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专题三】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考情分析】“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这部分内容是高考常考的内容,始终是考查考生能力的主要载体,因此应成为我们复习的重点。由于这部分内容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知识,必须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这对文科考生而言自然成为学习中的“瓶颈”,是考试失分的“重灾区”,因此应成为我们复习的难点。【知识链接】1.地貌——内外力作用的共同结果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作 用 对地貌的影响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受破坏,碎屑物残留地表形成风化壳侵蚀作用 风力侵蚀 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流水侵蚀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宽加深,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溶蚀 形成溶洞及钟乳石、石笋、石柱等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海浪侵蚀 形成海蚀地貌搬运作用 风力搬运 干旱、半干旱、海滨地区作用强烈流水搬运 湿润、半湿润地区作用明显冰川搬运 冰川活动地区海浪搬运 海滨地区沉积作用 冰川沉积 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流水沉积 形成三角洲、冲积平原、冲积扇 沉积物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具有分选性风力沉积 形成沙漠(静止沙丘、移动沙丘)、黄土海流沉积 形成海岸地貌固结成岩作用 形成沉积岩2.理解热力作用的过程3.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示意图 特征 天气 雨区分布 对我国影响冷锋 冷气团占优势,推动锋面前进,暖气团被迫抬升。 过境时出现大风、阴雨天气;过境后气温降,天气晴 锋线附近和锋线之后 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寒潮,大风、沙尘暴。暖锋 暖气团占优势,主动爬升,推动锋面前进。 过境时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温升,气压降,天气晴 锋线之前 连续性降水4.水循环的环节与生产生活⑴水循环过程①海洋水汽蒸发 ②海洋上空降水 ③海洋水汽输送大陆 ④陆地外流区域降水⑤陆地外流区域植物蒸腾 ⑥陆地外流区域湖泊蒸发 ⑦陆地外流区域地表径流⑧陆地水下渗 ⑨陆地地下径流 ⑩陆地内流区域蒸发和植物蒸腾 陆地内流区域降水可见,地球上各种水体通过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一系列过程和环节,构成一个庞大的水循环系统。而水循环的进行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即不同的区域其循环方式、循环的速度和周期存在着差异,因此,在综合思维、研究过程的基础上一定要做到区域思维下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⑵水循环的地理意义:①水循环维持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联系各个圈层,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②水循环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但要明确水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③水循环对气候、生态、地貌等方面都产生深刻影响。5.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⑴表层洋流的分布⑵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洋流作为地理环境的重要因子,是海洋环境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影响自然或人文环境的因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类型 影 响 实 例气候 在高低纬之间进行热量输送与交换,对全球热量平衡有重要意义 低纬度海区海水温度不会持续上升影响大陆沿岸气候 暖流对大陆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 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起巨大作用寒流对大陆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 秘鲁及澳大利亚西海岸等的荒漠环境形成,沿岸寒流起一定作用海洋生物(形成大渔场) 寒暖流交汇处 纽芬兰、北海道、北海等渔场上升流 秘鲁渔场海洋环境 加快海水净化速度,扩大海水污染范围 南极海洋动物体内发现农药海洋航运 顺洋流航行速度快,逆洋流航行速度慢 最佳航线的选择【高考回放】【例1】(09广东卷)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1.甲地此时的风向是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2.关于图中气压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M地附近空气冷却下沉形成低压B.M地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空气受热上升形成高压C.