刚开始拉木块时,他的水平拉力逐渐增大,但木块仍静止,木块受到平衡力,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变大;木块被拉动,且越来越快,小明读出某一时刻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 N,他认为这时摩擦力的大小为3 N,此时测力计示数大于滑动摩擦力,他操作中的错误是没有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3)改正错误后,小明完成了探究过程,比较乙、丙两次实验可得:压力相同,丙中接触面粗糙,滑动摩擦力大,故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4)在甲、乙实验中,乙中压力大,假如把木板换成海绵,拿掉弹簧测力计,会发现乙图中海绵凹陷得更深。说明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
15.答案 (1)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减小了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2)能改变作用力的方向 (3)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4)运动状态
解析 (1)通过实验比较,小明发现采用方案乙,实验效果更好,原因是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减小了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2)该实验装置中,木板两端的定滑轮的作用是能改变作用力的方向。(3)保持两盘砝码质量相等(即让两边的拉力相等),把小车扭转一个角度,使拉力F1和F2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观察到小车发生转动,当小车重新恢复到原来的静止状态时,拉力F1和F2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才能彼此平衡。(4)小明在探究完“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后,又利用该装置进行探究,剪断小车左边的细线后,小车由静止向右运动,小车受力不再平衡,此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组 提升题组
1.答案 大于 等于 等于
解析 由图可知:取相同的时间时,第二次木块通过的路程大于第一次木块通过的路程,所以第二次木块的速度大于第一次木块的速度;沿水平木板滑动的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小桐两次拉动木块,木板做的都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所以两次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大小相等,故都等于拉力的大小,为3 N。

2.答案 B 若木块压缩弹簧,说明木块相对小车向右运动,此时受到的摩擦力向左,应该是行驶的小车减速导致的,故A错误;若木块受到向右的摩擦力,则木块在水平方向的合力一定向右,木块向右做加速运动,则小车一定在做加速运动,B正确;木块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三个力时,小车可能加速也可能减速,故C错误;木块受静摩擦力时,弹簧未发生形变,小车在做变速运动,D错误。
3.答案 D 物块乙静止,处于平衡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故所受的合力为0,故A错误;物块乙对物块甲的压力等于物块乙的重力,为10 N,故B错误;桌面受到物块甲的压力等于物块甲、乙的重力之和,即25 N+10 N=35 N,故C错误;桌面受到物块甲的压力为35 N,而桌面对物块甲的支持力与桌面受到物块甲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桌面对物块甲的支持力大小为35 N,故D正确。
4.答案 C 对于物体B在水平方向上进行受力分析可知,物体B受到弹簧测力计对它水平向左的拉力和A对B水平向右的摩擦力f,由于物体B处于静止状态,则拉力和摩擦力大小相等,即A对B的摩擦力f=2 N,故A错误;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A对B的摩擦力和B对A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B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2 N,方向水平向左,故B错误;对物体A在水平方向上进行受力分析可知,物体A受到B对A的摩擦力fBA和地面对A的摩擦力f地A以及水平拉力F的作用,由于A匀速运动,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知,水平拉力F=fBA+,则f地A=F-fBA=6 N-2 N=4 N,方向水平向左,故C正确,D错误。故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