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武进区横山桥中学 蒋卫兴从容说课:教材通过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的对比,引出农业区位两层含义:一是农业生产所选择的地理位置,二是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即农业区位受哪些因素的影响。通过对比,使学生理解:农业区位的选择本质上是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图3.3是本课时,也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学习本单元其它知识的基础,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案例与活动反复运用,从而让学生熟练掌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2理解农业生产区位选择及其主导的区位因素。3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农业生产与农业区位因素的相互关系。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不同农业地域景观图的比较,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2通过图表法、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相互关系。3以具体案例帮助学生学会进行不同农业类型的区位选择,并陈述理由。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的思想。2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思想。3培养学生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的观念。教学重点: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2理解农业生产区位选择及其主导的区位因素。教学难点:以具体案例帮助学生学会进行不同农业类型的区位选择,并陈述理由。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4月5日,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真是应了这句话,这几天呢,连续的雷雨天气,这样过多的降水将会影响小麦的生长。“清明要晴,谷雨要淋。”刚播下的小麦种子因过多的雨水而腐烂,会导致农业生产颗粒无收。所以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很大。什么是农业?农业生产除了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之外,还受哪些社会因素的影响?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农业地域类型又有哪些特点?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三章的绪言。(学生活动)阅读第三章绪言。师:什么是农业?生: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长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农产品,这就是农业。(过渡)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最大,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影响农业的具体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农业生产的呢?同学们一起来阅读第一节第一部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板书)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1农业区位的含义师:农业区位包含哪两层含义?生:一是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师:影响农业的因素就是农业区位因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读图3.3,把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进行分类。生: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影响农业区位的社会因素有市场、劳动力、科技、政策、交通运输。(板书)2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因素:市场、劳动力、科技、政策、交通运输(过渡)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气候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是怎样的?(板书)①气候(光照、热量(气温)、降水)师:气候因素主要包括:光照、热量(气温)、降水。(投影表格主要农作物生理活动的基本气温范围)不同作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不同,所以不同地区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也不同。根据气温状况从南到北可以把我国分为几个热量带。(投影表格)热量带 耕作制度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热带 全年生长期 水稻 热带水果、橡胶、甘蔗亚热带 一年三熟 水稻 柑橘、油菜、茶树、毛竹南温带(暖温带) 一年两熟 冬小麦 温带水果、花生、棉花中温带 一年一熟 春小麦 大豆、甜菜、亚麻北温带(寒温带) 一年一熟 春小麦 马铃薯(过渡)这是热量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那么降水又是如何影响农业生产的呢?(投影表格)年降水量 土地利用湿润地区 800mm以上 水田为主半湿润地区 400mm ——800mm 旱地为主半干旱地区 200mm——400mm 草原牧业、灌溉农业干旱地区 200mm以下 高山牧业、绿洲农业(过渡)地形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又是怎样的呢?(投影)②地形平原→种植业山地(丘陵)→林业(茶树、果林)高原→畜牧业(学生活动)教师投影《中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牧区分布与地形的关系图》。学生读出中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及主要的牧区,并分析其农业区位选择。(教师总结)中国的商品粮基地分布在中国地形的第三阶梯,中国的牧区主要分布在中国地形的第一、二阶梯。地形决定了:平原地区适宜开展种植业,山区适宜开展畜牧业。(过渡)土壤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又是怎样的呢?(投影)表格《各种主要的农作物对土壤的要求》师:不同农作物对土壤的要求不同,所以不同地区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也不同。中国有几种非常肥沃的土壤,它们是:(投影)东北——黑土南方——水稻土—红壤——茶树北方——黑垆土四川盆地——紫色土师:除此之外,还有水源因素也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这里的水源是指灌溉水源。(板书)④水源——灌溉水源(小结)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可以归纳为四个字“光、热、水、土”。“光”是指光照,以北半球为例:南方光照强度大,北方光照时间长。这是它们各自的优势。“热”是指热量,纬度低热量丰富,纬度高热量匮乏。“水”既可以指大气降水,也可以指灌溉用水,“土”既可以指地形,也可以指土壤。所以如果一个地方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优越,我们可以怎么来形容呢?