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D.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冷高压切断【解析】第1题中首先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然后在此基础上向右偏转,即可得到答案。第2题中冷空气下沉形成高气压排除A,由于陆地上形成的是低气压,亚欧大陆上低气压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故C是正确的。【答案】1.A 2.C【例2】(2009年江苏省高考试题)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3~4题。3.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A.② B.③ C.④ D.⑤4.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A.I——① B.Ⅱ——③ C.Ⅲ——⑤ D.⑥ ——I【解析】第3题中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都与变质作用有关,因此⑤是正确答案。第4题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分别是沉积环境和①。【答案】3.D 4.A【例3】(2008年上海高考)地理教学中经常用一些示意图来表示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变化。回答下列5—7题5.图l显示的是沿海山地迎风坡成云致雨的过程,这种降水类型称为:A.锋面雨 B.对流雨 C.台风雨 D.地形雨6.图2显示的是某一自然地理现象的循环过程,该过程为:A.海陆间循环 B.海上内循环C.夏季风环流 D.冬季风环流7.图3中的阴影部分代表大陆,另一部分代表海洋,图中等值线表示:A.南半球7月等温线 B.南半球1月等温线c.北半球7月等温线 D.北半球1月等温线【解析】第5题,地形雨就是湿润水汽遇到地形阻挡,在山地的迎风坡形成的降水类型;第6题,关键要区分水循环和季风环流,海陆间循环中,水汽的输送应在高空由海洋到陆地,应该是逆时针方向的,所以该图为季风环流;近地面的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应为夏季。第7题,根据等温线越往北,数值越高,可判读该图是南半球,还可看出:同纬度地区,海洋的温度比陆地高,应为冬季(注意南半球的冬季是北半球的夏季)。【答案】5.D 6.C 7.A【思想方法】(一) 逆温问题:1. 辐射逆温的形成过程2. 逆温现象与空气质量的关系?阻碍空气对流运动,妨碍污染物扩散,易形成雾,造成大气污染。【例1】下图是某地气温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1. 甲、乙、丙、丁四图中最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2. 若该地气温由甲逐渐演变到丁,则造成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①台风过境 ②晴朗无云的夜晚 ③冷空气南下④热带海洋气团影响 ⑤暖锋过境 ⑥连续阴雨?A. ①④ B. ③⑥ C. ②③ D. ⑤⑥3. 下列哪种地形易造成该地气温由甲到丁的演变 ( ) A. 山地 B. 谷地? C. 平原 D. 丘陵【解析】 第1题,逆温现象使低层大气不易扩散,使污染加重,因此A是正确的。第2题中晴朗无云的夜晚地面温度降得很快,低层气温低于高层大气的气温,因而出现逆温;暖锋过境由于暖气团在上面,也会出现逆温现象;第3题中谷地地形由于谷地的底部地面温度降低很快,因此近地面气温降温也较快,而高空由于是谷地热量不易散失,因此易形成逆温。【答案】 1. A 2. C 3. B(二) 等压面图关于等高面上的等压线分布图与等压面上的等高线分布图的分析: 1. 等高面上的等压线分布图指某一海拔高度相等的等高面与空中若干个不同等压面相切割,在等高面上形成许多的交线。在该类图上气压的判断方法:等压线的高值区等压面上凸区,即为高气压,反之则对应为低气压,符合“高高低低”原则。? 2. 等压面上的等高线分布图指某一等压面上“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成的曲线,用来表示空间等压面的形势,亦称为气压形势图或等压面图(气象台分析高空天气形势的主要方法)。在等压面图上分析等高线与在等高面上分析等压线的气压分布特点亦符合“高高低低”原则,即等压面高度较高(或较低)的地方,其气压值也比相同高度的其他区域气压偏高(或偏低)。 3. 在近地面,等压面凸起的地方对应高压区,天气晴朗;等压面下凹的地方对应低压区,常出现阴雨天气。【例2】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900 hPa等压面空间高度分布图。下图中数值表示等压面高度,回答1~2题。1. 沿上图中XY方向所作的900 hPa等压面剖面图,与上图中四幅等压面剖面图最接A.A B.B C.C D.D2. 下列关于图中A、D两处风向说法正确的是 ( ) A. A吹偏北风,D吹偏南风? B. A吹偏南风,D吹偏北风? C. A、D均吹偏北风? D. A、D均吹偏南风 【解析】第1题中先经过一个低压中心,然后经过一个高压中心,符合条件的只有A;判定风向时首先要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然后在此基础上向右偏转即可得到答案。【答案】 1. A 2. B(三) 大气环流【例3】 下图为北半球大气活动中心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4题。 1. 若图中甲为高气压中心,则 ( ) A. 甲为夏威夷高压 B. 乙为印度低压?C. 丙为亚洲高压D. 丁为阿留申低压2. 2009年2月4日,我国西北地区的东部、华北地区受强降温和暴雪的影响造成部分列车晚点或停止运行。该天气现象可能是 ( )A. 由甲天气系统造成 B. 由乙天气系统造成?C. 由丙天气系统造成 D. 由丁天气系统造成3. 若图中甲为低气压中心且位于北纬30°附近时,则 ( )A. 南极科考最佳时间?B. 