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页共8页)第一单元?? 地球 第一课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识点: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纬线的最大周长是赤道,长约4万千米。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天圆地方——圆球体——椭球体。第一个论述地球是球形的科学家是亚里士多德,第一次证实地球是球体的是麦哲伦,3.证明地球是圆球形的事例:(1)远去的帆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2)走不到天涯海角;(3)站的高,看的远;(4)月食时被蚀部分总是成弧形;(5)麦哲伦环球航行。(6)从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视图:第一单元?? 地球 第二课 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知识点:1.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叫地球仪,地球的自转轴称为地轴,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叫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叫南极。2.经线又称子午线,是连接地球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它们都有无数条。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是经纬网。3.0°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经过了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0°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0°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东经180°与西经180°合二为一,就叫180°经线。与西经60°正相对的经度是东经120°。4.0°纬线是赤道,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北纬90°是北极点,南纬90°是南极点,它们是两个地点。 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5.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为赤道。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为20°W和160°E的经线圈我国、我省、我家在北半球的东半球。6.经线呈半圆(弧形)状,长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 0°经线是本初子午线。纬线呈圆形(极点除外),长度不等(南北对称两条相等),指示东西方向, 0°纬线是赤道。识图:1.高中低纬度的划分图上(课本8页图1.8中标出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0度、30度、60度、90度纬线) 2. 根据经纬度(课本8页思考图)能判断出经线、纬线;经度(东、西),纬度(南、北)(第2页共8页)第一单元?? 地球 第三课 地球的自传知识点:1.地球绕地轴旋转是自转,周期是一天;方向是自西向东。站在北极看地球自转呈逆时针方向,站在南极看地球自转呈顺时针方向2.因为地球自转是自西向东的,在地球上日月星辰都是东升西落的。地球自转导致两个后果:一是昼夜交替,二是地球上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不同。识图:1.地球自转的方向图上画出地球自转的方向(课本11页图1.13) 2.不同经度上的地方时上标出地方时,分清昼夜、知道经度(课本12页1.14)第一单元?? 地球 第四课 地球的公转知识点:1.地球绕日旋转是公转,周期是一年,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总是保持66.5°夹角,地轴倾斜角度不变导致两个后果:形成了四季和五带。.地球上南北半球季节相反。2.北纬23.5度的纬线称为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地球的最北界线;南纬23.5度的纬线称为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地球的最南界线。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3.北纬66.5度的纬线是北半球极昼极夜现象分布最南界线。南纬66.5度的纬线是南半球极昼极夜现象分布最北界线。极圈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4.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的地区是北温带,这里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北极圈到北极的地区叫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上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温度带是温带。5.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的地方是赤道。全年昼夜长短相等的地方在赤道。当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我国是冬季。识图:1.地球公转示意图(课本16页图1.17)上标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及其日期;地球公转的方向;南北回归线 2.五带的划分图(课本17页图1.19)上标出:北、南寒带、北、南温带、热带;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赤道;南北极第二单元 地图 第一课 地图的基本要素知识点:1.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2.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地球上的缩小程度。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3.比例尺的含义,如1:1000000的含义是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千米。4.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粗略。5.方向:(1)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知识东西方向,是最准确的定向法;(2)指向标定向法:指北的指向标;(3)一般定向法: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其中经纬网定向法最精确。6.比例尺的种类,数字式:例1:1000000;文字式: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千米;(五千分之一),线段式:7.. 图例包括符号、文字说明、数字和地理名称识图:课本21页图2.4、2.5、2.6中中,A点在B点的什么方向?(第3页共8页)第二单元 地图 第二课地形图的判读知识点: 1.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海拔。高出另外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是相对高度。把各个地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2.在等高线地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就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就稀疏。等高线重合是陡崖。等高线闭合处为山峰或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是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进去是山谷,两山顶之间等高线不相连的地方是鞍部。3.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这就是分层设色地形图。在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丘陵,褐色表示高原或山地,白色表示冰川。4.五种地形的地形特点: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不同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较低,海拔高度一般不超过200—500米。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识图:1.等高线地形图(课本26页图2.14中标出陡崖、山脊、山谷、鞍部、山顶及等高距) 2.分层设色地形图(课本26页图2.16中利用高度颜色表区分平原、丘陵、盆地、高原、山地)第二单元 地图 第三课 地图的应用知识点:在生活中要学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城区图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目的地的位置,并根据目的地选择快捷的路线。交通旅游图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合理的旅游线路和旅游方案。地形图在军事指挥中作用重大,在公路、铁路等工程建设中又可以帮助我们优化线路选址。地图家族新成员:影像地图 电子地图主要用在资源调查、卫星导航、气象观测、天气预报、防震减灾和军事指挥等。识图:选择设计路线(课本27页图2.17 课本28页图2.19 课本29页图2.20) 第三单元 陆地和海洋 第一课 海陆的分布知识点:1.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2.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 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3. 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4.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第4页共8页)识图:1.