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地理答题要点总结精要:河流专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0年高考地理答题要点总结精要:河流专题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10年高考地理专题答题要点总结精要
前言:
一个不规范的字词可能导致整个句子表达错误
一句不规范的话语可能导致整段文字失去意义
四、河流专题
1.河流与等高线地形图:
①河流与等高线弯曲的关系,河流在山谷中发育,等高线弯曲处指向高值区;
②河流与地势高低的关系是河流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
③河流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等高线密集,流水速度快,水能丰富,等高线稀疏,流水速
度慢,航运条件较好。
2.河流水系特征:水系特征与河流所在地形地势地貌关系密切,主要包括发源地与流向;流
程长度与流域面积;水系形态、支流和湖泊的数量及分布及注入海洋;上、中、下游的划
分及各河段河床特征;河道的宽窄、曲直;流经省区、重要城市及流经地形区。
3.河流水文特征:①径流总量取决于流域集水面积大小、流经气候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② 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水量变化,主要还是要分析流经地区
的气候特点,当然有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的河流流量较稳定,径流变化较小; ③结冰
期取决于气温的高低,一般气温低于0℃; ④凌汛一般多发于春秋季节,有结冰期且
河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 ⑤含沙量取决于过水地面土壤的疏松程度和植被覆
盖状况,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⑥航运价值一般在河流下游较高,特别水位高、水量
大,水流平缓,河道深且宽阔,无急流瀑布险滩地区通航价值大,当然水运的市场需求也有很大关系,特别是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 ⑦水能资源一般在河流的中上游,
流量大、落差大的水能丰富,峡谷地区适于筑坝; ⑧人类活动,一般河流两岸人口密
集,引水、筑坝、改变地面状况、污染、航运等都会影响河流水文和生态。
4.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
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流速(位于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二是径流量大(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5.我国西南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
① 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② 地处一、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三峡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
① 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② 地处二、三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6.凌汛的形成条件:
凌汛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冰期;二是流向高纬。在我国凌汛最严重的是黄河,主要发生在上游河段(宁夏平原至河套平原段)和下游河段(即山东河段)。
7.中国南(北)流出境河流境内外名称变化:
元江------红河 澜沧江------湄公河 怒江------萨尔温江
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 (额尔齐斯河------叶尼塞河)
8.河流航运条件评价:
(1).自然基础(与气候 地形相关):
①水系条件:河道宽深,水流速度平缓(平原或盆地地区);水系庞大且通航河道长.
②水文条件:汛期较长(水深),含沙量低(少淤),无冰期或冰期短(通航时间长).
(2).经济条件:流域内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能提供丰富的物产和广大的消费市场.特别是人
工运河的开挖,进一步方便了区域内的联系.江铁联运和江海联运,减少了中
转环节,提高了效率,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 )河航运进一步扩大到国际。
(3).河道上方建设桥梁,必须考虑到河面到桥拱面的最小净空高能否让船只顺利安全通过.
9.西欧河流航运价值大的原因:
河流水量充沛,水位稳定,含沙量小,无冰期,航运价值大.
10.俄罗斯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航运价值不大的原因:
纬度较高,封冻期长,有凌汛现象.
11.世界著名的航运大河(运河):密西西比河,莱茵河,伏尔加河,长江,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基尔运河,易北河,莱茵—多瑙运河,北美五大湖,圣劳伦斯河,多瑙河,泰晤士河,塞纳河,京杭运河,珠江等.
12.影响河流流量的因素:
(1)、雨水:我国及世界上大多数河流主要靠雨水补给,补给量大小及季节变化因各地气候
类型而异
(2)、冰雪融水:分为季节性积雪融水、高山永久积雪和冰川融水。
① 季节性积雪融水:主要指温带、寒带地区冬季的积雪在春季融化后带来的流量。如我
国东北地区河流的“春汛”现象。
② 高山永久积雪和冰川融水:主要指内陆地区由于气候干燥,河流主要靠高山永久积雪
和冰川融水补给,河流流量随气温变化。
(3)、地下水:地下水与河流是互补关系。洪水期,河流补给地下水;枯水期,地下水补给
河流。
(4)、湖泊(水库):与河流也是互补关系。有削减河流洪峰、补充枯水期水量的作用。
(5)、植被:植被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水量的作用。特别是河流源头和上游山区的水源林。
(6)、人类活动:河流沿岸的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都会影响到下游的流量。
13.河流地貌:①河流流经山区,流水侵蚀作用显著,一般形成峡谷、V形谷、瀑布(一般岩
层上硬下软),坡面破碎、沟壑纵横;在出山口或山麓,流水沉积作用显著,一般形成山
麓冲积扇;山区水土流失,东南丘陵形成“红色沙漠化”,云贵高原形成“石漠化”;
②河流流经平原地区,流水沉积作用显著,形成宽谷和冲积平原; ③河流入海口受河流
水和海水的相互作用(河流水作用为主),发育形成河口三角洲。
(河流上游的特点是:河谷呈“V”字形,河床多为基岩或砾石;比降大;流速大;下切力强;流量小;水位变幅大。中游的特点是:河谷呈“U”字形;河床多为粗砂;比降较缓;下切力不大而侧蚀显著;流量较大;水位变幅较 ( http: / / www.21cnjy.com / )小。下游的特点是:河谷宽广,呈“︶”形,河床多为细砂或淤泥;比降很小;流速也很小;水流无侵蚀力,淤积显著;流量大;水位变幅较小。)
14.地形对水文的影响:
地势决定河流的流向,由高处向低处流。结合地图方向可确定河流的具体流向。
地形类型、地势落差、坡度决定河流流速、支流发育情况。地势陡峭的山区,一般河流流
速大、水流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平原地区,一般河网密布,流速平缓,水量丰富的河段有利于航运。
山脉往往是相邻两大流域之间的分水岭。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根据山脊线可确定河流流域的范围。
15.气候对水文的影响:
多雨型气候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流量随雨量的变化而变化。降水季节变化大的地区,河流有明显的汛期和枯水期,降水量最多的季节出现汛期,有时易出现洪涝灾害。
干旱型气候区: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气温最高的夏季,流量最大,出现汛期。
气温较低地区:冬季气温低于0℃以下,河流出现结冰期。冬季寒冷而漫长的地区,河流冰期较长。
气温较高地区:冬季气温高于0℃以上,河流没有结冰期。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