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学习目标】列举生物对环境的影响;通过测量实验,尝试学习“测量”“记录实测数据”“用曲线图表达实验结果”等实验步骤。【学习重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活动“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学习准备】知识回顾:1.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因素,它包括____________因素和____________因素。2.生物因素包括_______生物之间和__________生物之间的影响。【课堂互动】〔阅读及观察思考〕阅读教材P17~19(跳开P17活动)或观看多媒体资源,完成下列填空:1.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体现在有利和有害两大方面。例如:植物通过降低_________和增大_________来调节气候;蚯蚓能改良_________;蝗虫会啃食庄稼等。(温度,湿度;土壤)2.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同样有利弊之分,但其结果都是使存活下来的生物更能_____________。(适应环境) 〔活动探究〕活动:测量 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阅读教材P17~18活动的目的要求、材料器具及步骤,思考下列问题:⑴为什么实测不同地点的温度和湿度时干湿计放置的位置不同?为了使数据更准确。其中:草地和灌木丛要使干湿计尽量___,而裸地要尽量___。(接近叶片,避免人为干扰)⑵为什么每个实测地点要记录3个数据的平均值?(为了减少误差,使结果更真实)⑶上述实测地点中,获得的哪组数据起着对照作用?为什么?(裸地。因为裸地没有植被)(4)以下是某小组的实测记录表,请利用干湿计查阅出裸地、草坪和灌木丛的相对湿度为: 地点项目 不同植被 裸地草坪灌木丛干球湿度/℃253130湿球温度/℃22.528.528.5相对湿度/﹪(76%)(80%)(88%)〔归纳总结〕在探讨交流基础上,以小组代表或个人发言方式,归纳总结本课所学内容。〔达标测评〕1、下列现象 不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是( )BA、蚯蚓改良土壤 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C、大海里出现赤潮 D、动物对疾病的传播 2、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A、生物体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环境 B、生物体能适应各种环境C、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会影响环境 D、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点与生活环境大体上是相适应的3、红树林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能扎根于海滩淤泥中,有效防止波浪对海岸和海堤的侵蚀。红树林的根系发达属于( )CA、生物对环境的依赖 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环境对生物的影响4、生物的和发展不仅受__________的影响,反过来也会影响和__________环境,说明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是统一的整体。(环境,改变,生物,环境)【资源链接】 为何大树底下好乘凉1、光线的直射原理,光线被树叶遮挡,不能够直接照射到地面,让人的皮肤接触不到阳光的照射, 2、树叶的表面有水分,水分的蒸发使树木周围气温降低。 3、树木的地面温度比较阳光直射的地面的温度低,并且潮湿,潮湿就说明水分多,使得比一般干燥的地面比热大,温度需要很场时间才能上升。 4、大树下面的入量不均,使得空气流动,加速大树底下的气流。也是造成大树底下凉快的原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