生: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气候温和),降水丰富(灌溉用水充足),土地平坦,土壤肥沃。师:很好,同学们在描述某个地区农业生产优越的自然条件的时候,就可以从这四个方面出发。(过渡)社会因素又是怎样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的呢?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板书)⑤市场师:市场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它是影响农业生产的最主要因素。围绕一些大城市出现了一种城郊农业,它们分布在城市的郊区。以园艺业和乳畜业为主。园艺业主要种植蔬菜和花卉等,乳畜业主要为城市提供肉、蛋、奶等。按照付租能力的高低,城郊的各种农业类型,有时甚至会出现以市区市场为中心的同心圆状。比如中国的上海市和北京市。(投影)《上海市郊农业分布与市场的关系》图师:从图中可以看到,以市区市场为中心,靠近市区分布的是乳畜业,园艺业。它们的付租能力最强,产品易腐败变质,所以离市区最近,且成环状分布。离市区稍远的是棉花种植,付租能力次之;离市区最远的是商品粮种植,付租能力最差。离市区越远,付租能力越差,租金最低,生产的农产品价值也越低。这是由市场(经济)因素决定的。(活学活用)投影某城镇郊区农业分布图,仅从市场角度出发从图中A、B、C选择合适的区位分别布置小麦、奶牛、花卉,并说明理由。生:A处布局小麦,它的付租能力最差,且有河流流过,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B处布局乳牛,乳畜业产品易腐败变质,应尽快运输出售。且奶牛饲养需要表饲料,种植青饲料需要占用一定面积的土地。该区位离市区较远,又有方便的交通条件。C处布局花卉,该区位靠近市场,又有河流流过可以为花卉的种植和保鲜提供充足的水源。(过渡)劳动力又是如何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的呢?(板书)⑥劳动力师:比如,我国北方草原地广人稀常开展牧业,主要是粗放农业。南方地狭人稠常开展的水稻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力密集型农业。(过渡)科技因素又是如何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的呢?(板书)⑦科技师:科技因素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科技通过培育良种,可以提高农业产量。比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通过改良耕作制度,可以提高农业的复种指数。比如,我们常州属于北亚热带,只种植水稻只能实现一年两熟,但是我们还种植小麦,从而实现一年三熟。通过改造自然因素,可以拓展农业生产的范围。(投影滴灌、喷灌,云贵高原梯田,塑料大棚,玻璃温室)(学生活动)请同学判断它们分别改造了什么自然因素。生:滴灌、喷灌是改造的水源因素,云贵高原梯田是改造的地形因素,塑料大棚,玻璃温室改造的是气候因素。师:回答的非常好,此处我们江南地区的土壤是红色的,叫做红壤,它比较贫瘠,且成酸性。农民通过撒熟石灰的方法来改良土壤。(过渡)政策因素又是如何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的呢?同学们一起来看图(投影)《中国棉花政策与棉花生产的关系》(板书)⑧政策生:国家通过经济的宏观调控,降低棉花的收购价格,从而导致农民缩小了棉花的种植面积。(过渡)交通运输因素又是如何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的呢?同学们一起来看图(投影)《交通运输因素对北京蔬菜基地区位的影响》师:古代交通很不方便,农产品的市场狭小。比如荔枝,只生长在我国南岭以南,苏轼有诗为证:“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荔枝这种热带水果极容易腐败变质。“一日变色,二是变味,三日色味皆变也”。所以北方人想吃到新鲜的荔枝很不方便。即使杨贵妃也是如此。“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杨贵妃为吃到新鲜的荔枝,不知道跑死了多少匹快马。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冷藏、保鲜等技术的发展使农产品的市场大为拓展。我们从图中可以看到,由于铁道部铁路绿色通道的开通,使北京的蔬菜基地从本市不断向南方扩展。北京的蔬菜可以远销山东,甚至海南岛。此外,阿根廷生产的牛肉可以成为西欧人餐桌上的食品,荷兰的鲜花可以装点世界各个城市都是由于交通运输因素的影响。(板书)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冷藏、保鲜等技术的发展使农产品的市场大为拓展。(课堂总结)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另外我们补充了农业的分类这个知识点,下面我们来做一些练习来巩固我们所学的知识。课堂练习1.我国南方粮食作物是水稻,而北方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形成此差异的区位因素是( )A.气候 B.土壤 C.市场 D.政策2.我国松嫩平原种植甜菜,而珠江三角洲种植甘蔗,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因素 B.气候因素 C.市场因素 D.政策因素3.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重要的限制条件是( )A.土地资源不足 B.化肥、农药不足 4.我国东南丘陵适宜种植茶树,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A.地形 B.水分 C.土壤 D.气候5.在各项社会经济因素中,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的是A.政府干预 B.市场因素 C.文化传统 D.生活习惯6.我国内蒙古高原最适合发展的农业类型是A.种植业 B.林业 C.渔业 D.畜牧业7.山区为发展种植业而修筑梯田,其原因是为了改善A.土壤条件 B.气候条件 C.地形条件 D.光照条件 C.劳动力不足 D.水资源不足(1)图中字母表示的内容是:A______;B______;C_____;D______;E_____。(2)在C、D、E三个因素中,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___________。(3)分析回答形成下列各地农业类型的最主要的区位因素:①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___________。②东北平原一年一熟,海南岛一年三熟___________。③江南丘陵种植茶树___________。④河套平原的灌溉农业___________。板书设计: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1农业区位的含义2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因素:市场、劳动力、科技、政策、交通运输①气候(光照、热量、降水)②地形平原→种植业山地(丘陵)→林业(茶树、果林)高原→畜牧业③土壤东北——黑土南方——水稻土—红壤——茶树北方——黑垆土四川盆地——紫色土④水源——灌溉水源⑤市场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⑥劳动力⑦科技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改造自然环境机械化水平⑧政策——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控⑨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冷藏、保鲜等技术的发展使农产品的市场大为拓展。2006年4月6日教学内容:《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学科名称:地理设计时段:一课时年级:高一(必修①)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设计者:蒋卫兴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学邮编:2131192006年4月7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