东北平原上农民正在播种小麦? C. 澳大利亚的西南部受到锋面气旋控制多雨?D. 华北平原的耕地返盐4. 若丁为高压中心,则 ( )A. 它的强弱决定了我国东部地区的旱涝灾害的发生?B. 它的强弱决定了我国台风频率的大小?C. 在它的一部分(脊)的控制下天气多雨炎热? D. 它强大时我国东部地区吹偏北风【解析】由于是北半球,再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可以判定甲在东经90度,在亚欧大陆上,若为高气压,说明是北半球的冬季,因此位于太平洋上的应该为阿留申低压,故选D;我国西北地区的东部、华北地区受强降温和暴雪的形成与冷锋有关,而冷锋的形成与高气压的强盛有关;第3题中根据题干条件此时应为北半球的夏季,则南半球的冬季,澳大利亚的西南部为地中海气候,此时多雨是正确的;丁位于太平洋上,若为高压中心则为夏威夷高压,夏威夷高压控制着影响我国的锋面雨带的进程和强弱。【答案】 1. D 2. A 3. C 4. A(四) 天气系统【例4】下图为“某月3日~7日四种天气系统经过不同地区时气压变化过程曲线图”,读后回答1~3题。 1. 天气系统过境时,可能会出现阴雨天气的曲线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2. 以低空辐合、高空辐散的环流系统为存在和发展前提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天气系统过境时会带来大风、雨雪天气? B. ②天气系统垂直方向上的气流以上升为主? C. ③天气系统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D. ④天气系统过境时天气晴朗【解析】 第1题中可能会带来阴雨天气的是气旋和锋面,只有反气旋控制晴朗天气。以低空辐合、高空辐散的环流系统为存在和发展前提是气旋或者低气压;第3题中由于③是冷锋过境,过境后被冷气团控制,因此气温要降低,气压要升高,天气转晴。【答案】 1. D 2. D 3. C(五) 气候类型的判读【例5】 读下图,甲、乙、丙、丁四个地区的气温雷达图和降水柱状图,回答1~3题。 1. 四个地区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2. 四个地区中,冬春季节农业生产易受干旱、寒潮、沙尘暴影响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3. 从气候条件考虑,不适宜乙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 混合农业 B. 水稻种植业 C. 乳畜业 D. 园艺业【解析】第1题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是是纬度最低的,也就是应该属于热带的气候类型,从降水量来看,丙的降水量接近2000mm,从最冷月的气温来看,丙的最冷月气温大于150,故选C;第2题冬春季节农业生产易受干旱、寒潮、沙尘暴影响应该是温带季风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的是甲;第3题中乙地区的最冷月气温在0—15度之间,且降水非常均匀,因此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不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答案】 1. C 2. A 3. B(六) 地下水潜水位等值线的判读 1. 河流流向判读 2. 潜水的流向 3. 确定引水工程4. 潜水的埋藏深度5. 潜水流速的大小 6. 潜水与河水补给关系如下图所示:a. 潜水补给河流;b. 河流补给地下水;c. 左岸河流补给潜水,右岸潜水补给河流。 读右图,回答1~2题。1. 若图中虚线表示等高线(单位:米),则图中实线可表示 ①集水线 ②分水线 ③黄河的某一段④塔里木河的某一段? A. ① B. ② C. ①③ D. ①③④2. 若图中实线表示河流,虚线表示潜水线(单位:米),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河水补给潜水 ②潜水补给河水 ③河流自东向西流 ④河流自西向东流?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若图中虚线表示等高线,在该处为一山脊,山脊处应该为分水岭;第2题中潜水的流向为由水位高处向低处流且垂直于等潜水位线,通过画出流向可以看出是河水补给潜水,水往低处流,因此应该由西向东流,故选B。【答案】 1. B 2. B(七) 河流径流过程曲线的判读例9 下图甲图是我国一水电站大坝下游某观测站在筑坝前后所测得的该河两条全年流量曲线,乙图是一个被森林覆盖的河盆在暴雨中呈现的河流流量曲线和含沙量曲线。读后回答:1. 甲图中A、B、C表示这条河流的三种补给形式,其中A是 补给,B是 补给,C是 补给。 2. 甲图中河流径流总量越大,C补给形式补给的量越 ,理由是: 。 3. 该河可能位于我国 地区,理由是 。? 4. 甲图①②两曲线,哪条是筑坝后测得的 ,理由是 。 5. 假设乙图中暴雨发生时该河盆的森林早已被砍伐,试在图中绘出可能出现的河流流量曲线及含沙量曲线。森林砍伐前后,该地区呈现的流量曲线特点是 ;原因是 。【答案】 1. 雨水 季节性积雪融水 地下水 2. 小 当河流水位接近或高于地下水位时,地下水的补给量减少 3. 东北 该河因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而形成春汛 4. ② 流量曲线平稳 5. 图略 森林砍伐前,流量较小且比较平稳,砍伐后,流量增大且水位陡涨陡落 森林可截留一部分雨水,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八) 洋流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例11 读下图“2月大洋表面海水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 此图反映的是 (南、北)半球大洋表层水温分布状况。2. 图中A处海区等温线比B处海区等温线稠密的原因是 。3. 与大洋西岸等温线相比,大洋东岸等温线在甲处海域向 (南、北)方向突出,在乙处海域向 (南、北)突出,主要是甲处受 (洋流性质)的影响,乙处受 (洋流性质)的影响。【答案】 (1)北 D (2)寒暖流交汇处,南北温差大 D(3)南 北 寒流 暖流 【专题演练】1.