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应确立学生自主学习观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地理教师应确立学生自主学习观

资源简介

地 理 教 师 应 确 立 学 生 自 主 学 习 观
一、地理教师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是阻碍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因素
传统的教学观及其具体表现
教师是教授,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是权利的拥有者,教师的话学生神圣不可侵犯。而学生只是接受的容器,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师道尊严不敢越雷池一步,是服从者,在课堂上一直处于恐惧状态,学生不能参与选择教学目的、课程和教学方法,教学中只有智力而无完整的人,学生的民主及其价值受到忽视,教师的话,前人的结论,学生只有惟命是从,课堂教学学生提问、大胆质疑的机会少。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重教不重学,重教材不重实际,重课内不重课外,重知识不重能力,对学生的评价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学生不能参与评价,传统的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过分强调整齐化一,过于标准化,同步化,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实际脱节,课堂教学过分强调书本知识和教师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活动和交往,教学与学生的实际脱节,学生不能参与选择教学课程,目标和教学方法,这些都由教师为学生决定。
传统教学及其危害性
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只能是标准化,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只能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的学习方法只能是死记硬背,学生学到的知识只能是死知识与实际脱节,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差,学生的自律能力差,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性差,学生对学到的知识迁移能力差,学生主动探索创新的能力差,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不起来,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价值观受到忽视。
二、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是确立学生自主学习观的关键
学生自主学习观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出发,在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满足学生在学习内容时间地点和形式上的自由选择,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取决与学生的需要,把教学重点放在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知识的迁移运用上,对学生的能力有充分的信任,使学生处于教学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
确立自主学习观,教师是教学的参谋,咨询者,信息资料的提供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引导者
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辅导和教导的,新教材只是为教学提供了基本的内容,但并未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学法指导,学生如何去学,去思,去创造,还需要教师去指导,去点拨。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学习和实践活动,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发展综合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需要和特点,选择内容目标和方法独立思考,自我评价学习结果。在教学观念上要增强服务意识,把教学活动视为一种指导,也视为一种服务,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担学习的责任,制定课程计划,确定管理与操作方式等。教师在其中扮演参谋,咨询者的角色,而不是向长官那样对学生指手划脚,发号施令。教师提供学习资料,包括教师的经验、书籍、实验工具、教具等、并鼓励学生对教师的经验和书本知识进行补充,更正和创新等。教师教学不是直接传授某种知识,而是传授获得这种知识的方法,也就是教会学生发现和创造的科学方法,教师要帮助学生组织好教材,组织教材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善于辅导,辅导的艺术在于适当的启发,不是一味的讲解。所谓“适当”就是在学生需要时去辅导,帮其所需,“启发”就是启迪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创造,教师可提供方法或途径,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要选择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地理过程的内容,激发其对地理科学的兴趣,进而形成科学求实的态度和地理探究的能力。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评价,评价可分为自评,互评和他评,教师应多给学生自评的机会,学生自评可由教师给学生提供评价标准,让学生对照标准对自己的学习态度,行为状态和学习过程,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这样做不仅可以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而且有利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他们自我管理和调控的能力。教师应设计合理的学习过程,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有效地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怀着愉快地心情经历学习的全过程,积极主动地养成学习的习惯
确立自主学习观,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环境的创造者
A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平等的学习环境。
地理教师要创造促进学生学习的气氛和情景,师生间要平等对话,坦诚交流,要创设一个学生敢于说心里话的宽松的学习环境。首先,地理教师应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优生和后进生,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体格健全的学生和残疾学生平等对待。要信任和鼓励后进生,身体有缺陷的学生,家境贫寒的学生,使他们消除自卑感,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教师绝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要善于激励他们,发现其身上细微的闪光点和点滴进步,及时地给予肯定表扬。当教师将信任、肯定和赞许巧妙地传递给学生,学生就会受到深刻的感染,得到极大的鼓励,增强了自信,进而从内心产生对地理教师的好感和尊敬,唤起学习地理知识的强烈情感。其次,师生关系要平等。.传统教育中的教师是权威,常常缺乏对学生应有的尊重和关爱,更缺乏双方的互动与合作,新课程的实施呼唤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师生间的民主与平等,地理教师要摆正位子,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不再以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权威出现在学生面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消除畏惧,活跃思维,发展个性;只有这样,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才能进行多项信息的交流、传递。第三,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重视他们的个人经验,,重视他们的情感和意见,深入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这样可使学生产生学习安全和自信,消除精神上的压力,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气氛,用各种适当的方法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精神更加高涨,使课堂更加生气盎然。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朋友和知己,是学生最可信赖的支持者。师生之间有了这种温暖的个人关系,一个生机勃勃的自主学习的环境就形成了。
B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调动者
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活跃的成分,凡是有兴趣的事物,人们总是想办法去认识它、接近它,并对它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设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意识的倾向,是人们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力量也就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如何才能引发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首先,必须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好奇性,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好奇性;介绍小故事调动积极性,组织测量实验游戏制作之类的小活动让学生跃跃欲试;设置情景联系社会生活,重视应用,创设问题梯度。巧设圈套障碍,提出问题,创设情景,注重学生操作,激发学生兴趣;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巧设疑问,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动脑动手,发挥电教优势,开阔学生视野,轻松,和谐,愉快的环境学生易于接受教学信息教师开朗的性格风趣,幽默的言谈,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个表达情绪的榜样,宽松环境为学生创造更多表达情绪的机会,循循善诱认真听学生的低诉。重视应言,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巧设疑问,唤起学习的兴趣诱导学生参与教学,激发学习的兴趣,充分利用因素,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富于节奏感,联系实际,激发学习的兴趣
确立学生自主学习观,教师应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
A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人。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认识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教学是为了不教,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学会求知,如何使他们不再成为被动接受的群体是课堂成功与否的关键。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在认知活动中的动力作用,变单一的认知活动为知识情感协调统一的全面心理活动。
B学生是知识的探索者创造者。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主动积极探究的精神,在学生自主学习中应让学生明白“尽信书不如无书”,教育他们不要盲从书本、教师,要抱怀疑的态度去学,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只有小心的合乎、正确的引导学生幼稚而富有创建的想法,才能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探究的欲望。贯彻启发式教学,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全程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感受,抓猜想重反思
C学生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方式等方面具有可选择性
D学生个性具有差异性。教师坚信人的能力及其发展类型和层次都有差异,不能用一个模式培养学生。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不同深度和广度的学习材料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给学生创造更多机会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和经历,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鼓励和尊重学生不同的经验,思想,想法和说法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探索适应学生差异的各种教学方式,改变原有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长,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