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章 第二节 农业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了解农业的概念、农业的主要部门及其主要产品通过读图了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重点难点】 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自主探究】一 农业的重要性 自主学习:读课文了解什么是农业,农业包括哪些部门?农业在我国的主要地位1 农业是依靠动植物的生长繁殖来获得产品的生产部门。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农业包括 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____________。【合作探究】二 农业的地区分布(一)东部和西部的差异地区农业类型主要分布地区东部分界线西部 (二) 东部地区南方和北方的差异读课本94页图4.11总结耕地类型耕作制度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经济作物原因北方东北华北 界线:南方(三) 垂直方向上的差异在我国西南部山区中,农作物的种类、耕作制度随海拔高低的不同而不同。请你在下图中的适当部位填上如下四组内容,并讨论一下为什么该地会呈现这样的分布规律A.双季稻、香蕉,一年三熟 B.适宜发展林业、牧业 C.玉米、荞麦、燕麦,一年一熟 D.玉米、小麦,一年两熟1、我国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是( )A、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B、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C、00毫米等降水量线 D、50毫米等降水量线2、我国可以种三季水稻的地区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华北平原 C、洞庭湖平原 D、海南岛东部平原地区3、下列农作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是( ) A、水稻 B、甜菜 C、棉花 D、甘蔗第二节 农业学案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知道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2 要求学生通过资料认识到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作用, 树立科技兴农的意识。 3 能简单分析各地饮食文化与农业和自然环境的关系。【重点难点】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导学过程】 承转:我国农业为什么会有东西部,南北方的差异?三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农业的发展与各地的地形、气候、水源等自然条件有关,根据各地自然条件发展适合的农业生产部门和适合的农作物,叫因地制宜。【合作探究】结合教材图4、13,完成下表地形区 自然条件优势农业布局原则山地__________________,水土容易流失林业平原__________________,土壤肥沃__________________,利于耕作部分高原山地降水较少,牧草生长良好畜牧业河湖区河湖众多宜渔则渔总结影响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分布的自然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行为属于因地制宜的行为吗??1在地势低洼的地方挖鱼塘养鱼;鱼塘周围植桑、种甘蔗。(????)?2在半干旱地区的草原,开垦耕地种粮食(????)?3有一个山村,周围的土地大多受风沙、洪水侵蚀,农作物产量一直很低,要加强技术指导,提高农作物产量(????)?4目前,我国长江中上游和黄河中上游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政府补贴大量粮食(????)?根据上节课分析,完成课本95页活动承转:发展农业生产,还要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看课本97页图4.14 社会经济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 走科技强农之路(自主学习)1 发展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科技对农业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测:我国“十二五”农业规划重点支持农业优势产区的发展,尤其是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的种植。读下列两图,回答问题 (1)我国东部和西部人口密度差异巨大,在____________线以东,是人口稠密区。我国农业主产区与人口稠密区的分布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华南主产区”和“东北平原主产区”都是我国糖料作物主产区,其糖料作物分别是_____和______。(3)“长江流域主产区”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该区农作物熟制是__________,从自然方面分析,该区发展淡水渔业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黄淮海平原主产区” 粮食作物主要是_______。与“东北平原主产区”相比,该区粮食作物产量大,但商品率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甘肃新疆主产区”发展农业最不利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为了改善当地环境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地理措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