读下图,甲处地质构造的形成及其上部缺失的地质过程是 ( )①水平挤压 ②水平拉伸 ③地壳上升 ④地壳下降 ⑤外力侵蚀 ⑥外力沉积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③④⑥9月中旬,湘中地区一般进入秋季(如果连续10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C,则被认为进入秋季)。读长沙2009年9月中下旬的天气状况表,回答2—3题。日期 15日 16日 17日 18日 19日 20日 21日 22日 23日 24日日最低气温 23°C 23°C 24°C 25°C 26°C 27°C 28°C 28°C 28°C 25°C最高气温 31°C 32°C 33°C 34°C 35°C 36°C 37°C 38°C 38°C 30°C天气 多云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阴风力 弱 弱 弱 弱 弱 弱 弱 弱 弱 较强偏北风2.2009年9月15日—23日,长沙日温差的大致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别是 ( )A.日温差降低,天气状况B.日温差增大,地面状况C.日温差增大,风力状况D.日温差增大,天气状况3.与往年相比,长沙在该期间天气异常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夏季风强劲,晴热少雨 B.“副高”异常强大并控制该地C.直射点向北移,太阳辐射加强 D.亚洲高压异常强盛新华社2009年6月8日消息:根据美国气象专家的最新预测,引起厄尔尼诺现象的气候条件正在形成,但与往年不同,今年的厄尔尼诺现象最晚将于秋季发生并将对全球产生不同影响。下图为“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现象示意图”。读图回答4—6 题。4.图中甲点为“4°C”,对其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甲地海面水温为4°CB.甲地海面水温比同纬度地区高4°CC.甲地海面水温比海底高4°CD.甲地海面水温比常年平均水温偏高4°C5.据图判断“≥5°C”的海区在赤道上延伸约( )A.3 500km B.4 500km C.5 000km D.5 500km6.下列关于赤道附近A、B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A地降水增加,气候更加湿润 ②B地气候由干燥少雨变为多雨 ③A地上升气流较正常年份减弱④B地下沉气流较正常年份增强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读下图,横坐标表示纬度,纵坐标表示数值大小,回答7~9题。 7. 该图最有可能表达的是 A. 全球太阳辐射随纬度分布 B. 气温年较差随纬度分布? C. 全球大洋盐度分布? D. 年平均气温随纬度分布 8. 依据上题的判断,分析甲、乙两处数值有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径流注入量不同 B. 太阳高度角不同 C. 海陆面积不同 D. 降雨量不同9. 图中最低数值出现在赤道附近,根本原因是该地 A. 云量少 B. 海洋面积广 ? C. 太阳高度变化小 D. 位于河口下图中实线为地形等高线,虚线为潜水面等高线(单位:米),读图,回答10~12题。10. 钻孔井甲的潜水埋藏深度约 A. 10米 B. 5米 ? C. 2.5米 D. 0米11. 地下水流速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12.水沟位置选择合理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读某大洋环流局部示意图,回答13—15题:13.若AB是30 纬线,则这个海域位于: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14.若AB是60 纬线,则这个海域中的乙洋流是①风海流 ②暖流 ③寒流 ④补偿流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15.若该海域是南大西洋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则甲洋流的名称是:A.本格拉寒流 B.厄加勒斯暖流 C.巴西暖流 D.加那利寒流据右图回答16—17题:16.若A是一条河流,B是一条等高线,则河流的流向为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A.自北向南流 B.自东南向西北流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C.自西北向东南流 D.自东北向西南流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17.若A是一条暖流,B是海洋中的一条等温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A.该地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海洋西岸 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B.该地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的海洋东岸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C.该地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的海洋西岸 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D.该地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的海洋西岸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8~19题。18.