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地理答题要点总结精要:人口数量、分布、迁移与文化、旅游专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0年高考地理答题要点总结精要:人口数量、分布、迁移与文化、旅游专题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十四、人口数量、分布、迁移专题
1、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的不利影响及对策:
问题: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自然增长率形成人口压力,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造成人均资源减少、就业困难、生活水平下降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控制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的不同侧重点:
① 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
问题: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制约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社会经济负担加重;影响社会劳动力生产率提高;国防兵力不足;老年人本身问题。
措施:鼓励生育 ,接纳移民,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
②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
问题:人口老龄化,青壮年负担过重以及赡养众多孤寡病残老人。
措施:关心照顾老人,建立社会保障、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3、影响人口地域分布的因素:
A、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体、矿产
B、社会经济因素:生产方式、经济、交通运输条件
C、历史政治因素:开发历史时间、人口数量。
4、巴西(澳大利亚)人口集中于 东南 部,原因:
① 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利于耕作;
② 交通便利,多优良港湾,工业发达;
③ 欧洲殖民者最早到达这里,开发历史较早;
5、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
不同地区的人口和生活资料在数量上的不平衡,地区的生存环境有很大差异。
6、人口迁移的主要、经常起作用的原因: 经济原因
7、美国老年人口向阳光地带迁移原因:
①自然原因:纬度高,气候寒冷;②社会原因: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
8、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 开发资源和发展边境贸易。
9、四川人口迁出对当地的积极影响:
① 缓解了本地区人地矛盾;
② 加强了四川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
③ 增加了收入,促进了经济发展。
10、流动人口增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利:积极推动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增加社会活力;
弊:对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影响城市交通以及社会经济秩序。
11、人口迁往边疆和工矿区的影响:
利: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工业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综合环境。
弊:加剧生态环境问题。
12、我国人口流动的影响:
(1)有利影响—人口流动给城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为城市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
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城市的收入;改变城市的经济结构,为城市经济结构体制改革深
化发展作出贡献;促进城市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 ( http: / / www.21cnjy.com / )市周围地区的农、牧、渔、副业的发展;
为城市与农村的思想、文化交流查条件,推动城市文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2)不利影响: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增加城市的住房、交通等压力;加剧城市的环境
污染;给城市的社会治安管理带来问题;就业困难,事业人数增多
13、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城乡收入差距大;国家政策允许人口流动;我国人口众多,
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14、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影响:①获取足够的劳动力;②有利于当地资源的开发;③促进了经
济发展;④给城市环境造成影响;
对迁出地影响:①加强与外界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②有利于缓解当地的人
地矛盾;③有利于增加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上海成为人口迁入地原因:经济发达,
收入高,就业机会多)
15、人口流向城市的影响:
(1)有利影响:①人口流动给城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为城市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城市的收入;
③改变城市的经济结构,为城市经济结构体制改革深化发展作出贡献;
④促进城市第三产业发展;
⑤促进城市周围地区的农、牧、渔、副业的发展;
(2)不利影响:①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增加城市的住房、交通等压力;
②加剧城市的环境污染;
③给城市的社会治安管理带来问题;
④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十五、文化专题
1、新石器文化源地属于文化系统 源地。 原因:
每个文化遗址都是由特定的文化事物构成的文化综合体,若干个具有一定联系的文化综合
体就组成特征明显、结构完整的文化体系。
2、为什么说都江堰是顺应了自然规律?
① 既可防洪又可灌溉 ② 没有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变式: 为什么说江南丘陵的梯田顺应了自然规律?
① 丘陵地区坡度较小,开垦梯田后,既没有造成环境污染,也没有造成水土流失等生态
问题;
② 开垦梯田后,既充分利用了地形、光热等自然资源,又使农业得以充分发展。
3、民族风情、民族的节日
元宵节舞龙灯-----汉族 泼水节-----傣族 那达慕大会----蒙古族
芦笙节-----------苗族 火把节---------彝族
4、文化扩散形式:扩展扩散(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迁移扩散。
十六、旅游专题
1.旅游的作用: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增加外汇;扩大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发展;
扩大交流;满足人类高层次需求等。
2.旅游活动出现的问题:环境污染、对动植物资源破坏;对背景环境的破坏;对文物古迹
破坏;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对旅游资源的破坏等。
3.旅游资源的观赏:(略)
4.旅游资源开发条件:旅游价值(资源质量、集群状况、地域组合状况);市场距离(长
度、经济发达程度);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环境承载量。
黄山与庐山旅游问题:
1 欣赏黄山云海,最佳季节是夏季,最佳天气是雨过天晴。
2 黄山四绝中的“怪石”在游览时,应选择特定的观赏位置才能欣赏到这些岩石地貌的酷
似造型.
3 庐山黄山比较:
① 游览价值:黄山大,庐山小
② 市场距离:黄山较短,庐山较长
③ 地区接待能力:黄山较小,庐山较大
④ 交通通达性: 黄山道路较少,交通不便
庐山有京九铁路和长江航线,通达度较好
⑤ 环境承载量:黄山缺少较大平台,环境承载量较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庐山有较大平台,生活、服务设施齐全,环境承载量大
4 在规划黄山旅游规模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旅游活动的规模与黄山游览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5 黄山与庐山较好协调了旅游活动的规模与黄山游览区的环境承载量的关系,均获“世界
人类和自然遗产”殊荣,成为著名旅游区
6 制约黄山夏季旅游游客数量的最主要因素是:环境承载量
7 黄山与庐山两地开发条件不同,
主要原因是: 环境承载量
地区接待能力
8 如何才能体会到“黄山天下奇”:
以情观景,综合感受,发挥想象,以情于景,情景交融,登山涉水,求知求真
9 到黄山旅游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查阅资料,对景观加以全面了解:
①了解主要景点及其分布,确定旅游路线
②了解景观形成原理,以及美学价值或历史文化价值
变式: 到苏州旅游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查阅资料,了解园林的构景手法和景观特点
10 对黄山开发为旅游区的影响作出评价:
利:① 增加地区的经济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② 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弊:① 带来环境污染 ② 对动植物的破坏 ③ 对背景环境的破坏
④ 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⑤ 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11 对黄山的开发条件作出评价:(从游览价值方面分析)
①“黄山天下奇”,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质量较高;
② 集群状况优良;
③ 附近没有雷同景点,具有较好的地域组合状况。
12 西欧旅游业发达的原因:
① 欧洲西部自然条件多种多样,自然景观丰富;
② 历史文化灿烂,各地有独特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丰富;
③ 欧洲西部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不同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