七大洲分布图(课本34页图3.2上标出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南极洲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亚欧洲的分界线、亚非洲的分界线、南北美洲的分界线、亚洲、北美洲的分界线)在课本36页图3.7中标出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土耳其海峡、苏伊士运河、大西洋、黑海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 第二课 海陆的面貌知识点:陆地地形之最非洲的刚果盆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2.七大洲的地形特点:亚洲:中间高,四周低,地形复杂,山地面积广大欧洲:以平原为主,是平均海拔最低的洲非洲:以高原为主(高原大陆)大洋洲: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南、北美洲: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南极洲:终年冰雪覆盖,是平均海拔最高的洲海底地形:有大陆架、海岭、海沟、洋盆、大陆坡等。识图:1.世界地形图(课本37、38页图3.8、3.9中标出:青藏高原、巴西高原、安第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亚马孙平原、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刚果盆地。)海底地形示意图(课本39页图3.11上标出:海岸、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海岭、洋盆)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 第三课 海陆的变迁知识点:促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一种来自地球内部,如地壳运动、火山活动、地震等;一种来自地球的外部,如流水、风力、海浪等。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说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发展成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分为6大板块,它们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火山活动和地震出现在地壳运动活跃都带,绝大多数火山活动和地震都与地壳活动有关。全球90%以上的地震和火山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识图:1.六大板块分布图:课本43页图3.14上标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2.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图(课本44页图3.15上标出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第四单元 天气与气候 (第5页共8页) 第一课 天气与生活(1.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多变的。我们经常用阴晴、气温、高低、风力大小等语言来描述天气状况。2.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得天气平均状况。气候具有相对稳定性。3.卫星云图上,白色为云区。白色的程度越浓,表示云层越厚。云层越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蓝色表示陆地,绿色表示海洋4.洁净的空气对生命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污浊的空气不仅会影响人类的健康和动植物的生长,而且会腐蚀建筑物。第四单元 天气与气候 第二课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知识点:1.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日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年变化。2.不同地区,气温的年变化不同。热带地区气温的年变化小,温带和寒带地区气温的年变化大。3.气温的水平分布,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等温线是指在地图上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平滑曲线。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4.纬度位置是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另外,海路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温得分布也有很大的影响。5.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6. 在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7月,最冷月出现在1月;南半球相反。 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7非洲是最炎热的大陆,南极洲是最寒冷的大陆。.地球上最热的地方是非洲埃塞俄比亚的达洛尔8.南、北回归线之间平均气温大致在20摄氏度以上。南、北极圈内年平均气温大约在0摄氏度以下。第四单元 天气与气候 第三课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知识点:1.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2.湿润空气强烈受热膨胀上升,空气中水汽冷却凝结成云,云滴不断增大,形成降水。(对流雨)3.暖湿空气在前进途中受到高山阻挡,被迫沿山坡爬升;在上升过程中,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水。(地形雨)地形雨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4.在地图上把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做等降水量线。5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中纬度地区大陆的沿海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6.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降水量的单位用毫米。7.世界雨极印度的乞拉朋齐(地形雨);世界干极智利阿塔卡马沙漠。(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第四单元 天气与气候 第四课 世界气候类型知识点:1.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重要组成因素。人们根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的不同,把世界的气候划分为多种类型。2.热带地区全年高温,但降水量的差异很大。热带地区有四种气候类型: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季风、热带沙漠。(第6页共8页)3.热带沙漠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少雨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干(旱)季,湿(雨)季;4.热带雨林分布于赤道附近(非洲、亚洲、大洋洲、美洲);热带草原气候分布于热带雨林气候的两侧(非洲、大洋洲、美洲);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于东南亚、南亚;热带沙漠气候分布于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侧(非洲、大洋洲、美洲)。5.温带主要气候类型有: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亚寒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6.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于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亚欧大陆最为广泛);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于中纬度地区的大陆西岸;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于维度较低的大陆东岸(典型地区为地中海沿岸)7.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全年温暖湿润;地中海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湿润;温带季风气候特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全年降水较少。8.寒带气候又称为极地气候,包括冰原气候和苔原气候。主要特点:严寒9.在中低纬度的高山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安第斯山脉等地区,为高原山地气候。第四单元 天气与气候 第五课 影响气候的因素知识点:1.影响气候的自然因素主要是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2.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不同纬度地带接受太阳热量的多少不同,导致高低纬度之间气温和降水存在明显的不同。3.陆地上的水汽主要来自海洋,因此,离海洋较近且能受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地区,一般降水多;远离海洋的内陆,一般降水少。4.海洋和陆地的性质不同,吸热和散热的情况也不同。陆地吸热快,散热也快;海洋则相反。因此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则相反。5.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增加1000米,气温下降60C第四单元 天气与气候 第六课 人类活动与气候知识点:1.傣家的竹楼村落位于潮湿多雨的热带地区,为便于通风防潮,形成了“高脚”建筑风格。在传统运输方式上,沙漠地区,骆驼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被称为“沙漠之舟”;而河湖水乡,人们一般“以舟代步”。2.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水稻适宜生长在湿热条件下,小麦适宜生长在温凉干爽的环境中。