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0°~10°主要盛行下沉气流 B.10°~20°盛行东南风C.20°~30°盛行西北风 D.30°~40°盛行西南风19.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A.甲表示3月份、春季 B.乙表示7月份、夏季C.甲表示9月份、秋季 D.乙表示1月份、冬季20.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甲、丙两处岩层发生弯曲变形的原因是。(2)甲处的地质构造为 ,地貌类型为 ,其形成原因是 。(3)假设在该地区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如果只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考虑,该选择甲地还是丙地? ,理由是 。21.以下材料一、二为河流测量与考察研究。 材料一 下图是测量某条河流河曲处的各横截面不同点的深度而完成的测绘图。材料二 下图是河流流量过程曲线示意图。(1)绘画BB′处的河床剖面示意图。? (2)根据上述所作的剖面图,指出河流两岸的地表形态,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3)指出该河流①、②、③的补给方式。? (4)指出该河流在我国的分布地区,并说明理由。22。海雾大多是因为暖湿空气流经较冷表面(冷洋流)被冷却饱和而形成;冷、暖洋流交汇处往往具备这样的大气环流条件,很容易形成海雾。读日本附近海域洋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 在①、②两地中,容易出现海雾的是_________地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2)海雾多发的时间是( )A.1、2月 B.3、4月C.7、8月 D.11、12月(3)试分析P地冬季多降水的主要原因。【参考答案】1.A甲处为褶皱构造(向斜),由水平挤压作用而形成,褶皱隆起之后受到外力的侵蚀导致上部缺失。2. D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9月15~23日长沙日温差增大,排除A项。读表可知,9月15~23日影响长沙气温的主要因素为天气状况。3.B夏季风强劲,主要在夏季,而此时为秋季,排除A项;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排除C项;若亚洲高压强盛,则气温会下降,排除D项。4. D该图是“厄尔尼诺”发生时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现象示意图,故图中各线表示水温异常时的温度与正常温度之差,即图中甲地海面水温比常年平均水温偏高4°C。5. B从图中可以看出,水温异常幅度“≥5°C”的海区在赤道上大约延伸40个经度,而赤道上经度每相差1°,其距离相差约为111千米,故上述海区大约延伸4 500千米。6. B由于“厄尔尼诺”发生时,赤道太平洋东部地区水温升高,盛行上升气流,故B地气候将由干燥变得多雨;而A处的上升气流则会受到抑制,从而导致降水比往常偏少。7. B 气温的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升高。 8. C 甲地位于北半球,乙地位于南半球,由于南半球大部分地区是海洋,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导致两个地区气温年较差差异较大的原因。 9. C 由于赤道地区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较小,因此气温的年较差变化很小。10. B 某地区潜水的埋藏深度等于该地区的海拔与潜水位的海拔之差。 11. C 等潜水位越密集,地下水流动速度越快,反之则越慢。12.C 水沟应该选择在山谷中,且地下水位要较低。13. B中低纬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故应为南半球;14. C由题干可知图为北半球中高纬大洋环流,乙是在西风带影响下的风海流,属于暖流性质。15. C是南大西洋,则甲是流经南美洲的巴西暖流。16.C 河流的流向和等高线的凸出方向相反,再根据指向标即可得出答案为C。17.A A既然是条暖流,就可以得出等温线B必须向高纬度凸出,此时B在A处的等温线向北凸出,说明越往北,纬度越高,该海区应该位于北半球,北半球中低纬度的西岸为暖流,中高纬度西岸为寒流,故选A。18.D 从气压带的分布状况来看,此时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向南移动,因此为北半球的冬季,在北半球的冬季30°~40°的大陆西岸盛行西南风。19.B 从气压带的分布状况看,乙处的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了,属于北半球的夏季,因此乙表示7月份,夏季是正确的。20.解析:丙两处岩层发生弯曲是内力挤压作用的结果,甲处岩层向下弯曲,其地质构造为向斜,但在地貌类型上属于山地;随着交通的发展,各种交通线的选址对地质条件的要求日益增高,本题应从工程量、造价、安全性等方面来考虑隧道的选址。答案: (1)地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力(2)向斜 山地 向斜的槽部物质坚实不易受到侵蚀,形成山地(3)丙 岩层为拱形,结构稳定,不易积水21.(1) (2)B岸:河岸较陡,受河流弯曲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水向B岸流,所以水深、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B′岸:水较浅、水流慢,为流水沉积作用,河(沙)滩较发育。? (3)①雨水 ②季节性积雪融水 ③地下水? (4)华北地区 4~6月补给较小,气候春旱;夏季主为降水;冬季较漫长,有融雪现象,3月融雪现象明显。22.(1)② 理由是 ②地是寒流,水面温度低,暖湿气流流经较冷水面才可以形成海雾(2)C(3)P地冬季吹西北风,西北风流经日本海海面,遇地形阻挡形成地形雨;受暖流的影响,湿度增大www.20090318亚洲东部某时地面气压等值线图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