3.建设农田防护林可以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人类使用冰箱、空调等破坏凉大气中的臭氧层,使极地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第五单元 世界的居民 第一课 世界的人口知识点:1.世界人口数量不断增长。19世纪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十分缓慢;19世纪以后,尤其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速度大大加快。目前,世界人口年均增长约8000万。2.人口增长的快慢,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目前,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人口增长缓慢;非洲、南美洲和亚洲人口增长较快。人口增长的快慢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衡量。3.人口分布的疏密通常用人口密度来说明。人口密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4.世界人口的分布很不均匀。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南北美洲东部等地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是人口稠密区。这些地区面积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3,人口数量却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3.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和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稀少。5.人类必须控制生育,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6.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02年我国以进入老龄化社会。第五单元 世界的居民 第二课 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知识点:1.世界居民主要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人种的形成是一种自然进化现象,人种之间没有优劣之分。2.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以及西亚、北非、中亚、南亚;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中南部、大洋洲、美洲;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也是黄种人。3.三大人种在世界上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区,又有零星分布的区域。4.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目前世界上的语言约有几千种,其中,使用人数较多、范围广的有汉语、英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5.汉语:中国及东南亚等地区 英语:欧洲西部、亚洲的南部和北美洲 俄语:欧洲东部、亚洲西北部及北部等地区,主要包括俄罗斯(国家) 法语:欧洲法国(国家)及非洲的一些国家 西班牙语:欧洲西班牙(国家)及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阿拉伯语:亚洲西部、非洲北部的许多国家6.宗教既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又是一种文化现象。世界三大宗教为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7.基督教起源于西亚,是世界上信徒最多的宗教。 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其教徒被称为穆斯林。在中国,伊斯兰教旧称为回教、回回教、清真教。 佛教创始于古印度,后传入亚洲其他地区。在中国藏传佛教又被称为喇嘛教。8.基督教主要分布地区欧洲、北南美洲及大洋洲;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东南部和非洲北部、东部(麦加是宗教首都);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佛教为泰国的国教)9.宗教建筑:英国伦敦圣保罗大教堂(基督教);大马士革清真寺(伊斯兰教);缅甸大金塔(佛教)第五单元 世界的居民 第三课 人类的聚居地知识点:1.人类集中居住的地方称为聚落。聚落一般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型。目前,全世界大约有一半的人居住在城市。2.平原地区聚落多呈团状;山区聚落多呈条带状;沙漠地区聚落多呈点状或带状;有的城市坐落在河流的交汇处(重庆),有的城市沿铁路线延伸(石家庄)3.聚落文化如水城威尼斯、古城丽江(1997.12.3)、古都开封等。它一方面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另一方面作为特殊的旅游资源,吸引力众多的游客,促进者地区经济的发展。4.保护聚落文化,保护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民居。(第7页共8页)第六单元 地区发展与合作 第一课 地区发展差异知识点: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最小的是梵蒂冈。2.国家不论面积大小、人口多少、政治制度有何不同、经济发达与否,地位应该是平等的。3.一个国家与邻国(或公海)的分界线,就是国界。国界以内的领陆、内水、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领土是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空间,不允许他国侵犯。4.世界上还有一些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6.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通常可把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多分布于北美洲、欧洲、大洋洲,主要有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典、挪威、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中国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7.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人口、经济等方面差异很大。发达国家,人口数量占世界人口总量的20%,国民生产总值却占到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80%左右。8.虽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中国的航天业、印度的软件业等已经赶上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第六单元地区发展与合作 第二课 国际合作与国际组织1.当今世界面临的问题很多,例如人口和贫困问题、资源与环境问题、世界贸易的不平等问题等。2.人口增长过快,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尤为突出,给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压力,从而导饥饿、贫困、失业、受教育少等许多社会问题,甚至出现社会动乱。3.人类的过度索取导致了地球资源的枯竭,产生如“三废”(工业废气、废水、废渣)污染、生态恶化以及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危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4.世界贸易的不平等,导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贫富差距日益扩大,从根本上影响着国际社会的安定和人们的和平生活。5.尽管国际社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但争取和平发展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像反恐、打击贩毒和走私活动、解决环境问题和国际贸易争端等,一个国家的力量显得非常薄弱,更需要加强国际合作。6.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名称及总部、简称:联合国(美国纽约);北大西洋公约(比利时布鲁塞尔)NATO北约;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法国巴黎)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瑞士洛桑)IOC国际奥委会;石油输出国(奥地利维也纳)OPEC欧佩克;亚太经合组织(澳大利亚堪培拉)APEC;欧洲联盟(EU)欧盟。目前联合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7.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10月24日,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家和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目前联合国有191个会员国。它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各国人民平等权利及自觉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进行国际合作,以解决国家间经济、社会、文化和人类福利性质的问题,并且促进对于全体人类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8.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国、英国、法国、俄国、美国。9.世界贸易组织与1995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现有成员148个,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 (第8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